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搞不懂劉徹的真實意圖,所以不敢貿然的開口。
這要是一下子觸摸到劉徹這家夥的逆鱗上,小命休矣啊!
秦風現在是真後悔自己在教導甘小妹和秦小四之際口不擇言了,小孩子不知道厲害胡亂說這可以理解,但是他要是再不知輕重的信口開河,就是不能原諒的了。
因為要做到真正的公平正義,就必須有一套律法相唿應,同時也要把權利關在籠子裏,不能有特權階級的存在。
這難度太大了,即便是在後世也無法完全做到這一步,所以這無異於是異想天開。
商鞅當年變法,不就是得罪了舊貴族的利益,最後才被車裂的嗎?
秦風可不想被生撕了......
劉徹一臉期待的樣子,就像是個饑渴待哺的孩子,誠然他此刻對秦風的公平正義論很感興趣。
他知道秦風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秦風能夠輕而易舉的幫他化解劉家三代人都沒完成的削弱藩王的大業,就這一點來說,劉徹對秦風是打心眼裏敬佩的。
推恩令現在已經頒行了有一段時間了,據繡衣使者傳迴來的秘報看,效果是顯著的。
原本隻有嫡長子繼承的封地,現在改成多子繼承瓜分。
那些本沒有資格繼承的劉家子孫們一個個彈冠相慶奔走相告,那高興的是屁顛屁顛的。
試問,哪一個又不對他劉徹感恩戴德?
如果這個時候誰要是敢剝奪他們的繼承權,估計根本就不用劉徹出手,他們都可以聯合起來滅了阻礙者。
即便是有眼明心亮的藩王看破了劉徹的野心,可是也無計可施,隻能看著自己的封地不斷的被越封越小。
誰讓他們荒淫無度,兒孫後代昌盛的厲害呢?
而秦風給他的第二條建議,現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劉徹從長安權貴中挑選了八百人加入羽林衛,這八百人可都是每家權貴中的中堅力量,可以說是未來的接班人的存在。
他現在跟那八百權貴子弟朝夕相處,通過不斷的對他們施以恩惠,現在每一個都對他感激涕零,發誓誓死效忠。
對外削弱藩王,對內籠絡群臣,再加上懲治廷尉,這三步棋下的可謂石破天驚,小皇帝劉徹一下子在朝堂中豎立了威信。
現在誰還敢欺他年弱,那就是在找死。
這次他之所以來藍田,名義上是巡視上林苑為新宮殿選址,然後順便到關內侯秦風的家裏品嚐一下美食。
可是真正的原因隻有他自己知道,朝堂上看似死水一潭,實則暗流湧動。
長公主一方勢力,經過他的殺雞儆猴之後,已經大大的收斂許多。不過,他們隻是蟄伏起來罷了,真到了要撕破臉皮圖窮匕見的時候,絕對是驚濤駭浪的存在。
還有一個最讓他不放心的是他的母親王太後,別看她平時溫良恭儉讓的樣子,在後宮裏也是處處的做出表率,但是劉徹知道他的母親早已經不是當初的母親了。
權利和利益交織驅動之下,人要想守住本心太難了。
繡衣使者密查的結果來說,母親通過舅舅田蚡斂財無數,並且暗中結黨,明裏暗裏的跟太皇太後的代理人魏其侯竇嬰爭鬥。
劉徹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都在滴血。
要說整個天下都是您兒子的,內府錢財還不是隨您可著勁的花?您還有什麽不滿足的?還幹嘛要暗中斂財呢?
那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用錢財籠絡人心,她竟然要學祖母,她竟然要做大漢江山幕後的主宰者。
這就是權欲熏心啊!
