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狄將筆和筆記本遞到冬雪的手上,冬雪把一個號碼寫在筆記本上:“我男人姓裘,他是公社文教助理,這個號碼是他辦公室的電話號碼。我這裏裏他辦公的地方很近。”


    冬雪堅持要留幾個人吃飯,被趙子蒙婉言謝絕了。


    冬雪把同誌們送出小鎮,看著四輛自行車上了鄉間小路。


    張峰把同誌們送到渡口,看著大家上了渡船才迴去。


    五個人迴到金山路的時候已經是十二點半。


    趙子蒙想請劉二到飯店吃一頓飯,被劉二謝絕了:“趙隊長,用不著吃飯,我就是陪你們到鄉下走一趟,你們忙自己的事情去吧!”


    “我們幫不上大忙。”劉二多少有些遺憾。


    幾個人告別劉二夫妻倆,迴到旅社,叫上覺水,到旅社附近一家飯店吃了中飯。


    吃過飯以後,趙子蒙、令狐雲飛、馬建平和林狄到靜江市公安局;覺水留在了旅社休息。


    接待三個人的是戶籍管理處的李主任,趙子蒙說明來意之後,李主任將三個人領進戶籍管理中心。


    李主任喊來三個戶籍管理員。


    三個人打開三台電腦,打開居民身份證查詢係統。將趙子蒙提供的有關信息輸入係統。


    趙子蒙提供的條件有五個:


    一,女『性』;


    二,姓臧(臧玉蓉可能會改名字,但不大會該姓);


    三,年齡在48——51歲之間(這是一個很大的疏漏,當時,趙子蒙沒有問臧滿堂臧玉蓉的出生年月日,所以,現在隻能提供一個模糊的數字了);


    四,籍貫是京西市(臧玉蓉是不大會改籍貫的);


    五,戶籍所在地是靜江市、清安江市、淮州市(臧玉蓉可能會在這三個地方落戶。三台電腦,一台輸入靜江市,一台輸入淮州市,一台輸入清安江市)。


    還要加上馬建平繪製的阿玉的畫像。


    很快,第一台電腦的屏幕上顯示,符合條件的有17人;第二台電腦上顯示,符合條件的人是9人;第三台電腦上顯示,符合條件的是11人。


    三個戶籍管理員都說,姓“臧”的人不多。這大概是誡誠和法正沒有想到的。三個地方,符合條件的人隻有37個人,這個範圍小多了。


    於是,大家圍坐在第一台電腦跟前。


    17個女人的照片依次在電腦屏幕上顯現。


    趙子蒙將馬建平繪製的畫像放在鍵盤的旁邊,顯示一個,比對一個。


    很快,17張照片顯示完畢,但沒有和畫像吻合的人。


    李主任又將畫像拿給第二個戶籍管理員。大家坐在第二台電腦的前麵仔細辨認。


    兩分鍾以後,比對完畢,第二台電腦上也沒有和畫像吻合的人。


    現在,就剩下清安江市了。


    幾個人的心裏突然緊張起來,如果仍無結果,接下來的調查就沒法再繼續下去了。這是其一。


    其二,種種跡象表明,誡誠在臧餘蓉離開靜江的時候,采用的可能也是金叉脫殼的絕技。


    綜合各方麵的情況看,從誡誠病逝到法正離開冷月寺,從誡誠借屍還魂到臧玉蓉悄然失蹤,應該都是誡誠一手策劃的。


    趙子蒙稍微平複一下忐忑不安的心情,將臧玉蓉的畫像拿到第三台電腦跟前。然後坐在戶籍管理員小武右邊的椅子上。


    李主任神情凝重地坐在戶籍管理員的左邊的椅子上。


    其他人則站在三個人的身後,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的屏幕。


    當戶籍管理員點開第九個人的照片的時候。


    “停!”趙子蒙和馬建平同時大喊一聲。


    電腦屏幕上的照片竟然和臧玉蓉的畫像一模一樣。


    大家的心情突然激動起來。


    戶籍管理員打開此人的身份證信息:


    姓名,臧小容;


    出生,1941年10月21日;


    住址,清安江市青浦區黃崗路幹校大院5幢103號。


    林狄將上麵的內容記在了筆記本上;小武還在旁邊的複印機上打印了一張身份證複印件。


    等林狄停下手中的筆以後,戶籍員小武又點開了戶口信息:


    姓名、出生、住址和身份證上的內容是一致的。


    趙子蒙和令狐雲飛眼前一亮,在籍貫一欄裏麵,赫然寫著“京西市”三個字。


    普濟禪師提供的情況非常重要。


    雖然誡誠的口音是淮州口音,但淮州靠著清安江,既然靠著,在方言上應該有相通、相近的地方。清安江靠著淮州,誡誠應該算是迴到了自己的家鄉。他選擇在清安江落腳,很可能是防著什麽。


