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知縣倒有三個姓趙,趙宋王朝真不愧是個家族企業。
知縣們都是被張鏑下文“請”來的,因為最近自己要實施的各項政令都不太順暢,事務官們拿著州衙的公文到了縣裏也得不到重視,主要是在五大家族的梗阻下,知縣們沒動力也沒能力來支持上級的政令,而且大宋朝地方實權都歸中央,上級官府也沒資格對下級官府的具體施政指手畫腳。張鏑這次就要讓各位知縣們明白,在泉州,要學會聽領導的話,聽話是不會吃虧的。
看過七份拜帖,張鏑便令門房先請各位知縣進來,二堂會客。邵靳則行禮退下,按照指示自去安排各項事宜。
“下官拜見張府君!”張鏑一到二堂,七個人便齊刷刷的起身施禮,如有排練過一般。
“諸位遠來辛苦,請坐,看茶!”張鏑落落大方,有禮有節,天然上位者的氣質,幾位知縣沒想到這位傳言中的上司竟然如此年輕,都暗暗吃驚。
收到知州衙門來的公文已經好多天,各知縣才相約同來拜見上官,因為最近局勢變化太快,讓他們也沒法明確自己的立場。短短幾個月,宋元兩軍在浙閩之間拉鋸不停,泉州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剛聽說行朝要駐蹕泉州,轉眼泉州又背叛了朝廷,正考慮著是戰是守還是降,結果泉州又被光複了。城頭旗號變來變去,讓下麵的人也很難為,站隊不好站啊!
多方探聽,確定泉州已被大宋的軍隊拿穩了,七位知縣才忐忑的前來拜會。他們此來,一是為了探探風向,估測著泉州城還會不會換旗號二是想向上司打個秋風,這年頭兵荒馬『亂』,各縣日子都不好過,聽說泉州開了富窯,扳倒了蒲壽庚,把新來的知州吃的盆滿缽滿,心想能落下點湯湯水水也夠他們喝個飽的了。
“北虜猖獗,肆虐天下,我八閩福地也遭其荼毒,諸位賢令尹能謹守本境,堅持『操』守,忠誠可嘉!”張鏑落座,先拋出一堆高帽子,給各位知縣一起戴上。
所謂堅持『操』守、忠誠可嘉,真是說的某些人慚愧,人家不投降可不是骨頭硬,隻是時局變得太快,沒來得及表現而已。
知縣趙瑤心裏忐忑,說到堅持『操』守,他還真沒堅持住,因為是泉州首縣,附郭於州城。他這個知縣的權力很受製約,隻能跟著知州亦步亦趨,全無自主『性』。當初田子真與蒲壽庚沆瀣一氣的時候,趙瑤為保小命,不敢用胳膊去擰大腿。後來田子真又投向張鏑,他也就一道改弦更張,兜轉迴了大宋的旗下。這是一段黑曆史,最好沒人提起,就當沒發生過,趙瑤也是盡量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當這城裏沒他這麽一個官兒。現在這位年輕的上司非但沒指出他曾經投降的過錯,反而一並表揚了他“堅持『操』守”,真是不好意思呢。
惠安知縣趙仲臣也把頭低了下來,一張老臉也不知道紅沒紅,他的轄區靠近興化,當初聽聞元軍大舉南下,他可是提前寫好了降表的,隻不過元軍敗的太快,還沒機會送出。被張鏑一誇,哪怕臉皮厚也不免覺得有點尷尬,為緩解尷尬,他便接上話頭,拋迴一頂高帽道:“府君英明神武,連克醜胡,實乃大宋之幸,泉州萬民之福啊”
“實乃泉州萬民之福!”其餘幾個知縣各懷心思,也連聲附和,拍馬屁嘛,要拍一起拍咯!
