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拿走了大概二十多個塊莖,有大有小,等迴到小鎮的時候,不少塊莖已經有發芽的跡象了,不過隻是少數幾個而已,這位大夫並不是鄉野間的赤腳郎中,隻會治病而已,他上過正規的大學,所以在做實驗的時候,還是十分講究科學道理的,沒一會兒便擺弄好了這些塊莖,將他們切成了等量的大小。
然後按照有無發芽作為鑒定標簽,將他們一一作出區分,隨後再把同一標簽的塊莖的其中一半燒熟試吃,另外一半則是生吃,在這過程中,他還打發小鎮裏的鎮民們出去抓了一下小動物來,然後便讓它們這些小動物吃下了大劑量的各種塊莖,最後實驗結果,讓大夫十分的欣喜。
在這些動物中,吃了沒有發芽並且烤熟的小動物一點事兒也沒有,生存率達到了百分之一百,而其餘的動物或多或少出現了不良反應,還有一些則直接病發去世了,得到這樣一個結果之後,大夫立刻把塊莖的神奇之處上報給了大城市中的大夫,並且還寄了一份自己找到的塊莖過去,那位醫生看過之後,也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一次實驗,發現結果確實如這位來信者所言,他便立刻把消息告訴給了毛戡鑒。
毛戡鑒接到信件後大喜,他這玉米早就知道了,可番薯卻一直沒有得見,這讓他好不氣惱,但再氣惱也沒有辦法,這些東西,它你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現在竟然被發現,毛戡鑒立刻派人循著這來信的地方找去,最後挖掘出了整整一船的塊莖命令士兵把他們送上貨港帶迴了本土。
等到這些玉米和番薯迴到本土之後,徐清第一時間進行了查看,發現這些玉米和番薯雖然比後世的要小得多,但確實是玉米和番薯無疑,至於為什麽會變小,大概是在這幾百年來,人類在經過無數次改良和培育之後,讓這些番薯和玉米獲得了更適應與人類種植的模樣吧,這樣一想,倒也確實十分合理,所以徐清也不疑有他,立刻在汴京城外找了一塊地方作為試驗田,讓當地的百姓改種這兩種植物。
當然,這樣讓當地農民不種麥子改種這種很是陌生的植物,自然引起了當地農民的不滿,不過朝廷對於種植這些植物的人都給予了大量的補貼,可以保證他們即便種出來的東西賣不掉,也能獲得一個好收成,所以還是有人願意去種這些東西的。
沒想到這一種下去,可不得了,一般的小麥,在北方需要三季才能成熟,這番薯種下去,隻需要短短兩季便能成熟,並且數量之多,畝產之巨,都遠遠超出了小麥和水道這兩種植物,這一下,許多官員都把視線放到了這兩種植物之上了。
誰都知道,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基,隻要這個國家糧食能夠源源不斷的產出,那麽這個國家就會興旺發達,根基穩固,而一個國家若是糧食開始減少,那麽必然就會有覆滅的危險,而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番薯和玉米的引進會給宋朝帶來什麽樣的後果,這些官員都不是傻子,自然一目了然。
一畝地的產量從兩百斤到一千兩百斤,這在古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通過玉米和番薯,卻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一來,一畝地的產量便能超越原本六畝地的產量,根本就不需要讓每一塊地都改種番薯和玉米,隻要全國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改變自己的農作物,宋朝這片土地就能在如今這個人口基礎上,再上升一億左右。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也是讓所有人都振奮的事情,農業革命,有的時候並不比工業革命更加簡單,甚至相反要更加的難,因為其中所牽扯到的生物學,並不是尋常人都能夠掌握的,即便是人類社會中最聰明的人,想要掌握這一切,都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才能讓每畝產出提高一點點的級別,這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而就現在的這一步,也非常的艱難。
曆史上,是西班牙人最先發現了番薯和玉米,然後通過大航海傳播到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剛好是明朝中期,但直到明朝晚期,番薯和玉米依舊沒有普及的根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直到清朝的時候,國家才開始大力推廣這些農作物的發展,並且讓中國的人口史無前例的來到了四億的規模,這放在古代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若是按照水稻和麥子的生產方式,中國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封建王朝就沒有超過一個億的,而番薯和玉米則讓中國這片土地超過了四個億,這便是農業改革所帶來的效果。
所以很快,這些番薯和玉米就開始在全國開始推廣開來了,首先便是各位大臣的莊子裏,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東西,將來將會遍布全國,而其他人想要種植這些東西,就需要種子,但運迴來的塊莖就一船,又怎麽可能分給所有人呢?
