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軍人來說,唯一的困難就是雲貴之地比較濕熱的氣候,這確實是山外麵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的,所以即便是張世昌,也不敢讓太多軍隊進入叢林之中作戰,畢竟這可不是遊戲,輸了還能從來,隻要一次失敗,那便是數千人的生命付諸東流,所以張世昌還是要謹慎為好。
參照徐清的想法,這次戰爭,應該被盡力壓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邊軍的損失絕對不能大,起碼不能太大,不然他這個總督的帽子,恐怕是不保了,所以縱然是勝券在握,但張世昌也命令參謀部以及前線指揮官,務必謹慎,不要小瞧邊民,畢竟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麽火器,但擅長使用毒物。
這些邊民,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這深山老林之中,與猛獸和毒蟲為伴,三國演義裏麵就講過,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不僅僅有猛虎,更有毒蟲,這就是雲貴之地,荊棘叢生,而在與這些東西的長期生活中,許多部落便馴服了這些毒蟲,猛獸為自己所用,就像生活在邊緣上的人類就馴服了雞鴨魚肉,成為了家禽,馴服了馬成為了坐騎,馴服了牛成為耕地的工具,這些都是人類在長期與動物的相處過程中完成的,而這些深山之民們也同樣如此。
後世流傳,說雲貴之地的老百姓養蠱,這當然是道聽途說,但飼養毒蟲以為己用,這一點倒是沒有錯,在明麵上,宋朝的軍隊自然不需要擔心這些尚且處在茹毛飲血的邊民,但就怕這時不時的來一下,對於宋朝的傷亡來說,就會擴大了。
威楚府大營,前線最大的一座城市,人口在二十萬左右,即便是在平原地區,也是繁華的場所,但如今,這座城市卻被大量的軍事機構所占領,作戰參謀部,指揮部全部都在這座大營之中,在這威楚府之外,便是一座兩萬人的大營,其中軍人來往穿梭,水泥修築而成的攻勢,將這座大營打造的固若金湯。
在威楚府大營向南四十公裏虛初城,那便是戰爭的最前沿了,再往前,便是投靠了宋朝的馬籠部所在,那裏便是真正的群山大川,是真正的戰場了,而威楚府大營距離真正的戰場,不過五十公裏的距離而已,可以說是非常的進了,雖然以如今邊民們的抵抗烈度來看,自然是無法突破前線的重重防禦,但威楚府大營依舊是有兩萬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衛著,防止這座城市受到任何的威脅。
同時這座城市也是在居中調停,在威楚府西邊的永昌府,東邊的秀山郡,最寧府都歸威楚府轄製,他們將麵對整個雲貴之地,靠近南部的敵人,而在雲貴之地,還有另外一座大營,便是在大理城內,所麵對的是從騰衝群山中殺出來的敵人,雲貴之地,群山交錯,而平原則是星羅棋布的散落在整個崇山峻嶺之間,若是雙方實力相同,其實看上去應該是邊民們包圍了宋朝的士兵才對,不過如今宋朝的軍力壓製住了邊民們的實力,所以看上去便像是宋朝在包圍這些山民們了。
騰衝地區的乞丐部山民和威楚府所應對的黑齒十八部,是如今雲貴之地最為要緊的兩處叛亂,叛亂規模都在六萬人以上,屬於比較嚴重的叛亂區,為了保證這兩處地方不出現大的問題,張世昌便在這兩處分別設立了指揮部,專門負責這些地區的作戰,而除了這兩處之外,其他地方的叛亂往往隻有在萬人左右,屬於可以控製的,便由設置在昆明的指揮部直接全局操控,三個指揮部各司其職,而如今威楚府的指揮部則發生了異動。
一匹快馬從威楚府中一躍而出,向著威楚府外大營疾馳而來,門外守軍立下門障,那馬上之人手持軍牌虎符,大聲喊道:“雲南道正侍大夫令,有緊急軍情通報威楚府協忠大夫楊劼大人。”
