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明笙再問:「都說些什麽?」
食手沒犯傻,答道:「小人在廚下忙碌,等閑聽不到閑言碎語的。」
姬明笙知道他不敢答,她也不過一時意起,白問問,道:「我要待客,你撿你拿手的船菜來做,不要擺台麵的樣子貨,地道些。」
「是,是,小人定不敢辜負公主的恩典。」食手大聲答道,又磕了一個頭,想想不夠,就又再補了一下,等得姬明笙叫起,如意不大耐煩,這才千恩萬謝地跟著僕婦去船上的下廚挽袖做活。
姬明笙有些訝異不解,這食手未免高興得過了頭。
樓長危坐在一旁不語,想姬明笙聰明過人,到底貴為公主,不知市井之人的小盤算,這食手有為公主做宴的榮光,事後一宣揚,即刻身價百部,不論還在酒樓、抑或自己開個食鋪,有這麽一個名頭,再不怕冷落的,天下掉下的一塊餡餅,焉有不樂之理。
姬明笙訝異歸訝異,沒放心上,轉而擺弄起花燈裏的藏有詩對的小竹管,拔開小小的塞子,將小竹管內的帛紙卷倒出來,小心展開,上頭寫著:春花晚開怕春去。
「看看將軍那盞燈上藏著的下一句。」
樓長危便低頭從花燈花瓣間找出一管小竹管,托在指間遞給姬明笙。
姬明笙晚了一會才接過,等得接過又笑起來,自己取出裏頭的帛紙,怔愣在那了,大為驚訝,末了將紙攥手裏:「將軍猜下句是什麽?」
樓長危見問,便凝眸去看她各種微末神色,想了一想,道:「我猜,並無下一句。」
姬明笙這迴是真心吃驚非小,攤開手,展開帛紙,上麵果然空無一字,她實在好奇,問道:「將軍如何猜出來?」她知道樓長危師從俞丘聲,又領千軍萬馬,自是萬裏無一的人物,可這一猜,仍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樓長危也無意藏掩作態,道:「這對子,我看上一句頗為尋常,下一句若非絕艷無雙,不能讓公主如此驚訝。這對燈盞出自風塵女子之手,她們雖在煙花柳巷,卻對詩詞歌賦極為追捧,若她自己有驚才絕學,寫得一手好詩,聯得一手好對,便會叫那些風流才子捧為行首名伎,揚名禹京;若她們得了哪個書生才子,寫得佳句,亦會引以為傲,加以傳誦,那些名詩名對名句,幾夕間便能傳遍街頭巷尾。既有傳誦在前,如何能讓公主這般訝異。」
「因此,我便猜這是一張白紙。」
姬明笙聽罷,一沉吟,果然有道理,將帛紙放在一邊,親手為樓長危斟了一杯酒:「敬將軍的微察秋毫。」
樓長危接過酒,一飲而盡。
姬明笙頓了頓,又問道:「那將軍為何不猜,許是那煙花女子與人合謀故意做局,自薦到我跟前。 」
樓長危道:「那盞花燈是公主隨手一指挑的,若是做局,豈不是隻能任憑天意?除非,我這撈燈的也是合謀人,此局方可成。」他將手中酒杯輕輕放迴案上,又道,「再者,以公主心胸城府,遇著算計,不至於大驚失色。」
姬明笙笑著又斟了一杯酒:「當再敬將軍一杯,此敬,敬將軍對我的高看,容我自鳴得意一一番。」
樓長危舉杯:「公主自謙了。」
姬明笙看他喝罷酒,唇畔沾了一點酒色,忽又道:「將軍洞若觀火,將軍不如再猜猜,我為何心中不快?」
第43章
樓長危深深地看著姬明笙, 他確實知道她為什麽不快,他還知道太子姬琅的圖謀,他甚至知道姬景元……
姬明笙對他目光不閃不避, 直直地迴視, 唇邊還帶著一絲笑意。