    “玉蓉”的小名叫“小蓉”;“蓉”和“容”同音。“小容”應該就是“小蓉”。


    臧玉蓉在清安江落腳,誡誠和法正也應該在清安江落了腳。


    趙子蒙不敢想,如果不是一九八五年實行居民身份證製度,想尋覓到臧玉蓉的蹤跡,幾乎是不可能的。


    告別李主任等人之後,五個人去了長途汽車站。


    李主任很熱情,他派人用汽車把幾個人送到汽車站。


    汽車繞道到旅社接上了覺水師傅。


    半個小時以後,五個人坐上了長途汽車上。


    趙子蒙看了看手表,時間是一點一刻,靜江到清安江有兩百多公裏,長途汽車要走五六個小時。


    一路無話,晚上八點鍾左右,五個人走下汽車,走出車站。


    車站對麵有幾家旅館,五個人走進一家叫清安江賓館的旅社。安排好房間以後,五個人走出賓館,在一個麵館要了四碗牛肉麵和一碗雞蛋麵。


    雞蛋麵是覺水監事自己點的,他覺得吃一碗雞蛋麵已經很好了。


    吃完麵條之後,趙子蒙向店老板打聽青浦區黃崗路怎麽走。


    麵館老板喊來了一輛三輪車,趙子蒙和令狐雲飛上了三輪車。


    馬建平、林狄和覺水迴旅社休息。


    四十分鍾左右的樣子,三輪車停在一個十子路口。


    車夫跳下車指著西邊一條路道:“這條路就是黃崗路。”


    “師傅,您對這裏很熟悉嘛!”趙子蒙走下三輪車。


    “我吃的就是這碗飯,不熟悉不行啊!”老人一邊說,一邊解開纏繞在左手腕上『毛』巾擦脖子上的汗。


    車夫的年齡在六十五歲左右,在路燈微弱的燈光下,趙子蒙看到了老人鬢角上白發和額頭上的汗珠。


    “這條路上是不是有一個幹校大院呢?”


    “不錯,是有一個幹校大院,往前走幾分鍾就到了,不過,幹校大院早就不在了。”


    趙子蒙的腦袋突然“嗡”了一下,這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大家風塵仆仆。從靜江趕到清安江來,沒有想到如此不順:“幹校大院早就不在了?是拆了嗎?”


    “那倒沒有,幹校大院裏麵原來是一些老舊的建築,後來改造成了學校。幾幢筒子樓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宿舍。”


    “是什麽時候變成學校的呢?”


    “一九八幾年吧——具體時間,我記不得了。”


    臧玉蓉一九七七年離開靜江,她在這裏住了幾年——或者說,她的戶口在這裏落了幾年。


    “住在大院裏麵的人都搬到什麽地方去了?”


    “自己找地方唄。”


    “原來住在大院裏麵的都是一些什麽人?”


    “一小部分是幹校裏麵的人,大部分是到這裏來勞動改造的幹部,有些幹部還帶來了家屬——幹校不僅是清安江市的五七幹校,它還是省級五七幹校。”


    “到這裏來勞動改造的人來自全省,這是剛開始,後來,有些幹部落實政策,恢複工作,走了,因為院子裏麵的房子破舊的厲害,幹校又解散了,一些沒有房子住的居民就搬進去住了。”


    “到後來,三教九牛,什麽人都有。這裏原來是郊區農村,一九八五年以後,靜江開始向西發展,這裏才和城區連成一片。”


    “幹校大院的產權單位是誰呢?”


    “是幹校唄。”


    “幹校的領導呢?”


    “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那些勞動改造的幹部落實政策以後,幹校就散了。幹校的領導陸續調走了,正是因為沒人管,社會上一些沒有房子住的人就打起了幹校筒子樓的主意。”


    誡誠把臧玉蓉的住址安排在這裏,應該是有考慮的,這裏的人員越混雜,就越有利於藏匿行跡。


    筒子樓是舊時代的產物,又破舊的厲害,所以,遲早要淘汰的。一旦搬走,住在這裏的人一旦離開這裏想再找就難了。


    一旦搬走,臧玉蓉身份證和戶籍上的信息就變得豪無意義了。


    趙子蒙甚至懷疑臧玉蓉根本就沒有在幹校大院住過,她隻是利用這個地址落了一個戶頭。


    臧玉蓉在靜江的生意做得很好,店鋪轉讓後,又得了一筆錢,她是不會住在這種筒子樓裏的。


    更重要的是,誡誠在冷月寺發了一筆大財,他會讓臧玉蓉住在這麽一個破敗不堪的地方嗎?


    車夫讓兩個上車,又往前騎了一會。


    三輪車在兩扇大鐵門前停了下來。


    趙子蒙走下三輪車,抬頭一看,大鐵門的右邊掛著一個木牌子,木牌子上寫著“清安江市黃崗中學”,傳達室裏麵亮著微弱的燈光。


    校園裏麵隻有路燈亮著,教學區一邊黑暗;隻有幾幢筒子樓裏亮著燈光。


    “你們看,大鐵門裏麵原來就是幹校大院,一九八幾年,市『政府』在幹校大院的舊址上建了這所中學。亮著燈的就是你們說的筒子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齊雲久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齊雲久枝並收藏觀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