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鏑在澎湖建製後,便準備繼續北上,自己身邊人中,葉承習慣於緊隨張鏑,並不到兄長葉繼的貿易分社做事,張鏑也樂意留他做跟班。其它大部分人馬和船隻都留下,作為穩固基礎的力量,另外就隻帶二艘船及安南救下的一百餘老兵,。
對這些老兵,張鏑曾經答應過放他們歸鄉,雖然本就言不由衷,是收買人心之舉,但做人不能沒有信用,承諾過的事不能當作沒發生過,接近中土後張鏑就向各位老兵提出,願迴原籍的可以迴去。但是沒有一個人願走,感恩自然是一方麵,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沒法迴去了。原因就寫在臉上,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刺了字,被安南俘虜時,個個都被刺上“北虜降軍某某號”的字樣。而很多人是兩次被俘,先作過宋軍被蒙古俘獲,後被蒙古驅使攻安南又被安南俘獲,這些人則還刺了原大宋軍隊的番號、兵籍。
所以,帶著這麽一臉的字迴家鄉,哪怕不被當成逃兵抓走,自己也很難抬起頭來生活下去,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張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總比蒙受著屈辱又提醒吊膽的迴鄉躲藏來的安心。而且張鏑也或明或暗的表示過,將來要和蒙元抗爭,這更激起了他們殺敵雪恥的心。
一百多人於六月初抵達岱山島。時隔半年多,師徒相見自然有很多話要講,尤其張鏑下南洋的經曆稱得上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聽說新建的中興社蓬勃發展,更聽說南洋迴來竟帶迴一千多人,胡隸真是又驚又喜,感慨良多。
這半年來,胡隸倒沒有那麽多精彩的經曆,隻是一門心思練兵,他禦下嚴格,戰士們經基本訓練後就被他每日安排對抗練習。半年前張鏑下南洋帶走了部分人馬,留在岱山島的還有五十名老兵和四百名新兵。這些人被胡隸分成四隊,隔三差五進行對抗練習,還要以對抗成績進行先後排名,排名最先的有獎勵,最後的則懲罰,獎勵最主要體現在食物上,表現最好的有加餐,有菜有肉,最差的隻能吃糙米飯、鹹菜湯。懲罰則主要以體罰為主,或加練體能,或承擔全營雜務。
對於三次以上排名墊底的隊伍先增加五名兵額,若加人後仍舊失敗,就更換隊長。經過半來年激烈的角逐淘汰,現在四個百人隊實力相當,很少有能連續三次以上奪冠的。同時也湧現出四個出『色』的帶兵隊長,被稱為胡隸門下的四大金剛。這四人名為褚世堯、陳安道、呂晟、趙劉軼,皆是年輕銳氣之人,被引來與張鏑相見,四人各執軍禮,都是中規中矩、嚴肅穩重。
張鏑也向師父介紹從人,因劉石堅、張魯振等人都被留在了流求,現在帶來的這些人除了葉承以外都是生麵孔。為首的何紹基、李奇、劉雲複、李安歸、刀敵蒙都來拜見胡隸,聽聞他們都是多年的老兵,胡隸便有心在這些人麵前炫耀實力,令“四大金剛”各自拉出隊伍,在小校場上『操』練一番,刀槍揮舞、喊殺震天,端的是精兵氣象。
胡隸有些得意得問何紹基等人:“我手下兒郎如何?”
何紹基昂著頭,冷冷答道:“看著個個勇武,但未經血火,難稱強兵!”
胡隸感覺被駁了麵子,心中不忿,對身旁護衛耳語兩句,護衛下去後,不一會褚世堯就雄赳赳走過來,直接到何紹基麵前單刀直入道:“聽聞何兄麾下皆是百戰老兵,從北至南少有敗績,世堯不才,還請指教!”話中帶刺,所謂少有敗績正是暗諷何紹基等人打過敗仗做過俘虜。
一般來說有才之人往往有點傲氣,何紹基從川北打到川南,又打大理再到安南,從屍山血海裏活到現在實屬不易,他被蒙軍驅使時本就是百夫長,也證明了他有幾分能力。但他最恥辱的事情就是先被蒙軍俘虜,後被安南俘虜的兩次經曆,最忌諱有人提起。褚世堯雖未明言,但也已經戳中了他的痛處,自尊心讓他必須要爭個麵子。於是出言答道:“指教不敢當,便帶兄弟們比劃比劃!”