宋朝的官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十分的複雜,不僅僅是文官那一套非常的複雜,便是武官這一套也十分的複雜,所謂正侍大夫,官位為正三品,負責調度一道之兵,如今張世昌身為總督,正侍大夫也就成為了雲貴之地的脅從,輔助張世昌進行軍隊的調動,位居要衝,雲貴之地總計兩位正侍大夫,這是他們的官銜,官銜決定了他們的品級和俸祿以及所受到的待遇,這與文臣一樣,官銜決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職銜。
一般來說,在官場上,一個人如果有爵位,那麽就先稱唿爵位,如果有職銜,就先稱唿職銜,若是沒有職銜,再稱唿官銜,因為爵位便代表著世襲罔替,是最為尊貴的權利,且在官場上,若是封爵的,一般隻有兩種情況,要麽老到告老還鄉的,還有的就是權力頂峰的那些人,對於他們,職銜就沒什麽意義了。
就比如徐清,他的官銜是龍華殿大學士,太傅,官居正一品,但這兩個官銜是沒有實際權力的,有著兩個頭銜,隻能說明徐清可以領兩份一品的俸祿而已,而他的職銜是大宋帝國首相,這就代表他的權利,可以代表整個朝廷行駛他的權利,但在朝廷之中,沒人會叫他首相,而是會稱唿他為齊國公,因為爵位是最為尊貴的,是超一品的,這就是官場上的規矩。
而在武官之中也應該是如此,按理來說,這位傳令兵不應該叫他們的官銜,而應該叫他們的職銜,比如說軍使,兵馬使這樣的稱唿,軍使代表一道之權,掌管十萬以上的兵馬,兵馬使則是一府之權,掌管數千兵馬,在這之間則是一些不常設的機構,這些職銜,才代表了武將的權利,若是不稱唿職銜,便是稱唿軍銜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宋朝,案例來說是沒有軍銜的,或者說原本是有的,那就是貴族的那一套分封體係,就像秦朝,所有的事物都與戰爭相連接,二十等爵便相當於是軍銜,不過比軍銜更加重要一些,因為他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包括你可以有多少的土地,擁有多少奴隸,但隨著爵位開始貴族化之後,尤其是在徐清改革爵位,破除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之後,爵位更是變成了一種貴族頭銜,而非軍銜了。
所以宋朝久而久之也就沒有所謂的軍銜了,或者說本來就沒有什麽軍銜,畢竟爵位和軍銜還是不一樣的,爵位可以世襲傳承,而軍銜則不行,且軍銜隻應該適用於軍隊,而不應該波及社會各個方麵,所以徐清為了方便管理,依照現代的軍銜製度重新設立了,從上將到列兵,一整套係統,基本上是完全仿照了近現代的軍銜製度了。
一支軍隊還是需要有軍銜的,不然管理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就比如說一支軍隊,最大的是營長,他要是死了,那就該副營長接棒,可要是副營長也死了呢?剩下的三個連長誰接棒呢,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你根本無法決斷說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的生死,這個時候軍銜就能體現出作用來了,軍銜根據軍功和軍齡來計算,軍銜越高,便優先獲得指揮權,如果兩者一樣高,則按照軍齡來比,這一套製度,可以讓宋朝的軍隊不至於在失去指揮官之後便群龍無首,所以軍銜是必須要存在的。
但如今宋朝的武官卻既不願意稱唿自己的職銜,也不願意稱唿自己的軍銜,而是要稱唿無用的官銜,當然,如果有爵位的話,自然是稱唿爵位了,但武官要想拿爵位,跟文官一樣,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隨著宋朝如今對已知世界的征服基本已經完畢,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已經很少了,大部分的戰爭都是耗時長久的平叛戰役,這些戰役規模與滅國戰來說要小很多,且耗時長久,所以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就一大批爵位來的。