母親竟然跟兒子不是一條心,這讓劉徹的心是哇涼哇涼的。
他的心就像是玻璃一般的碎了一地,並且在不停的在流血,而且是撒上一萬瓶雲南白藥都止不住的那種。
一時間他根本就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其實出來散心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不過最最主要的目的,他是要來請教一下秦風。
在他的眼裏,秦風看問題的眼光極其獨到,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就拿推恩令來說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一經推行就大獲成功。
他相信秦風一定還可以在幫他一次,幫他指出一條明路出來。
現在的劉徹別看表麵上嘻嘻哈哈的,實則內心焦慮煩悶的一批,如果有地方撞頭的話,他恨不得把頭撞爛。
這是可以理解的,劉徹從小就非常的依賴母親,王太後在他的眼裏就是一個賢良的、溫柔的、全世界最好的母親。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竟然在他的心窩子上狠狠的捅了一刀。
要知道母親這麽做就是在剝奪本該屬於他的江山社稷,再說了他劉徹可不是那種誰都可以輕易拿捏的人,即便是親生母親也不行。
大漢江山是高祖皇帝傳給劉家子孫的,大統之位有且隻有劉家子孫才有資格掌管,外姓之人想要奪取,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說到外戚專權,他心裏可是有一個痛楚的,當年呂後專權差點沒把劉家的江山給禍害了,之後的曆代皇帝都有一個口口相傳的祖訓,那就是禁止外戚掌握朝堂過多的權利。
祖母的娘家竇家的權利代理人是丞相竇嬰跟父親漢景帝君臣相交多年,臨終前把他任命為顧命大臣,所以對於他劉徹是放心的。
還有,祖母守護了大漢江山三朝,她的心是向著自己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也幸虧有祖母在後麵給他撐著腰杆子,可是她老人家的身體不好,萬一有朝一日撒手西去的話,他還能不能掌控朝堂,就很難說了。
最可恨的是那個不爭氣的姑姑長公主,頂著一個劉姓子孫的頭銜,在外麵胡作非為,一想起來劉徹就頭痛萬分。
這個女人他是打不得罵不得,無他,祖母疼閨女啊!
誠然,劉徹很是繼承了漢景帝劉啟的孝心,當年劉啟在太皇太後麵前是恭敬孝順足以青史留名了,就連皇位都差點交給弟弟,如果不是大臣們群起反對的話。
讓祖母傷心的事情,劉徹是做不出來的,最起碼在她老人家的有生之年不會做的。
但是這就隻好苦他自己了,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肩頭,如果不是劉徹還算是性格堅毅的話,恐怕早就承受不了重壓崩潰了。
所以,此刻的劉徹就像是一個迷途的羔羊一般,他極其需要一盞指路明燈。
而這個明燈,他認定了非秦風莫屬......
這要是一下子觸摸到劉徹這家夥的逆鱗上,小命休矣啊!
秦風現在是真後悔自己在教導甘小妹和秦小四之際口不擇言了,小孩子不知道厲害胡亂說這可以理解,但是他要是再不知輕重的信口開河,就是不能原諒的了。
因為要做到真正的公平正義,就必須有一套律法相唿應,同時也要把權利關在籠子裏,不能有特權階級的存在。
這難度太大了,即便是在後世也無法完全做到這一步,所以這無異於是異想天開。
商鞅當年變法,不就是得罪了舊貴族的利益,最後才被車裂的嗎?
秦風可不想被生撕了......
劉徹一臉期待的樣子,就像是個饑渴待哺的孩子,誠然他此刻對秦風的公平正義論很感興趣。
他知道秦風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秦風能夠輕而易舉的幫他化解劉家三代人都沒完成的削弱藩王的大業,就這一點來說,劉徹對秦風是打心眼裏敬佩的。
推恩令現在已經頒行了有一段時間了,據繡衣使者傳迴來的秘報看,效果是顯著的。
原本隻有嫡長子繼承的封地,現在改成多子繼承瓜分。
那些本沒有資格繼承的劉家子孫們一個個彈冠相慶奔走相告,那高興的是屁顛屁顛的。
試問,哪一個又不對他劉徹感恩戴德?
如果這個時候誰要是敢剝奪他們的繼承權,估計根本就不用劉徹出手,他們都可以聯合起來滅了阻礙者。
即便是有眼明心亮的藩王看破了劉徹的野心,可是也無計可施,隻能看著自己的封地不斷的被越封越小。
誰讓他們荒淫無度,兒孫後代昌盛的厲害呢?