所以這些聰明人立刻將這些農民種出來的番薯和玉米全部都收購了下來,放在自己的莊園裏開始種植,等種植出來之後,再配合國家的政策開始大力推銷起這些玉米和番薯的種子,如此一來,全國上下,隻有這些官員們才掌握著這些種子,自然是讓他們大賺一筆。
對於這些官員的行為,徐清也是無可奈何,水至清無魚這句話,通過這幾年宰輔的工作,徐清算是領悟透了,也知道要想人幹活,就得多給錢,國家發不出來,那麽官員們就會自己去撈,無論是多麽嚴苛的法律,隻要人心有貪欲之心,就不可能不貪,畢竟曆史上像範仲淹、包拯這樣的完人,終究是太少了,大部分的官員之所以要當官,還是為了光宗耀祖,顯赫一方的,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徐清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妄圖想要讓所有人都跟聖人一樣,太難了,他能做的便是讓這個製度更加規範起來,形成層層的監督而已,要靠人們的自覺性,簡直是癡心妄想。
但製度的建立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即便是後世,製度的建立已經到了巔峰造極的地步了,可對於那些貪官汙吏依舊不能有一個很好的遏製方法,畢竟太過遏製,便容易削弱朝廷的權威,而朝廷的權威一旦被削弱,就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很關鍵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如此之大,算上殖民地將近二千四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如果把國家的力量分散到民間去,想要像這樣子的大規模的移民,無疑是非常緩慢的,還有鐵路係統的修造,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卻建設,因此朝廷必須要保留可以集中天下權利的能力,為此官府的權威就不能太過於下降。
這一下是徐清必須要考慮的,而既然官府的權威不能太過於下降,那麽對於官員們的監督就不能太過了,不然束手束腳之下,官員們就會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到時候想要辦事,可遇到的都是一群庸官,那對國家也沒有什麽好處,甚至比貪官更加可惡,畢竟人家貪官還幹點事兒呢,這些庸官卻是隻拿俸祿,半點事兒不幹,若是這種人在朝廷中多了,那麽整個朝廷將變得十分臃腫,這也不是徐清想要的。
這樣一來,他也十分的左右為難,不過還好,如今的宋朝正是盛世年華的時候,些許的貪官汙吏,還不至於把這個國家給搞滅國了,所以還有充分的時間讓宋朝的精英分子們去改造這個國家,這一切可以慢慢來,也不需要下猛藥,根據徐清的推算,按照如今宋朝的百姓和社會發展程度來看,其迅猛發展的勢頭起碼還能保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畢竟美洲的發現讓宋朝多了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上升階梯,這樣一來即便有些百姓,不滿意宋朝的統治,也可以去到其他的地方麽。
除此之外,按照現在宋朝的航海技術,發現澳大利亞,也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到時候又可以讓大量的人移民到那裏去,保持了一百、兩百年的,並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徐清也就不用給這個國家下什麽猛藥了。
但是雖然不用下猛藥,該有的改革還是必須去進行的,不然許多人就會故步自封,把如今的這套製度當成世界上最好的製度,這一點是徐清不願意看到的,但曆史卻往往會朝著缺憾的方向走去。
就像當年的英國一樣,變成日不落帝國之後,就把自己的社會製度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了,直到後來二戰之後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後,方才發覺政府製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麽請問,這套製度問題是原本所沒有的麽?
