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嚴重缺馬,騎兵師不得不采用一些因陋就簡的土辦法。比如用木頭和草繩根據真馬的大小和形狀製作成木馬,足足幾千個。為更有真實感,這些木馬不僅馬具齊備,還是懸在空中的,十幾匹木馬為一組,吊在一個巨大的圓盤下,這圓盤又圍繞一個中心的軸,在外力拉動下這中心軸就會帶動整個圓盤轉動,轉盤上的木馬就像是跟著跑動了起來一樣,官兵們形象的稱之為“旋轉木馬”。
新兵們進了騎兵師,大量的時間都在旋轉木馬上,一開始隻要你抓住韁繩坐穩了就可,接著慢慢空出一隻手,再到兩隻手都解放開來,隻用雙腿的力量夾住“馬腹”。總要經過十天半個月,待到人在木馬上能十分自如的做各種動作,就要訓練在馬上使用的各樣兵器了。一般以騎弓為主,也有臂張弩,幾尺長的馬刀也常見,還有少數的長槍和馬槊。現階段中興社的騎兵主要還是騎『射』為主的輕騎兵,弓弩是最基本的。
騎馬容易,但在馬上騎『射』就難了,要想把騎『射』練的精熟則是難上加難,哪怕在木馬上也一樣。
旋轉木馬需要有人用杠杆推著轉動,所以騎兵師最常規的訓練形式就是一撥人騎在旋轉木馬上彎弓搭箭,對著圈外的若幹箭靶瞄準『射』擊,另一群人則賣力的推著他們轉圈,半來個時辰互換一次。
看著還挺有趣,這樣的訓練就跟玩似的,但其中的痛苦隻有親身感受的人才懂。一個人每天五六個時辰都在“玩”旋轉木馬,恐怕誰都要玩吐了,這不是玩木馬,簡直是被木馬玩啊。
用不了多久,很多人的大腿內側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等到這個時候火候就差不多了,有機會上真的戰馬,不過也需要幾天輪到一次,每次隻能跑幾圈,主要是適應一下真實的騎『射』感覺,畢竟木馬和真馬還是有區別的。
這個時代的騎兵,尤其是南方軍隊的騎兵,都算是主將的寶貝疙瘩。這麽金貴的兵種當然不可能玩玩木馬就可以的。事實上,騎兵師的士卒都必須熟練的掌握『射』禦、騎馳、戰陣的技巧,而騎真馬的機會又那麽少,不得不在木馬上更加賣力的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標準。另外,合格的騎兵還必須具備敏銳的偵查能力,遠遠的看見幾裏路外過兵就得準確的報出經過的軍隊人數、兵種、旗幟番號,乃至隊伍狀態、士氣情況。如果敵軍駐紮,通過數灶或者數帳篷估算人數則是最起碼的基本功。所以其他兵種野營拉練時,往往會發現有一些鬼鬼祟祟的人在某個地方探頭探腦,去查看時則一溜煙跑了,誰也逮不著。其實這些鬼鬼祟祟的人可不是敵人,而是騎兵在做偵查訓練,他們可不敢被逮著,一旦被抓,這次偵查就算失敗了。
到後來,步軍們都見慣不驚了,也懶得再去追,隻要發現有人窺視,肯定就是那些“臭拉磨的”。因為騎兵們的訓練總是在旋轉木馬上轉啊轉,就像是拉磨盤的驢子,步兵們就給他們起了個很貼切的綽號“拉磨的”或者加個字“臭拉磨的”。
步兵確實有鄙視騎兵的理由,因為他們的訓練強度著實比大腿磨出老繭的騎兵們還要大的多。中興社的軍隊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對付元軍,自然的就要有以步克騎的本事,步兵的訓練完全就是對標蒙古騎兵的,再看自家的騎兵兄弟其實也就那麽迴事兒吧。
