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蒙將文胸放在鼻子上聞了聞,然後望著令狐雲飛和馬建平道:“上麵確實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體味。”趙子蒙一邊說,一邊將文胸遞給了馬建平。
“對,確實有女人身上特有的味道。”馬建平聞了聞文胸,然後道,“這上麵好像還有香皂和香水的味道。”
“這就對了,你們的判斷沒有錯。如果這條文胸在排氣孔裏麵放了很長時間的話,這種味道早就消散幹淨了。大膽一點說,這條文胸藏在通氣孔的時間頂多兩三天。”趙子蒙非常肯定地說。
“寺院裏麵的尼姑怎麽會有香皂和香水呢?”馬建平道。
“寺院中的尼姑戴不戴這玩意呢?”陳師傅道。
筆者不知道寺院中的尼姑戴不戴文胸,趙子蒙他們也不知道,或者說不能確定,但以常識判斷,尼姑不大可能戴文胸,更不會戴這種既講究,又漂亮的文胸。
女人戴文胸是為了讓身材顯得更好看,那些遁入空門的尼姑們連七情六欲都舍得拋棄,怎麽還會把心思放在文胸上呢?
從遁入空門的那一天起,她們作為女性特征的部分就已經喪失了現實與美學上的意義——至少對她們來講是這樣。
尼姑庵裏麵都是尼姑,好身材給誰看呢!隻有那些剛剛出家的女人,一時還不能適應寺院裏麵的生活,所以,暫時還保留著過去的生活習慣。
“我們可以去問問寺院中的尼姑。”馬建平道。
“我們可以問問寧和師傅和住在西禪院裏麵的其他師傅,靜平失蹤之前,寧和的禪房和靜平的禪房門靠門,寧和和其他師傅或許知道這條文胸是誰的。”令狐雲飛道。
“我們也可以找靜平的母親蘭思夢了解一下。”馬建平道,“我們還可以去問問練樂雅,他應該知道這條文胸是不是練洛丹的。”
練樂雅確實有可能知道這條文胸是不是練洛丹的。
林狄還憑借她特有的女性的嗅覺確定:“隊長,這間密室裏麵肯定住過女人。”林狄的判斷沒有把文胸考慮在內。
單憑一條文胸就說明了這一點。
離開第二間密室之後,大家繼續向東。
幾分鍾以後,暗道掉頭向南。步行五六米以後,眼前出現六級石階,石階的上方,有一扇石門。石門的高度在九十公分左右,寬在六十公分左右。
“嚴師傅,您用鐵錘在石門上敲三下。”
嚴師傅從徒弟的手上接過鐵錘,走上石階,在石門上用力敲了三下:“咚——咚——咚!”
不一會,從石門的另一邊傳來了同樣的聲音:“咚——咚——咚!”唯一不同的是聲音有些發悶。
“嚴師傅,您再敲三下。”
嚴師傅又敲了三下:“咚——咚——咚!”
幾秒鍾以後,又傳來了三聲,稍作停頓之後,又響了兩下,“咚——咚!”
嚴師傅也迴了兩下“咚——咚!”
毋庸置疑,上麵就是慧覺住持的禪房——慧覺住持的禪房裏麵果然有密室的入口。
嚴師傅放下鐵錘,從令狐雲飛的手上接過手電筒,在石門的四周反複照了好幾遍,嚴建華站在第三級石階上,手裏舉著應急燈。
嚴師傅用鐵錘在四麵牆上敲敲聽聽,四麵石牆是用長四十五公分左右,寬三十公分左右的石塊砌成的。嚴師傅一塊不落,將所有石塊都敲了一遍,最後將手電筒的光柱對準了左邊一塊石頭。
這塊石頭的周圍有一道零點二公分左右的縫隙,嚴師傅將鐵錘的尖頭插進縫隙之中,向外輕輕一撥,石塊慢慢離開牆體;陳師傅用雙手接住了石塊,這塊石頭很特別,它的厚度隻有二十公分左右——原來是一塊石銷。
玄機在石銷的後麵。
在石銷的背後,有一個五邊形的星形石雕,嚴師傅用右手握住石雕,用力向裏一推。
大家聽到“嘎”的一聲,石雕向裏麵位移了兩公分左右的樣子。
嚴師傅的手並沒有鬆開,而是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星形石雕。
石雕在轉動,同時發出“嘎——嘎——嘎”的聲音。
每個人都看到了石門在緩慢移動。當嚴師傅手中的五角石雕轉動到三百六十度的時候,石門被完全打開了。但石門的另一邊仍然黑咕隆咚。這說明在石門的上方可能還有一道暗門。
正在嚴師傅用手電筒仔細尋覓的時候,上方一道木門突然打開。
大家眼前一亮,不一會,項代沫和蕭路含的臉出現在木門的外麵——木門是項代沫和蕭路含打開的。
大家依次鑽出木門。
暗道的入口原來就在佛龕前麵的地板上,木門所在的位置就在蒲墊的下方。
木門是長方形的,但木門上麵的地板是交錯在一起的,在佛龕的下方——包括牆體裏麵,有一個空檔,地板向裏一推,一個方形洞口便呈現在大家的麵前。
昨天夜裏,慧覺住持應該是在密室裏麵公幹的。
趙子蒙一眼看到了腕戴手銬、麵如土灰、呆若木雞坐在禪床上的慧覺住持。
慧覺住持是在用過齋飯之後,迴靜幽院的路上被抓捕的。
筆者在這裏插敘一段抓捕慧覺住持的過程。
項代沫、蕭路含和陸千走出大雄寶殿的時候,慧覺住持上了大雄寶殿前麵的台階。
慧覺住持也看到了項代沫和蕭路含,當項代沫和蕭路含走到距離她三四米的時候,慧覺住持退到一邊,彎腰給三個人施禮。
項代沫的右手插在褲子口袋裏麵,手上拿著一副手銬。
佛珠在慧覺住持的右手上轉動著。
項代沫上前兩步:“慧覺住持,你被捕了。”說時遲,那時快,項代沫的話音還沒有落地,手銬的一頭已經戴在了慧覺住持的右手腕上了。”
