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是呂宋的多事之秋,太平灣周邊的番民們見證了這塊土地上百年不見的大變『亂』,這些變『亂』都是從遙遠的西邊大陸上帶來的,那裏據稱有一個叫做“宋”的大國。先來了一位陳大王,強勢一統了周邊幾十個部落,讓羸弱的普裏耶人戰勝了強悍的塔蒙人,還將塔蒙人在內的所有後進部族都抓為奴隸。
才過了半年,更多的宋人來了,其中有一位黃大王,把陳大王打敗了並且殺死了他,成為了這片土地新的主人,所有的部落都要聽他的。
又過了幾個月,忽然來了數不盡的大船,數不盡的人。這些人還是從“宋”這個地方來的,據稱是一個張大王。張大王比黃大王和陳大王本事都大,大一百倍,人也比他們多一百倍。而且張大王還能指揮天雷和地火,能將所有不知敬畏的人們燒成灰碳,他隻是用手輕輕一推,那十個人高的石頭牆就倒下了。
傳說總是越傳越玄乎,張鏑不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之間成了此地番民口中天神一樣的人物。太平城的大戰擊斃了上千番兵,讓各番部無比震恐,但戰後城內外的各番部卻未再受什麽損害。番人敬畏強者,而且這新的強者一點也不比前兩任更壞,所以人心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拿下太平城,張鏑做的第一件事是廢除“貴族”製度,隻留用了部分懂番語的漢人幫助大軍宣諭番民。番民之間的等級也就此取消,各部平等,將數萬奴隸都釋放為民,統一安置。陳三甸和黃破嘴所征召的數百後宮有家的都放歸本家,沒家的也都暫時集中安置。
在留用漢人的協助之下,一萬大軍全部投入到安置番部和釋放番奴的行動之中。本地番人在陳、黃兩朝的收拾下已經十分老實,張鏑倒也不用多『操』什麽心。而且當前一萬大軍鎮守,四五萬番民就算不老實也變不出什麽花樣來。
不過大軍壓服畢竟隻是一時之計,若要保證呂宋的長治久安,則還需成熟的治理方法。張鏑的辦法是移民實邊,以漢化夷。
現中興社治下有民四萬餘人,貿易、屯墾、軍事等各條線上一分之後,人手並不是特別充裕,但緊巴緊巴抽調出一萬來人還是可以的。張鏑初步計劃從清白民中抽調整家整戶的一萬人左右移民呂宋,與本地番民混編。混編的方式是大散居,小聚居。也就是一萬來人散在四五萬番民之中,而分到各個部落中的漢民則又有所集中。混編後的番漢聚落采取和流求一樣的管理辦法,即牌甲法和三級兵製。
牌甲法中主要以漢民擔任保長、甲長、牌長,近似於漢人貴族管理番民的方式,但更加平等友善一些。牌甲法比貴族統治高明的地方在於融合,一萬漢人用先進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力逐步地歸化四五萬的番民。更重要的是,牌甲法讓所有番漢百姓都成了中興社治下的編戶齊民,能夠將統治的觸角真正深入到每一戶每一人,相當於一下可以多出幾萬的有效人口。這比此前落後低效粗放的奴隸製度不知高級了多少。
而牌甲法管理的一個重要保障就是三級兵製,第一級的正兵不需太多,隻在太平城中留守兩個營足夠了。第二級的材勇則在城內外各混編的番漢保甲中全麵實施,材勇的揀選以漢民為主,漢民不夠的再擇番人補充。第三級的民勇則與流求采用一樣的訓練辦法,番漢一體受訓,每月一『操』,農閑集中訓練。
其中留守太平城的正兵受張鏑直接選派,一年或半年可以輪換。材勇則由正兵營訓練,但調動必須通過兵部的調令或總理的手令,其他人不得動用一兵一卒。這麽一來,任何一個保甲有事,城中正兵都有足夠的力量彈壓。反過來,就算城中政變,中興社也可調動各番漢保甲製約正兵。那麽像陳三甸這樣膽大妄為之人就不會失控,或者黃破嘴這樣心懷叵測的人也就不可能得逞。
