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公死了?
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張鏑深為惋惜,畢竟陳文龍是他比較尊重的前輩。陳文龍幾乎是被行朝的瞎指揮害死的,這樣的事發生的著實不算少了。這也提醒張鏑,殘宋這艘破船已經無可救『藥』了,絕不能傻傻的與之同沉,必須要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張鏑現在已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聲望。中興社治下百姓已達到二百多萬,材勇二十多萬,中興軍正兵也擴編為五萬人,精兵強將,完全有資格在宋元之間占據一席之地了。
迴到泉州後,張鏑再次對中興軍正規部隊進行整編。將水師增加到一萬人,騎兵師增加為八千。常規陸戰兵力中則大大增強了火器力量,每個師新設一個火銃旅,每旅四個營共兩千餘人,三個主戰師兵力全都達到一萬餘人的規模。
泉州、流求、呂宋三個主要地區的材勇也已經訓練了較長時間,流求與呂宋征討番部時,大部分材勇還參加過實戰。就算訓練最短的泉州材勇也已經接近半年時間,也曾參加過鎮壓五大家族的戰事。目前流求本部已有十二個材勇師,十餘萬人,呂宋六個師,五萬餘人,泉州八個師,六萬餘人。材勇雖不比正軍,以屯墾生產為主,但至少能實現三日一『操』、十日一演,完全對標正兵,訓練頻繁、管理嚴格。
除此之外,山東和江淮的紅巾義軍雖然不公開打中興軍旗號,實則也是中興軍的額外力量。兵部給兩地各自安排了兩個獨立師的編製,師長都是現成的。周黑炭、陸十千自然而然任山東獨立一師、二師師長,姚大、瞿根分別任江淮獨立一師、二師師長。
直沽、楊村驛的肉中刺拔出後,元廷的目光又聚焦到了中原的肘腋之患,紅巾之『亂』已然呈燎原之勢。
六七月間,山東紅巾在元將玉圭失的打擊下本已節節敗退,陸十千退入海島,周黑炭藏匿膠東群山。玉圭失以中書省三萬援軍為主,配合山東宣慰司的兩萬駐屯軍搜山檢海,幾乎讓周黑炭和陸十千走投無路。但因直沽這顆硬刺紮中了蒙元的心窩,元廷急調玉圭失的軍馬北上,結果在楊村驛報銷了一大半。
玉圭失一走,搜山檢海之策無從談起,數千紅巾骨幹立刻戳破羅網,再次穿州過府、席卷而來,山東宣慰使阿巴赤隻有不到兩萬駐屯軍,且兵馬都不算精強,麵對紅巾軍大規模複起,隻能拆了東牆補西牆,左支右絀。反觀紅巾軍,卻又得到了直沽來的三千匹戰馬支援,兵勢大振。連克即墨、膠西等城,取得幾場大捷,原先敗散的人馬又紛紛匯聚,嘯聚四方的山東群盜乘勢來投,迅速滾動成十萬之眾。看勢頭,比起玉圭失南下前更猛烈了三分。
阿巴赤自身難保,遁入濟南城堅守不出,遑論剿賊,不被賊剿已是萬分僥幸了。
就在楊村驛連番大戰之時,周黑炭與陸十千縱橫了大半個山東,合兵濟南城下,將城池團團包圍了四十餘天。
待到楊村驛戰事將息,張鏑密令周黑炭提兵南下,避免元廷騰出手後再出精兵包抄。這個時候,山東全境也就隻剩下一個濟南孤城自守了,許多州縣殺官反正,齊魯大地幾乎已經翻了個個兒,宣慰使阿巴赤朝不保夕,要不是紅巾軍突然撤兵也不知道還能撐幾天。
衝出山東,向南可接江淮,向西就到河南,千裏平原,大有可為。張鏑的目的是要讓山東紅巾與江淮紅巾合流,共同對付元廷下一步的重兵征討。
江淮紅巾從海州南下以來勢如破竹,隻有在高郵打了一場敗仗,邢四、吳光二人擅自分兵,孤軍深入,被元廷江淮都元帥忙兀台和高郵路總管範成中兩麵夾擊,邢、吳敗死。但同時,姚大、瞿根率軍攻下山陽城,殺元軍淮東總管府達魯花赤羯隻裏,旋即又破高郵城,大破忙兀台軍,兵馬急劇擴張至三十多萬。有中軍一萬、壯軍五萬、輔軍二十餘萬,包括騾馬部隊七八千人,最初起事時的五六千中堅個個騎上馬騾,雖稱不上正規騎兵,但上馬行軍,下馬攻略,往來如風,頗為強盛。