而這些軍官之所以會稱唿官銜,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個社會普遍認為,文官要比武官在社會上的地位高,即便是徐清已經提高了軍人的工資待遇,但社會上對於軍人還是充斥著普遍的排斥,這自然也影響到了武官們,雖然軍隊之中,職銜和軍銜才是最為重要的,但軍人們卻總是忽略掉這兩點,而互相稱唿對方的官銜,因為官銜跟文官一樣,都是以大夫之類相互稱唿,聽起來就帶有那麽點文人氣質,而不是像武官那樣,一聽便知道,這是個帶兵打仗的丘八,雖然如今宋朝帶兵打仗的已經沒什麽丘八了,但固有觀念如此,想要改變這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很難的。
而軍官們都這樣互相稱唿,自然也不能怪底下的士兵們也都這麽互相稱唿了,倒也還好,這些傳令兵倒也認字兒,不然一個正侍大夫的名號,普通人一聽還真以為是一個文官就不放行了呢,但他們顯然聽懂了這個名號背後的意思,正侍大夫整個雲貴就兩位,正三品,其中一位專管南部戰事,中將軍銜,職阜南將軍,督南部事,這就是這位軍官的全部頭銜,眾人一聽立刻將攔在門口的拒馬移開,傳令兵一步不曾停歇立刻飛奔入軍營之中,一路上早已經有士兵向著楊劼的大帳而去了。
等傳令兵到的時候,被高喊聲叫出大帳的楊劼也看到了傳令兵的身影,戰馬停下,傳令兵從馬上爬了下來,一旁的士兵立刻將戰馬拉住,不讓他亂動,而傳令兵則拿著虎符和軍牌以及一道密令走到了楊劼麵前,單膝下跪說道:“協忠大夫,正侍大夫之令。”
“恩。”楊劼身高大約一米七左右,並不算高,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不過並不是雲貴一帶的,畢竟這裏才剛剛被征服,不超過八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出將軍這樣級別的人物,自然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楊劼來自福建,出生於一個富貴之家,父母本想讓他學文,他卻對武藝情有獨鍾,父母倒也開明,此時正好是徐清開始出入朝堂的時候,新學思想萌芽,武官學校便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立了。
麵對從軍這條路,楊劼從來沒有想過,以前他學武,隻是為了像那些小說中的人一樣,飛簷走壁,可以做世間最快意的事情,而在他長大過程中,倒也確實做過這些事情,被當地人稱為小霸王,那時的他不過十二三歲的少年。
不過楊劼雖然從小愛惹禍,但因為為人公正善良,雖然總是調皮,但卻沒有做過什麽偷雞摸狗的事情,且在路上看到乞丐,也會施舍一些,麵對不公義的事情,也會經常出頭來替老百姓伸冤,再加上他的家世雖然算不上赫赫有名,但在鄉裏之間還是有些名氣的,父親從事海洋貿易,與租界和當地官府都有著一定的聯係,所以雖然經常做出一些不著調的孩子,但在鄉裏之間也獲得了不錯的名聲。
可以說若是不出意外,這輩子他是不可能跟軍隊搭上邊的,但在一次看武俠小說的時候,楊劼突然看到了其中的一位大俠說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楊劼的心,再看看自己現在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任俠的舉動而已,單單在鄉下,欺負欺負那些流氓,地痞無賴,又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呢?