計定了呂宋的大政方針,張鏑隨即連下了幾道命令。
首先令戶部從速安排移民,為防止大軍一撤後方又生『亂』,在一萬漢民南下穩住局勢之前,張鏑還不能撤兵,頓兵在外勞師糜餉終歸是不好的。張鏑已經安排一半軍隊迴船流求,剩下的一半也應盡快交接,十幾個材勇營也好都迴去恢複生產。
其次令吏部選拔一批事務官一並南下,呂宋的人口和麵積都大於流求,而且治下番人眾多,若沒有大批合格的管理人員,施政難度無疑是極大的。戰後經篩選,張鏑已經盡可能的留用了眾多陳、黃王國時期的“舊貴族”,但一方麵這些人的可靠『性』不如流求考選的事務官,數量上更顯不足,要論質量就更次了,一百個人當中估計也沒有幾個識字的,唯一的優勢是對呂宋的熟悉程度更高一些。
按照張鏑對治下百姓的精細化管理要求,要統治好五六萬番漢民眾,至少需要三四百名事務官,即便篩選留用一百名舊人,起碼還需要二三百人。流求第一次考選的事務官總數還不到三百,就算動員其中的一半南下,也還需要再招募一百多人,那就要矮子裏麵拔將軍,放寬點要求,把上一迴落榜者再招進一批。這讓張鏑再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人才的匱乏,看來禮部的學堂教育真該盡快辦起來才是。在給葉承的手令中,張鏑提議給自願南下的事務官一些優惠政策,薪俸上可以加一級,有家屬子女的可以隨同安排,簡拔升遷上可以優先。
另外,對其餘的各個部門除了要各自動員事務官南下以外,也都有命令下達。醫『藥』部長蘭生這迴跟隨在軍中,戰後已經帶醫『藥』部就地籌辦中興『藥』局分部。貿易部則重新啟用被黃破嘴扣留在此的鄒富貴等人,利用舊班底恢複貿易站的經營。禮部也需譴人新建一所番漢學堂,工部則需要參與呂宋的一大批新建工程。
才過了半年,更多的宋人來了,其中有一位黃大王,把陳大王打敗了並且殺死了他,成為了這片土地新的主人,所有的部落都要聽他的。
又過了幾個月,忽然來了數不盡的大船,數不盡的人。這些人還是從“宋”這個地方來的,據稱是一個張大王。張大王比黃大王和陳大王本事都大,大一百倍,人也比他們多一百倍。而且張大王還能指揮天雷和地火,能將所有不知敬畏的人們燒成灰碳,他隻是用手輕輕一推,那十個人高的石頭牆就倒下了。
傳說總是越傳越玄乎,張鏑不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之間成了此地番民口中天神一樣的人物。太平城的大戰擊斃了上千番兵,讓各番部無比震恐,但戰後城內外的各番部卻未再受什麽損害。番人敬畏強者,而且這新的強者一點也不比前兩任更壞,所以人心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拿下太平城,張鏑做的第一件事是廢除“貴族”製度,隻留用了部分懂番語的漢人幫助大軍宣諭番民。番民之間的等級也就此取消,各部平等,將數萬奴隸都釋放為民,統一安置。陳三甸和黃破嘴所征召的數百後宮有家的都放歸本家,沒家的也都暫時集中安置。
在留用漢人的協助之下,一萬大軍全部投入到安置番部和釋放番奴的行動之中。本地番人在陳、黃兩朝的收拾下已經十分老實,張鏑倒也不用多『操』什麽心。而且當前一萬大軍鎮守,四五萬番民就算不老實也變不出什麽花樣來。
不過大軍壓服畢竟隻是一時之計,若要保證呂宋的長治久安,則還需成熟的治理方法。張鏑的辦法是移民實邊,以漢化夷。