胡隸正想給人來個下馬威,當即命令騰空場地,取來演練用的服裝兵器,讓雙方準備好比試比試。張鏑也有心看看自己救下的這些老兵是否值得重用,所以並不阻止,樂見其成。
為顯公平,胡隸提出要比三場,『射』術、勇武、陣戰,他平日對士兵的訓練科目便是以這三條為主。
何紹基等人沒有意見,毫不在意的樣子,老兵對新兵似乎總是有這樣天然的心理優勢。
先比『射』術,大宋軍中首重弓弩,一般禁軍中約兩成人練弓,四成以上練弩。這主要因為宋軍少馬,而北方不論遼、夏、金或者蒙古都以騎兵見長。作戰之時宋兵往往以步卒列陣保護外圍,內用強弓硬弩遠『射』敵軍。
校場上箭靶已經立好,胡隸軍中一名叫陳阿年的士兵率先出列,其所持的是一石力的強弓,百步之外連『射』十箭,十發皆中,且八中紅心。宋時試『射』,百步外以一石弓六發而三中為一等,二中為二等,一中為三等,若以此為標準,陳阿年的『射』術已在上等之上。為此,胡隸手下士兵都發出歡唿。
何紹基以下老兵,以李奇『射』藝最佳,他也不言語,取過陳阿年剛『射』過的那張弓來,試了試力道,輕巧的拉滿又放迴,似乎手上的隻是軟綿綿的麵筋,而不是百餘斤勁力的強弓。不過他也沒要求更換強弓,撇撇嘴,便取箭直『射』,他『射』速極快,而且左右開弓,倏忽間飛出九支箭矢,全都穩穩的釘入正中紅心。
到此之時,高下已分,在場之人都已看出李奇『射』術遠在陳阿年之上,場邊一大幫的老兄弟們都已開始高聲喝彩,昌國兵們則麵有不甘的竊竊私語。但看李奇卻忽然停了下來,似乎不願意就這麽將最後一箭輕輕巧巧的『射』完了。
停了半晌,李奇忽然一箭對空迅疾的『射』出,隻見校場外飛入一隻小麻雀,剛略過校場上方,即刻被鋒利的箭矢『射』得稀爛,遠遠的落在草地上。不一會,就有人將帶血的羽箭和肢體破裂的麻雀屍體撿迴來。
胡隸由衷大讚:“好『射』術!”
李奇丟下弓箭,拍拍手,對胡隸微微拱了一下手,仍迴隊列中去。
第一迴合,可以判定老兵獲勝,主要原因可能是弓箭手訓練不易,而昌國兵即便訓練勤快,也隻有半年的時間,還沒法練出真正的熟練弓手。李奇等人則是十餘年前便作為宋軍中的弓兵,後又征戰數年,雖然在安南受俘虜十多年,但看家本事可算還沒落下。
接下來比個人勇武,何紹基親自上陣,對戰褚世堯。
何紹基從兵器架上取過一把厚背長刀,拿在手上惦了掂,又從一旁拿過一副蒙著牛皮的沉重木盾,走入場中。背東麵西、持刀擁盾,穩穩的站立著。
褚世堯慣用一杆三十斤重的精鐵長槍,輕巧的拎起,起手舞了一個槍花,槍纓翻飛,如一朵紅傘。而後右手重重一頓,槍杆在地上頓出一個深坑,左手前伸,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何紹基側盾,將長刀放低,往地上輕輕一指,算作答禮。
二人相距四五十步,齊齊小跑前出,而後速度越來越快,終於『逼』到近前。
褚世堯以一個太公釣魚之勢,長槍往麵門直刺而出,如蛟龍出淵,淩厲異常,大開大合之際,也將空門『露』出。
何紹基重盾一揮,撥開槍尖,瞅準空隙、提刀就砍,刀勢又快又狠,如驚龍泛狂濤。
褚世堯卻原隻是虛晃一槍,身體向右後靈巧翻轉,後手高舉、槍頭已急落向下,直刺下盤,勢大力沉,如鐵牛犁地。
何紹基不退不避,輕輕躍起,擁盾便向前撞去,右手長刀則往迴一撩,就往對方手腕割去,褚世堯又一翻轉,迴槍收勢,二人錯身而過,又齊轉身。
這二人,一個似猿猴般靈巧騰挪,依托長兵優勢,靈蛇吐信一般刺、拿、提、勾,又快又急。另一個則如猛虎般力沉勢雄,刀盾配合的更是無懈可擊,推山塞海一般格、擋、劈、砍,穩紮穩打。
