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散盡。
這場戰鬥與行軍參議官李世遙在軍前會議上提交的方案基本一致,元軍的戰鬥力卻比預案中還要弱的多,而元軍主將抄思比預想中更為膽怯。
原計劃後陣的玄甲會遭遇敵人的迂迴攻擊,可能要進行一番苦戰,必須堅持到槍兵和騎兵的迴援,萬一銃兵無法打破正麵,槍兵力量分散,那麽玄甲的壓力會很大,那就需要動用運河上的炮艦進行掩護轟擊,先擾『亂』元軍騎兵的後路。不過後麵的戰局發展比預計的順利的多,正麵元軍被銃兵六疊陣打的潰不成軍,槍兵可以全力迴撲,騎兵也按計劃迴援。而右路的元軍主力卻被一千玄甲反推,完全無需動用水麵炮艦的力量就萌生退意,稍微做出點三麵合圍的意思就落荒而逃了。左路的元軍也基本按照劇本來,被楊村驛工事中的火炮集中轟擊一陣毫無意外的潰『亂』了。
雖然勝利在預料之中,但也有一點幸運的成分,敵軍主將屢出昏招,使得勝利來的更加輕易了一些。
抄思的最大失算是收兵逃迴海津鎮,楊村驛戰敗後他還有近萬人馬,宋軍卻隻有五六千騎兵,追擊中是沒辦法對他斬盡殺絕的。
或許是心存僥幸,認為宋軍沒那麽快打破鎮城,或許是尋求心理安慰,覺得有一道牆更加安全,一頭鑽進了海津鎮。但這卻把他剩餘的八九千殘兵帶進了死路。在艦炮和步炮水陸兩麵狂轟之下,鎮城那點可憐的城防根本無濟於事,反而是給宋軍圈定了一個轟擊的範圍。
此戰過後,元軍一萬五千人馬幾乎覆滅。楊村驛野戰殲滅元軍五千餘人,海津鎮圍攻收獲更大,斃傷俘元軍八千餘人,逃散的大約不過一兩千而已。
元軍的輜重不多,戰利品以兵器甲杖為主,最重要還是戰馬,戰後收攏、繳獲完好無損的戰馬六千餘匹,加上原先在直沽的繳獲,全軍戰馬達到了一萬二千多匹,數目驚人。
馬匹的食量很大,一匹馬至少要吃掉四五個人的口糧,不過楊村驛有存糧數十萬石,倒不擔心沒東西吃。
張鏑預計元廷不可能善罷甘休,必然還會派遣更多的兵力圍剿,楊村驛的龐大工事就是針對元軍更大規模的進攻。不過下一步應當是以陣地戰為主,暫時還沒有太大的機動『性』要求,或許可以調劑一些戰馬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山東。
山東這個地方,不如雍、梁的險阻,也比不過川蜀、江南的形勝,西麵雖有泰山的險阻,卻缺乏叢巒疊嶂的縱深,東麵瀕海,也沒有雄城廣邑足為憑藉。所以想要在此割據自守並不容易,曆代以來都罕有成功的。但此地物產豐饒、民風彪悍,齊魯的英雄豪傑世代層出,若有明主從中取事,南抵江淮、北至幽燕,迅速可以崛起。比如三國的曹『操』起於兗州、唐代的王仙芝、黃巢起於濮州、冤句,都是從山東向外進取的事例。但若反過來棄攻為守,結果就完全不同,山東一隅之地往往難擋四麵之師,比如東漢劉岱、隋末徐元朗,欲守山東都是旋踵而滅,最近的例子是十幾年前試圖割據山東的李璮,聲勢雖大,但僅僅幾個月也免不了困死於濟南。
有人總結,山東之地,宜攻而不宜守。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從山東往外攻伐往往勢如破竹,但割據自守卻往往坐以待斃。比如齊國,齊桓公時南征北伐,用霸諸侯。齊孝公以後,齊僅為自守之國,幾乎受製於魯、衛這樣的小國。
所以張鏑對山東的周黑炭、陸十千提出的要求是攻略山東而不拘泥於山東,主要的目的是壯大自身而非占據土地。自膠東起事以來,時隔一月,周黑炭、陸十千率領的山東紅巾進展迅速,連破十幾個州縣卻都破而不入,掠盡人口、騾馬、府庫資財便流動他處,一月間滾雪球似的膨脹到數萬之眾,從東往西,已對濟南形成了重大威脅。山東兩道屯田萬戶軍不超過兩萬,處處圍堵、捉襟見肘。山東宣慰使阿巴赤急的團團轉,祈求大都速派援兵。
