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宮城。


    吹來的風暖了些,樹木正準備吐出一點點新綠。


    春天,總歸是一個好的季節。


    即便天下兵戈四起、戰火紛飛,四季仍舊按照自己的節律輪迴往複著。


    初春的陽光那麽和煦,幾名健碩的宦官用步攆抬著皇帝陛下在宮苑裏慢慢的走,陪在步攆旁的是老臣姚樞。


    姚樞請求告老還鄉,這一次也算是辭行吧。


    皇帝在慰留之後準予了這位老臣的告老請求,並最後一次召見他入宮,應該是最後一次吧。


    君臣在宮苑裏略為閑適的邊走邊談,就像若幹年前姚樞最受信重的時候那樣。


    皇帝今日沒有飲酒,言辭溫和,沒有近些年來時常表『露』出的那種凜然威嚴。這讓姚樞不由得想起幾十年前伴隨這位英明的雄主在金蓮川幕府時的情景,那時候他們這些儒臣多麽受信重。當時還是藩王的今上接受了他“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入中國則以中國式”的建議,廣招賢才。在北方幾十年的戰火中處境惡劣的儒士們如久旱逢甘雨一樣奔走相告,今上的愛民之譽,好賢之名迅速傳遍天下,人們爭先恐後地推薦自己了解的人才,一批有識之士迅速雲集到幕府中來,那是多麽激動人心的情景。


    但那已經是過去式,有些事迴不去了,他也老了。


    皇帝,也老了。


    姚樞能明顯的感覺到皇帝對儒臣們的日漸疏遠。皇帝陛下畢竟是那麽雄才大略的人,或許沒法奢求他隻信重一家之言吧。這幾年,像阿合馬這樣的西域迴迴,這樣酷烈的聚斂之臣在朝用事,可見皇帝現在更追求眼前可見的快速直接的收益,不願意實行儒家那套見效甚慢的仁義治國了,這不免讓姚樞有些沮喪。


    皇帝又無比的尊崇佛教,將藏僧八思巴封為國師,還讓太子真金親自護送他迴藏。姚樞並不討厭佛教,隻不過最近聽說的某些事讓姚樞覺得這些藏僧做的太過了。


    比如那“江南釋教都總統”楊璉真迦,聽說他最近帶兵盜掘了江南紹興的宋六陵。除了挖墳盜墓,還將宋人皇帝和妃子的屍骸全部掘出,棄屍荒野。尤其是宋理宗的屍體,被倒懸曝曬了三天,還將其顱骨切開,鑲銀塗漆,做成酒杯,用來在各大宴會上飲酒取樂。


    對於宋人皇帝陵寢的遭遇,姚樞說不上同情,因為他忠於的是大元,感念的也是大元皇帝的知遇之恩。隻不過此事與他的儒家理念不符,因為楊璉真迦的舉動喪心病狂,隻會加劇江南人民對聖朝的抵抗,尤其將前朝皇帝的頭骨做成酒器,實是讓人難以理喻的事情。而這些事卻得到了皇帝的默許,是否更可以從側麵說明,自己所追求的仁義治國的理念已經破產了呢。


    姚樞已是個七十七歲的老人,即便看到這個帝國正往他所不希望方向偏行,但很多事他已力不從心了。


    今日離開,應當不再迴,姚樞有些落寞,不僅是年華老去的落寞。


    皇帝最終還是給他留了尊榮,準許他辭去中書省的職務後,仍舊給他留了翰林學士承旨的名分,隨時願意聽取他的奏言。


    臨行前的最後時刻,皇帝又問了姚樞一個問題。


    “四方未定,江南人心思動,該如何治理?”


    “唯以仁德置之!”


    這個問題似乎在很多年前皇帝就曾問過,姚樞的答複也是一樣的。


    皇帝沒有再說話,不知是認可還是反對。


    忽必烈,這位皇帝總被稱讚為寬厚仁慈,確實是念舊情的。


    姚樞走了,這個追隨幾十年的潛邸舊臣走了。哪怕是跟了多年的老狗,總也會有點感情。


    當然,漢人總是很多的,走了一個姚樞,又會有千千萬萬的漢臣來。


    比如留夢炎,比如葉李。


    留夢炎雖然恭順但並不怎麽討喜,葉李年輕而有才華,是值得用的。或許兩個人加起來就能頂的上一個姚樞吧。


    前兩天葉李迴來複命,泉州的那個人並不接受他的好意。


    漢人臣子們總是勸他寬仁少殺,但也總有那麽些漢人冥頑不靈,寬仁解決不了問題。像文天祥、張世傑、陳文龍,還有那個張鏑,如果他們都願意歸降於大元,皇帝當然願意寬仁,也願意給他們充分的待遇,但既然他們選擇頑抗,那就隻能用更嚴酷更有效的辦法。


    “宣阿合馬來!”


    與那些聽話的儒臣比起來,要論做事的成效,皇帝現在更願意這位迴迴人阿合馬。


    阿合馬知道皇帝召見他的目的,自從招降泉州的葉李無功而返,皇帝就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戰爭的準備上。


    原定的半年時間已過了一半,但預備南征的舟船與火器還遠遠不夠,如果進度再不上來,恐怕免不了要受皇帝的問責。


    “陛下,沿海搜集的船隻已有六百餘艘,眼下水麵都已開凍,剩下的舟船也能很快建成啟用了。”阿合馬知道皇帝的脾氣,必須要提供一點看得到的進度,所以一進宮就跪奏船隻征調的情況。


    “那麽火器呢?銃炮造的怎樣了?”


    “火器正在加緊打造,九拔都那裏已經傳來消息,從泉州得到了五支長銃,到時即可依樣仿製,至於火炮,遇到了一點阻礙,不過眼下也有了眉目……”


    九拔都即是忽必烈信重的蒙古漢軍萬戶、現任江東宣慰使張弘範。此人是北方最大的世侯之一,也是蒙元三大漢人武裝之一的易州張氏張柔的第九子。張弘範身長七尺、儀表出眾,既工於詩文,又嫻於武略,與董文炳一樣,是元廷中第二代漢人世侯的傑出代表。忽必烈對其極為親信重用,有直接向皇帝專報奏事的權力。


    從阿合馬的匯報中可知,九拔都張弘範已經在泉州得到了五支火銃,並在獲取火炮方麵也有了進展。


    忽必烈手下並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的情報特務機構,不過他有自己行之有效的途徑與方法,那就是薛怯。


    薛怯名義上是皇帝的禁衛軍,一般都是蒙古人充當,不過也有少量的『色』目人與漢人。比如張弘範與其八兄張宏略就是薛怯當中的一員。他們地位尊隆、前程遠大,一個普通的薛怯成員就抵得上一個千戶官。作為皇帝近衛,他們不僅僅宿衛宮禁,經常也會派往地方任職,除了鍛煉親信人才,更有監控地方,隨時通問情報消息的功能。畢竟這個帝國太大了,皇帝必須用大量自己親信的人來協助他加強統治。


    “九拔都做的事,朕可以放心,今後火器方麵的消息全轉與你處理。”


    “臣領命!”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