當張鏑在直沽鏖戰之時,江淮紅巾渡過淮河,一路往南,攻城略地無數,直打到揚州城下。揚州城厚,兵馬集聚,忙兀台負隅頑抗,並不容易攻下。不久後,元廷的淮西宣慰使昂吉兒調集兵馬兩萬,派招討使忻都救援揚州,內外夾攻之下,紅巾軍大敗。紅巾雖眾,奈何都是義勇,其實大部分就是普通老百姓拚湊而成,遭到十分之一的正規元軍攻擊就支撐不住了。二十多萬輔軍很快潰散,五萬壯軍也被斬俘過半,但一萬中軍主力未受損失,向北撤退,騾馬兵跑路可是便捷。
此時楊村驛的戰役也打的差不多了,張鏑在給山東密令的同時,也給江淮的姚大、瞿根傳信,令二人收拾兵馬,向北運動。
於是,江淮紅巾又沿著來路自南向北攻略,像篩子似的篩迴去,很快又打到淮河邊,盤踞山陽城內。山東紅巾稍微費力一點,從濟南撤圍,往東南方向遊走而下,魯西南各州縣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走。山東的阿巴赤龜縮不出,根本不敢追擊。過了海州以後就越來越順手,因為再往南都是江淮紅巾友軍趟過路的。
九月初,山東紅巾進入破敗的淮陰城,與江淮紅巾隔河相望。兩支義軍都已擴大到了二三十萬人,就在淮安會師,號稱百萬大軍,向四麵擴張,主力往西攻略,數日內先取宿遷,再破徐州。
中原處處告急!
江淮、河南甚至更遠的荊湖、兩浙都有豪傑群起響應,元廷治下艱難困苦的人們紛紛裹上了紅巾!
其中荊湖一帶的紅巾聲勢也很大,黃州的張德興、壽昌的劉源、司空山的傅高、祈陽的文才渝、長寧的羅飛、新化的張虎……
幾十支人馬,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不約而同打出了紅巾旗號,與兩淮的百萬紅巾主力遙相唿應。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
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張鏑深為惋惜,畢竟陳文龍是他比較尊重的前輩。陳文龍幾乎是被行朝的瞎指揮害死的,這樣的事發生的著實不算少了。這也提醒張鏑,殘宋這艘破船已經無可救『藥』了,絕不能傻傻的與之同沉,必須要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張鏑現在已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聲望。中興社治下百姓已達到二百多萬,材勇二十多萬,中興軍正兵也擴編為五萬人,精兵強將,完全有資格在宋元之間占據一席之地了。
迴到泉州後,張鏑再次對中興軍正規部隊進行整編。將水師增加到一萬人,騎兵師增加為八千。常規陸戰兵力中則大大增強了火器力量,每個師新設一個火銃旅,每旅四個營共兩千餘人,三個主戰師兵力全都達到一萬餘人的規模。
泉州、流求、呂宋三個主要地區的材勇也已經訓練了較長時間,流求與呂宋征討番部時,大部分材勇還參加過實戰。就算訓練最短的泉州材勇也已經接近半年時間,也曾參加過鎮壓五大家族的戰事。目前流求本部已有十二個材勇師,十餘萬人,呂宋六個師,五萬餘人,泉州八個師,六萬餘人。材勇雖不比正軍,以屯墾生產為主,但至少能實現三日一『操』、十日一演,完全對標正兵,訓練頻繁、管理嚴格。
除此之外,山東和江淮的紅巾義軍雖然不公開打中興軍旗號,實則也是中興軍的額外力量。兵部給兩地各自安排了兩個獨立師的編製,師長都是現成的。周黑炭、陸十千自然而然任山東獨立一師、二師師長,姚大、瞿根分別任江淮獨立一師、二師師長。
直沽、楊村驛的肉中刺拔出後,元廷的目光又聚焦到了中原的肘腋之患,紅巾之『亂』已然呈燎原之勢。