張鏑是務實的人,真不大適應這樣吹吹拍拍的氛圍,笑著擺手道:“諸位過譽了,盡忠王事,乃臣子本分!而今北虜盤踞閩北,旦夕可至,我泉州上下需同心合力,撫民生、修守戰。本州正欲求問諸位賢令尹,或有治民強軍的建言,還請不吝賜教,若有需要本州的地方,也請說來。”
張鏑要拿穩泉州,取得這些親民官的支持也是必要的,為此讓出點好處也無不可。無利不起早,誰會白白聽你的話呢,他也知道各縣的形勢困難,如果提出了要求,不說有求必應,也會盡量滿足,先給點甜頭,再讓你做事,那麽萬一做不好了也有理由追究責任。
“稟府君,日前北虜過境,四下打草穀,下官縣內破家三千餘戶,上萬百姓流離失所,但常平倉已空,無力賑濟”既然說到了正題,那就趕緊提要求吧,南安知縣康淵搶先開始訴苦。
“我縣為防北虜,募鄉丁義勇五百人,至今無錢發餉,士卒離心,眼看就要散去”這是德化知縣吳一鳴也來哭窮。
“近來盜匪四出,縣民多被殘害,鄉兵弓手無力進剿,懇請府君帶兵”這是安溪知縣趙必練來求兵馬的。
“府君,我縣亟需”“我縣祈盼”
口子一開,七個縣爭先恐後,或要錢、或要糧、或要物、或要兵,或者什麽都要。
看來,都沒把自己當外人,有好處就使勁的要。攤上這樣的下屬可真是無奈,但誰讓張鏑財大氣粗呢!
自從宋室傾危,朝廷自顧不暇,地方上多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上頭沒人管,下麵百姓也變得不聽話,連稅都未必收的上來。日子一難過,有的掛印逃跑,有的骨頭軟就投降了,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撐,像泉州這樣七個縣的主官都還全乎的情況已屬難得了。
對張鏑而言,這七個知縣屬於雞肋,沒法要求他們像中興社那麽忠於自己,卻也沒理由直接撤了換成自己人。說他們沒用吧,倒也有點用,雖說都被五大家族壓的喘不過氣來,但在縣境內到底還有點威權,若能取得他們的支持,政令推行起來也會便利很多。
基於收買人心和統一戰線的考慮,張鏑頗為大方的給七個縣每縣撥款二十萬貫,用於近年積欠的各項開支。再給每縣調撥正軍士兵三百名,協助城防,做好鄉兵、弓手的訓練。至於糧草,其實泉州城裏也不充裕,隻能先讓各縣自行籌措。
每縣二十萬有點平均主義,但至少不用嫌多嫌少。這錢也不是隨便花的,拿錢就得辦事。交代給各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清查全縣戶口、田地,現有的清冊最近的還是淳佑年間編的,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人都換過一茬了,還用老冊子去編牌甲、行三級兵製,肯定是要抓瞎的。
至於每縣三百個兵,那是友情讚助,不管需不需要都得收下。三百人雖然不多,算起來也就不到半個營,但作為張鏑部下的精銳正兵,普通的鄉丁民團就算來三千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在七個縣裏都安『插』上自己的兵馬,就可以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相當於各縣兵權全都被一起收了上來。知縣們隻需要老老實實管好民政,招兵訓練和打仗的事情就都交給上頭統一指揮吧。
大宋鑒於五代藩鎮之弊,奉行強幹弱枝的策略,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益困弱。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就因為朝廷對地方防範太嚴,像防賊一樣防著下麵的官員,使勁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地方官員都需要由中央派遣代理,就連“縣令”也都改成了“知縣”,表麵上一字之差,內在卻又本質區別,“縣令”是地方全權首腦,而“知縣”卻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員,往深了說,這是中央集權程度上的變化。