山東對於元廷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五千裏運河最主要的八百裏取道山東,江淮每年數百萬漕糧都必須經過於此。若馭之得其道,山東即為大都吾唇齒之助。一旦生『亂』,山東就成肘腋之患。如今能為大都所患者,必於山東!所以皇帝對此十分重視,派出阿速軍萬戶玉圭失為首的三萬正規軍馳援山東。
三萬元軍的抵達使得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山東紅巾畢竟隻是義勇『性』質,哪怕有十萬之眾也絕難撼動三萬正規軍,周黑炭和陸十千本來準備穿過魯西山川,跳到平原上一路南下與江淮紅巾合流,但元將玉圭失的兵鋒不斷深入,『逼』迫他們不得不往東迴撤,裹挾的義軍也星散了大半,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要被趕迴膠東、趕下大海去了。
山東與直沽不算遠,張鏑牢牢的掌握著這一片海域的製海權,所以海路的情報渠道是暢通的。他及時收到了周、陸等人送出的報告,了解到山東麵臨的困境,其中一條正是戰馬的缺乏,嚴重影響軍隊的機動,使得紅巾義軍麵臨元軍的追剿時總是處於不利局麵。
與江淮紅巾一樣,山東紅巾也很重視騾馬的收集,一個月來,席卷之處征用的牛馬驢騾也達到了兩千多匹(頭),但即便全部都用來騎乘那也隻能乘坐兩千人,何況其中大部分還得用來馱物。當以騎兵為主的元軍追來,大部分人就隻能四散逃命去了。
最近的幾場戰鬥下來,張鏑手頭正好多了不少戰馬,可解山東紅巾義軍的燃眉之急。趁著戰後元軍還來不及再次發動攻勢,張鏑從楊村驛分出三千匹戰馬,通過水運送往山東。
中興社重視水運,有專門設計的馬船,內設馬廄,每船可裝馬二百餘匹而不顯得擁擠,馬夫有相鄰的隔艙,方便同船照料馬匹。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
這場戰鬥與行軍參議官李世遙在軍前會議上提交的方案基本一致,元軍的戰鬥力卻比預案中還要弱的多,而元軍主將抄思比預想中更為膽怯。
原計劃後陣的玄甲會遭遇敵人的迂迴攻擊,可能要進行一番苦戰,必須堅持到槍兵和騎兵的迴援,萬一銃兵無法打破正麵,槍兵力量分散,那麽玄甲的壓力會很大,那就需要動用運河上的炮艦進行掩護轟擊,先擾『亂』元軍騎兵的後路。不過後麵的戰局發展比預計的順利的多,正麵元軍被銃兵六疊陣打的潰不成軍,槍兵可以全力迴撲,騎兵也按計劃迴援。而右路的元軍主力卻被一千玄甲反推,完全無需動用水麵炮艦的力量就萌生退意,稍微做出點三麵合圍的意思就落荒而逃了。左路的元軍也基本按照劇本來,被楊村驛工事中的火炮集中轟擊一陣毫無意外的潰『亂』了。
雖然勝利在預料之中,但也有一點幸運的成分,敵軍主將屢出昏招,使得勝利來的更加輕易了一些。
抄思的最大失算是收兵逃迴海津鎮,楊村驛戰敗後他還有近萬人馬,宋軍卻隻有五六千騎兵,追擊中是沒辦法對他斬盡殺絕的。
或許是心存僥幸,認為宋軍沒那麽快打破鎮城,或許是尋求心理安慰,覺得有一道牆更加安全,一頭鑽進了海津鎮。但這卻把他剩餘的八九千殘兵帶進了死路。在艦炮和步炮水陸兩麵狂轟之下,鎮城那點可憐的城防根本無濟於事,反而是給宋軍圈定了一個轟擊的範圍。
此戰過後,元軍一萬五千人馬幾乎覆滅。楊村驛野戰殲滅元軍五千餘人,海津鎮圍攻收獲更大,斃傷俘元軍八千餘人,逃散的大約不過一兩千而已。
元軍的輜重不多,戰利品以兵器甲杖為主,最重要還是戰馬,戰後收攏、繳獲完好無損的戰馬六千餘匹,加上原先在直沽的繳獲,全軍戰馬達到了一萬二千多匹,數目驚人。
馬匹的食量很大,一匹馬至少要吃掉四五個人的口糧,不過楊村驛有存糧數十萬石,倒不擔心沒東西吃。
