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慌啊!
皇帝的心思總是那麽奇怪、那麽突然,竟毫無預兆的對那宋將張鏑起了招攬之心,這真是出乎留夢炎的意料之外。
“這……臣,臣恐怕不能……”
“還望留卿無負朕躬!”皇帝的圓盤大臉顯得那麽和顏悅『色』,仿佛是商量來著,但留夢炎知道這沒得商量,再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拒絕這個“建議”。
隻是招降哪裏是那麽容易的,那些頑抗者都喜歡把前去招降的使節哢嚓一刀斬了,頭顱掛到城門上,以顯示自己的頑強不屈。文明人還要講究個“不斬來使”,但殘宋的這些書呆子們做事太不講究,殺起使節來一個比一個狠。文天祥這麽做過,陳文龍也這麽做,就連陳宜中也曾殺過勸降者,在溫州把幾個以謝太後的名義前去勸降的官宦沉到了甌江裏。
現在皇帝竟然想派他去做這麽件風險巨大的事情,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嗎?似乎新朝總喜歡派一些像他這樣的故宋降臣去招納抗拒的州縣,成功了最好,不費一兵一卒。失敗了也不過送一顆沒用的人頭而已,還省的養著他們白白浪費俸祿。
“不……不要啊!”留夢炎的心裏在嘶吼,他可沒有陣前招降敵將的膽子,否則也不會放著堂堂正正的宰相不做,跑來卑躬屈膝的跪在這裏了。
心裏電光火石一般的一陣思索,竟靈光一閃,被他想起來一個人,或許可以將他從這致命的窘境中解脫出來。
“臣,願向陛下舉薦一人,乃是招降這張鏑的最佳人選!”
“何人?”
“浙江葉李,葉舜玉!”
留夢炎確實好記『性』,幾年前的那麽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麽幾個當時還無足輕重的人都被他清楚的記在心裏。
葉李,字舜玉,正是張鏑在太學時的至交好友,當年一起上書彈劾權臣賈似道,又一起受賜恩科。隻不過後來張鏑離開臨安,與康棣立誌勤王救國,葉李選擇留下來等候選官,三人就此分道。宋亡之後,張、康在東南沿海做出一番大事,葉李卻黯然迴到富陽老家耕讀為生。
葉李才華橫溢,但在宋不過是個國子監生,既使後來與張鏑、康棣同試恩科,賜同進士出身,釋葛之後也隻是個從九品的迪功郎。
留夢炎是衢州人,葉李是富陽人,如果扯得遠一點,還可以算得上是老鄉呢。留夢炎出山降元的時候,曾經順著衢江乘船路過富春江,屢次聽接待的地方官頌揚葉李的大才,當時州縣衙門和侍禦史都在訪求遺賢,爭相薦舉他出來做官,隻不過都被葉李拒絕了。
在留夢炎看來,這葉李簡直是天上掉下來送給他的擋箭牌,實在沒有比這人更合適的了。請皇帝下旨給葉李封官,再去招降那姓張的,假如葉李拒絕那就是欺君,是他不識抬舉,罪不在自己。如果招降成功了,那麽自己就相當於給新朝貢獻了兩位人才,大大的功勞。想到這裏,真有一點小小的得意呢!
忽必烈聽留夢炎將張鏑與葉李的淵源講了一遍,果然同意所請,當即下令招葉李入朝,留夢炎自去擬旨不提。
……
臨安。
董文炳上了請罪表章以後,就安排好各項防務,讓福建路總管王積翁鎮守福州,自己迴到臨安等候朝廷的處分。
這一等足足等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大都與臨安之間三千多裏路,畢竟太遠了,八百裏加急要走五天,朝廷的決議再用聖旨傳迴就更需要時間。
董文炳雖然照常處理著各種軍政事務,但總是難以集中心力,就好比是等著那一隻遲遲不肯落下的靴子。
當傳旨的官宦踏入臨安行省衙門的時候,董文炳的內心忽然變得很平靜,一下子覺得放鬆了許多。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論來的是什麽,他都已準備好毫無怨言的接受,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卻辜負了皇帝的信任,打了這麽大的敗仗。他心甘情願接受任何嚴厲的處罰,唯一所擔心的是現在江南的局勢,皇帝應該派誰做他的繼任者,而他的繼任者又該如何破解眼前的局麵呢?