而秦風給他的第二條建議,現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劉徹從長安權貴中挑選了八百人加入羽林衛,這八百人可都是每家權貴中的中堅力量,可以說是未來的接班人的存在。
他現在跟那八百權貴子弟朝夕相處,通過不斷的對他們施以恩惠,現在每一個都對他感激涕零,發誓誓死效忠。
對外削弱藩王,對內籠絡群臣,再加上懲治廷尉,這三步棋下的可謂石破天驚,小皇帝劉徹一下子在朝堂中豎立了威信。
現在誰還敢欺他年弱,那就是在找死。
這次他之所以來藍田,名義上是巡視上林苑為新宮殿選址,然後順便到關內侯秦風的家裏品嚐一下美食。
可是真正的原因隻有他自己知道,朝堂上看似死水一潭,實則暗流湧動。
長公主一方勢力,經過他的殺雞儆猴之後,已經大大的收斂許多。不過,他們隻是蟄伏起來罷了,真到了要撕破臉皮圖窮匕見的時候,絕對是驚濤駭浪的存在。
還有一個最讓他不放心的是他的母親王太後,別看她平時溫良恭儉讓的樣子,在後宮裏也是處處的做出表率,但是劉徹知道他的母親早已經不是當初的母親了。
權利和利益交織驅動之下,人要想守住本心太難了。
繡衣使者密查的結果來說,母親通過舅舅田蚡斂財無數,並且暗中結黨,明裏暗裏的跟太皇太後的代理人魏其侯竇嬰爭鬥。
劉徹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都在滴血。
要說整個天下都是您兒子的,內府錢財還不是隨您可著勁的花?您還有什麽不滿足的?還幹嘛要暗中斂財呢?
那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用錢財籠絡人心,她竟然要學祖母,她竟然要做大漢江山幕後的主宰者。
這就是權欲熏心啊!
母親竟然跟兒子不是一條心,這讓劉徹的心是哇涼哇涼的。
他的心就像是玻璃一般的碎了一地,並且在不停的在流血,而且是撒上一萬瓶雲南白藥都止不住的那種。
一時間他根本就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其實出來散心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不過最最主要的目的,他是要來請教一下秦風。
在他的眼裏,秦風看問題的眼光極其獨到,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就拿推恩令來說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一經推行就大獲成功。
他相信秦風一定還可以在幫他一次,幫他指出一條明路出來。
現在的劉徹別看表麵上嘻嘻哈哈的,實則內心焦慮煩悶的一批,如果有地方撞頭的話,他恨不得把頭撞爛。
這是可以理解的,劉徹從小就非常的依賴母親,王太後在他的眼裏就是一個賢良的、溫柔的、全世界最好的母親。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竟然在他的心窩子上狠狠的捅了一刀。
要知道母親這麽做就是在剝奪本該屬於他的江山社稷,再說了他劉徹可不是那種誰都可以輕易拿捏的人,即便是親生母親也不行。
大漢江山是高祖皇帝傳給劉家子孫的,大統之位有且隻有劉家子孫才有資格掌管,外姓之人想要奪取,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說到外戚專權,他心裏可是有一個痛楚的,當年呂後專權差點沒把劉家的江山給禍害了,之後的曆代皇帝都有一個口口相傳的祖訓,那就是禁止外戚掌握朝堂過多的權利。
祖母的娘家竇家的權利代理人是丞相竇嬰跟父親漢景帝君臣相交多年,臨終前把他任命為顧命大臣,所以對於他劉徹是放心的。
還有,祖母守護了大漢江山三朝,她的心是向著自己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也幸虧有祖母在後麵給他撐著腰杆子,可是她老人家的身體不好,萬一有朝一日撒手西去的話,他還能不能掌控朝堂,就很難說了。
最可恨的是那個不爭氣的姑姑長公主,頂著一個劉姓子孫的頭銜,在外麵胡作非為,一想起來劉徹就頭痛萬分。
這個女人他是打不得罵不得,無他,祖母疼閨女啊!
誠然,劉徹很是繼承了漢景帝劉啟的孝心,當年劉啟在太皇太後麵前是恭敬孝順足以青史留名了,就連皇位都差點交給弟弟,如果不是大臣們群起反對的話。
讓祖母傷心的事情,劉徹是做不出來的,最起碼在她老人家的有生之年不會做的。
但是這就隻好苦他自己了,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肩頭,如果不是劉徹還算是性格堅毅的話,恐怕早就承受不了重壓崩潰了。
所以,此刻的劉徹就像是一個迷途的羔羊一般,他極其需要一盞指路明燈。
而這個明燈,他認定了非秦風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