褚世堯年輕力壯,何紹基沉著冷靜,來來迴迴數十合,竟不分勝負。
胡隸張鏑也恐傷了哪一個,畢竟真刀真槍,難免意外,便適可而止,叫停了打鬥。
褚、何二人原本互不服氣,經此一仗卻真誠的互相誇讚起來,一個誇刀法精妙,一個讚槍術神奇。二人可謂不打不相識,有些惺惺相惜了。
第三場乃是列陣而戰。二隊各出百人,都穿黑衣。木質兵器上都層層綁上布套,內裹白灰,若被刺中或砍中,身上就留下白印,觀者在旁監督,有白印的則淘汰下場。雖未必精準,但也接近實戰。
雙方都是刀盾在前、長槍在後,從百步外衝鋒、撞擊、刺殺,喊殺震天,時時傳出人被擊中的悶響痛唿。
堂堂之戰,無人可以取巧,個人武藝也不那麽管用,比的就是陣列齊整,號令嚴明。這方麵,久未『操』練配合的老兵們顯然吃了虧,他們雖然熟悉兵伍,但一百多人原本並非同一個建製,缺少磨合,況且做苦力十幾年,陣列已經荒疏,再加舟車勞頓未及休息,結果自然比不過每日勤練的生力兵們,一刻鍾後,老兵的陣線就被割裂,一個個被合擊“殲滅”。
至此,三場比試兩方都是一勝一負一平,可謂實力相當。
不過張鏑清楚,這隻是表麵現象,老兵們在陣戰中落敗,隻是因為長久缺乏配合與訓練的緣故。這些人大多稱得上百戰餘生,哪怕也有好幾次敗仗,但敗仗並不意味著能力不濟。能從敗仗中活下來已屬不易,再經十幾年的奴隸生活磨礪,從幾百人中淘汰生存下來,更可以算得上是精華。
除了年齡和精力,這些老兵不管是在意誌上,還是在經驗上,都是昌國的新兵們沒法比擬的。
之後的整訓中也確實說明了這一點,短短幾天老兵們就迅速進入狀態,越戰越強,尤其在戰技戰術上,令那些隻訓練了半年多的昌國兵們望塵莫及。
而胡隸也絕非嫉賢妒能之人,雖然有些好麵子,而且護犢子,但是看到了老兵們的能力,他也很有舉賢任能的覺悟。
而且他做的十分徹底,除了“四大金剛”等少數優秀的軍官,軍中伍長、什長、隊將之類全都揀用張鏑帶來的老兵充任。新老兵打『亂』重組,加緊『操』練磨合,同時,除了原本的練兵方法,又根據老兵們的實戰經驗進行改進,尤其根據蒙古人的戰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遠近長短兵器配合演練。
現在岱山島上,胡隸、張鏑麾下專職士兵有五百五十餘人,打『亂』重組後,其中五百人被編為一營,胡隸自任營將,張鏑為副。
營下設都,每都一百人,設都將一人,副都將一人。
一都都將何紹基、副都將李奇。
二都都將褚世堯、副都將趙劉軼。
三都都將陳安道、副都將呂晟。
四都都將劉雲複、副都將刀敵蒙。
五都都將李安歸、副都將陳阿年。
都下設二隊,每隊五十人,都將、副都將兼任二隊隊將。
每隊設五個十人小隊,帶隊的為什將,各帶十名士兵。
總計一營有五都、十隊、五十個十人小隊。
除這一營五百人外,還剩五十人,這些人都選擇體力、耐力、綜合戰技最佳的,充任胡隸和張鏑二人的親兵,胡隸三十人,張鏑二十人。既作為衝鋒陷陣的銳卒,也作為保護主將的衛士。
張胡二人一開始所定下的方向便是精兵路線,這也是張鏑將南洋帶迴的大部分人都留在後方各島上的原因。雖然他們也想一夜間練成幾千幾萬兵馬即可就揮師北上,但他們都清楚,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實力有限,時間也有限,沒法一口氣吃成胖子,隻能以穩定後方、擴大財源作為基礎。
而且貪多嚼不爛,自己的五百精兵運用得當,未必不能建功。