她就是在為難他, 無端的,就想為難一下。
樓長危慢慢收迴目光, 道:「此是公主家事,臣不欲多言。」
姬明笙失笑,大將軍體貼入微之時,為她去江裏撈一盞花燈, 逕渭分明之時, 便自稱為「臣」,明明是圓滑之事, 冷麵冷心的樓大將軍信手拈來,卻顯得尖銳不留情麵。
「阿父與將軍相識早,我猜阿父拿將軍也沒什麽好法子。」姬明笙道。自己親爹那德行, 就愛氣樓將軍這種拒人千裏之外, 不肯越雷池一步的。
樓長危一噎, 又看了姬明笙一眼,涼涼淡淡地道:「公主不若聖上臉皮厚。」不然, 他少時也不能被姬景元給氣哭。
姬明笙深以為然,她阿父非一般人企及,微嘆一口氣,她阿兄幹的那些事, 又算不得什麽隱秘, 她阿父定是一清二楚, 隻是,愣是冷眼旁觀不加阻止,任由她阿兄犯傻,若說阿父對阿兄不滿,似也沒有,依舊寵愛非常。
樓長危看她神色,知她心中所思,想姬明笙終是關心則亂,深在山中,不知其貌。姬景元當初為帝,殺兄宰弟的事一件也沒少幹,他自己開的先河,自對兄弟相爭之事不以為然,爭是常理,不爭才是稀奇,沒踩到他的忌諱處,他怎會插手爭儲之事?
太子的心雖亂了,對自己的父親卻還有幾分了解:立皇太孫這事,姬景元確能幹得出來。為著這個可能,姬琅不惜一博,於他而言,自己尋迴康健的可能比擁立皇太孫更加微乎其微,兩害相較取其輕,隻時不可待,姬琅恐自己早死,手段過於粗疏簡陋。
至少眼前,姬景元對姬琅的不滿,多半基於此。
他雖沒言明,姬明笙卻懂了,道:「是我隔岸觀花了。」
其實,她阿兄未出事前,他們兄弟姊妹之間也算得兄友弟恭、彼此友愛。姬景元子嗣不豐,她與姬琅、姬央皆出中宮,一母同胞,天生親厚。
食手沒犯傻,答道:「小人在廚下忙碌,等閑聽不到閑言碎語的。」
姬明笙知道他不敢答,她也不過一時意起,白問問,道:「我要待客,你撿你拿手的船菜來做,不要擺台麵的樣子貨,地道些。」
「是,是,小人定不敢辜負公主的恩典。」食手大聲答道,又磕了一個頭,想想不夠,就又再補了一下,等得姬明笙叫起,如意不大耐煩,這才千恩萬謝地跟著僕婦去船上的下廚挽袖做活。
姬明笙有些訝異不解,這食手未免高興得過了頭。
樓長危坐在一旁不語,想姬明笙聰明過人,到底貴為公主,不知市井之人的小盤算,這食手有為公主做宴的榮光,事後一宣揚,即刻身價百部,不論還在酒樓、抑或自己開個食鋪,有這麽一個名頭,再不怕冷落的,天下掉下的一塊餡餅,焉有不樂之理。
姬明笙訝異歸訝異,沒放心上,轉而擺弄起花燈裏的藏有詩對的小竹管,拔開小小的塞子,將小竹管內的帛紙卷倒出來,小心展開,上頭寫著:春花晚開怕春去。
「看看將軍那盞燈上藏著的下一句。」
樓長危便低頭從花燈花瓣間找出一管小竹管,托在指間遞給姬明笙。
姬明笙晚了一會才接過,等得接過又笑起來,自己取出裏頭的帛紙,怔愣在那了,大為驚訝,末了將紙攥手裏:「將軍猜下句是什麽?」
樓長危見問,便凝眸去看她各種微末神色,想了一想,道:「我猜,並無下一句。」
