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如今的朝堂上,通過政治改革保證了文官集團擁有了對抗皇權的力量,同時也通過這股力量維護了皇權的穩固,這個世界總是這樣,月滿則缺,水滿則溢,當皇權達到頂峰的時候,也就是皇權應該衰落的時候,民主也是一樣,當民主達到頂峰的時候,一個集權國家就會誕生,而當自由達到頂峰的時候,無政府主義便會誕生,什麽東西,隻要到了一個極端,就不是什麽好東西了。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是智慧的,他們早就料想到,當一種思想占據了社會的主流,並且還在不斷極端化所產生的危害,所以創造出了中庸這樣一種社會哲學,什麽都要做,什麽也不要偏倚,這種在現代人看來又能平庸的哲學思想,在政治上卻無疑是最好的思想了。


    在西方,中庸這個思想,並不為人們所知,他們認為在政治上贏者通吃才是社會的法則,所以在他們的民主自由社會中,參加一場選舉,黨派並不代表全國,他隻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當他被選上台以後,所能照顧的,也就是投票給他的那部分人,也就是所謂的基本盤,但一個國家的利益就那麽大,且在現代社會中,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也就是把蛋糕變大,在經濟下行的狀態下是非常困難的。


    在這種時候,當選的黨派能做的,就是把不投票給自己的民眾利益拿過來,然後放在那些給自己投票的人身上,這顯然是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了,隻需要改變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稅收的比例就可以了,如果是富人投我,就給富人減稅,如果是窮人投我,就提高稅收繳納最低上限,如果是少數族裔投我,就給少數族裔更多的平等權利,如果是驢叫投我,就給他們定居權,這種部分人的政黨,顯然不用什麽中庸之道,因為他隻需要照顧自己的基本盤就行了,至於敵人那一方的,又官他什麽事情呢。


    等到人神共怒的時候,一個代表新的階層的政黨就會將他取而代之,然後繼續為自己的基本盤盤剝利益,這也就是所謂多黨製的由來,因為在他們的國家中,一個國家,是有多股政治力量存在的,而這些政治力量並不能團結,他們必須要在選舉這一場會考中取得勝利,才能奪得真正的權益,然後幾年之後,再進行洗牌。


    所以我們經常能夠在西方的媒體上看到哪位新當選的總統,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否決自己前任提出的重要舉措或者法案,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再來執行,這種做法,就是雙方之間零和博弈的結果,因為兩邊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階級,所以在換屆之後,自然會出現巨大的問題。


    民主製度這種東西,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比較穩定,它的穩定倒不是因為它民主,而是因為多黨製,因為多黨製會造成一個很大的好處,當然,這個好處是對於政客人們來說,那就是他的責任原,是多個的,而不僅僅是一個的。


    像多黨製國家,如果民眾不滿政府,政府完全可以推脫說是上一屆政府造成的問題,這個時候,老百姓的責難聲就會小很多,詳情請參考彎彎,這個地區就是如此,凡是出現了什麽問題,都可以退給上一屆政府,然後下一屆政府再推給如今的政府,尋返往複,把民眾耍的團團轉,但確實可以保證政府的穩定,畢竟責任方多了,你總不能揪著一個不放吧,相比起來,一黨國家就要困難的多了。


    因為他隻要犯錯,他沒有任何人可以推卸,你說前一屆政府,但前一屆也是你啊,這就是很大的問題了,民眾的怨怒也容易積累下來,然後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這就是多黨製的好處,但是壞處也就有了,那就是這套製度,民眾的憤怒是會累積的,他長時間得不到發泄就會一次性爆發,平常時候忍一忍也就算了,但是當大危機來臨的時候,民主政府,通常會出現十分巨大的問題。


    這一點,看二戰之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就知道了,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能夠與之比擬的恐怕也隻有2008年的金融海嘯能夠媲美了,在這場危機中,民眾的怒火瞬間被點燃,當時有多少個民主政府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獨裁、法西斯,這都是曆史課本上記載著的,這便是民主一個很大的問題。


    時間是一個輪迴,當年的局勢會不會重新出現在今天,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而中庸之道則不同,他所代表的,是整一個國家所有人民的利益,因此在許多問題上,便沒有了答案,所謂中庸,如果用一張圖來表示的話就應該是太極的模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樣一個國家之中,平衡才是核心需要保持的東西,既不可以讓一方勢力太過於強大,也不能讓一方勢力太過於弱小,相互之間始終保持著平衡,這才是中庸的真諦。


    而相比起西方的價值觀來說,這套中庸的思想有幾個很明顯的好處,那就是這個國家不至於走極端,縱觀中國曆史,很少出現太過於極端的情況,當然,極端的情況也出現過,可相比起西方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的思想就有他的優越性,而除了很少走極端之外,這種中庸思想,也能讓人比較心平氣和,比較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完全的唯我主義,隻思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顧忌他人的利益是否會因為自己的自由而受到損失,這樣的唯我主義,如今在整個西方蔓延,隻要我認為是對的東西,那麽反對方就一定是錯誤的,甚至反對的人都是邪惡的。


    為什麽思想會有這麽極端的思想,這其實跟宗教有關,因為基督教是一神教,在他的世界觀中,價值觀是固定的,是不可以改變的,因為那是神告訴你的,你怎麽可以去改變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西方人都比較固執,這當然有好處,比如說他們很尊重契約精神,由此而引發來文藝複興和商業的興起,這是好處。


