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宋朝,發展速度過快,但想要放下速度,來追求質量則是萬萬不能的,因為現在的科技狀況跟二十一世紀不同,在二十一世紀,國家可以提出放緩經濟,將國家發展的重心稍微向民生偏一點。


    之所以能夠這麽做,是因為那個時代屬於科技停滯的狀態,別看蘋果手機依舊是一年一款,電腦的外殼也是越來越薄,但其實核心技術並沒有突破,整個世界的生產力已然是被禁錮住了,大概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突破。


    在這個時候,放緩經濟建設,把重心放到民生上來,填補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帶來的弊病,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選擇,等到三十年改革完畢之後,中國的經濟將更加完善,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一個粗放式的經濟,而將會是一個有係統的經濟模式,可以使國家的科研能力更加強大,科技水平更加提高。


    也正是因為國家料準,在這一段時間內,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也不可能突然經濟增長爆發,然後追上中國,或者和中國縮差距,這才得以決定放緩經濟建設,主動將經濟增速下降,但若是放到如今這個時代,徐清是萬萬不能這麽做的。


    因為這個時代,正處於科技大爆炸的時代,這種科技爆炸,不是二十一世紀那種各個領域的規模爆炸,而是整個科學顛覆『性』的爆炸,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從波粒二象『性』到電磁理論的發明,這些理論,都在這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裏得以完成,科學的框架也主要就是在這段時間得以奠定。


    而隨著科學的奠定,各類附屬的科技產品,也主要集中在這一段時間產生,尤其是隨著電力的可利用之後,人類的科技將再一次進入到爆炸階段,而如今的宋朝,便處於這樣一個階段,隻要宋朝放緩了對於經濟的建設,那麽周圍的國家,隻需要幾年的功夫,一次科技大爆炸,便能徹底超越宋朝。


    這是整個國家都無法去冒的險,所以經濟發展速度和對於科研的投入,國家是斷然不會停止的,這個投入,將會持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久,在此之前,國家對於民生的關照自然是有限的。


    就像英國從資本主義革命到工業化,再到民主化,中間經曆的時間長達三百年左右,在此之前,英國的老百姓並不比中國的老百姓過得好,這便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別看他們如今標榜自己是什麽民主國家,但曾經的英國,隻有貴族才有投票權,後來有產的男子擁有了投票權,再後來男子擁有了投票權,然後是有產的女子,最後才是全體成年人,這中間經曆了多少的磨難,人民才得到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權利。


    其中付出的代價,無疑是十分巨大的,而英國『政府』對於此前人民的訴求也是置若罔聞,不是他們不想聽,而是沒辦法聽,因為整個國家必須要一直向前發展,而發展的前提,便是整個國家被強大的力量擰成一股成,既然要擰成一股繩,個體的意誌自然就被極大的削弱,對於民生的關注自然也算在其鄭


    所以如今的宋朝能夠做的也十分有限,除非這個世界上除了宋朝之外,便再也沒有可以威脅宋朝的國家了,或許他才能夠稍微減緩一下自己的步伐,不然就像現代的美國一樣,他是世界第一強國,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發達國家,而這樣一個國家,卻必須把大量的經費用於科研,維持『政府』開支以及軍事上,其主要原因,便是他若是減少撥款這些方麵的經費,立刻便會使國家慢慢落後於其他的國家和競爭者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隻要這個世界有競爭者,你就絕對不能往後退,作為霸主,就更加不能退,至於消滅掉這個世界的其他國家,以此來平息隱患,對於這樣的想法,徐清隻能他們不懂政治,任何人類曆史上,隻要出現大一統,接下來便立刻就會進入到平庸的時代,國家將會把資金投入到民生上去,而對於科研的投入自然會下降。


    看看人類曆史上的幾次科技大爆炸,幾乎都是脫胎於戰爭,一戰也好,還是二戰,每一次戰爭結束,都會有大量的新的科技得到啟用,一戰之後的潛艇,飛機,二戰之後的電腦,互聯網,函,火箭,這些都是競爭帶給人類的禮物。


    雖然戰爭十分殘酷,但人類確實隻有在壓力下,才會突破自己,發明出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東西來,所以對於徹底統治全球,徐清並不喜歡,他覺得有競爭更好,隻要這種競爭無法危及到大宋的國家安全,那麽他願意豢養這些國家,來作為宋朝潛在的敵人,以幫助執政者,時刻牢記,自己的身後,有一群猛虎,隻要有一個鬆懈,便立刻會被身後虎視眈眈的猛虎給吃的骨頭都不剩。


    既然徐清抱著這樣的想法,自然就不可能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開戰,經費自然也就必須持續往科研和軍費中撥款,至於民生,自然也隻能停滯了,不過國家也有一些彌補的辦法,比如發動地方上的地主,紳士們,讓他們捐款,來幫助當地的一些貧困戶,讓他們起碼可以吃到米飯,不至於餓死。


    至於這些捐錢的富戶們,朝廷將針對他們所捐出的財務來給予他們一定的賞賜,主要的賞賜自然就是爵位了,如今宋朝的爵位,六等爵以下的爵位幾乎已經不值錢了,而六等以上的爵位還是十分有用的,見官不拜,入衙不趨,這對於許多有錢人來已然是至高無上的特權了。


    當然,爵位也是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如果你能有一個高等爵位,在整個社交圈中的地位都會不同,這也是為什麽許多暴發戶那麽熱愛迎娶宗室子女或者是勳貴之女的原因了,並不是貪圖他們家的財富,僅僅隻是想要他們家族的名聲罷了。


    所以如今宋朝皇室為了減少宗室人員,往往會在除籍的前一刻,賜予這些宗室人員們一些相對來較高的爵位,比如子爵或者是男爵之類的,相當於正五品和正六品的官員,用這個爵位,他們完全可以給自己家的男丁和女兒找到一門好的親事了,而朝廷則省下了一大筆的遣散費。