張鏑預計元廷不可能善罷甘休,必然還會派遣更多的兵力圍剿,楊村驛的龐大工事就是針對元軍更大規模的進攻。不過下一步應當是以陣地戰為主,暫時還沒有太大的機動『性』要求,或許可以調劑一些戰馬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山東。
山東這個地方,不如雍、梁的險阻,也比不過川蜀、江南的形勝,西麵雖有泰山的險阻,卻缺乏叢巒疊嶂的縱深,東麵瀕海,也沒有雄城廣邑足為憑藉。所以想要在此割據自守並不容易,曆代以來都罕有成功的。但此地物產豐饒、民風彪悍,齊魯的英雄豪傑世代層出,若有明主從中取事,南抵江淮、北至幽燕,迅速可以崛起。比如三國的曹『操』起於兗州、唐代的王仙芝、黃巢起於濮州、冤句,都是從山東向外進取的事例。但若反過來棄攻為守,結果就完全不同,山東一隅之地往往難擋四麵之師,比如東漢劉岱、隋末徐元朗,欲守山東都是旋踵而滅,最近的例子是十幾年前試圖割據山東的李璮,聲勢雖大,但僅僅幾個月也免不了困死於濟南。
有人總結,山東之地,宜攻而不宜守。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從山東往外攻伐往往勢如破竹,但割據自守卻往往坐以待斃。比如齊國,齊桓公時南征北伐,用霸諸侯。齊孝公以後,齊僅為自守之國,幾乎受製於魯、衛這樣的小國。
所以張鏑對山東的周黑炭、陸十千提出的要求是攻略山東而不拘泥於山東,主要的目的是壯大自身而非占據土地。自膠東起事以來,時隔一月,周黑炭、陸十千率領的山東紅巾進展迅速,連破十幾個州縣卻都破而不入,掠盡人口、騾馬、府庫資財便流動他處,一月間滾雪球似的膨脹到數萬之眾,從東往西,已對濟南形成了重大威脅。山東兩道屯田萬戶軍不超過兩萬,處處圍堵、捉襟見肘。山東宣慰使阿巴赤急的團團轉,祈求大都速派援兵。
山東對於元廷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五千裏運河最主要的八百裏取道山東,江淮每年數百萬漕糧都必須經過於此。若馭之得其道,山東即為大都吾唇齒之助。一旦生『亂』,山東就成肘腋之患。如今能為大都所患者,必於山東!所以皇帝對此十分重視,派出阿速軍萬戶玉圭失為首的三萬正規軍馳援山東。
三萬元軍的抵達使得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山東紅巾畢竟隻是義勇『性』質,哪怕有十萬之眾也絕難撼動三萬正規軍,周黑炭和陸十千本來準備穿過魯西山川,跳到平原上一路南下與江淮紅巾合流,但元將玉圭失的兵鋒不斷深入,『逼』迫他們不得不往東迴撤,裹挾的義軍也星散了大半,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要被趕迴膠東、趕下大海去了。
山東與直沽不算遠,張鏑牢牢的掌握著這一片海域的製海權,所以海路的情報渠道是暢通的。他及時收到了周、陸等人送出的報告,了解到山東麵臨的困境,其中一條正是戰馬的缺乏,嚴重影響軍隊的機動,使得紅巾義軍麵臨元軍的追剿時總是處於不利局麵。
與江淮紅巾一樣,山東紅巾也很重視騾馬的收集,一個月來,席卷之處征用的牛馬驢騾也達到了兩千多匹(頭),但即便全部都用來騎乘那也隻能乘坐兩千人,何況其中大部分還得用來馱物。當以騎兵為主的元軍追來,大部分人就隻能四散逃命去了。
最近的幾場戰鬥下來,張鏑手頭正好多了不少戰馬,可解山東紅巾義軍的燃眉之急。趁著戰後元軍還來不及再次發動攻勢,張鏑從楊村驛分出三千匹戰馬,通過水運送往山東。
中興社重視水運,有專門設計的馬船,內設馬廄,每船可裝馬二百餘匹而不顯得擁擠,馬夫有相鄰的隔艙,方便同船照料馬匹。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