    但也有不少壞處,那就是當雙方產生矛盾的時候,誰都不會去想怎麽和解,而隻會在腦子裏想怎麽消滅對方,這種情況在整個歐洲都非常明顯,且在現代也是時常成為熱點問題,比如說難民問題,一派人就覺得難民應該得到救助,自己的國家應該敞開懷抱接納難民,而另外一派則認為難民問題不應該由自己一個國家來承擔,提出要其他國家也來承擔難民問題,不然就要把多餘的難民遣送會自己的國家,或者幹脆極端一點的就是讓所有難民都離開自己的國家,迴到自己的老家去。


    這樣的分裂,是完全沒有調和的可能的,因為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驅動他們的不是利益,而是價值觀,這跟中國決然不同,如果中國的周圍出現了難民,老百姓如果反對,理由隻可能是一個,那就是難民的到來侵犯了他們的利益,隻要政府能夠保證難民的到來不會侵害到百姓的利益,甚至還能從中得利,百姓是決然不會太過於暴力的反抗難民入境政策的。


    但歐洲卻不同,因為它的價值觀是固定的,無論哪一種價值觀,隻要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那些不想要難民的人,他們就是認為這些人不應該出現在自己的國家,德國是德國人的德國,不是阿拉伯人的德國,而另一派就認為世界全球化,德國是世界的德國,不是德國人的德國,這兩派人的矛盾,從現代化開始的那一瞬間,便在每個一神教國家中固定下來,生根發芽,難民問題,則是引爆這個問題的炸藥,根源其實並不在難民,而在於德國人對於自己的理解而已。


    當然,不能否認許多德國人之所以反對難民,金錢也有很大的比重,但更中國這樣一個現實主義國家來說,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中國,許多東西是可以商量的,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但在歐洲,有些事就是不能拿來商量,這當然也有好有壞,總的來說,歐洲人的想法比較偏向於價值取向,而東方人則更加偏向於利益取向。


    所以中國的製度,其實最適合的還是集權製,因為想要搞中庸,就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如果一個中庸的文化下去搞多黨製,那麽這個國家必然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比如說政府效率低下,以及國家成為企業財團的靠山,最後政府被企業所綁架,政府也不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企業主的政府。


    這些都在事實上證明了,一個中庸的國度,若是使用多黨製,必然會使國家陷入衰退之中,所以可以看到東亞曆史上,雖然日韓兩國後來都變成了民主製度,但是日本這個民主製度,從1955年到1993年,長達三十八年的時間裏就沒有換過執政黨,騎士一種變相的一黨製,順便說一下,現任的****首相,他的黨籍也是自民黨,從這裏也能看得出來,日本這種民主,說實話,其實也就是變相的一黨製了。


    至於韓國,倒確實有幾分多黨製的感覺了,可是從他曆任總統下場都很慘的狀況來看,這民主質量,也確實是非常低的了,至於為什麽韓國總統總是非常悲劇,這其實也是跟韓國民眾,對於民主期望過高的原因。


    他們認為隻要一個國家民主了,他就會欣欣向榮,他就會沒有腐敗,他就會奔向更好的明天,但其實並不會,對於韓國來說,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個時代的韓國創造了所謂的漢江奇跡,一瞬間將原本破敗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而做下這一切的,正是***的父親,樸正熙,一個獨裁者。


    曆史總是如此的諷刺,仿佛他如果不對你發笑,他就要死了一樣,而民主也並沒有給韓國帶來什麽繁榮昌盛,他的繁榮昌盛,大體是在獨裁時代所創立的,然後便是慣性發展,和曆史的機遇而已,與民主體製並無關係,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強盛也是如此,***獨裁幾十年的時間,造就了新加坡的奇跡,台灣也是如此,最光輝的時代,便是經國時代,在那個時代,台灣錢淹腳目,遠遠不是現在這副慘兮兮的模樣。


    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其實整個東北亞地區,所有的國家與區域幾乎都是如此,因為這些地區,全部都信奉中庸的思想,或者是被中庸化了的佛教,神道教,在這樣的思想洗禮下,想進行歐洲的民主製度,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是徐清會進行這種改革的原因。


    中國必須要有一個統治者在上麵,但是統治者的權利卻不能太大,因為太大的話,隻要他想做什麽就就能做什麽,根本沒有人能夠控製的了他,可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話就一點用都沒有了,畢竟皇帝不犯渾這事是做到了,可還要防止權臣造反啊,你像當年二戰前的日本,就因為日本天皇權利太小,直接被軍方給來了個下克上,最後直接完蛋的組建了一個軍人內閣,這就是統治者權利太小所導致的結果,當然,跟天皇本人過於貪心也有很大的關係,他也是有那個吞並中國的心,這才會想讓軍方來執政,從而讓文官集團徹底退出了政治的舞台,總而言之,這就是權利不平衡所導致的災禍。


    而如今宋朝的這套製度,顯然保持了非常好的平衡,皇帝可以對權臣動手,但需要仔細想一想自己付不付得起這個代價,畢竟如今的宋朝工商業發達,人民的思想也早已經接受過了一輪輪的洗禮,要是殺死了徐清,許多跟他有利益關係的人都會舉旗造反,其中第一個就是那些商人們,第二個則是權臣有沒有必要殺死皇帝自己做皇帝?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