對這些老兵,張鏑曾經答應過放他們歸鄉,雖然本就言不由衷,是收買人心之舉,但做人不能沒有信用,承諾過的事不能當作沒發生過,接近中土後張鏑就向各位老兵提出,願迴原籍的可以迴去。但是沒有一個人願走,感恩自然是一方麵,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沒法迴去了。原因就寫在臉上,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刺了字,被安南俘虜時,個個都被刺上“北虜降軍某某號”的字樣。而很多人是兩次被俘,先作過宋軍被蒙古俘獲,後被蒙古驅使攻安南又被安南俘獲,這些人則還刺了原大宋軍隊的番號、兵籍。
所以,帶著這麽一臉的字迴家鄉,哪怕不被當成逃兵抓走,自己也很難抬起頭來生活下去,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張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總比蒙受著屈辱又提醒吊膽的迴鄉躲藏來的安心。而且張鏑也或明或暗的表示過,將來要和蒙元抗爭,這更激起了他們殺敵雪恥的心。
一百多人於六月初抵達岱山島。時隔半年多,師徒相見自然有很多話要講,尤其張鏑下南洋的經曆稱得上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聽說新建的中興社蓬勃發展,更聽說南洋迴來竟帶迴一千多人,胡隸真是又驚又喜,感慨良多。
這半年來,胡隸倒沒有那麽多精彩的經曆,隻是一門心思練兵,他禦下嚴格,戰士們經基本訓練後就被他每日安排對抗練習。半年前張鏑下南洋帶走了部分人馬,留在岱山島的還有五十名老兵和四百名新兵。這些人被胡隸分成四隊,隔三差五進行對抗練習,還要以對抗成績進行先後排名,排名最先的有獎勵,最後的則懲罰,獎勵最主要體現在食物上,表現最好的有加餐,有菜有肉,最差的隻能吃糙米飯、鹹菜湯。懲罰則主要以體罰為主,或加練體能,或承擔全營雜務。
對於三次以上排名墊底的隊伍先增加五名兵額,若加人後仍舊失敗,就更換隊長。經過半來年激烈的角逐淘汰,現在四個百人隊實力相當,很少有能連續三次以上奪冠的。同時也湧現出四個出『色』的帶兵隊長,被稱為胡隸門下的四大金剛。這四人名為褚世堯、陳安道、呂晟、趙劉軼,皆是年輕銳氣之人,被引來與張鏑相見,四人各執軍禮,都是中規中矩、嚴肅穩重。
張鏑也向師父介紹從人,因劉石堅、張魯振等人都被留在了流求,現在帶來的這些人除了葉承以外都是生麵孔。為首的何紹基、李奇、劉雲複、李安歸、刀敵蒙都來拜見胡隸,聽聞他們都是多年的老兵,胡隸便有心在這些人麵前炫耀實力,令“四大金剛”各自拉出隊伍,在小校場上『操』練一番,刀槍揮舞、喊殺震天,端的是精兵氣象。
胡隸有些得意得問何紹基等人:“我手下兒郎如何?”
何紹基昂著頭,冷冷答道:“看著個個勇武,但未經血火,難稱強兵!”
胡隸感覺被駁了麵子,心中不忿,對身旁護衛耳語兩句,護衛下去後,不一會褚世堯就雄赳赳走過來,直接到何紹基麵前單刀直入道:“聽聞何兄麾下皆是百戰老兵,從北至南少有敗績,世堯不才,還請指教!”話中帶刺,所謂少有敗績正是暗諷何紹基等人打過敗仗做過俘虜。
一般來說有才之人往往有點傲氣,何紹基從川北打到川南,又打大理再到安南,從屍山血海裏活到現在實屬不易,他被蒙軍驅使時本就是百夫長,也證明了他有幾分能力。但他最恥辱的事情就是先被蒙軍俘虜,後被安南俘虜的兩次經曆,最忌諱有人提起。褚世堯雖未明言,但也已經戳中了他的痛處,自尊心讓他必須要爭個麵子。於是出言答道:“指教不敢當,便帶兄弟們比劃比劃!”