“阿彌陀佛。”慧覺住持像一尊菩薩一樣,沒有做任何迴避的動作——她真不愧是一個得道的高僧。在項代沫的印象中,沒有一個犯罪嫌疑人會對手銬無動於衷的——慧覺住持是唯一的一個。
既然慧覺住持如此配合,項代沫就省事多了。緊接著,項代沫將手銬的另一頭戴在了慧覺住持的左手腕上。
“阿彌陀佛。”
此時此刻,慧覺住持恐怕隻有說“阿彌陀佛”的份了。在項代沫、蕭路含和陸千看來,這是慧覺住持說的最蒼白,最詞不達意,最不倫不類的一次。
項代沫也曾想讓慧覺住持自己把暗道入口的門打開,但慧覺住持如同茅坑裏麵的石頭——又臭又硬。她始終堅稱自己對鳴晨庵的密室一無所知,更不知道自己的禪房裏麵也有密室的入口。
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上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兇手是不會認輸的。
由此可見,慧覺住持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角色。
現在,同誌們的手上,除了靜平的日記本,就隻有一條文胸。大家把希望全寄托在了這條文胸上了,如果能確認這條文胸確實是練洛丹的,那麽,同誌們就有了確鑿的證據——至少能證明煉洛丹不曾離開過鳴晨庵。
趙子蒙揮了一下手,大家又對慧覺住持的禪房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搜查,但仍然一無所獲。
在慧覺住持的禪房裏麵,除了一些誰也看不懂的經書之外,就是十幾件不同季節的僧衣,還有三頂帽子,無論是僧衣還是帽子,都是一個顏色——灰色。灰色有兩種:深灰色和淺灰色。
沒有人知道佛祖在創造佛的時候為什麽要把徒子徒孫的衣服定為灰色。莫非灰色最能抑製人的七情六欲?
佛祖為什麽不能善待自己的弟子呢?千百年來,真正伺候佛祖,陪伴佛祖,對佛祖懷抱虔誠之心的人隻有這些拋家棄親的佛門弟子。
筆者有一點不明,佛祖既然能普度眾生、廣種福田,為什麽對自己的弟子如此刻薄寡恩呢?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佛祖真能普度眾生,廣種福田的話,那麽,按照近水樓台先得月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然法則,佛門弟子應該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整天和佛祖呆在一起,他們承歡在佛祖的膝下,而那些善男信女隻有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才會到寺院裏麵來燒一炷香,磕幾個頭。
佛祖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對他最虔誠,他心裏最清楚。佛祖的情商應該是最高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普度眾生、廣種福田了,佛祖守著無量的幸福,保佑那些他永遠都不認識的芸芸眾生,卻忽略自己身邊的徒子徒孫。所以,筆者認為,佛祖在這一點上有失偏頗,也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則。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佛門中的人遠離紅塵,恰恰是人世間活的最辛苦、最悲催的一群人,這從那些出家人的背景和原因就能看出來。
在筆者看來,如果佛祖真能普度眾生,幫人超度的話,那麽,天下的父母肯定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佛門中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嗎!事實好像並非如此,幾乎每一個遁入空門的人都有一段辛酸苦難的心路曆程,天底下也不會有一個父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院裏麵去——這可是不爭的事實啊。
“對,確實有女人身上特有的味道。”馬建平聞了聞文胸,然後道,“這上麵好像還有香皂和香水的味道。”
“這就對了,你們的判斷沒有錯。如果這條文胸在排氣孔裏麵放了很長時間的話,這種味道早就消散幹淨了。大膽一點說,這條文胸藏在通氣孔的時間頂多兩三天。”趙子蒙非常肯定地說。
“寺院裏麵的尼姑怎麽會有香皂和香水呢?”馬建平道。
“寺院中的尼姑戴不戴這玩意呢?”陳師傅道。
筆者不知道寺院中的尼姑戴不戴文胸,趙子蒙他們也不知道,或者說不能確定,但以常識判斷,尼姑不大可能戴文胸,更不會戴這種既講究,又漂亮的文胸。
女人戴文胸是為了讓身材顯得更好看,那些遁入空門的尼姑們連七情六欲都舍得拋棄,怎麽還會把心思放在文胸上呢?