為了克製蒙古騎兵,中興社的步卒首先要有突破極限的機動能力,得用一鐵雙腳板跑贏四條腿的蒙古馬。真讓人與馬賽跑當然不現實,這裏主要是指士兵可堪長途跋涉的忍耐力,這也是中興社選拔正兵的重要標準。常規師的長途拉練經常是兩三百裏起步,每個月來幾次大迂迴大包抄的演習,而且還總是選那些高山深穀難走的路,還不能把火炮、輜重丟下了,就是以此來訓練部隊適應惡劣的地形,將來中興社反攻大陸,勢必要在東南沿海的連綿丘陵與敵鬥爭,不可不練鑽山溝的能力。
長途拉練也就罷了,日常的還有高強度的對抗練習,這種對抗不僅僅是個人對個人,還是營對營、旅對旅、乃至師對師的大規模實戰演習。每一場演習從行軍、紮營、哨探、進攻、防守都與實戰無異,除了不用死人,而且演習采用積分製,營、隊、都、什各層次都有排名,末位淘汰。幾次長期在演習中排名墊底,則軍官撤職,所在編製打『亂』重組,表現最差的士兵要被遣散。也就是說,表現不好有趕迴家種田的風險。中興社以軍人優先,當上正兵是件很榮耀的事,娶媳『婦』都更容易,誰也不想因為訓練不合格被趕迴家了,哪敢不用心。
練的最苦的還不是常規師的步兵,更非騎兵師,乃是四個營的玄甲親衛,這區區兩千人都是全軍之中精中選精,訓練也最嚴酷,風雨無阻、寒暑不避。每天穿著幾十斤的重甲跑十裏地還隻是開胃菜,上山下河、泥裏火裏翻滾都是小意思,還要有激烈的對戰練習,若與其餘兵種合練,則必須以少勝多,五十人如果幹不過常規師二百人,那就不配稱作玄甲兵。
人生就重在折騰,張鏑與兵部的參謀們,每天都忙著研究戰術,本著要麽不折騰要麽往死裏折騰的原則,憋著勁要折騰自己的官兵們,勢必要挖掘他們最大的潛能。
在常規演練中時刻會設置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兩方正打的熱鬧,忽然宣布一方主將陣亡,考驗部隊在指揮中斷時的應變能力,如果沒有新的指揮者迅速頂上,軍陣發生混『亂』,那麽這一方立刻就被宣布失敗。
還有擊潰戰模式,以其中一方為潰退方,另一方為追擊方。潰退者以逃出包圍圈迴到指定位置為勝,追擊者以抓到盡量多的“俘虜”為勝。你來我往,常常在深山中貓捉老鼠式的拉鋸三五天。戰鬥總有勝敗,這一類演練是針對正反兩方麵的,正麵就是要讓部隊能夠戰而能勝,勝則殲敵徹底;反麵則是哪怕敗了也能敗而不潰、潰而不散、散了也不會全軍覆沒。
總的來說,張鏑的練兵特點,對士兵是高強度的折騰,對軍官則是最大程度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能動『性』體現在嚴整高效的指揮序列,師長掛了旅長上,旅長掛了營將上,營將掛了隊將上,總之誰死了都不能影響戰陣。
這個年代的其他軍隊戰鬥力的核心都是主將的私兵,基層軍官和普通的士卒不過是上層的工具和棋子,若不是將領的威壓和重賞的刺激或者劫掠的欲望,根本無人是為了一個正確的理想而主動去實行戰鬥目標,所以往往是主將一死就眾軍皆潰。而未免主將陣亡又必須以重兵護衛,並定下嚴刑酷法,若護衛不利則全體都死。
張鏑的軍隊無需如此,主將固然重要,卻不是唯一不變的核心。就如一個總經理,隻需製定重大的戰略,下麵的分公司實施各自的生產目標,銷售經理與銷售員則完成各自的銷售目標,如此井然有序,每個層次的人都各自知道自己要做什麽。
從主將、軍官、士兵為了勝利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才能迸發出最大的威力。比如第一師與第三師的對抗,第三師師長李奇人如其名,善用奇策,某次找準了第一師師部所在地,派兵奇襲端了褚世堯的指揮大帳。不過褚世堯的第一師卻沒有崩潰,手下幾個旅穩紮穩打,憑著紮實過硬的戰力,愣是反推第三師,扳迴一局。