所以在武俠小說的鼓勵下,楊劼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了去軍校的想法,對此父母倒也是覺得欣慰,畢竟自己的兒子能夠有一個誌向,總比廝混在鄉野之中要好得多,古代人都成熟的早,不像現代,得到了大學才開始迷茫自己的未來應該怎麽走,楊劼從十四歲開始,便開始設想自己的未來了。
通過軍校,楊劼認識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也認識到了一幫兄弟,在這軍校的三年時間裏,他學到了很多,但學到更多的,還是自己在這個世界能夠做出些什麽更加重要的事情,三年的學習之後,楊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進入了馬來西亞租界,新島擔任少尉,其後快速升遷,屢次擔任要職,在如今以三十五歲的年齡,成為雲貴行省的重要將領,正五品協忠大夫,少將,職威楚府事,領鎮南第七師,第八師所組成的第三軍,可謂是少年英豪。
參照徐清的想法,這次戰爭,應該被盡力壓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邊軍的損失絕對不能大,起碼不能太大,不然他這個總督的帽子,恐怕是不保了,所以縱然是勝券在握,但張世昌也命令參謀部以及前線指揮官,務必謹慎,不要小瞧邊民,畢竟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麽火器,但擅長使用毒物。
這些邊民,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這深山老林之中,與猛獸和毒蟲為伴,三國演義裏麵就講過,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不僅僅有猛虎,更有毒蟲,這就是雲貴之地,荊棘叢生,而在與這些東西的長期生活中,許多部落便馴服了這些毒蟲,猛獸為自己所用,就像生活在邊緣上的人類就馴服了雞鴨魚肉,成為了家禽,馴服了馬成為了坐騎,馴服了牛成為耕地的工具,這些都是人類在長期與動物的相處過程中完成的,而這些深山之民們也同樣如此。
後世流傳,說雲貴之地的老百姓養蠱,這當然是道聽途說,但飼養毒蟲以為己用,這一點倒是沒有錯,在明麵上,宋朝的軍隊自然不需要擔心這些尚且處在茹毛飲血的邊民,但就怕這時不時的來一下,對於宋朝的傷亡來說,就會擴大了。
威楚府大營,前線最大的一座城市,人口在二十萬左右,即便是在平原地區,也是繁華的場所,但如今,這座城市卻被大量的軍事機構所占領,作戰參謀部,指揮部全部都在這座大營之中,在這威楚府之外,便是一座兩萬人的大營,其中軍人來往穿梭,水泥修築而成的攻勢,將這座大營打造的固若金湯。
在威楚府大營向南四十公裏虛初城,那便是戰爭的最前沿了,再往前,便是投靠了宋朝的馬籠部所在,那裏便是真正的群山大川,是真正的戰場了,而威楚府大營距離真正的戰場,不過五十公裏的距離而已,可以說是非常的進了,雖然以如今邊民們的抵抗烈度來看,自然是無法突破前線的重重防禦,但威楚府大營依舊是有兩萬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衛著,防止這座城市受到任何的威脅。
同時這座城市也是在居中調停,在威楚府西邊的永昌府,東邊的秀山郡,最寧府都歸威楚府轄製,他們將麵對整個雲貴之地,靠近南部的敵人,而在雲貴之地,還有另外一座大營,便是在大理城內,所麵對的是從騰衝群山中殺出來的敵人,雲貴之地,群山交錯,而平原則是星羅棋布的散落在整個崇山峻嶺之間,若是雙方實力相同,其實看上去應該是邊民們包圍了宋朝的士兵才對,不過如今宋朝的軍力壓製住了邊民們的實力,所以看上去便像是宋朝在包圍這些山民們了。
騰衝地區的乞丐部山民和威楚府所應對的黑齒十八部,是如今雲貴之地最為要緊的兩處叛亂,叛亂規模都在六萬人以上,屬於比較嚴重的叛亂區,為了保證這兩處地方不出現大的問題,張世昌便在這兩處分別設立了指揮部,專門負責這些地區的作戰,而除了這兩處之外,其他地方的叛亂往往隻有在萬人左右,屬於可以控製的,便由設置在昆明的指揮部直接全局操控,三個指揮部各司其職,而如今威楚府的指揮部則發生了異動。
一匹快馬從威楚府中一躍而出,向著威楚府外大營疾馳而來,門外守軍立下門障,那馬上之人手持軍牌虎符,大聲喊道:“雲南道正侍大夫令,有緊急軍情通報威楚府協忠大夫楊劼大人。”