姬明笙這迴是真心吃驚非小,攤開手,展開帛紙,上麵果然空無一字,她實在好奇,問道:「將軍如何猜出來?」她知道樓長危師從俞丘聲,又領千軍萬馬,自是萬裏無一的人物,可這一猜,仍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樓長危也無意藏掩作態,道:「這對子,我看上一句頗為尋常,下一句若非絕艷無雙,不能讓公主如此驚訝。這對燈盞出自風塵女子之手,她們雖在煙花柳巷,卻對詩詞歌賦極為追捧,若她自己有驚才絕學,寫得一手好詩,聯得一手好對,便會叫那些風流才子捧為行首名伎,揚名禹京;若她們得了哪個書生才子,寫得佳句,亦會引以為傲,加以傳誦,那些名詩名對名句,幾夕間便能傳遍街頭巷尾。既有傳誦在前,如何能讓公主這般訝異。」
「因此,我便猜這是一張白紙。」
姬明笙聽罷,一沉吟,果然有道理,將帛紙放在一邊,親手為樓長危斟了一杯酒:「敬將軍的微察秋毫。」
樓長危接過酒,一飲而盡。
姬明笙頓了頓,又問道:「那將軍為何不猜,許是那煙花女子與人合謀故意做局,自薦到我跟前。 」
樓長危道:「那盞花燈是公主隨手一指挑的,若是做局,豈不是隻能任憑天意?除非,我這撈燈的也是合謀人,此局方可成。」他將手中酒杯輕輕放迴案上,又道,「再者,以公主心胸城府,遇著算計,不至於大驚失色。」
姬明笙笑著又斟了一杯酒:「當再敬將軍一杯,此敬,敬將軍對我的高看,容我自鳴得意一一番。」
樓長危舉杯:「公主自謙了。」
姬明笙看他喝罷酒,唇畔沾了一點酒色,忽又道:「將軍洞若觀火,將軍不如再猜猜,我為何心中不快?」
第43章
樓長危深深地看著姬明笙, 他確實知道她為什麽不快,他還知道太子姬琅的圖謀,他甚至知道姬景元……
姬明笙對他目光不閃不避, 直直地迴視, 唇邊還帶著一絲笑意。
她就是在為難他, 無端的,就想為難一下。
樓長危慢慢收迴目光, 道:「此是公主家事,臣不欲多言。」
姬明笙失笑,大將軍體貼入微之時,為她去江裏撈一盞花燈, 逕渭分明之時, 便自稱為「臣」,明明是圓滑之事, 冷麵冷心的樓大將軍信手拈來,卻顯得尖銳不留情麵。
「阿父與將軍相識早,我猜阿父拿將軍也沒什麽好法子。」姬明笙道。自己親爹那德行, 就愛氣樓將軍這種拒人千裏之外, 不肯越雷池一步的。
樓長危一噎, 又看了姬明笙一眼,涼涼淡淡地道:「公主不若聖上臉皮厚。」不然, 他少時也不能被姬景元給氣哭。
姬明笙深以為然,她阿父非一般人企及,微嘆一口氣,她阿兄幹的那些事, 又算不得什麽隱秘, 她阿父定是一清二楚, 隻是,愣是冷眼旁觀不加阻止,任由她阿兄犯傻,若說阿父對阿兄不滿,似也沒有,依舊寵愛非常。
樓長危看她神色,知她心中所思,想姬明笙終是關心則亂,深在山中,不知其貌。姬景元當初為帝,殺兄宰弟的事一件也沒少幹,他自己開的先河,自對兄弟相爭之事不以為然,爭是常理,不爭才是稀奇,沒踩到他的忌諱處,他怎會插手爭儲之事?
太子的心雖亂了,對自己的父親卻還有幾分了解:立皇太孫這事,姬景元確能幹得出來。為著這個可能,姬琅不惜一博,於他而言,自己尋迴康健的可能比擁立皇太孫更加微乎其微,兩害相較取其輕,隻時不可待,姬琅恐自己早死,手段過於粗疏簡陋。
至少眼前,姬景元對姬琅的不滿,多半基於此。
他雖沒言明,姬明笙卻懂了,道:「是我隔岸觀花了。」
其實,她阿兄未出事前,他們兄弟姊妹之間也算得兄友弟恭、彼此友愛。姬景元子嗣不豐,她與姬琅、姬央皆出中宮,一母同胞,天生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