從遁入空門的那一天起,她們作為女性特征的部分就已經喪失了現實與美學上的意義——至少對她們來講是這樣。
尼姑庵裏麵都是尼姑,好身材給誰看呢!隻有那些剛剛出家的女人,一時還不能適應寺院裏麵的生活,所以,暫時還保留著過去的生活習慣。
“我們可以去問問寺院中的尼姑。”馬建平道。
“我們可以問問寧和師傅和住在西禪院裏麵的其他師傅,靜平失蹤之前,寧和的禪房和靜平的禪房門靠門,寧和和其他師傅或許知道這條文胸是誰的。”令狐雲飛道。
“我們也可以找靜平的母親蘭思夢了解一下。”馬建平道,“我們還可以去問問練樂雅,他應該知道這條文胸是不是練洛丹的。”
練樂雅確實有可能知道這條文胸是不是練洛丹的。
林狄還憑借她特有的女性的嗅覺確定:“隊長,這間密室裏麵肯定住過女人。”林狄的判斷沒有把文胸考慮在內。
單憑一條文胸就說明了這一點。
離開第二間密室之後,大家繼續向東。
幾分鍾以後,暗道掉頭向南。步行五六米以後,眼前出現六級石階,石階的上方,有一扇石門。石門的高度在九十公分左右,寬在六十公分左右。
“嚴師傅,您用鐵錘在石門上敲三下。”
嚴師傅從徒弟的手上接過鐵錘,走上石階,在石門上用力敲了三下:“咚——咚——咚!”
不一會,從石門的另一邊傳來了同樣的聲音:“咚——咚——咚!”唯一不同的是聲音有些發悶。
“嚴師傅,您再敲三下。”
嚴師傅又敲了三下:“咚——咚——咚!”
幾秒鍾以後,又傳來了三聲,稍作停頓之後,又響了兩下,“咚——咚!”
嚴師傅也迴了兩下“咚——咚!”
毋庸置疑,上麵就是慧覺住持的禪房——慧覺住持的禪房裏麵果然有密室的入口。
嚴師傅放下鐵錘,從令狐雲飛的手上接過手電筒,在石門的四周反複照了好幾遍,嚴建華站在第三級石階上,手裏舉著應急燈。
嚴師傅用鐵錘在四麵牆上敲敲聽聽,四麵石牆是用長四十五公分左右,寬三十公分左右的石塊砌成的。嚴師傅一塊不落,將所有石塊都敲了一遍,最後將手電筒的光柱對準了左邊一塊石頭。
這塊石頭的周圍有一道零點二公分左右的縫隙,嚴師傅將鐵錘的尖頭插進縫隙之中,向外輕輕一撥,石塊慢慢離開牆體;陳師傅用雙手接住了石塊,這塊石頭很特別,它的厚度隻有二十公分左右——原來是一塊石銷。
玄機在石銷的後麵。
在石銷的背後,有一個五邊形的星形石雕,嚴師傅用右手握住石雕,用力向裏一推。
大家聽到“嘎”的一聲,石雕向裏麵位移了兩公分左右的樣子。
嚴師傅的手並沒有鬆開,而是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星形石雕。
石雕在轉動,同時發出“嘎——嘎——嘎”的聲音。
每個人都看到了石門在緩慢移動。當嚴師傅手中的五角石雕轉動到三百六十度的時候,石門被完全打開了。但石門的另一邊仍然黑咕隆咚。這說明在石門的上方可能還有一道暗門。
正在嚴師傅用手電筒仔細尋覓的時候,上方一道木門突然打開。
大家眼前一亮,不一會,項代沫和蕭路含的臉出現在木門的外麵——木門是項代沫和蕭路含打開的。
大家依次鑽出木門。
暗道的入口原來就在佛龕前麵的地板上,木門所在的位置就在蒲墊的下方。
木門是長方形的,但木門上麵的地板是交錯在一起的,在佛龕的下方——包括牆體裏麵,有一個空檔,地板向裏一推,一個方形洞口便呈現在大家的麵前。
昨天夜裏,慧覺住持應該是在密室裏麵公幹的。
趙子蒙一眼看到了腕戴手銬、麵如土灰、呆若木雞坐在禪床上的慧覺住持。
慧覺住持是在用過齋飯之後,迴靜幽院的路上被抓捕的。
筆者在這裏插敘一段抓捕慧覺住持的過程。
項代沫、蕭路含和陸千走出大雄寶殿的時候,慧覺住持上了大雄寶殿前麵的台階。
慧覺住持也看到了項代沫和蕭路含,當項代沫和蕭路含走到距離她三四米的時候,慧覺住持退到一邊,彎腰給三個人施禮。
項代沫的右手插在褲子口袋裏麵,手上拿著一副手銬。
佛珠在慧覺住持的右手上轉動著。
項代沫上前兩步:“慧覺住持,你被捕了。”說時遲,那時快,項代沫的話音還沒有落地,手銬的一頭已經戴在了慧覺住持的右手腕上了。”
“阿彌陀佛。”慧覺住持像一尊菩薩一樣,沒有做任何迴避的動作——她真不愧是一個得道的高僧。在項代沫的印象中,沒有一個犯罪嫌疑人會對手銬無動於衷的——慧覺住持是唯一的一個。