原本泉州七個知縣就是一盤散沙,沒權、沒錢、沒兵,互不統屬,上級也沒法指揮下級,怎麽抵禦北虜?張鏑入主泉州,首先就將錢糧兵馬一把抓了,控製了他們的飯碗,明確了上下統屬關係,整合所有力量,讓各屬縣服服帖帖,這才算真正的一州之主。
同樣的,對於七個知縣而言,張鏑的到來也是件好事,終於有了主心骨,不必像過去那樣擔心獨木難支,惶惶不可終日。上頭給錢給兵,把責任都擔下了,當然把權力和風險也分走了,安安穩穩做自己太平官多好。
朝廷的泉州,終究是要變作張鏑的泉州的。
7
知縣們都是被張鏑下文“請”來的,因為最近自己要實施的各項政令都不太順暢,事務官們拿著州衙的公文到了縣裏也得不到重視,主要是在五大家族的梗阻下,知縣們沒動力也沒能力來支持上級的政令,而且大宋朝地方實權都歸中央,上級官府也沒資格對下級官府的具體施政指手畫腳。張鏑這次就要讓各位知縣們明白,在泉州,要學會聽領導的話,聽話是不會吃虧的。
看過七份拜帖,張鏑便令門房先請各位知縣進來,二堂會客。邵靳則行禮退下,按照指示自去安排各項事宜。
“下官拜見張府君!”張鏑一到二堂,七個人便齊刷刷的起身施禮,如有排練過一般。
“諸位遠來辛苦,請坐,看茶!”張鏑落落大方,有禮有節,天然上位者的氣質,幾位知縣沒想到這位傳言中的上司竟然如此年輕,都暗暗吃驚。
收到知州衙門來的公文已經好多天,各知縣才相約同來拜見上官,因為最近局勢變化太快,讓他們也沒法明確自己的立場。短短幾個月,宋元兩軍在浙閩之間拉鋸不停,泉州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剛聽說行朝要駐蹕泉州,轉眼泉州又背叛了朝廷,正考慮著是戰是守還是降,結果泉州又被光複了。城頭旗號變來變去,讓下麵的人也很難為,站隊不好站啊!
多方探聽,確定泉州已被大宋的軍隊拿穩了,七位知縣才忐忑的前來拜會。他們此來,一是為了探探風向,估測著泉州城還會不會換旗號二是想向上司打個秋風,這年頭兵荒馬『亂』,各縣日子都不好過,聽說泉州開了富窯,扳倒了蒲壽庚,把新來的知州吃的盆滿缽滿,心想能落下點湯湯水水也夠他們喝個飽的了。
“北虜猖獗,肆虐天下,我八閩福地也遭其荼毒,諸位賢令尹能謹守本境,堅持『操』守,忠誠可嘉!”張鏑落座,先拋出一堆高帽子,給各位知縣一起戴上。
所謂堅持『操』守、忠誠可嘉,真是說的某些人慚愧,人家不投降可不是骨頭硬,隻是時局變得太快,沒來得及表現而已。
知縣趙瑤心裏忐忑,說到堅持『操』守,他還真沒堅持住,因為是泉州首縣,附郭於州城。他這個知縣的權力很受製約,隻能跟著知州亦步亦趨,全無自主『性』。當初田子真與蒲壽庚沆瀣一氣的時候,趙瑤為保小命,不敢用胳膊去擰大腿。後來田子真又投向張鏑,他也就一道改弦更張,兜轉迴了大宋的旗下。這是一段黑曆史,最好沒人提起,就當沒發生過,趙瑤也是盡量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當這城裏沒他這麽一個官兒。現在這位年輕的上司非但沒指出他曾經投降的過錯,反而一並表揚了他“堅持『操』守”,真是不好意思呢。
惠安知縣趙仲臣也把頭低了下來,一張老臉也不知道紅沒紅,他的轄區靠近興化,當初聽聞元軍大舉南下,他可是提前寫好了降表的,隻不過元軍敗的太快,還沒機會送出。被張鏑一誇,哪怕臉皮厚也不免覺得有點尷尬,為緩解尷尬,他便接上話頭,拋迴一頂高帽道:“府君英明神武,連克醜胡,實乃大宋之幸,泉州萬民之福啊”
“實乃泉州萬民之福!”其餘幾個知縣各懷心思,也連聲附和,拍馬屁嘛,要拍一起拍咯!
