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清看來,教育始終是一個社會發展最為根本的動力,就像當年脾斯麥說,普魯士的勝利是在中學老師的講課台上奠定的一樣,當全國每一個士兵,每一個工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之後,他們比起一個字都不認識的文盲來說,其工作的效率,作戰的想法都會是截然不同的,他們會成為有自己信仰的戰士,而不是任人驅使的傀儡。


    而電力的發展,顯然可以有這樣的效果,打印機的更新換代,對於徐清來說,是夢寐以求的,而除此之外,電力還能使人類建造更多更加雄偉的建築,現在宋朝的建築,高度雖然有了,但廣度卻不夠,很多建築物內部,都被劃分成一個個小格子,以避免光源太過昏暗,不方便辦公,所以如今很多辦公樓也好,購物商店也好,都是以小格子來搭建的,就是為了確保每一個空間都能夠看得見,且大多數都是在白天營業,往上基本直接關門,因為到了晚上,對於光亮的需求就會特別的增大,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成本,所以很多人是不願意接受的。


    而如今有了電,在晚上的時候,人們再也不用擔心街邊的超市會關門了,同時建築物的內部空間也可以變大,這對於很多人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空間的狹隘會讓人感到十分的壓抑,而大規模的空間,卻能夠讓人感到很舒暢,同時更多的東西也可以進入到建築物中,而不是隻能露天擺放。


    同時通過電力來推動機器做功,雖然以如今的電力功力尚且還小,但這並不礙事,因為有些東西,就是電動的更加合適,首先便是印刷機,還有就是有軌電車,如今的公交車都是用柴油機推動的,首先汙染大,二來噪音特別的吵,想想看一輛火車似得公交車在鬧市區開來開去,發出震耳欲聾的“滴滴滴”聲,這對於生活在周圍的百姓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而電動的則沒有這種問題,因為是在城市中開,通常也都是鬧市區,所以對於速度沒有太大的需求,這個時代的有軌電車,是跟老百姓的道路重合的,若是速度太快,是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的,所以不像是火車,在郊外開,自然是越快越好,在市中心的這些有軌電車,隻需要保持每小時三十公裏的速度就可以,而電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首先是速度上完全可以接受,如今做出來的電推機,推動這些載客量達到三十人左右的汽車,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而除此之外,就是安靜。


    用電推動不像是蒸汽機公交車一樣,會發出十分響亮的噪音,他的噪音在郊外的發電廠就已經全部處理幹淨了,通過電網,運送來的是沒有聲音,無汙染的方便能源,這也是電動公交的用處,可以說是為城市的交通係統提供了很高的便宜。


    除此之外,電的出現還能讓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電話自然是還沒有誕生,這種東西對於電的使用已經到了電磁學的基礎了,自然還不是現在的人能夠掌握的,但用電來發電報,這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第一次發明了電動機,而在1837年,美國人和英國人就第一次發明了電報機,用一條十八公裏長的電線連接兩邊,然後進行信息的傳輸,之間僅僅相差十六年的時間而已,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方法。


    主要利用的便是電的靜電特質,利用靜電從而在紙張上留下需要傳遞信息的記錄,最後被總結為摩斯電碼,全世界通用,以做信息的傳遞,想想看,如果在全國大範圍鋪設電線和電纜,如此一來,人們之間的信息傳遞相比起現在將會成百上千倍的增加,這速度將會遠遠超過現在人們所能想象的速度。


    徐清對此自然十分期待,現在從廣州一封信傳遞到汴京城,即便有火車,渡輪之類的交通工具,最起碼也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這中間有多少事情被耽誤了,有的時候,發生一次災害情況,比如海嘯,台風,當地已經是遍地狼藉了,而朝廷卻對此一無所知,等到地方上的消息匯報上來的時候,最嚴重的災難早已經結束,朝廷能夠做的就是在事後對災民進行安撫以及對當地進行重建,在最需要設定計劃的時候,朝廷卻根本對此一無所知,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從朝廷來說,這會讓朝廷的公信力下降,當老百姓看到自己受災而朝廷卻無法幫他們抵禦災害的時候,心裏自然會不滿,從百姓來說,他們的財產損失也會十分的巨大,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電報的存在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切,信息的傳遞將會從二十天縮短到一天的時間,雙方之間的信息傳遞將會加速。


    同時對於一些偏遠地區來說,這也將會是極大的刺激,之所以這些偏遠地區發展不起來,除了地理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接受訊息的速度很慢,當來自於中央的信息傳遞到他們的耳朵裏時,往往這個消息已經滯後好幾天了,而在當代社會,滯後不要說一個月,便是滯後超過一天的時間,你都有可能因此而錯失良機,而電報的出現,則能讓偏遠地區的人民,也能在第一時間知道這個國家正在發生什麽變化,這個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麽樣的變化。


    如此一來,諸大報社在各個地方設立的分院,便可以直接在當地發送全國性的報紙,報紙也就真的能從一星期一報,變成一天一報的全國報紙,而這件事到現在為止是不可能的,宋朝的報紙,城市報紙一天一份,主要服務於當地市民,全國報紙一個星期一份,且隻有大城市才有,其他地區往往要等很久,偏離中心的則也需要很長時間,往往汴京的人再看五月份的報紙時,許多地方還在看上個月的報紙,至於其他大陸則有可能在看兩個月前的報紙。