不,這套製度的問題原本它早就存在於那裏,但是因為表麵的浮華,那一係列的福利製度,迷亂了百姓們的眼睛,因此大家就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會留意他,而等到社會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這種種社會製度中的問題,錯誤便會暴露出來,等到那個時候再去解決,為時已晚了。
後來的美國也是如此,蘇聯的解體讓美國人以為自己的製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製度,甚至有學者直接認為,人類曆史雖然沒有終結,但是人類社會的製度卻已經終結了,三權分立的美國製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所有國家隻需要向他學習就行了。
這一套說法,在整個世界上流傳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到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人的製度自然徹底跌落,甚至連作者本人都站出來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是太過樂觀了,這便是盛世所帶來的危機,在一個繁榮的社會,人們大多隻會看到那些好的東西,而這個社會的黑暗麵便被隱藏了下來。
而在這樣的時候,誰又願意去戳破那盛世的謊言的,就算戳破了,誰又願意去相信呢?即便有人相信了,又有誰願意去改呢?
眾所周知,盛世必然是和平之世,而一個國家隻要和平,其社會的階級必然開始固話,這是必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沒有一個例外的,而一個社會的階級固話了,那麽就會有既得利益階層,而這個階層是怎麽形成的呢?
有一部分,是依靠真才實學成為既得利益階層的,可大部分的人,卻是依靠社會漏洞成為了富豪,這一點,隻要是經曆過改革開放的人,必然能夠明白這一點,而什麽是社會漏洞,法律漏洞,說白了,就是一個社會的製度出現了問題才會有這樣的漏洞。
試問,通過這些製度漏洞所誕生出來的富豪,會願意去改革麽?
答案顯而易見,他當然不願意改革,甚至還要阻撓改革,而在一個太平時代之中,人們是不喜歡改革的,畢竟人們已經習慣了一切,這個時候告訴你要改革,這是不切實際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那些改革派的勢力在群眾中失去基礎,所以在盛世想要改革,是非常難的。
但這不是徐清希望看到的,對於改革,他一項堅持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製度就要立刻進行改變,世間就沒有永恆的真理,所有人們認知中的真理,都是相對真理而已,就像人們應該孝順父母,這對不對。
很對,但等科技進步到人類已經不需要父母便可以通過機器來生育孩子的時候,這個概念還對不對?它就不對了,因為這個社會根本就沒有家庭這個結構了,所有的人都是個體,又哪裏來的孝順呢?
而如果這個時候的婚姻法還是現在的婚姻法,那會出現什麽情況?可想而知了,甚至就是現在,許多發達國家之中,婚姻法都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無論是同居生子也算合法,或者是同性戀之間的婚姻問題,這些都已經開始納入了正式的法律中,這便是製度隨著人類生活的方式在進行改變,徐清希望這種改變要繼續下去。
(本章完)
然後按照有無發芽作為鑒定標簽,將他們一一作出區分,隨後再把同一標簽的塊莖的其中一半燒熟試吃,另外一半則是生吃,在這過程中,他還打發小鎮裏的鎮民們出去抓了一下小動物來,然後便讓它們這些小動物吃下了大劑量的各種塊莖,最後實驗結果,讓大夫十分的欣喜。
在這些動物中,吃了沒有發芽並且烤熟的小動物一點事兒也沒有,生存率達到了百分之一百,而其餘的動物或多或少出現了不良反應,還有一些則直接病發去世了,得到這樣一個結果之後,大夫立刻把塊莖的神奇之處上報給了大城市中的大夫,並且還寄了一份自己找到的塊莖過去,那位醫生看過之後,也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一次實驗,發現結果確實如這位來信者所言,他便立刻把消息告訴給了毛戡鑒。