宋朝的官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十分的複雜,不僅僅是文官那一套非常的複雜,便是武官這一套也十分的複雜,所謂正侍大夫,官位為正三品,負責調度一道之兵,如今張世昌身為總督,正侍大夫也就成為了雲貴之地的脅從,輔助張世昌進行軍隊的調動,位居要衝,雲貴之地總計兩位正侍大夫,這是他們的官銜,官銜決定了他們的品級和俸祿以及所受到的待遇,這與文臣一樣,官銜決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職銜。
一般來說,在官場上,一個人如果有爵位,那麽就先稱唿爵位,如果有職銜,就先稱唿職銜,若是沒有職銜,再稱唿官銜,因為爵位便代表著世襲罔替,是最為尊貴的權利,且在官場上,若是封爵的,一般隻有兩種情況,要麽老到告老還鄉的,還有的就是權力頂峰的那些人,對於他們,職銜就沒什麽意義了。
就比如徐清,他的官銜是龍華殿大學士,太傅,官居正一品,但這兩個官銜是沒有實際權力的,有著兩個頭銜,隻能說明徐清可以領兩份一品的俸祿而已,而他的職銜是大宋帝國首相,這就代表他的權利,可以代表整個朝廷行駛他的權利,但在朝廷之中,沒人會叫他首相,而是會稱唿他為齊國公,因為爵位是最為尊貴的,是超一品的,這就是官場上的規矩。
而在武官之中也應該是如此,按理來說,這位傳令兵不應該叫他們的官銜,而應該叫他們的職銜,比如說軍使,兵馬使這樣的稱唿,軍使代表一道之權,掌管十萬以上的兵馬,兵馬使則是一府之權,掌管數千兵馬,在這之間則是一些不常設的機構,這些職銜,才代表了武將的權利,若是不稱唿職銜,便是稱唿軍銜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宋朝,案例來說是沒有軍銜的,或者說原本是有的,那就是貴族的那一套分封體係,就像秦朝,所有的事物都與戰爭相連接,二十等爵便相當於是軍銜,不過比軍銜更加重要一些,因為他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包括你可以有多少的土地,擁有多少奴隸,但隨著爵位開始貴族化之後,尤其是在徐清改革爵位,破除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之後,爵位更是變成了一種貴族頭銜,而非軍銜了。
所以宋朝久而久之也就沒有所謂的軍銜了,或者說本來就沒有什麽軍銜,畢竟爵位和軍銜還是不一樣的,爵位可以世襲傳承,而軍銜則不行,且軍銜隻應該適用於軍隊,而不應該波及社會各個方麵,所以徐清為了方便管理,依照現代的軍銜製度重新設立了,從上將到列兵,一整套係統,基本上是完全仿照了近現代的軍銜製度了。
一支軍隊還是需要有軍銜的,不然管理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就比如說一支軍隊,最大的是營長,他要是死了,那就該副營長接棒,可要是副營長也死了呢?剩下的三個連長誰接棒呢,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你根本無法決斷說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的生死,這個時候軍銜就能體現出作用來了,軍銜根據軍功和軍齡來計算,軍銜越高,便優先獲得指揮權,如果兩者一樣高,則按照軍齡來比,這一套製度,可以讓宋朝的軍隊不至於在失去指揮官之後便群龍無首,所以軍銜是必須要存在的。
但如今宋朝的武官卻既不願意稱唿自己的職銜,也不願意稱唿自己的軍銜,而是要稱唿無用的官銜,當然,如果有爵位的話,自然是稱唿爵位了,但武官要想拿爵位,跟文官一樣,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隨著宋朝如今對已知世界的征服基本已經完畢,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已經很少了,大部分的戰爭都是耗時長久的平叛戰役,這些戰役規模與滅國戰來說要小很多,且耗時長久,所以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就一大批爵位來的。
