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學建立以來,年輕人們的思維就越來越開放,而大學生們的言論,又會帶動更加年輕的高中生、儒家子弟,還有初中生們競相效仿,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的大學,不像是後世的大學,倒有那麽一點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時候的樣子,能夠進入大學的人,即便是家有餘財的,也得是有點真才實學才行,所以一個個幾乎都是各個地方的學神一類的人物,在地方上擁有很高的影響力。
這些人匯聚在一起,有的時候也經常會辦一些報紙,將自己的思想開始逐漸傳播出去,但因為他們的思想太過超前,一般的市井小民是不會買他們辦的報紙的,但是那些同樣身為學生的人就都會去看這些報紙,如果是開放一些的學校,甚至會由學校組織來買,大家一起來看,不過這種學校還是少數,大量的學校對於這類報紙還是辦的比較少的。
而在這種報紙之中,大學生們經常會討論如今的社會製度,還有男女平權,自由戀愛,勞工製度等問題,可以說是樣樣都戳中,這個社會主流人群的痛點,曾經也一度被封禁,不過俗話說的好,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對於年輕人來說,原本他光明正大的賣,或許還有一部分人不會注意他,但要是把這東西給禁了,那所有人的好奇心可就都起來了,什麽東西才會被禁的,這種東西就會添加上十分強大的魔力,就像改革開放時代,隻要一部電影被國家給禁止播放了,那麽文藝青年們就會爭相去買盜版盤來看,這便是獵奇心理在發揮著作用。
所以官府的禁止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的作用,還因為禁報的魔力而成了人人爭搶的東西,再加上如今的宋朝不比當年,印刷書也在工業時代突飛猛進,活字印刷術再配合上現代的蒸汽機,打印報紙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學生們自己就能幹,這些報紙會被印刷成上千份,然後下發到各個大學之中,給學生們看,等到學生看完了,這些報紙又會被收集起來,下發到附近的初高中學校去,通過這種方法,將更多開放的文化帶給了年輕人們。
但是能夠讀書的畢竟是少數,而且這些人如今都還隻是學生而已,並沒有進入到社會的主流中去,所以在整個社會中,如今對於學生們的非議也是十分嚴重的,覺得他們有違人倫道德,甚至還有說這些學生是不孝子的,種種言論都多得是,這些學生也絲毫不給這些老學究們痛快,見別人罵自己的觀點,便對著罵,總之如今的宋朝,可以說是思想空前的活躍,保守的覺得女孩兒就是大門都不能出,而開放的則是認為女孩兒就應該可以享受自由的戀愛。
種種觀念交織在一起,讓你每天都可以從報紙上看到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說先進學生帶著人家的閨女私奔,然後因為沒有錢而迴到家鄉,最後被女方的父親打死之類的事情,反正什麽樣的事情都有,也是叫怪不怪了。
不過這種事情終究是好事,在原本這個社會之中,一切都是平靜的,隻有道學家在那裏大發狂言,主流價值也是根深蒂固,永遠都不會改變,而現在則不同了,原本還先進的思想立刻就會被更加先進的思想所取代,就像現在,徐寧和慧真公主坐著轎子往徐府的方向走,一路上就經常能夠看到男男女女們牽著手在街上走,沿街的路人除了少數會露出厭惡的表情之外,大部分人都是視若無睹。
這在兩年前還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在那個時候,隻有極少數大學生才會牽著對方的手,在街上走,並且在街上還會被無數人好奇的眼光盯著,猶如看待怪物一般,更別說親吻了,當街打死的事情都有,在那個時候,男女走在街上,周圍一圈都會圍著一層的學生保護他們,並且更多的情況下,還是為了宣傳,在那個時候,誰都把這種事情當做是離經叛道。
可隻短短的兩年時間,如今街上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情侶們互相牽著對方的手,從衣著來看,其中有不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說,這些情侶並不僅僅隻局限在年輕的知識分子之中,而是開始向著許多其他階層的人開始輻射了,這種改變,隻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徐寧坐在馬車中,真的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除此之外,街上報亭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了,原本街上最多的還是報童,他們沿街叫賣,將手中的報紙賣給別人,以此來賺取一份微薄的收入來養活自己,而現在,即便街上依舊有賣報的人,可更多的都是一些年長的人了,小孩兒幾乎沒有,聽慧真公主說,如今的汴京城已經實現了小學教育的全覆蓋,無論任何人家的孩子,小孩兒必須去上學,所有學費由開封府財政來承擔。
