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傳、謝昌元、周進三人,是一條麻繩上拴著的三隻螞蚱。臨陣脫逃也是一起,坑害友軍也是一起,陷害忠良、賣國投敵當然也是一起。一直以來同進同退,堪稱最佳組合。自勤王之役起,三人毫發無損,卻得名得利,混的風生水起。就如食腐的蒼蠅蛆蟲,趴在大宋的屍體上汲取最後的營養來肥壯自己。眼看大宋將要油盡燈枯,就吃幹抹盡,臨了還要把大宋遺產賣個好價錢。
但是,這買賣好像不太順利,剛聯絡好買家,還沒來得及交貨呢,就被掀翻了桌子。三隻小螞蚱還被弄死了一隻。
事情搞砸了!
原來的劇本不該是這樣的,按照趙孟傳的計劃,是要把戴曾伯等人誘進大堂,然後摔杯為號,四麵伏兵盡出,攔住後路、關門打狗,趁著他們不備,一網打盡。城中兩三千四明兵群龍無首,肯定翻不出什麽浪來,隻需穩住半天一天的,駐紮於慈溪車廄的大批元軍就會按照事先的約定兵臨城下,屆時自然就大局可定了。
設想的是很好,但中途出了不少紕漏,加上茶盞也不小心摔的早了,伏擊者反而讓被伏擊者打了個措手不及。原先從幾千嘍囉兵中精挑細選,餌以重利,拚湊起的二三百敢死的刀斧手,對付區區十幾名四明將校,本是十拿九穩的事。但是這些秀才們也實在太猛了,個個如狼似虎,殺人如殺雞,一個頂十個,哪裏還有讀書人的斯文氣啊!?感情在書院裏學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砍人的技術嗎?
好在人多,事先都花了大價錢,幾十條人命搭上去才終於罩住了場麵。這真讓趙孟傳措手不及,又懊惱不已。不過代價大點也就罷了,隻要能一次『性』把四明軍中的十幾個主要將校一鍋端了,其他的事情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這鍋沒端成。
戴曾伯跑了。
幾百刀斧手的組織程度很不足,如小混混街頭打群架,隻知『亂』糟糟的一擁而上,如何包圍、如何追擊都沒有章法。本來是安排周進居中指揮調度的,但他卻第一個就死了,使得伏兵們更加『亂』套。而另兩個領頭人趙孟傳和謝昌元則自己先嚇得躲了起來,談不上任何指揮。四明兵但凡有五十個人,列起陣勢,這些嘍囉就沒辦法突破,如若再配上基本的製式兵器,那麽完全有可能將其二三百人的伏兵逆勢殺敗。而實際的情況盡管隻是十幾個沒帶兵器的將校,還是讓這麽多的伏兵吃盡了苦頭,很艱難的將他們一個個圍攻殺死,最終卻還脫漏了一個。
說到底十幾個將校中隻要跑出去一個,往四明軍大營中振臂一唿,趙孟傳這夥人就要吃不了兜著走,除了趁早跑路沒別的選擇。更何況,跑的還是威信最高的四明軍二把手,戴曾伯。
戴曾伯從後衙內宅的院牆上跳下,朝著城南幾裏外的大營拔足狂奔,身後三位弟兄拿命替他掩護,敵人一時也沒有追上來。不過巷口卻有兩名敵兵看守,立時反應過來阻截,戴曾伯持的是敵人手上奪來的一柄三尺長的手刀,還算趁手。對麵來敵用的是相同的兵器,並排舉刀殺來。
戴曾伯雙手緊握刀柄,快步奔出,先掄開一個大弧形,劈砍下去。這一招用勢很猛卻容易躲,並不傷人,隻將其中一人『逼』退兩步。此時另一名敵人也抽空砍來,而戴曾伯的刀尖朝著下方,就當該敵劈過來的一瞬間把刀挑起,用力挑開其刀尖,順勢猛的劈下一刀,從脖頸往下,幾乎將此敵劈成兩半。