    而現在,有了電報的出現,任何文稿都能在短時間內瞬間傳遍全國,從而立刻打印,起碼大城市之內,全國報紙可以實現同一天一起發報紙,所有大城市中的人一起看同一篇報紙,這是做得到的,至於小地方自然還是會有很大的困難,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因為如今的電報是要靠電線的,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通過衛星或者是無線電就可以做到的,如今可還沒有這麽先進的設備,所有電報機之間的連接,都是需要有線來連接的,就跟古早時代的電話,電視是一樣的,都是需要電線的,所以兩個地方若想要使用電報機,就必須要牽一條長長的電線互相連接才可以,這一點也是非常的麻煩。


    也正因為如此,小城市是不可能特意為他牽一條線的,唯有大城市才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畢竟這電線如今雖然生產出來了,可價格之昂貴簡直令人發指,平均一下,一千米左右長度的電纜,其價格大概在三千七百貫左右,而從汴京到昆山之間的距離大約在八百公裏左右,也就是說把這兩座城市聯通,光是電纜的花費就需要兩百九十六萬貫,這也難怪在民國的時候,發一封電報的價格可以貴到要兩三個銀元的地步,這成本費實在是太貴了,而這還僅僅是電纜的錢。


    為了防止電纜出線故障,還需要搭建電線杆,以保證電纜不會被地上的人,或者是走獸,蟲鳥傷害,平均每五公裏需要一座電線塔,大概一座就是一萬兩千貫左右的費用,用鋼筋打造,大概在三十多米左右的高度,中間還需要一些小的電線塔作為付出,就需要三百萬貫左右的費用,同時兩個地方需要電報機,電廠的電不算,光是這些東西加上人員,維持汴京到昆山一線的電報發送,就最起碼需要八百萬貫左右的財政支出。


    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數字,也就隻有大城市才能奢侈的享受這樣的工具,地方想要用,是絕對無法承擔的,至於殖民地,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概隻有殖民地之間互相搭建電報網絡,比如說新大陸的各個城市之間互相連接,但想要跨太平洋,這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人類能夠跨太平洋搭建光纖,也是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事情了,放到現在,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要在海裏埋電纜,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英吉利海峽不過短短幾十公裏左右的路途,電纜相互連接也是在一八七七年,相比起電報出現的時間,足足晚了四十年,而這一個電纜,僅僅用了四天便宣布報廢,因為海洋直接將電纜內部給腐蝕,而施工公司根本無法把電纜重新弄起來修好,最後隻能報廢,直到一八九六年,這才第一次完成了英國與法國之間電報互通,從而與整個歐洲互相連接,足足花費了七十多年的時間。


    這僅僅是一道海峽,若是太平洋,那就更不用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麵對太平洋的洋流,若想要安裝電纜,就必須要有水下操作固定的能力,不然電纜放下去,就會被湍急的洋流帶到其他地方,你想撈都不知道線在哪裏,所以太平洋之間的交流,短時間內並不可以,但本土大城市之間,能夠短時間內完成交流,這已經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雖然這筆錢很貴,但這筆錢卻絕對要出,因為電報機的出現,將會讓信息的傳遞速度加倍,這對於整個國家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必須要去做,且如今雖然電纜的價格十分高昂,可這是因為還處於研究階段而已,徐清相信再過幾年,隨著國家修建電纜資金不斷的投入,必然會使得電纜的價格下降。


    至於電線塔的搭建,雖然昂貴,但用途卻十分多種多樣,不僅僅可以用來放電纜,同時還可以放電線,從電廠發出來的電,是需要用電線運到全國各地的,這一點到現在也是如此,漫山遍野的電線塔是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雖然剛開始修建電線塔,價格會十分的昂貴,但隻要大規模的輸電設備開始運行,那麽這些電塔的存在,就可以節省另外一套係統搭設所需要的錢財,完全可以兩套係統,並用一個電線塔。


    這絕對可以省掉一大筆錢,所以對於電力的發展,徐清是充滿著期待的,平日裏他也經常會召開學習會議,邀請一些電力學的專家,來匯報工作,以此來更加了解整個國家電力發展到底到了哪一步,最終由西京大學率先在發電廠領域取得了突破,通過以民間資本的合作,位於長安的西京大學,成功設計出了第一座功率達到十萬瓦的發電站,由二十個發電機串聯,燃燒煤炭來發電,為直流電,這一消息讓整個天下都為之興奮。


    放到現在來或許沒什麽,如今中國的電站動輒上千萬瓦的發電量,像三峽大壩更是達到兩千兩百四十萬千瓦的發電量,在他的麵前,十萬瓦著實是一個小娃娃,但這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類來說,絕對是震撼的發明,因為如今需要用電的地方真的很少,大概就隻是照明而已,所以十萬瓦的機器,是非常大的數字,平均一個白熾燈所需要消耗的瓦數大概在0.1左右,也就是說十萬瓦可以照亮一百萬個燈泡一天左右的時間,這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日提供十萬瓦的發電量,足以是幾十萬家庭充斥在光明之中。


    因為這件事,徐清還特意做火車去了一趟長安,這是他在離開秦鳳路之後,第一次來到這片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自然也受到了當地居民相當程度的歡迎,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他們就不被東部發達地區的人民所待見,雖然這種不待見在農業時代就已經存在,自從安史之亂,唐代之亂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就從北方移到了南方,而長安這片地區,自從唐朝大亂以後,也就逐漸荒蕪,最主要的還是大量的荒漠化,導致這片土地漸漸開始不適宜人們的生存,因此也就越來越窮,而如今,在這片土地上,竟然率先亮起了電力時代的標誌,著實出乎徐清的意料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