這樣的事情讓徐寧大為驚奇,讀書識字,這在古代可是士族的特權,後來即便擁有了科舉製這樣讓平民有了做官權利的製度,但是大部分能夠成為官僚的人,依舊還是那些名門望族而已,畢竟他們可以請最優秀的老師,而那些貧家子弟,則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拉去務農,又哪裏有什麽可能讀書寫字呢,到最後能夠會寫自己的名字,也已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全民小學教育普及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所有的孩子都將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雖然這個平等教育其實也並不平等,達官顯貴們依舊可以憑借自己家的權勢和關係網,請最好的老師來給自己上課,而普通的孩子們隻能去找那些普通的老師來教自己。
但這畢竟是改革的巨大成就了,能識字和不能識字,這之間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一個人,隻要他能夠識字,便會產生對知識的渴望,也會知道該如何去做一個更好的人,可以說讀書是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官僚主義的社會之下,讀書可謂是再重要不過的事情了,也是窮人唯一可以翻身的事情。
所以雖然這之間有著種種的不公平,卻絕對不能否認這一項成就,讓整個汴京城的孩子都可以有書讀,這其中將會有多少人通過自己勤奮的努力,卓越的天賦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棟梁,隻要光這麽想一想,徐寧就感到十分的激動,他幾乎已經可以用肉眼看見,這個國家的未來將會越來越強大。
同時他也對如今的開封府府尹感到十分的敬佩,據慧真公主所說,如今的教育部並沒有下達文書,要讓全國所有的孩子都完成小學義務製教育,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想想,光是汴京城中的百姓就有五百萬人,其中適齡兒童再怎麽說也得有個四五十萬左右,這麽多的人,如今讀書學費也非常的貴,就算一個人一年需要三貫錢,那也得一百五十萬貫,這還隻是讀書費,也就是給老師的工資還有學校正常運轉的錢。
除此之外,書本費,午餐錢以及原本應該在家裏工作的損失費,這些家庭本來就需要家裏的男丁工作來創造收入,如果人都去上學了,那麽他們的生活將會變得非常糟糕,甚至會出現挨餓的情況,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地方官,自然不能把這種情況置之不理,純粹為了自己的政績去讓孩子們上學,這是不道德的,也不是教育本來的目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上學,起碼就得讓他們的家人不至於因為沒有了勞動力而被餓死,這樣一來,給窮人們還要準備一份補貼的錢,總的下來,若想要施行初級的教育計劃,最起碼也得需要四百萬貫左右的財政支出,才能施行。
這樣的財政支出,其規模之大,絕對是無以複加的可怕了,如今的開封府一年的總收入也不過才六百萬貫而已,其中官員的薪水,公務員們的工資一發,能夠剩下四百萬貫就很不錯了,但這四百萬貫怎麽說也不能全部投入進教育把,衛生、環境、基礎建設、文化這些都需要錢,還有各種各樣的樓堂館所維修、建設,也都需要錢,怎麽可能全部投進去。
最後之所以能夠成功施行,也是現任的府尹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開始對整個汴京城中的住戶施行房產稅,然後利用房產稅的巨大利潤,這才將教育給勉強辦了下來,又從朝廷好說歹說拿到了一筆每年五十萬貫的教育經費,終於是把全民教育給解決了。
這說說簡單,但做起來是真的難,汴京是什麽地方,天下首善之地,是整個世界的政治中心,在這個地方,隨便一塊板磚扔下去就能砸到五六個官員,在這種地方征收房地產稅,拿官老爺、富商們的錢,談何容易,府尹在百姓眼中看來或許很大,但在這些一二品大員的眼中,簡直就是再小不過的官了,想要做到這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寧剛開始也很好奇,這種事情,除非是讓皇子來兼任開封府尹才能做到,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皇上如今的長子也才不過五歲而已,怎麽可能做到府尹這個位置上,後來慧真解釋道,原來如今的開封府尹,正是徐寧的弟弟,徐安是也。