現中興社治下有民四萬餘人,貿易、屯墾、軍事等各條線上一分之後,人手並不是特別充裕,但緊巴緊巴抽調出一萬來人還是可以的。張鏑初步計劃從清白民中抽調整家整戶的一萬人左右移民呂宋,與本地番民混編。混編的方式是大散居,小聚居。也就是一萬來人散在四五萬番民之中,而分到各個部落中的漢民則又有所集中。混編後的番漢聚落采取和流求一樣的管理辦法,即牌甲法和三級兵製。
牌甲法中主要以漢民擔任保長、甲長、牌長,近似於漢人貴族管理番民的方式,但更加平等友善一些。牌甲法比貴族統治高明的地方在於融合,一萬漢人用先進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力逐步地歸化四五萬的番民。更重要的是,牌甲法讓所有番漢百姓都成了中興社治下的編戶齊民,能夠將統治的觸角真正深入到每一戶每一人,相當於一下可以多出幾萬的有效人口。這比此前落後低效粗放的奴隸製度不知高級了多少。
而牌甲法管理的一個重要保障就是三級兵製,第一級的正兵不需太多,隻在太平城中留守兩個營足夠了。第二級的材勇則在城內外各混編的番漢保甲中全麵實施,材勇的揀選以漢民為主,漢民不夠的再擇番人補充。第三級的民勇則與流求采用一樣的訓練辦法,番漢一體受訓,每月一『操』,農閑集中訓練。
其中留守太平城的正兵受張鏑直接選派,一年或半年可以輪換。材勇則由正兵營訓練,但調動必須通過兵部的調令或總理的手令,其他人不得動用一兵一卒。這麽一來,任何一個保甲有事,城中正兵都有足夠的力量彈壓。反過來,就算城中政變,中興社也可調動各番漢保甲製約正兵。那麽像陳三甸這樣膽大妄為之人就不會失控,或者黃破嘴這樣心懷叵測的人也就不可能得逞。
計定了呂宋的大政方針,張鏑隨即連下了幾道命令。
首先令戶部從速安排移民,為防止大軍一撤後方又生『亂』,在一萬漢民南下穩住局勢之前,張鏑還不能撤兵,頓兵在外勞師糜餉終歸是不好的。張鏑已經安排一半軍隊迴船流求,剩下的一半也應盡快交接,十幾個材勇營也好都迴去恢複生產。
其次令吏部選拔一批事務官一並南下,呂宋的人口和麵積都大於流求,而且治下番人眾多,若沒有大批合格的管理人員,施政難度無疑是極大的。戰後經篩選,張鏑已經盡可能的留用了眾多陳、黃王國時期的“舊貴族”,但一方麵這些人的可靠『性』不如流求考選的事務官,數量上更顯不足,要論質量就更次了,一百個人當中估計也沒有幾個識字的,唯一的優勢是對呂宋的熟悉程度更高一些。
按照張鏑對治下百姓的精細化管理要求,要統治好五六萬番漢民眾,至少需要三四百名事務官,即便篩選留用一百名舊人,起碼還需要二三百人。流求第一次考選的事務官總數還不到三百,就算動員其中的一半南下,也還需要再招募一百多人,那就要矮子裏麵拔將軍,放寬點要求,把上一迴落榜者再招進一批。這讓張鏑再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人才的匱乏,看來禮部的學堂教育真該盡快辦起來才是。在給葉承的手令中,張鏑提議給自願南下的事務官一些優惠政策,薪俸上可以加一級,有家屬子女的可以隨同安排,簡拔升遷上可以優先。
另外,對其餘的各個部門除了要各自動員事務官南下以外,也都有命令下達。醫『藥』部長蘭生這迴跟隨在軍中,戰後已經帶醫『藥』部就地籌辦中興『藥』局分部。貿易部則重新啟用被黃破嘴扣留在此的鄒富貴等人,利用舊班底恢複貿易站的經營。禮部也需譴人新建一所番漢學堂,工部則需要參與呂宋的一大批新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