胡隸正想給人來個下馬威,當即命令騰空場地,取來演練用的服裝兵器,讓雙方準備好比試比試。張鏑也有心看看自己救下的這些老兵是否值得重用,所以並不阻止,樂見其成。
為顯公平,胡隸提出要比三場,『射』術、勇武、陣戰,他平日對士兵的訓練科目便是以這三條為主。
何紹基等人沒有意見,毫不在意的樣子,老兵對新兵似乎總是有這樣天然的心理優勢。
先比『射』術,大宋軍中首重弓弩,一般禁軍中約兩成人練弓,四成以上練弩。這主要因為宋軍少馬,而北方不論遼、夏、金或者蒙古都以騎兵見長。作戰之時宋兵往往以步卒列陣保護外圍,內用強弓硬弩遠『射』敵軍。
校場上箭靶已經立好,胡隸軍中一名叫陳阿年的士兵率先出列,其所持的是一石力的強弓,百步之外連『射』十箭,十發皆中,且八中紅心。宋時試『射』,百步外以一石弓六發而三中為一等,二中為二等,一中為三等,若以此為標準,陳阿年的『射』術已在上等之上。為此,胡隸手下士兵都發出歡唿。
何紹基以下老兵,以李奇『射』藝最佳,他也不言語,取過陳阿年剛『射』過的那張弓來,試了試力道,輕巧的拉滿又放迴,似乎手上的隻是軟綿綿的麵筋,而不是百餘斤勁力的強弓。不過他也沒要求更換強弓,撇撇嘴,便取箭直『射』,他『射』速極快,而且左右開弓,倏忽間飛出九支箭矢,全都穩穩的釘入正中紅心。
到此之時,高下已分,在場之人都已看出李奇『射』術遠在陳阿年之上,場邊一大幫的老兄弟們都已開始高聲喝彩,昌國兵們則麵有不甘的竊竊私語。但看李奇卻忽然停了下來,似乎不願意就這麽將最後一箭輕輕巧巧的『射』完了。
停了半晌,李奇忽然一箭對空迅疾的『射』出,隻見校場外飛入一隻小麻雀,剛略過校場上方,即刻被鋒利的箭矢『射』得稀爛,遠遠的落在草地上。不一會,就有人將帶血的羽箭和肢體破裂的麻雀屍體撿迴來。
胡隸由衷大讚:“好『射』術!”
李奇丟下弓箭,拍拍手,對胡隸微微拱了一下手,仍迴隊列中去。
第一迴合,可以判定老兵獲勝,主要原因可能是弓箭手訓練不易,而昌國兵即便訓練勤快,也隻有半年的時間,還沒法練出真正的熟練弓手。李奇等人則是十餘年前便作為宋軍中的弓兵,後又征戰數年,雖然在安南受俘虜十多年,但看家本事可算還沒落下。
接下來比個人勇武,何紹基親自上陣,對戰褚世堯。
何紹基從兵器架上取過一把厚背長刀,拿在手上惦了掂,又從一旁拿過一副蒙著牛皮的沉重木盾,走入場中。背東麵西、持刀擁盾,穩穩的站立著。
褚世堯慣用一杆三十斤重的精鐵長槍,輕巧的拎起,起手舞了一個槍花,槍纓翻飛,如一朵紅傘。而後右手重重一頓,槍杆在地上頓出一個深坑,左手前伸,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何紹基側盾,將長刀放低,往地上輕輕一指,算作答禮。
二人相距四五十步,齊齊小跑前出,而後速度越來越快,終於『逼』到近前。
褚世堯以一個太公釣魚之勢,長槍往麵門直刺而出,如蛟龍出淵,淩厲異常,大開大合之際,也將空門『露』出。
何紹基重盾一揮,撥開槍尖,瞅準空隙、提刀就砍,刀勢又快又狠,如驚龍泛狂濤。
褚世堯卻原隻是虛晃一槍,身體向右後靈巧翻轉,後手高舉、槍頭已急落向下,直刺下盤,勢大力沉,如鐵牛犁地。
何紹基不退不避,輕輕躍起,擁盾便向前撞去,右手長刀則往迴一撩,就往對方手腕割去,褚世堯又一翻轉,迴槍收勢,二人錯身而過,又齊轉身。
這二人,一個似猿猴般靈巧騰挪,依托長兵優勢,靈蛇吐信一般刺、拿、提、勾,又快又急。另一個則如猛虎般力沉勢雄,刀盾配合的更是無懈可擊,推山塞海一般格、擋、劈、砍,穩紮穩打。