先前『逼』退之敵尚未來得及配合,戰友已經倒下,才『逼』近兩步,戴曾伯已步法旋轉,攔腰斜削過來,等此人橫刀格擋時,劈削又轉為刺,愕然見刀尖已直入胸膛。
戴曾伯並非從小習武之人,手上的本事不過這一兩年功夫刻苦鍛煉,嚴格按『操』典打磨出來的,他的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中實戰特『色』,雖不花哨,卻很有效,簡單的幾招就將對麵二人殺死。
此時身後喊殺聲再起,已有人跳出院牆尾追過來了。戴曾伯不敢稍停,繼續往前奔。不料沿街二樓房頂也有敵兵了望。該說趙孟傳的預謀也不可謂不周密。
才奔出巷口幾步,戴曾伯身形忽然一滯,一支利箭忽然從右後脅下透入,幾乎刺穿。這一箭就是巷子一側房頂的望哨出的手,因為沒穿甲胄,血肉之軀絲毫無法抵禦箭矢,戴曾伯忍著劇痛和箭傷引起的脫力,弓腰挨著牆角踉蹌奔出。
已經跑到了城西南府學附近,離明州兵駐地不過兩條街的距離,甚至大聲喊一嗓子都能聽到。戴曾伯卻越來越跑不動了,箭傷裂口,血流如注,別說奔跑,就是站著不動,也支持不了多久。與此同時,追兵卻越來越近,唿喊的聲音清晰可聞。
戴曾伯扶牆又跑數步,因失血無力,幾乎虛脫,唿吸急促粗如破風箱一般。正當絕望,卻看到不遠處有一虛掩的小宅院,認得是慶元府府學教授魏良辰的家裏,心中頓時又升起一點希望,拚盡全力緊趕幾步,一頭就撞進門去了。
院中有人,正是府學的魏良辰,本來在籬笆架下悠然讀書,突然摔進來一個不速之客,顯然是嚇了一跳。不過畢竟讀書人有素養,好心過來扶起,看到來人,又吃了一大驚。
“帥初,怎麽是你?身上怎麽迴事?”
魏良辰與慶元名士袁鏞當然熟稔,因此跟袁鏞的大弟子戴曾伯也不陌生。大白天的忽見他身受重傷撲進自己家門,怎麽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去……城南大營,調兵……越多越好……快……”戴曾伯虛弱不堪,強撐著說話,又從懷中扯出一塊玉佩,上頭有個“戴”字,是他不離身之物,用力塞給魏良辰,便人事不知了。
“快追,休讓他跑了!”不遠處喧嘩陣陣,聽到追兵的聲音,魏良辰已是明白了八九分。
忙喚過在一旁玩耍的七歲小兒子,對他道:“小元,拿著這個東西,去城隍廟那邊的大校場,找那些拿刀劍的叔叔。叫人來,越多越好,明白了嗎!?”
“明白了,爹爹!”
“跑快點!”
小男孩甚是機靈,聽了父親的話就從後門出去,直往城南跑……
但是,這買賣好像不太順利,剛聯絡好買家,還沒來得及交貨呢,就被掀翻了桌子。三隻小螞蚱還被弄死了一隻。
事情搞砸了!
原來的劇本不該是這樣的,按照趙孟傳的計劃,是要把戴曾伯等人誘進大堂,然後摔杯為號,四麵伏兵盡出,攔住後路、關門打狗,趁著他們不備,一網打盡。城中兩三千四明兵群龍無首,肯定翻不出什麽浪來,隻需穩住半天一天的,駐紮於慈溪車廄的大批元軍就會按照事先的約定兵臨城下,屆時自然就大局可定了。
設想的是很好,但中途出了不少紕漏,加上茶盞也不小心摔的早了,伏擊者反而讓被伏擊者打了個措手不及。原先從幾千嘍囉兵中精挑細選,餌以重利,拚湊起的二三百敢死的刀斧手,對付區區十幾名四明將校,本是十拿九穩的事。但是這些秀才們也實在太猛了,個個如狼似虎,殺人如殺雞,一個頂十個,哪裏還有讀書人的斯文氣啊!?感情在書院裏學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砍人的技術嗎?