而這些軍官之所以會稱唿官銜,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個社會普遍認為,文官要比武官在社會上的地位高,即便是徐清已經提高了軍人的工資待遇,但社會上對於軍人還是充斥著普遍的排斥,這自然也影響到了武官們,雖然軍隊之中,職銜和軍銜才是最為重要的,但軍人們卻總是忽略掉這兩點,而互相稱唿對方的官銜,因為官銜跟文官一樣,都是以大夫之類相互稱唿,聽起來就帶有那麽點文人氣質,而不是像武官那樣,一聽便知道,這是個帶兵打仗的丘八,雖然如今宋朝帶兵打仗的已經沒什麽丘八了,但固有觀念如此,想要改變這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很難的。
而軍官們都這樣互相稱唿,自然也不能怪底下的士兵們也都這麽互相稱唿了,倒也還好,這些傳令兵倒也認字兒,不然一個正侍大夫的名號,普通人一聽還真以為是一個文官就不放行了呢,但他們顯然聽懂了這個名號背後的意思,正侍大夫整個雲貴就兩位,正三品,其中一位專管南部戰事,中將軍銜,職阜南將軍,督南部事,這就是這位軍官的全部頭銜,眾人一聽立刻將攔在門口的拒馬移開,傳令兵一步不曾停歇立刻飛奔入軍營之中,一路上早已經有士兵向著楊劼的大帳而去了。
等傳令兵到的時候,被高喊聲叫出大帳的楊劼也看到了傳令兵的身影,戰馬停下,傳令兵從馬上爬了下來,一旁的士兵立刻將戰馬拉住,不讓他亂動,而傳令兵則拿著虎符和軍牌以及一道密令走到了楊劼麵前,單膝下跪說道:“協忠大夫,正侍大夫之令。”
“恩。”楊劼身高大約一米七左右,並不算高,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不過並不是雲貴一帶的,畢竟這裏才剛剛被征服,不超過八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出將軍這樣級別的人物,自然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楊劼來自福建,出生於一個富貴之家,父母本想讓他學文,他卻對武藝情有獨鍾,父母倒也開明,此時正好是徐清開始出入朝堂的時候,新學思想萌芽,武官學校便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立了。
麵對從軍這條路,楊劼從來沒有想過,以前他學武,隻是為了像那些小說中的人一樣,飛簷走壁,可以做世間最快意的事情,而在他長大過程中,倒也確實做過這些事情,被當地人稱為小霸王,那時的他不過十二三歲的少年。
不過楊劼雖然從小愛惹禍,但因為為人公正善良,雖然總是調皮,但卻沒有做過什麽偷雞摸狗的事情,且在路上看到乞丐,也會施舍一些,麵對不公義的事情,也會經常出頭來替老百姓伸冤,再加上他的家世雖然算不上赫赫有名,但在鄉裏之間還是有些名氣的,父親從事海洋貿易,與租界和當地官府都有著一定的聯係,所以雖然經常做出一些不著調的孩子,但在鄉裏之間也獲得了不錯的名聲。
可以說若是不出意外,這輩子他是不可能跟軍隊搭上邊的,但在一次看武俠小說的時候,楊劼突然看到了其中的一位大俠說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楊劼的心,再看看自己現在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任俠的舉動而已,單單在鄉下,欺負欺負那些流氓,地痞無賴,又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呢?
所以在武俠小說的鼓勵下,楊劼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了去軍校的想法,對此父母倒也是覺得欣慰,畢竟自己的兒子能夠有一個誌向,總比廝混在鄉野之中要好得多,古代人都成熟的早,不像現代,得到了大學才開始迷茫自己的未來應該怎麽走,楊劼從十四歲開始,便開始設想自己的未來了。
通過軍校,楊劼認識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也認識到了一幫兄弟,在這軍校的三年時間裏,他學到了很多,但學到更多的,還是自己在這個世界能夠做出些什麽更加重要的事情,三年的學習之後,楊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進入了馬來西亞租界,新島擔任少尉,其後快速升遷,屢次擔任要職,在如今以三十五歲的年齡,成為雲貴行省的重要將領,正五品協忠大夫,少將,職威楚府事,領鎮南第七師,第八師所組成的第三軍,可謂是少年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