聽聞自己的弟弟竟然成了開封府尹,徐寧大為吃驚,後來一想倒也覺得是情理之中,自古以來開封府尹這個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一般隻有皇帝的子嗣或者是最為信任的官員才能但人這個職位,而徐安雖然不是皇帝的兒子,但他們兩個人的關係之要好,可以說是舉目皆知的事情,甚至民間還有說兩人是斷袖之癖的傳聞,雖然傳聞不實,不過這也在相當程度上證明了徐安在趙昕心裏的地位。
再加上徐安還是徐清的兒子,這樣一來,雖然徐安才剛剛成年,但是他的身份已經讓他足以坐在這個位置上了,畢竟在宋朝,誰要是同時招惹了宰相和皇帝,那可就真的離死不遠了,而徐安便在整個汴京率先施行了房地產收稅這套製度,並且誰的房子越大,所在區域越好,收的稅便越多,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滿城的人都在痛哭呐喊,可等聽到那些官員們交的稅是他們是幾十上百倍的時候,人們心裏便少了許多的埋怨。
畢竟他們這些窮人一年隻需要交幾百文錢就夠了,在如今這個時代,這點錢也就相當於半個月的工錢而已,可達官顯貴們交的錢可就十分的恐怖了,比如徐清他們家,作為整個汴京城排名前二十的豪宅,所需要繳納的費用一年便是一萬三千貫,這樣一比巨大的支出,對於徐清來說是沒什麽,可讓那些普通百姓看來,倒也確實解氣。
所以之後便也慢慢沒了聲息,至於那些達官顯貴和富豪巨賈,他們是沒有膽量直接反對朝廷的政策的,畢竟他們都有名有姓,隻要被徐清記住了,那他的仕途或者是商途也就基本高中了,在前途和錢財之間,他們又不傻,自然知道該怎麽選。
原本這群人是打算煽動老百姓來反對這項政策,可眼見著這群老百姓竟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該有的計劃全部破碎,也就隻能乖乖交錢了,最後這批房地產稅總計大約兩百四十萬貫左右,全部被用來興辦教育,一時之間,汴京城內外的小孩兒全部進入了學堂,城市之中的學堂不夠,則直接撥款新建,之後的一年裏,堅持執行這樣的計劃,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確實是十分成功的了,而徐安這個十八歲的小少年,也被汴京城中的許多人們當做了青天大老爺,雖然他還隻是個小孩兒而已。
而如今的宋朝,能夠執行這項計劃的也隻有汴京這一座城市而已,但是因為徐安的推動,現在的宋朝,許多發達城市都已經紛紛開始準備訂立房地產稅計劃來征收教育經費了,京城的貴族都被繳稅了,難道這些地方貴族還能不繳稅,徐安的舉動成功激發了官員們的幹勁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城市全麵覆蓋小學基礎教育,應該是沒有什麽太大問題的事情了。
(本章完)
這些人匯聚在一起,有的時候也經常會辦一些報紙,將自己的思想開始逐漸傳播出去,但因為他們的思想太過超前,一般的市井小民是不會買他們辦的報紙的,但是那些同樣身為學生的人就都會去看這些報紙,如果是開放一些的學校,甚至會由學校組織來買,大家一起來看,不過這種學校還是少數,大量的學校對於這類報紙還是辦的比較少的。
而在這種報紙之中,大學生們經常會討論如今的社會製度,還有男女平權,自由戀愛,勞工製度等問題,可以說是樣樣都戳中,這個社會主流人群的痛點,曾經也一度被封禁,不過俗話說的好,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對於年輕人來說,原本他光明正大的賣,或許還有一部分人不會注意他,但要是把這東西給禁了,那所有人的好奇心可就都起來了,什麽東西才會被禁的,這種東西就會添加上十分強大的魔力,就像改革開放時代,隻要一部電影被國家給禁止播放了,那麽文藝青年們就會爭相去買盜版盤來看,這便是獵奇心理在發揮著作用。
所以官府的禁止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的作用,還因為禁報的魔力而成了人人爭搶的東西,再加上如今的宋朝不比當年,印刷書也在工業時代突飛猛進,活字印刷術再配合上現代的蒸汽機,打印報紙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學生們自己就能幹,這些報紙會被印刷成上千份,然後下發到各個大學之中,給學生們看,等到學生看完了,這些報紙又會被收集起來,下發到附近的初高中學校去,通過這種方法,將更多開放的文化帶給了年輕人們。
但是能夠讀書的畢竟是少數,而且這些人如今都還隻是學生而已,並沒有進入到社會的主流中去,所以在整個社會中,如今對於學生們的非議也是十分嚴重的,覺得他們有違人倫道德,甚至還有說這些學生是不孝子的,種種言論都多得是,這些學生也絲毫不給這些老學究們痛快,見別人罵自己的觀點,便對著罵,總之如今的宋朝,可以說是思想空前的活躍,保守的覺得女孩兒就是大門都不能出,而開放的則是認為女孩兒就應該可以享受自由的戀愛。