現如今三個常規師各有特『色』,褚世堯的第一師善攻,何紹基的第二師善守,而李奇的第三師則善用奇謀。演習中三個師互有勝負,旗鼓相當,都是越戰越強,就如初成規模的三股洪流,將要強烈的碾碎一切當麵之敵……
新兵們進了騎兵師,大量的時間都在旋轉木馬上,一開始隻要你抓住韁繩坐穩了就可,接著慢慢空出一隻手,再到兩隻手都解放開來,隻用雙腿的力量夾住“馬腹”。總要經過十天半個月,待到人在木馬上能十分自如的做各種動作,就要訓練在馬上使用的各樣兵器了。一般以騎弓為主,也有臂張弩,幾尺長的馬刀也常見,還有少數的長槍和馬槊。現階段中興社的騎兵主要還是騎『射』為主的輕騎兵,弓弩是最基本的。
騎馬容易,但在馬上騎『射』就難了,要想把騎『射』練的精熟則是難上加難,哪怕在木馬上也一樣。
旋轉木馬需要有人用杠杆推著轉動,所以騎兵師最常規的訓練形式就是一撥人騎在旋轉木馬上彎弓搭箭,對著圈外的若幹箭靶瞄準『射』擊,另一群人則賣力的推著他們轉圈,半來個時辰互換一次。
看著還挺有趣,這樣的訓練就跟玩似的,但其中的痛苦隻有親身感受的人才懂。一個人每天五六個時辰都在“玩”旋轉木馬,恐怕誰都要玩吐了,這不是玩木馬,簡直是被木馬玩啊。
用不了多久,很多人的大腿內側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等到這個時候火候就差不多了,有機會上真的戰馬,不過也需要幾天輪到一次,每次隻能跑幾圈,主要是適應一下真實的騎『射』感覺,畢竟木馬和真馬還是有區別的。
這個時代的騎兵,尤其是南方軍隊的騎兵,都算是主將的寶貝疙瘩。這麽金貴的兵種當然不可能玩玩木馬就可以的。事實上,騎兵師的士卒都必須熟練的掌握『射』禦、騎馳、戰陣的技巧,而騎真馬的機會又那麽少,不得不在木馬上更加賣力的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標準。另外,合格的騎兵還必須具備敏銳的偵查能力,遠遠的看見幾裏路外過兵就得準確的報出經過的軍隊人數、兵種、旗幟番號,乃至隊伍狀態、士氣情況。如果敵軍駐紮,通過數灶或者數帳篷估算人數則是最起碼的基本功。所以其他兵種野營拉練時,往往會發現有一些鬼鬼祟祟的人在某個地方探頭探腦,去查看時則一溜煙跑了,誰也逮不著。其實這些鬼鬼祟祟的人可不是敵人,而是騎兵在做偵查訓練,他們可不敢被逮著,一旦被抓,這次偵查就算失敗了。
到後來,步軍們都見慣不驚了,也懶得再去追,隻要發現有人窺視,肯定就是那些“臭拉磨的”。因為騎兵們的訓練總是在旋轉木馬上轉啊轉,就像是拉磨盤的驢子,步兵們就給他們起了個很貼切的綽號“拉磨的”或者加個字“臭拉磨的”。
步兵確實有鄙視騎兵的理由,因為他們的訓練強度著實比大腿磨出老繭的騎兵們還要大的多。中興社的軍隊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對付元軍,自然的就要有以步克騎的本事,步兵的訓練完全就是對標蒙古騎兵的,再看自家的騎兵兄弟其實也就那麽迴事兒吧。
為了克製蒙古騎兵,中興社的步卒首先要有突破極限的機動能力,得用一鐵雙腳板跑贏四條腿的蒙古馬。真讓人與馬賽跑當然不現實,這裏主要是指士兵可堪長途跋涉的忍耐力,這也是中興社選拔正兵的重要標準。常規師的長途拉練經常是兩三百裏起步,每個月來幾次大迂迴大包抄的演習,而且還總是選那些高山深穀難走的路,還不能把火炮、輜重丟下了,就是以此來訓練部隊適應惡劣的地形,將來中興社反攻大陸,勢必要在東南沿海的連綿丘陵與敵鬥爭,不可不練鑽山溝的能力。
