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錢糧百姓是血肉,那麽軍隊武裝就是骨骼,血肉足才有生命力,但筋骨強健才有搏擊戰鬥的能力。如若隻有血肉而無骨骼,則必然不堪一擊,很容易被敵人的尖牙利嘴撕得粉碎,徒然喂飽了兇惡貪婪的豺狼。


    就如當年的大宋朝廷,人口不可謂不多,錢糧不可謂不廣,資源不可謂不豐饒,但偏偏軍隊羸弱。好比一個虛胖的軟骨病患者,終於被蠻族打斷了脊梁,再也站不起來。它的血肉已被來自北方草原的野獸啃食大半,它那豐腴的脂膏在野獸麵前毫無作用,不過使這野獸變得更加強壯而已。


    隻有筋骨足夠強大,才能在搏殺中勝出,免於被豺狼吞噬的命運;中興社必須要足夠強大,才能避免重蹈宋廷的覆轍,而且這種強大必須是軍事的強大。張鏑已經花費了很多精力勤修內政,推行全民識字統一思想,大興農田水利讓倉廩充實,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有一支強大軍隊為後盾,否則一切的繁榮都隻是空中樓閣。


    正因為認識到這樣生死攸關的重要『性』,張鏑不會輕易將軍隊假手於人,哪怕再繁忙,也從不敢在軍事上稍微鬆一下那根弦。對於強軍的目標,張鏑抓得很緊,很多時候都是親力親為,其中又特別以火器的發展最為側重。


    張鏑應該是這個時代最重視火器的領兵者了,素來給工部的康棣以最大的支持,幾乎將整個中興社兩三成以上的資源都用在了銃炮的發展研究製造上了。尤其是貿易所得的大量銅錢、銅器不惜工本的投入進去鑄造銃炮,還在流求等地開采了幾處銅山,也通過海貿向倭國買銅,如此才能滿足銃炮工場流水般的消耗。


    張鏑認為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他從不懷疑火器的重要意義,他相信火器必然會成為將來戰場的主宰。巨大的投入終歸會有產出,銃炮工場的進展可以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來形容。最初,銃炮場隻有戴小貓一家兩三個銅鐵師傅加上幾個學徒,隻能製造少量盞口銃、碗口銃之類的簡單火器。經過這兩年不斷的招募、選拔,補充了不少優秀的工匠,銃炮工場的規模迅速擴展。如今所有匠師加學徒、幫工已達到七八百人至多,增長百倍不止。而且各工種分工細致,各司其職,充分揚長避短,加之以規範的管理製度,獎罰分明,最大化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精細嚴密的產品控製也保證了生產出的銃炮規格統一、質量可靠。


    早先,銃炮場隻會用失蠟法鑄造銅炮,經過不斷『摸』索,先後有人試著用泥範法、鐵範法鑄造鐵炮,若幹次失敗後終於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說如今已經基本掌握了鑄造鐵炮的技術。鐵炮的最大優勢是成本低,因為銅貴鐵賤,在這個時代,銅可以等同為錢,自然就貴。而鐵器相對便宜,開采冶煉也更容易。如若能將銅炮改換為鐵炮,可以大大的節省資金,也不必再擔心鑄炮原材料的來源。


    但是鐵炮相對於銅炮,缺點也是明顯的,一則鐵炮更易生鏽;二則現在的鑄鐵質量不佳,鐵炮的炮膛沒有銅炮來的光滑;三則鑄鐵延展『性』差,比較脆,炸膛的風險更高,這是最關鍵的一點,由於鐵炮容易炸膛,那就不得不將炮壁造的更厚一些,炮壁一厚,重量就上去了。原本鐵的密度要比銅低,但因為這個原因,鐵炮往往要比銅炮重的多,現今為止造的最重的一門鐵炮竟已到了四千餘斤,因為太過沉重,隻能作為要塞炮或者裝到三五千料的大旗艦上去。


    綜合而言,銅炮和鐵炮都有各自的優勢。城防炮和艦炮可以采用鐵炮,鑄的更大、更厚、更沉一些也沒什麽關係,因為不需要頻繁移動,隻要威力大、不炸膛,重量不成問題。而考慮到機動『性』,小型炮需要更輕便一些,采用延展『性』好的銅料鑄造,不容易炸膛,炮壁也可以造的更薄,整體質量可以降低不少,成本自然也可控製在更易接受的範圍內。


    一開始,張鏑隻把火炮裝在戰船上作為水戰利器。一年前的呂宋平叛之戰是張鏑首次將火炮用於陸戰攻城,用的主要還是相對輕便簡易的碗口銃,卻取得了極好的戰果。至此,張鏑便確定了要將火炮作為陸軍的一個重要作戰元素。


    隨著銃炮技術的飛躍,火力變得更強、『射』程更遠,火炮規格種類也不斷豐富。尤其當工部的木作司成功改進了炮車的樣式,大大方便了火炮搬運、移動的難度,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將火炮裝在輜重車上,戰鬥時還得卸下來重新安裝炮架,臨時搭建炮台。改進後的炮車更為輕便,五百斤的中型炮隻需兩匹馬拉著走,隨時可以停下,將炮車稍一固定便能開炮,極大提升了作戰效率。


    火炮的機動『性』是其最重要的製約因素,雖然改良炮車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目前用於陸戰的火炮仍舊不能太重,所以現階段的主要火炮以五百斤以下的中小型炮為主,千斤以上的大炮很少。


    其中最普遍裝備的是一類名為“蟾式炮”的小炮,此炮身管長三尺,口徑一寸三分,裝『藥』五兩八錢,可發『射』五兩重的實心彈丸。蟾式炮『射』程不算遠,用實心彈可達三四百丈上下。不過由於身短口大,還可以發『射』散彈,能裝一百多顆小石子或小鉛丸,『射』擊時在百步之內形成鋪天蓋地的彈雨覆蓋,殺傷麵巨大。蟾式炮可以看做是優化改進後的碗口銃,最重要的是重量輕,易攜帶。炮身全重僅五十斤,一個壯漢就可扛著走。用騾馬則可以背負兩三門,行軍時裝在輜重車上也可方便拉走。作戰時將炮取下簡單布置就可開炮,每門蟾式炮配一個鐵製兩腳支架,上部分是一個鐵箍,用於箍住炮身,下半部是叉開的兩條支腿,與炮尾形成穩定的三個支點,架設好後看起來像一隻蹲坐的蟾蜍,所以得名蟾式炮。支架上的鐵箍還可上下移動,用以調整仰角,一般兩名士兵就足以『操』作,使用起來極為便捷。


    除了蟾式炮,還有重五百斤的振威炮和重一千斤的虎威炮。


    五百斤的振威炮長五尺五寸,口徑一寸八分,裝『藥』一斤二兩,可發『射』一斤多重的實心彈丸,『射』程最遠可達二裏以上。


    一千斤的虎威炮長八尺二寸,口徑二寸五分,裝『藥』三斤二兩,可發『射』三斤重的大鐵丸。『射』程不少於三四裏。


    相對於蟾式炮身短口闊的特點,振威炮與虎威炮在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炮管更長,炮身更厚,總體外形上更加修長,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裝『藥』量也比蟾式炮大大增加,威力『射』程也增加數倍,但在保證炮身強度和『射』程威力的同時,重量也隨之增加了十倍不止。相對而言,輕便實用的蟾式炮更適合野戰,而更笨重更大威力的振威炮、虎威炮更適合攻城拔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