種種觀念交織在一起,讓你每天都可以從報紙上看到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說先進學生帶著人家的閨女私奔,然後因為沒有錢而迴到家鄉,最後被女方的父親打死之類的事情,反正什麽樣的事情都有,也是叫怪不怪了。
不過這種事情終究是好事,在原本這個社會之中,一切都是平靜的,隻有道學家在那裏大發狂言,主流價值也是根深蒂固,永遠都不會改變,而現在則不同了,原本還先進的思想立刻就會被更加先進的思想所取代,就像現在,徐寧和慧真公主坐著轎子往徐府的方向走,一路上就經常能夠看到男男女女們牽著手在街上走,沿街的路人除了少數會露出厭惡的表情之外,大部分人都是視若無睹。
這在兩年前還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在那個時候,隻有極少數大學生才會牽著對方的手,在街上走,並且在街上還會被無數人好奇的眼光盯著,猶如看待怪物一般,更別說親吻了,當街打死的事情都有,在那個時候,男女走在街上,周圍一圈都會圍著一層的學生保護他們,並且更多的情況下,還是為了宣傳,在那個時候,誰都把這種事情當做是離經叛道。
可隻短短的兩年時間,如今街上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情侶們互相牽著對方的手,從衣著來看,其中有不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說,這些情侶並不僅僅隻局限在年輕的知識分子之中,而是開始向著許多其他階層的人開始輻射了,這種改變,隻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徐寧坐在馬車中,真的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除此之外,街上報亭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了,原本街上最多的還是報童,他們沿街叫賣,將手中的報紙賣給別人,以此來賺取一份微薄的收入來養活自己,而現在,即便街上依舊有賣報的人,可更多的都是一些年長的人了,小孩兒幾乎沒有,聽慧真公主說,如今的汴京城已經實現了小學教育的全覆蓋,無論任何人家的孩子,小孩兒必須去上學,所有學費由開封府財政來承擔。
這樣的事情讓徐寧大為驚奇,讀書識字,這在古代可是士族的特權,後來即便擁有了科舉製這樣讓平民有了做官權利的製度,但是大部分能夠成為官僚的人,依舊還是那些名門望族而已,畢竟他們可以請最優秀的老師,而那些貧家子弟,則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拉去務農,又哪裏有什麽可能讀書寫字呢,到最後能夠會寫自己的名字,也已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全民小學教育普及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所有的孩子都將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雖然這個平等教育其實也並不平等,達官顯貴們依舊可以憑借自己家的權勢和關係網,請最好的老師來給自己上課,而普通的孩子們隻能去找那些普通的老師來教自己。
但這畢竟是改革的巨大成就了,能識字和不能識字,這之間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一個人,隻要他能夠識字,便會產生對知識的渴望,也會知道該如何去做一個更好的人,可以說讀書是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官僚主義的社會之下,讀書可謂是再重要不過的事情了,也是窮人唯一可以翻身的事情。
所以雖然這之間有著種種的不公平,卻絕對不能否認這一項成就,讓整個汴京城的孩子都可以有書讀,這其中將會有多少人通過自己勤奮的努力,卓越的天賦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棟梁,隻要光這麽想一想,徐寧就感到十分的激動,他幾乎已經可以用肉眼看見,這個國家的未來將會越來越強大。
同時他也對如今的開封府府尹感到十分的敬佩,據慧真公主所說,如今的教育部並沒有下達文書,要讓全國所有的孩子都完成小學義務製教育,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想想,光是汴京城中的百姓就有五百萬人,其中適齡兒童再怎麽說也得有個四五十萬左右,這麽多的人,如今讀書學費也非常的貴,就算一個人一年需要三貫錢,那也得一百五十萬貫,這還隻是讀書費,也就是給老師的工資還有學校正常運轉的錢。
