宋元兩軍水師於康郎山大戰一場,元軍船隻高大、人數眾多,中興軍士氣高昂、技藝精湛。雙方各有所長,難分勝負。


    光從殺傷人數來看,中興軍士兵精勇,殲敵更多,但仍未能打破元軍的絕對力量優勢。元軍憑著龐大的規模占據了康郎山,中興軍退迴鄔子口,雙方隔著十幾裏水麵遙遙相望。


    張鏑在港口聚集眾將,進行戰情檢討。這一戰將士們打的很好,能夠不畏強敵、奮不顧身,但船隻的劣勢是人力很難彌補的,敵人的高大樓船讓將士們吃了很大的虧,承受了數千人的傷亡。雖然殺死的敵人更多,但同袍的浴血還是令人心痛不已。


    前線將領們熱烈請戰,發誓要多殺敵人以泄心中惡氣。參謀部卻客觀的指出敵我優劣,認為強衝硬打並不可取,應當在鄔子口采取守勢,以堅守港口消耗敵人為上。


    張鏑比較認可參謀部的意見,但將領們的堅持也不能不顧及,權衡之後還是決定照眾將所請,整理隊伍,出兵再戰。


    “有哨船來報,元軍大船首尾相接,排列甚密,於康郎山以南羅列船陣。末將以為,如果一定要打,建議采用火攻。”中軍參謀官秦寶宮根據情報向張鏑提議。


    “敵船高大,但行動遲緩,我船低小,卻往來便捷,火攻確實不失為一個辦法。”這年頭三國的評話在市井中十分流行,販夫走卒都知道火燒赤壁的故事,水戰中以小敵大、以弱勝強,莫過於火攻。


    “隻不過火攻要仰賴天時,其實難料,並非穩妥之策。”


    對火攻的辦法也有人提出異議,很多事知易行難,火攻說說容易,但『操』作起來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隻是眼下別無破敵良策,唯有以火攻試之。


    張鏑在鄔子口做軍情檢討的時候,康郎山的張弘範水寨也在部署作戰策略。他所麵臨的這支中心軍水師雖然規模小,戰鬥力卻十分強悍,不得不引起充分的重視。


    張弘範的幕僚軍師們建議應該利用己方樓船高大的優勢,結成船陣,居高臨下以殺傷小船上的宋軍。船陣以大型樓船圍成一周,像一個水上的移動城池,低矮小船上的中興軍若要接弦就必須像攻城一樣蟻附攀爬,難如登天,己方沒有不勝之理。不過為了船陣的穩固,須以鐵索相連。


    鐵索連舟聽起來好像很熟悉,遠的如三國曹阿瞞、西晉王濬,近的如焦山的張世傑。後人開了上帝視角,覺得這種辦法蠢不可及,自我限製了機動『性』,但在那個船隻動力全靠風帆和人力的年代,這在某種程度上已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大船在內河和內湖打水戰機動『性』本就很有製約,而且冷兵器時代很多時候所謂的水戰其實也就是換了一個戰場,從陸上換到水上,仍舊是步兵打步兵那一套。大船連在一起增加平穩『性』,方便步兵在各船之間往來運動,防止單獨的大船被小船圍攻,可以有效的抵禦敵人,這相當於把水戰換成了攻城與守城之戰,鐵索連舟的防守方具有天然的優勢。


    當然,由於鐵索連舟無法行動,確有遭到火攻而失敗的前車之鑒。


    但火攻不僅僅是個技術活,更是一個運氣活,順風順水才能放火,但是風什麽時候成,什麽方向,這種天氣預報的活可不是一般人能預料的。


    史上因鐵索連舟而失敗的事例是有的,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西晉的王濬以此法而破滅了東吳。


    唐人有詩雲: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所以任何戰術都要根據現實情況,沒有一定壞的戰術,也沒有一定有效的戰術,要看何人、何時使用。對張弘範而言,以樓船船陣鐵索連環應該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沒有那一場東風,東吳是否還能破曹『操』?


    ……


    兩軍相持數日,往來幾十場小戰,各自守著境界,並未能改變僵局。


    五日後的八月十一日,中興軍從鄔子港出兵,張弘範於康郎山南麵羅列樓船,結成船陣迎戰,數百艘樓船用鐵索、木板相連,間雜以艨艟、走舸,遠望如數裏方圓的水城,氣勢恢宏。


    中興軍的船隊就小了很多,張鏑將三四百艘由漁船和商船改造的中小型戰船編為十一隊,每隊都有大將統領,配以火器、弓弩、長兵,中間一隊三四十條船從表麵上看不出差別,實則別有安排,船艙中載滿柴薪、火『藥』、火油,船上密密麻麻的“士兵”則都是稻草紮成,外披衣甲,實際隻有幾個駕船的水兵是真的。


    十隊戰船輪番衝擊元軍的樓船,但船小不能仰攻,火炮雖能打破元軍的樓船,但數量太少,而且樓船連接在一起,互相支持,即便中炮也不至於沉沒。相反元軍的弓弩從高大的樓船上俯『射』卻給中興軍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連續幾隊的攻擊都敗退下來了。


    大夥兒心裏都憋著一股惡氣,中興軍是海上蒼龍,何曾像這樣被人壓著打過!


    八九月之間正是冬夏季風交替時節,張鏑一直未等到穩定的東南風。


    形勢比較不利,相對於康郎山的第一場戰事,列陣後的元軍樓船顯然更加難打。張弘範趁勝派出艨艟反攻中興軍的船隊,不過在船隻大小相當的情況下,正兒八經的水戰是不可能打得過中興軍的。祝英芝和呂三彪兩個海盜出身的大將競相出戰,殲滅元軍艨艟數十條,讓上千敵人喂了鄱陽湖的魚。


    打到後麵,雙方都認清了情勢,中興軍沒法攻上元軍的船陣,元軍也沒法用正常的水戰打敗中興軍。


    直到傍晚,情況終於有了變化,東南風起了。


    “舉旗,擂鼓!”


    後方張鏑的坐艦上舉起了紅旗,擂響了進攻的戰鼓。


    三百敢死士『操』縱數十條火船順風順水,迅疾的向敵人船陣衝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