既然慧覺住持如此配合,項代沫就省事多了。緊接著,項代沫將手銬的另一頭戴在了慧覺住持的左手腕上。
“阿彌陀佛。”
此時此刻,慧覺住持恐怕隻有說“阿彌陀佛”的份了。在項代沫、蕭路含和陸千看來,這是慧覺住持說的最蒼白,最詞不達意,最不倫不類的一次。
項代沫也曾想讓慧覺住持自己把暗道入口的門打開,但慧覺住持如同茅坑裏麵的石頭——又臭又硬。她始終堅稱自己對鳴晨庵的密室一無所知,更不知道自己的禪房裏麵也有密室的入口。
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上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兇手是不會認輸的。
由此可見,慧覺住持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角色。
現在,同誌們的手上,除了靜平的日記本,就隻有一條文胸。大家把希望全寄托在了這條文胸上了,如果能確認這條文胸確實是練洛丹的,那麽,同誌們就有了確鑿的證據——至少能證明煉洛丹不曾離開過鳴晨庵。
趙子蒙揮了一下手,大家又對慧覺住持的禪房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搜查,但仍然一無所獲。
在慧覺住持的禪房裏麵,除了一些誰也看不懂的經書之外,就是十幾件不同季節的僧衣,還有三頂帽子,無論是僧衣還是帽子,都是一個顏色——灰色。灰色有兩種:深灰色和淺灰色。
沒有人知道佛祖在創造佛的時候為什麽要把徒子徒孫的衣服定為灰色。莫非灰色最能抑製人的七情六欲?
佛祖為什麽不能善待自己的弟子呢?千百年來,真正伺候佛祖,陪伴佛祖,對佛祖懷抱虔誠之心的人隻有這些拋家棄親的佛門弟子。
筆者有一點不明,佛祖既然能普度眾生、廣種福田,為什麽對自己的弟子如此刻薄寡恩呢?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佛祖真能普度眾生,廣種福田的話,那麽,按照近水樓台先得月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然法則,佛門弟子應該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整天和佛祖呆在一起,他們承歡在佛祖的膝下,而那些善男信女隻有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才會到寺院裏麵來燒一炷香,磕幾個頭。
佛祖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對他最虔誠,他心裏最清楚。佛祖的情商應該是最高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普度眾生、廣種福田了,佛祖守著無量的幸福,保佑那些他永遠都不認識的芸芸眾生,卻忽略自己身邊的徒子徒孫。所以,筆者認為,佛祖在這一點上有失偏頗,也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則。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佛門中的人遠離紅塵,恰恰是人世間活的最辛苦、最悲催的一群人,這從那些出家人的背景和原因就能看出來。
在筆者看來,如果佛祖真能普度眾生,幫人超度的話,那麽,天下的父母肯定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佛門中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嗎!事實好像並非如此,幾乎每一個遁入空門的人都有一段辛酸苦難的心路曆程,天底下也不會有一個父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院裏麵去——這可是不爭的事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