但這份聖旨並不是董文炳想象的那樣,皇帝沒有革他職、問他的罪,甚至都沒有提一句那場敗仗,語氣溫和的對他做了勉勵:
“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平宋以來,懷徠安集之功,以卿為多。今殘宋未寧,豎子盜兵,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江南之事,盡以托卿。詔仍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吾皇聖明!”
董文炳幾乎要感動落淚,這天高地厚的浩『蕩』皇恩呐!為臣的定要以死相報!
與聖旨一同來的還有禦賜的金虎符,賜給董文炳,也給了他全權負責江南軍政、便宜行事的權力。聖旨中要求董文炳整訓兵馬,監視敵人的動向,隨時可以向大都報送。並告訴他北方已經根據他的建議加緊打造船艦和火器,器械完成後便派兵南下,與他一同進剿殘宋勢力。
本已心灰意冷,複又變得躊躇滿誌。董文炳仿佛又迴到了二十多年前,當今皇帝還在潛邸,親切的稱唿他為“董大”,每日與他們這些幕府近臣討論天下大事,他們互認為良臣與明主。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已經把命交給這位明主。
還記得當初自己帶領部下四十六人從征大理,備嚐艱辛後戰勝敵人,最終還能騎馬跟隨的隻剩下兩個人,當時還是皇子的今上像對待兄弟一樣緊緊抱住自己,那是多麽值得迴憶的崢嶸歲月!
還記得當初與宋軍在陽邏堡大戰,自己帶著弟弟文用、文忠和三百名敢死之士強渡長江,打的數千宋軍潰不成軍,那是多麽酣暢淋漓的大戰啊!
一幕幕迴憶湧上心頭,董文炳暗暗立誓,一定不負皇帝陛下的重托,為完成陛下的宏圖偉業至死方休。
整訓兵馬,謹守城池,收攏新附軍,招攬豪強大戶,肅清地方匪患,追剿宋廷餘孽。一定要把這飄搖不定的江南形勢穩定下來!
皇帝的心思總是那麽奇怪、那麽突然,竟毫無預兆的對那宋將張鏑起了招攬之心,這真是出乎留夢炎的意料之外。
“這……臣,臣恐怕不能……”
“還望留卿無負朕躬!”皇帝的圓盤大臉顯得那麽和顏悅『色』,仿佛是商量來著,但留夢炎知道這沒得商量,再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拒絕這個“建議”。
隻是招降哪裏是那麽容易的,那些頑抗者都喜歡把前去招降的使節哢嚓一刀斬了,頭顱掛到城門上,以顯示自己的頑強不屈。文明人還要講究個“不斬來使”,但殘宋的這些書呆子們做事太不講究,殺起使節來一個比一個狠。文天祥這麽做過,陳文龍也這麽做,就連陳宜中也曾殺過勸降者,在溫州把幾個以謝太後的名義前去勸降的官宦沉到了甌江裏。
現在皇帝竟然想派他去做這麽件風險巨大的事情,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嗎?似乎新朝總喜歡派一些像他這樣的故宋降臣去招納抗拒的州縣,成功了最好,不費一兵一卒。失敗了也不過送一顆沒用的人頭而已,還省的養著他們白白浪費俸祿。
“不……不要啊!”留夢炎的心裏在嘶吼,他可沒有陣前招降敵將的膽子,否則也不會放著堂堂正正的宰相不做,跑來卑躬屈膝的跪在這裏了。
心裏電光火石一般的一陣思索,竟靈光一閃,被他想起來一個人,或許可以將他從這致命的窘境中解脫出來。
“臣,願向陛下舉薦一人,乃是招降這張鏑的最佳人選!”
“何人?”
“浙江葉李,葉舜玉!”