好在人多,事先都花了大價錢,幾十條人命搭上去才終於罩住了場麵。這真讓趙孟傳措手不及,又懊惱不已。不過代價大點也就罷了,隻要能一次『性』把四明軍中的十幾個主要將校一鍋端了,其他的事情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這鍋沒端成。
戴曾伯跑了。
幾百刀斧手的組織程度很不足,如小混混街頭打群架,隻知『亂』糟糟的一擁而上,如何包圍、如何追擊都沒有章法。本來是安排周進居中指揮調度的,但他卻第一個就死了,使得伏兵們更加『亂』套。而另兩個領頭人趙孟傳和謝昌元則自己先嚇得躲了起來,談不上任何指揮。四明兵但凡有五十個人,列起陣勢,這些嘍囉就沒辦法突破,如若再配上基本的製式兵器,那麽完全有可能將其二三百人的伏兵逆勢殺敗。而實際的情況盡管隻是十幾個沒帶兵器的將校,還是讓這麽多的伏兵吃盡了苦頭,很艱難的將他們一個個圍攻殺死,最終卻還脫漏了一個。
說到底十幾個將校中隻要跑出去一個,往四明軍大營中振臂一唿,趙孟傳這夥人就要吃不了兜著走,除了趁早跑路沒別的選擇。更何況,跑的還是威信最高的四明軍二把手,戴曾伯。
戴曾伯從後衙內宅的院牆上跳下,朝著城南幾裏外的大營拔足狂奔,身後三位弟兄拿命替他掩護,敵人一時也沒有追上來。不過巷口卻有兩名敵兵看守,立時反應過來阻截,戴曾伯持的是敵人手上奪來的一柄三尺長的手刀,還算趁手。對麵來敵用的是相同的兵器,並排舉刀殺來。
戴曾伯雙手緊握刀柄,快步奔出,先掄開一個大弧形,劈砍下去。這一招用勢很猛卻容易躲,並不傷人,隻將其中一人『逼』退兩步。此時另一名敵人也抽空砍來,而戴曾伯的刀尖朝著下方,就當該敵劈過來的一瞬間把刀挑起,用力挑開其刀尖,順勢猛的劈下一刀,從脖頸往下,幾乎將此敵劈成兩半。
先前『逼』退之敵尚未來得及配合,戰友已經倒下,才『逼』近兩步,戴曾伯已步法旋轉,攔腰斜削過來,等此人橫刀格擋時,劈削又轉為刺,愕然見刀尖已直入胸膛。
戴曾伯並非從小習武之人,手上的本事不過這一兩年功夫刻苦鍛煉,嚴格按『操』典打磨出來的,他的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中實戰特『色』,雖不花哨,卻很有效,簡單的幾招就將對麵二人殺死。
此時身後喊殺聲再起,已有人跳出院牆尾追過來了。戴曾伯不敢稍停,繼續往前奔。不料沿街二樓房頂也有敵兵了望。該說趙孟傳的預謀也不可謂不周密。
才奔出巷口幾步,戴曾伯身形忽然一滯,一支利箭忽然從右後脅下透入,幾乎刺穿。這一箭就是巷子一側房頂的望哨出的手,因為沒穿甲胄,血肉之軀絲毫無法抵禦箭矢,戴曾伯忍著劇痛和箭傷引起的脫力,弓腰挨著牆角踉蹌奔出。
已經跑到了城西南府學附近,離明州兵駐地不過兩條街的距離,甚至大聲喊一嗓子都能聽到。戴曾伯卻越來越跑不動了,箭傷裂口,血流如注,別說奔跑,就是站著不動,也支持不了多久。與此同時,追兵卻越來越近,唿喊的聲音清晰可聞。
戴曾伯扶牆又跑數步,因失血無力,幾乎虛脫,唿吸急促粗如破風箱一般。正當絕望,卻看到不遠處有一虛掩的小宅院,認得是慶元府府學教授魏良辰的家裏,心中頓時又升起一點希望,拚盡全力緊趕幾步,一頭就撞進門去了。
院中有人,正是府學的魏良辰,本來在籬笆架下悠然讀書,突然摔進來一個不速之客,顯然是嚇了一跳。不過畢竟讀書人有素養,好心過來扶起,看到來人,又吃了一大驚。
“帥初,怎麽是你?身上怎麽迴事?”
魏良辰與慶元名士袁鏞當然熟稔,因此跟袁鏞的大弟子戴曾伯也不陌生。大白天的忽見他身受重傷撲進自己家門,怎麽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去……城南大營,調兵……越多越好……快……”戴曾伯虛弱不堪,強撐著說話,又從懷中扯出一塊玉佩,上頭有個“戴”字,是他不離身之物,用力塞給魏良辰,便人事不知了。
“快追,休讓他跑了!”不遠處喧嘩陣陣,聽到追兵的聲音,魏良辰已是明白了八九分。
忙喚過在一旁玩耍的七歲小兒子,對他道:“小元,拿著這個東西,去城隍廟那邊的大校場,找那些拿刀劍的叔叔。叫人來,越多越好,明白了嗎!?”
“明白了,爹爹!”
“跑快點!”
小男孩甚是機靈,聽了父親的話就從後門出去,直往城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