褚世堯年輕力壯,何紹基沉著冷靜,來來迴迴數十合,竟不分勝負。
胡隸張鏑也恐傷了哪一個,畢竟真刀真槍,難免意外,便適可而止,叫停了打鬥。
褚、何二人原本互不服氣,經此一仗卻真誠的互相誇讚起來,一個誇刀法精妙,一個讚槍術神奇。二人可謂不打不相識,有些惺惺相惜了。
第三場乃是列陣而戰。二隊各出百人,都穿黑衣。木質兵器上都層層綁上布套,內裹白灰,若被刺中或砍中,身上就留下白印,觀者在旁監督,有白印的則淘汰下場。雖未必精準,但也接近實戰。
雙方都是刀盾在前、長槍在後,從百步外衝鋒、撞擊、刺殺,喊殺震天,時時傳出人被擊中的悶響痛唿。
堂堂之戰,無人可以取巧,個人武藝也不那麽管用,比的就是陣列齊整,號令嚴明。這方麵,久未『操』練配合的老兵們顯然吃了虧,他們雖然熟悉兵伍,但一百多人原本並非同一個建製,缺少磨合,況且做苦力十幾年,陣列已經荒疏,再加舟車勞頓未及休息,結果自然比不過每日勤練的生力兵們,一刻鍾後,老兵的陣線就被割裂,一個個被合擊“殲滅”。
至此,三場比試兩方都是一勝一負一平,可謂實力相當。
不過張鏑清楚,這隻是表麵現象,老兵們在陣戰中落敗,隻是因為長久缺乏配合與訓練的緣故。這些人大多稱得上百戰餘生,哪怕也有好幾次敗仗,但敗仗並不意味著能力不濟。能從敗仗中活下來已屬不易,再經十幾年的奴隸生活磨礪,從幾百人中淘汰生存下來,更可以算得上是精華。
除了年齡和精力,這些老兵不管是在意誌上,還是在經驗上,都是昌國的新兵們沒法比擬的。
之後的整訓中也確實說明了這一點,短短幾天老兵們就迅速進入狀態,越戰越強,尤其在戰技戰術上,令那些隻訓練了半年多的昌國兵們望塵莫及。
而胡隸也絕非嫉賢妒能之人,雖然有些好麵子,而且護犢子,但是看到了老兵們的能力,他也很有舉賢任能的覺悟。
而且他做的十分徹底,除了“四大金剛”等少數優秀的軍官,軍中伍長、什長、隊將之類全都揀用張鏑帶來的老兵充任。新老兵打『亂』重組,加緊『操』練磨合,同時,除了原本的練兵方法,又根據老兵們的實戰經驗進行改進,尤其根據蒙古人的戰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遠近長短兵器配合演練。
現在岱山島上,胡隸、張鏑麾下專職士兵有五百五十餘人,打『亂』重組後,其中五百人被編為一營,胡隸自任營將,張鏑為副。
營下設都,每都一百人,設都將一人,副都將一人。
一都都將何紹基、副都將李奇。
二都都將褚世堯、副都將趙劉軼。
三都都將陳安道、副都將呂晟。
四都都將劉雲複、副都將刀敵蒙。
五都都將李安歸、副都將陳阿年。
都下設二隊,每隊五十人,都將、副都將兼任二隊隊將。
每隊設五個十人小隊,帶隊的為什將,各帶十名士兵。
總計一營有五都、十隊、五十個十人小隊。
除這一營五百人外,還剩五十人,這些人都選擇體力、耐力、綜合戰技最佳的,充任胡隸和張鏑二人的親兵,胡隸三十人,張鏑二十人。既作為衝鋒陷陣的銳卒,也作為保護主將的衛士。
張胡二人一開始所定下的方向便是精兵路線,這也是張鏑將南洋帶迴的大部分人都留在後方各島上的原因。雖然他們也想一夜間練成幾千幾萬兵馬即可就揮師北上,但他們都清楚,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實力有限,時間也有限,沒法一口氣吃成胖子,隻能以穩定後方、擴大財源作為基礎。
而且貪多嚼不爛,自己的五百精兵運用得當,未必不能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