留夢炎確實好記『性』,幾年前的那麽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麽幾個當時還無足輕重的人都被他清楚的記在心裏。
葉李,字舜玉,正是張鏑在太學時的至交好友,當年一起上書彈劾權臣賈似道,又一起受賜恩科。隻不過後來張鏑離開臨安,與康棣立誌勤王救國,葉李選擇留下來等候選官,三人就此分道。宋亡之後,張、康在東南沿海做出一番大事,葉李卻黯然迴到富陽老家耕讀為生。
葉李才華橫溢,但在宋不過是個國子監生,既使後來與張鏑、康棣同試恩科,賜同進士出身,釋葛之後也隻是個從九品的迪功郎。
留夢炎是衢州人,葉李是富陽人,如果扯得遠一點,還可以算得上是老鄉呢。留夢炎出山降元的時候,曾經順著衢江乘船路過富春江,屢次聽接待的地方官頌揚葉李的大才,當時州縣衙門和侍禦史都在訪求遺賢,爭相薦舉他出來做官,隻不過都被葉李拒絕了。
在留夢炎看來,這葉李簡直是天上掉下來送給他的擋箭牌,實在沒有比這人更合適的了。請皇帝下旨給葉李封官,再去招降那姓張的,假如葉李拒絕那就是欺君,是他不識抬舉,罪不在自己。如果招降成功了,那麽自己就相當於給新朝貢獻了兩位人才,大大的功勞。想到這裏,真有一點小小的得意呢!
忽必烈聽留夢炎將張鏑與葉李的淵源講了一遍,果然同意所請,當即下令招葉李入朝,留夢炎自去擬旨不提。
……
臨安。
董文炳上了請罪表章以後,就安排好各項防務,讓福建路總管王積翁鎮守福州,自己迴到臨安等候朝廷的處分。
這一等足足等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大都與臨安之間三千多裏路,畢竟太遠了,八百裏加急要走五天,朝廷的決議再用聖旨傳迴就更需要時間。
董文炳雖然照常處理著各種軍政事務,但總是難以集中心力,就好比是等著那一隻遲遲不肯落下的靴子。
當傳旨的官宦踏入臨安行省衙門的時候,董文炳的內心忽然變得很平靜,一下子覺得放鬆了許多。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論來的是什麽,他都已準備好毫無怨言的接受,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卻辜負了皇帝的信任,打了這麽大的敗仗。他心甘情願接受任何嚴厲的處罰,唯一所擔心的是現在江南的局勢,皇帝應該派誰做他的繼任者,而他的繼任者又該如何破解眼前的局麵呢?
但這份聖旨並不是董文炳想象的那樣,皇帝沒有革他職、問他的罪,甚至都沒有提一句那場敗仗,語氣溫和的對他做了勉勵:
“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平宋以來,懷徠安集之功,以卿為多。今殘宋未寧,豎子盜兵,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江南之事,盡以托卿。詔仍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吾皇聖明!”
董文炳幾乎要感動落淚,這天高地厚的浩『蕩』皇恩呐!為臣的定要以死相報!
與聖旨一同來的還有禦賜的金虎符,賜給董文炳,也給了他全權負責江南軍政、便宜行事的權力。聖旨中要求董文炳整訓兵馬,監視敵人的動向,隨時可以向大都報送。並告訴他北方已經根據他的建議加緊打造船艦和火器,器械完成後便派兵南下,與他一同進剿殘宋勢力。
本已心灰意冷,複又變得躊躇滿誌。董文炳仿佛又迴到了二十多年前,當今皇帝還在潛邸,親切的稱唿他為“董大”,每日與他們這些幕府近臣討論天下大事,他們互認為良臣與明主。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已經把命交給這位明主。
還記得當初自己帶領部下四十六人從征大理,備嚐艱辛後戰勝敵人,最終還能騎馬跟隨的隻剩下兩個人,當時還是皇子的今上像對待兄弟一樣緊緊抱住自己,那是多麽值得迴憶的崢嶸歲月!
還記得當初與宋軍在陽邏堡大戰,自己帶著弟弟文用、文忠和三百名敢死之士強渡長江,打的數千宋軍潰不成軍,那是多麽酣暢淋漓的大戰啊!
一幕幕迴憶湧上心頭,董文炳暗暗立誓,一定不負皇帝陛下的重托,為完成陛下的宏圖偉業至死方休。
整訓兵馬,謹守城池,收攏新附軍,招攬豪強大戶,肅清地方匪患,追剿宋廷餘孽。一定要把這飄搖不定的江南形勢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