毛戡鑒接到信件後大喜,他這玉米早就知道了,可番薯卻一直沒有得見,這讓他好不氣惱,但再氣惱也沒有辦法,這些東西,它你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現在竟然被發現,毛戡鑒立刻派人循著這來信的地方找去,最後挖掘出了整整一船的塊莖命令士兵把他們送上貨港帶迴了本土。
等到這些玉米和番薯迴到本土之後,徐清第一時間進行了查看,發現這些玉米和番薯雖然比後世的要小得多,但確實是玉米和番薯無疑,至於為什麽會變小,大概是在這幾百年來,人類在經過無數次改良和培育之後,讓這些番薯和玉米獲得了更適應與人類種植的模樣吧,這樣一想,倒也確實十分合理,所以徐清也不疑有他,立刻在汴京城外找了一塊地方作為試驗田,讓當地的百姓改種這兩種植物。
當然,這樣讓當地農民不種麥子改種這種很是陌生的植物,自然引起了當地農民的不滿,不過朝廷對於種植這些植物的人都給予了大量的補貼,可以保證他們即便種出來的東西賣不掉,也能獲得一個好收成,所以還是有人願意去種這些東西的。
沒想到這一種下去,可不得了,一般的小麥,在北方需要三季才能成熟,這番薯種下去,隻需要短短兩季便能成熟,並且數量之多,畝產之巨,都遠遠超出了小麥和水道這兩種植物,這一下,許多官員都把視線放到了這兩種植物之上了。
誰都知道,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基,隻要這個國家糧食能夠源源不斷的產出,那麽這個國家就會興旺發達,根基穩固,而一個國家若是糧食開始減少,那麽必然就會有覆滅的危險,而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番薯和玉米的引進會給宋朝帶來什麽樣的後果,這些官員都不是傻子,自然一目了然。
一畝地的產量從兩百斤到一千兩百斤,這在古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通過玉米和番薯,卻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一來,一畝地的產量便能超越原本六畝地的產量,根本就不需要讓每一塊地都改種番薯和玉米,隻要全國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改變自己的農作物,宋朝這片土地就能在如今這個人口基礎上,再上升一億左右。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也是讓所有人都振奮的事情,農業革命,有的時候並不比工業革命更加簡單,甚至相反要更加的難,因為其中所牽扯到的生物學,並不是尋常人都能夠掌握的,即便是人類社會中最聰明的人,想要掌握這一切,都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才能讓每畝產出提高一點點的級別,這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而就現在的這一步,也非常的艱難。
曆史上,是西班牙人最先發現了番薯和玉米,然後通過大航海傳播到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剛好是明朝中期,但直到明朝晚期,番薯和玉米依舊沒有普及的根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直到清朝的時候,國家才開始大力推廣這些農作物的發展,並且讓中國的人口史無前例的來到了四億的規模,這放在古代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若是按照水稻和麥子的生產方式,中國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封建王朝就沒有超過一個億的,而番薯和玉米則讓中國這片土地超過了四個億,這便是農業改革所帶來的效果。
所以很快,這些番薯和玉米就開始在全國開始推廣開來了,首先便是各位大臣的莊子裏,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東西,將來將會遍布全國,而其他人想要種植這些東西,就需要種子,但運迴來的塊莖就一船,又怎麽可能分給所有人呢?