長途拉練也就罷了,日常的還有高強度的對抗練習,這種對抗不僅僅是個人對個人,還是營對營、旅對旅、乃至師對師的大規模實戰演習。每一場演習從行軍、紮營、哨探、進攻、防守都與實戰無異,除了不用死人,而且演習采用積分製,營、隊、都、什各層次都有排名,末位淘汰。幾次長期在演習中排名墊底,則軍官撤職,所在編製打『亂』重組,表現最差的士兵要被遣散。也就是說,表現不好有趕迴家種田的風險。中興社以軍人優先,當上正兵是件很榮耀的事,娶媳『婦』都更容易,誰也不想因為訓練不合格被趕迴家了,哪敢不用心。
練的最苦的還不是常規師的步兵,更非騎兵師,乃是四個營的玄甲親衛,這區區兩千人都是全軍之中精中選精,訓練也最嚴酷,風雨無阻、寒暑不避。每天穿著幾十斤的重甲跑十裏地還隻是開胃菜,上山下河、泥裏火裏翻滾都是小意思,還要有激烈的對戰練習,若與其餘兵種合練,則必須以少勝多,五十人如果幹不過常規師二百人,那就不配稱作玄甲兵。
人生就重在折騰,張鏑與兵部的參謀們,每天都忙著研究戰術,本著要麽不折騰要麽往死裏折騰的原則,憋著勁要折騰自己的官兵們,勢必要挖掘他們最大的潛能。
在常規演練中時刻會設置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兩方正打的熱鬧,忽然宣布一方主將陣亡,考驗部隊在指揮中斷時的應變能力,如果沒有新的指揮者迅速頂上,軍陣發生混『亂』,那麽這一方立刻就被宣布失敗。
還有擊潰戰模式,以其中一方為潰退方,另一方為追擊方。潰退者以逃出包圍圈迴到指定位置為勝,追擊者以抓到盡量多的“俘虜”為勝。你來我往,常常在深山中貓捉老鼠式的拉鋸三五天。戰鬥總有勝敗,這一類演練是針對正反兩方麵的,正麵就是要讓部隊能夠戰而能勝,勝則殲敵徹底;反麵則是哪怕敗了也能敗而不潰、潰而不散、散了也不會全軍覆沒。
總的來說,張鏑的練兵特點,對士兵是高強度的折騰,對軍官則是最大程度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能動『性』體現在嚴整高效的指揮序列,師長掛了旅長上,旅長掛了營將上,營將掛了隊將上,總之誰死了都不能影響戰陣。
這個年代的其他軍隊戰鬥力的核心都是主將的私兵,基層軍官和普通的士卒不過是上層的工具和棋子,若不是將領的威壓和重賞的刺激或者劫掠的欲望,根本無人是為了一個正確的理想而主動去實行戰鬥目標,所以往往是主將一死就眾軍皆潰。而未免主將陣亡又必須以重兵護衛,並定下嚴刑酷法,若護衛不利則全體都死。
張鏑的軍隊無需如此,主將固然重要,卻不是唯一不變的核心。就如一個總經理,隻需製定重大的戰略,下麵的分公司實施各自的生產目標,銷售經理與銷售員則完成各自的銷售目標,如此井然有序,每個層次的人都各自知道自己要做什麽。
從主將、軍官、士兵為了勝利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才能迸發出最大的威力。比如第一師與第三師的對抗,第三師師長李奇人如其名,善用奇策,某次找準了第一師師部所在地,派兵奇襲端了褚世堯的指揮大帳。不過褚世堯的第一師卻沒有崩潰,手下幾個旅穩紮穩打,憑著紮實過硬的戰力,愣是反推第三師,扳迴一局。
現如今三個常規師各有特『色』,褚世堯的第一師善攻,何紹基的第二師善守,而李奇的第三師則善用奇謀。演習中三個師互有勝負,旗鼓相當,都是越戰越強,就如初成規模的三股洪流,將要強烈的碾碎一切當麵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