六七月間,山東紅巾在元將玉圭失的打擊下本已節節敗退,陸十千退入海島,周黑炭藏匿膠東群山。玉圭失以中書省三萬援軍為主,配合山東宣慰司的兩萬駐屯軍搜山檢海,幾乎讓周黑炭和陸十千走投無路。但因直沽這顆硬刺紮中了蒙元的心窩,元廷急調玉圭失的軍馬北上,結果在楊村驛報銷了一大半。
玉圭失一走,搜山檢海之策無從談起,數千紅巾骨幹立刻戳破羅網,再次穿州過府、席卷而來,山東宣慰使阿巴赤隻有不到兩萬駐屯軍,且兵馬都不算精強,麵對紅巾軍大規模複起,隻能拆了東牆補西牆,左支右絀。反觀紅巾軍,卻又得到了直沽來的三千匹戰馬支援,兵勢大振。連克即墨、膠西等城,取得幾場大捷,原先敗散的人馬又紛紛匯聚,嘯聚四方的山東群盜乘勢來投,迅速滾動成十萬之眾。看勢頭,比起玉圭失南下前更猛烈了三分。
阿巴赤自身難保,遁入濟南城堅守不出,遑論剿賊,不被賊剿已是萬分僥幸了。
就在楊村驛連番大戰之時,周黑炭與陸十千縱橫了大半個山東,合兵濟南城下,將城池團團包圍了四十餘天。
待到楊村驛戰事將息,張鏑密令周黑炭提兵南下,避免元廷騰出手後再出精兵包抄。這個時候,山東全境也就隻剩下一個濟南孤城自守了,許多州縣殺官反正,齊魯大地幾乎已經翻了個個兒,宣慰使阿巴赤朝不保夕,要不是紅巾軍突然撤兵也不知道還能撐幾天。
衝出山東,向南可接江淮,向西就到河南,千裏平原,大有可為。張鏑的目的是要讓山東紅巾與江淮紅巾合流,共同對付元廷下一步的重兵征討。
江淮紅巾從海州南下以來勢如破竹,隻有在高郵打了一場敗仗,邢四、吳光二人擅自分兵,孤軍深入,被元廷江淮都元帥忙兀台和高郵路總管範成中兩麵夾擊,邢、吳敗死。但同時,姚大、瞿根率軍攻下山陽城,殺元軍淮東總管府達魯花赤羯隻裏,旋即又破高郵城,大破忙兀台軍,兵馬急劇擴張至三十多萬。有中軍一萬、壯軍五萬、輔軍二十餘萬,包括騾馬部隊七八千人,最初起事時的五六千中堅個個騎上馬騾,雖稱不上正規騎兵,但上馬行軍,下馬攻略,往來如風,頗為強盛。
當張鏑在直沽鏖戰之時,江淮紅巾渡過淮河,一路往南,攻城略地無數,直打到揚州城下。揚州城厚,兵馬集聚,忙兀台負隅頑抗,並不容易攻下。不久後,元廷的淮西宣慰使昂吉兒調集兵馬兩萬,派招討使忻都救援揚州,內外夾攻之下,紅巾軍大敗。紅巾雖眾,奈何都是義勇,其實大部分就是普通老百姓拚湊而成,遭到十分之一的正規元軍攻擊就支撐不住了。二十多萬輔軍很快潰散,五萬壯軍也被斬俘過半,但一萬中軍主力未受損失,向北撤退,騾馬兵跑路可是便捷。
此時楊村驛的戰役也打的差不多了,張鏑在給山東密令的同時,也給江淮的姚大、瞿根傳信,令二人收拾兵馬,向北運動。
於是,江淮紅巾又沿著來路自南向北攻略,像篩子似的篩迴去,很快又打到淮河邊,盤踞山陽城內。山東紅巾稍微費力一點,從濟南撤圍,往東南方向遊走而下,魯西南各州縣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走。山東的阿巴赤龜縮不出,根本不敢追擊。過了海州以後就越來越順手,因為再往南都是江淮紅巾友軍趟過路的。
九月初,山東紅巾進入破敗的淮陰城,與江淮紅巾隔河相望。兩支義軍都已擴大到了二三十萬人,就在淮安會師,號稱百萬大軍,向四麵擴張,主力往西攻略,數日內先取宿遷,再破徐州。
中原處處告急!
江淮、河南甚至更遠的荊湖、兩浙都有豪傑群起響應,元廷治下艱難困苦的人們紛紛裹上了紅巾!
其中荊湖一帶的紅巾聲勢也很大,黃州的張德興、壽昌的劉源、司空山的傅高、祈陽的文才渝、長寧的羅飛、新化的張虎……
幾十支人馬,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不約而同打出了紅巾旗號,與兩淮的百萬紅巾主力遙相唿應。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