張鏑是務實的人,真不大適應這樣吹吹拍拍的氛圍,笑著擺手道:“諸位過譽了,盡忠王事,乃臣子本分!而今北虜盤踞閩北,旦夕可至,我泉州上下需同心合力,撫民生、修守戰。本州正欲求問諸位賢令尹,或有治民強軍的建言,還請不吝賜教,若有需要本州的地方,也請說來。”
張鏑要拿穩泉州,取得這些親民官的支持也是必要的,為此讓出點好處也無不可。無利不起早,誰會白白聽你的話呢,他也知道各縣的形勢困難,如果提出了要求,不說有求必應,也會盡量滿足,先給點甜頭,再讓你做事,那麽萬一做不好了也有理由追究責任。
“稟府君,日前北虜過境,四下打草穀,下官縣內破家三千餘戶,上萬百姓流離失所,但常平倉已空,無力賑濟”既然說到了正題,那就趕緊提要求吧,南安知縣康淵搶先開始訴苦。
“我縣為防北虜,募鄉丁義勇五百人,至今無錢發餉,士卒離心,眼看就要散去”這是德化知縣吳一鳴也來哭窮。
“近來盜匪四出,縣民多被殘害,鄉兵弓手無力進剿,懇請府君帶兵”這是安溪知縣趙必練來求兵馬的。
“府君,我縣亟需”“我縣祈盼”
口子一開,七個縣爭先恐後,或要錢、或要糧、或要物、或要兵,或者什麽都要。
看來,都沒把自己當外人,有好處就使勁的要。攤上這樣的下屬可真是無奈,但誰讓張鏑財大氣粗呢!
自從宋室傾危,朝廷自顧不暇,地方上多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上頭沒人管,下麵百姓也變得不聽話,連稅都未必收的上來。日子一難過,有的掛印逃跑,有的骨頭軟就投降了,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撐,像泉州這樣七個縣的主官都還全乎的情況已屬難得了。
對張鏑而言,這七個知縣屬於雞肋,沒法要求他們像中興社那麽忠於自己,卻也沒理由直接撤了換成自己人。說他們沒用吧,倒也有點用,雖說都被五大家族壓的喘不過氣來,但在縣境內到底還有點威權,若能取得他們的支持,政令推行起來也會便利很多。
基於收買人心和統一戰線的考慮,張鏑頗為大方的給七個縣每縣撥款二十萬貫,用於近年積欠的各項開支。再給每縣調撥正軍士兵三百名,協助城防,做好鄉兵、弓手的訓練。至於糧草,其實泉州城裏也不充裕,隻能先讓各縣自行籌措。
每縣二十萬有點平均主義,但至少不用嫌多嫌少。這錢也不是隨便花的,拿錢就得辦事。交代給各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清查全縣戶口、田地,現有的清冊最近的還是淳佑年間編的,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人都換過一茬了,還用老冊子去編牌甲、行三級兵製,肯定是要抓瞎的。
至於每縣三百個兵,那是友情讚助,不管需不需要都得收下。三百人雖然不多,算起來也就不到半個營,但作為張鏑部下的精銳正兵,普通的鄉丁民團就算來三千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在七個縣裏都安『插』上自己的兵馬,就可以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相當於各縣兵權全都被一起收了上來。知縣們隻需要老老實實管好民政,招兵訓練和打仗的事情就都交給上頭統一指揮吧。
大宋鑒於五代藩鎮之弊,奉行強幹弱枝的策略,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益困弱。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就因為朝廷對地方防範太嚴,像防賊一樣防著下麵的官員,使勁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地方官員都需要由中央派遣代理,就連“縣令”也都改成了“知縣”,表麵上一字之差,內在卻又本質區別,“縣令”是地方全權首腦,而“知縣”卻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員,往深了說,這是中央集權程度上的變化。
原本泉州七個知縣就是一盤散沙,沒權、沒錢、沒兵,互不統屬,上級也沒法指揮下級,怎麽抵禦北虜?張鏑入主泉州,首先就將錢糧兵馬一把抓了,控製了他們的飯碗,明確了上下統屬關係,整合所有力量,讓各屬縣服服帖帖,這才算真正的一州之主。
同樣的,對於七個知縣而言,張鏑的到來也是件好事,終於有了主心骨,不必像過去那樣擔心獨木難支,惶惶不可終日。上頭給錢給兵,把責任都擔下了,當然把權力和風險也分走了,安安穩穩做自己太平官多好。
朝廷的泉州,終究是要變作張鏑的泉州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