    隻需要一個封號,便能省錢,這種事情自然是徐清十分愛幹的事情,所以在最近幾年,宗室剔除五服之外的子弟中,皇帝所簽字同意的賜爵人數多達上萬人,其中大多數都是開國子,開國男之類的爵位,這些爵位全部都是名譽頭銜,並沒有封地,也沒有工資可以拿。


    但因為嚴苛的等級社會,這種爵位就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規定人們的衣食住行,一個商人,即便錢再多,他的家門口也是不能放獅子的,家門口的大門外也是不能有門檻,有台階的,而在外麵,衣服隻能穿麻布的,自己的家則隻能有規定的大不能超出,日常的飲食也有定規,穿身上的衣服顏『色』,隻能以灰黑白為主『色』調,這就是黥首,是平民,他們是不允許做很多事情的,雖然如今的宋朝越來越開放,但在這些問題上還是十分傳統的。


    而隻要有了這樣一個勳爵,通過與貴族家庭結為親家,雖然他自己不能成為貴族,但是他們家的孩子便能擁有貴族的身份,無論是迎娶那些開國男爵夫人,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那些落魄的開國男爵們,這都能讓自己的家族光耀門楣,從此他們的兒子將超凡脫俗,從普通老百姓一躍成為貴族,可以穿上大多數顏『色』的衣服,身上可以穿絲綢,家裏的房子可以有門檻,可以有石獅子。


    這是絕大多數饒夢想,而宗室子弟和勳貴子弟,便能讓他們完成這個夢想,所以即便這些宗室子弟和勳貴子弟再落魄,但隻要他們一成年,便根本就不愁嫁娶,許多富商會拎著大量的禮物來迎娶這些王侯公孫們,郡主,翁主們。


    這也是徐清為了緩和朝廷與宗室和勳貴之間的矛盾,才想出的方法,畢竟他也不想把國家的錢耗費在宗室人員身上,同時還得滿足這些宗室人員的需求那麽,如今這套方法,無疑是最為合適的,朝廷給予他們一定的地位和名望,然後他們用這名望跟富商們去換取豐厚的彩禮和嫁妝,然後繼續維持自己的生活。


    至於接下來的第二代,那就不是徐清能夠管的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徐清還多照拂了一世,已然是不易了,接下來他們頂著這個貴族的頭銜,到底能做成什麽事情,是成為中產階級,還是重新迴到上流社會,又或者是到最後連貴族頭銜都沒了,隻能做一個平民,徐清也不清楚。


    因為這些賜予的爵位是有期限的,原本這些爵位大抵隻有一代人左右,等到第二代,開國子就會變成開國男,開國男就是變成兵尉,郎中之類的散官職,再往下一代,這就沒什麽用了,一般的中產階級中,都有大量的六等爵。


    六等爵是沒有什麽特權的,大抵也就是好聽而已,就像什麽三好市民之類的稱唿,起到一個規範作用,中產階級之中,隻要是混得好一些的,大抵都能混到一個六等爵,可再往上,就不是混能夠上去的了,六等爵網上的散官,雖然不是官,也沒有差事,但已然是官了,而底下的六等爵,雖然號稱為爵,但因為擁有的人太多,已然變成了民,所以這兩者之間是有著巨大區別的。


    就像『政府』裏的臨時工和正式員工一樣,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辦公,但雙方的待遇卻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六等爵和散官之間的區別,這樣算來,開國子能有三世的恩澤,而開國男則有兩世的恩澤,如果沒有寸進,便隻能迴歸到普通老百姓中去,對此,徐清為了安撫這些宗室和勳貴,願意離開宗室的族譜,從而不再拖累國家,便特別允諾,他們的爵位將可以延續兩代,然後再往下降級,如此一來,開國子便有了四世,開國男也變成了三世,以如今的醫療條件,隻要不出現太大的家族遺傳絕症,一個開國子,便能保證一個家族百年的特權,這無疑是巨大的優待了。


    也正因為如此,宗室的遣散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也為皇室節省了一大筆錢,畢竟宗室的安置費,朝廷是不出的,都需要從皇帝的私人腰包裏麵出錢,而宋朝承平百年,宗室們又都是拿著國家津貼不幹活的蛀蟲,三妻四妾是常態,所以短短百年的功夫,宗室人員就從開國之時的上百人衍生到如今的數十萬人,他們這些人是完全脫產的,嚴格起來又是皇親國戚,自然不可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樣,隻顧著衣食住行,溫飽而已,要過的必然是富餘的生活。


    如此一來,皇帝每年就必須要支付一大筆錢來養這些閑人,對於皇帝來,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畢竟這可不是一個數目,幾十萬饒宗室,要知道明朝就是被宗室給壓垮的,從朱元璋到崇禎帝滅國,整整兩百六十多年的時間裏,朱家繁衍至上百萬的人口,這對於整個國家都是巨大的災難,而如今的宋朝雖然還沒有到演變成災的情況,但也不容樂觀。


    而如今徐清幫助皇帝解決了這個問題,將宗室在籍人口,不用分文的情況下,從四十多萬人,降低到了三萬多人,這三萬多人都是未出皇帝五服的親戚,雖然數量依舊龐大,但也讓皇室鬆了一口氣,這同時也讓皇帝和朝廷的關係得到了一定的和緩,也讓徐清想要頒布的幾項政策,並沒有如同往常一樣受到阻礙,很是順利的通過了。


    不過這些都隻是暫時的而已,雙方的理念畢竟不相同,能夠短暫和平,但不可能永久和平,眼下的這一切,也隻不過是在投桃報李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