除此之外,書本費,午餐錢以及原本應該在家裏工作的損失費,這些家庭本來就需要家裏的男丁工作來創造收入,如果人都去上學了,那麽他們的生活將會變得非常糟糕,甚至會出現挨餓的情況,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地方官,自然不能把這種情況置之不理,純粹為了自己的政績去讓孩子們上學,這是不道德的,也不是教育本來的目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上學,起碼就得讓他們的家人不至於因為沒有了勞動力而被餓死,這樣一來,給窮人們還要準備一份補貼的錢,總的下來,若想要施行初級的教育計劃,最起碼也得需要四百萬貫左右的財政支出,才能施行。
這樣的財政支出,其規模之大,絕對是無以複加的可怕了,如今的開封府一年的總收入也不過才六百萬貫而已,其中官員的薪水,公務員們的工資一發,能夠剩下四百萬貫就很不錯了,但這四百萬貫怎麽說也不能全部投入進教育把,衛生、環境、基礎建設、文化這些都需要錢,還有各種各樣的樓堂館所維修、建設,也都需要錢,怎麽可能全部投進去。
最後之所以能夠成功施行,也是現任的府尹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開始對整個汴京城中的住戶施行房產稅,然後利用房產稅的巨大利潤,這才將教育給勉強辦了下來,又從朝廷好說歹說拿到了一筆每年五十萬貫的教育經費,終於是把全民教育給解決了。
這說說簡單,但做起來是真的難,汴京是什麽地方,天下首善之地,是整個世界的政治中心,在這個地方,隨便一塊板磚扔下去就能砸到五六個官員,在這種地方征收房地產稅,拿官老爺、富商們的錢,談何容易,府尹在百姓眼中看來或許很大,但在這些一二品大員的眼中,簡直就是再小不過的官了,想要做到這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寧剛開始也很好奇,這種事情,除非是讓皇子來兼任開封府尹才能做到,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皇上如今的長子也才不過五歲而已,怎麽可能做到府尹這個位置上,後來慧真解釋道,原來如今的開封府尹,正是徐寧的弟弟,徐安是也。
聽聞自己的弟弟竟然成了開封府尹,徐寧大為吃驚,後來一想倒也覺得是情理之中,自古以來開封府尹這個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一般隻有皇帝的子嗣或者是最為信任的官員才能但人這個職位,而徐安雖然不是皇帝的兒子,但他們兩個人的關係之要好,可以說是舉目皆知的事情,甚至民間還有說兩人是斷袖之癖的傳聞,雖然傳聞不實,不過這也在相當程度上證明了徐安在趙昕心裏的地位。
再加上徐安還是徐清的兒子,這樣一來,雖然徐安才剛剛成年,但是他的身份已經讓他足以坐在這個位置上了,畢竟在宋朝,誰要是同時招惹了宰相和皇帝,那可就真的離死不遠了,而徐安便在整個汴京率先施行了房地產收稅這套製度,並且誰的房子越大,所在區域越好,收的稅便越多,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滿城的人都在痛哭呐喊,可等聽到那些官員們交的稅是他們是幾十上百倍的時候,人們心裏便少了許多的埋怨。
畢竟他們這些窮人一年隻需要交幾百文錢就夠了,在如今這個時代,這點錢也就相當於半個月的工錢而已,可達官顯貴們交的錢可就十分的恐怖了,比如徐清他們家,作為整個汴京城排名前二十的豪宅,所需要繳納的費用一年便是一萬三千貫,這樣一比巨大的支出,對於徐清來說是沒什麽,可讓那些普通百姓看來,倒也確實解氣。
所以之後便也慢慢沒了聲息,至於那些達官顯貴和富豪巨賈,他們是沒有膽量直接反對朝廷的政策的,畢竟他們都有名有姓,隻要被徐清記住了,那他的仕途或者是商途也就基本高中了,在前途和錢財之間,他們又不傻,自然知道該怎麽選。
原本這群人是打算煽動老百姓來反對這項政策,可眼見著這群老百姓竟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該有的計劃全部破碎,也就隻能乖乖交錢了,最後這批房地產稅總計大約兩百四十萬貫左右,全部被用來興辦教育,一時之間,汴京城內外的小孩兒全部進入了學堂,城市之中的學堂不夠,則直接撥款新建,之後的一年裏,堅持執行這樣的計劃,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確實是十分成功的了,而徐安這個十八歲的小少年,也被汴京城中的許多人們當做了青天大老爺,雖然他還隻是個小孩兒而已。
而如今的宋朝,能夠執行這項計劃的也隻有汴京這一座城市而已,但是因為徐安的推動,現在的宋朝,許多發達城市都已經紛紛開始準備訂立房地產稅計劃來征收教育經費了,京城的貴族都被繳稅了,難道這些地方貴族還能不繳稅,徐安的舉動成功激發了官員們的幹勁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城市全麵覆蓋小學基礎教育,應該是沒有什麽太大問題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