所以這些聰明人立刻將這些農民種出來的番薯和玉米全部都收購了下來,放在自己的莊園裏開始種植,等種植出來之後,再配合國家的政策開始大力推銷起這些玉米和番薯的種子,如此一來,全國上下,隻有這些官員們才掌握著這些種子,自然是讓他們大賺一筆。
對於這些官員的行為,徐清也是無可奈何,水至清無魚這句話,通過這幾年宰輔的工作,徐清算是領悟透了,也知道要想人幹活,就得多給錢,國家發不出來,那麽官員們就會自己去撈,無論是多麽嚴苛的法律,隻要人心有貪欲之心,就不可能不貪,畢竟曆史上像範仲淹、包拯這樣的完人,終究是太少了,大部分的官員之所以要當官,還是為了光宗耀祖,顯赫一方的,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徐清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妄圖想要讓所有人都跟聖人一樣,太難了,他能做的便是讓這個製度更加規範起來,形成層層的監督而已,要靠人們的自覺性,簡直是癡心妄想。
但製度的建立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即便是後世,製度的建立已經到了巔峰造極的地步了,可對於那些貪官汙吏依舊不能有一個很好的遏製方法,畢竟太過遏製,便容易削弱朝廷的權威,而朝廷的權威一旦被削弱,就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很關鍵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如此之大,算上殖民地將近二千四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如果把國家的力量分散到民間去,想要像這樣子的大規模的移民,無疑是非常緩慢的,還有鐵路係統的修造,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卻建設,因此朝廷必須要保留可以集中天下權利的能力,為此官府的權威就不能太過於下降。
這一下是徐清必須要考慮的,而既然官府的權威不能太過於下降,那麽對於官員們的監督就不能太過了,不然束手束腳之下,官員們就會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到時候想要辦事,可遇到的都是一群庸官,那對國家也沒有什麽好處,甚至比貪官更加可惡,畢竟人家貪官還幹點事兒呢,這些庸官卻是隻拿俸祿,半點事兒不幹,若是這種人在朝廷中多了,那麽整個朝廷將變得十分臃腫,這也不是徐清想要的。
這樣一來,他也十分的左右為難,不過還好,如今的宋朝正是盛世年華的時候,些許的貪官汙吏,還不至於把這個國家給搞滅國了,所以還有充分的時間讓宋朝的精英分子們去改造這個國家,這一切可以慢慢來,也不需要下猛藥,根據徐清的推算,按照如今宋朝的百姓和社會發展程度來看,其迅猛發展的勢頭起碼還能保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畢竟美洲的發現讓宋朝多了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上升階梯,這樣一來即便有些百姓,不滿意宋朝的統治,也可以去到其他的地方麽。
除此之外,按照現在宋朝的航海技術,發現澳大利亞,也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到時候又可以讓大量的人移民到那裏去,保持了一百、兩百年的,並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徐清也就不用給這個國家下什麽猛藥了。
但是雖然不用下猛藥,該有的改革還是必須去進行的,不然許多人就會故步自封,把如今的這套製度當成世界上最好的製度,這一點是徐清不願意看到的,但曆史卻往往會朝著缺憾的方向走去。
就像當年的英國一樣,變成日不落帝國之後,就把自己的社會製度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了,直到後來二戰之後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後,方才發覺政府製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麽請問,這套製度問題是原本所沒有的麽?
不,這套製度的問題原本它早就存在於那裏,但是因為表麵的浮華,那一係列的福利製度,迷亂了百姓們的眼睛,因此大家就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會留意他,而等到社會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這種種社會製度中的問題,錯誤便會暴露出來,等到那個時候再去解決,為時已晚了。
後來的美國也是如此,蘇聯的解體讓美國人以為自己的製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製度,甚至有學者直接認為,人類曆史雖然沒有終結,但是人類社會的製度卻已經終結了,三權分立的美國製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所有國家隻需要向他學習就行了。
這一套說法,在整個世界上流傳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到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人的製度自然徹底跌落,甚至連作者本人都站出來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是太過樂觀了,這便是盛世所帶來的危機,在一個繁榮的社會,人們大多隻會看到那些好的東西,而這個社會的黑暗麵便被隱藏了下來。
而在這樣的時候,誰又願意去戳破那盛世的謊言的,就算戳破了,誰又願意去相信呢?即便有人相信了,又有誰願意去改呢?
眾所周知,盛世必然是和平之世,而一個國家隻要和平,其社會的階級必然開始固話,這是必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沒有一個例外的,而一個社會的階級固話了,那麽就會有既得利益階層,而這個階層是怎麽形成的呢?
有一部分,是依靠真才實學成為既得利益階層的,可大部分的人,卻是依靠社會漏洞成為了富豪,這一點,隻要是經曆過改革開放的人,必然能夠明白這一點,而什麽是社會漏洞,法律漏洞,說白了,就是一個社會的製度出現了問題才會有這樣的漏洞。
試問,通過這些製度漏洞所誕生出來的富豪,會願意去改革麽?
答案顯而易見,他當然不願意改革,甚至還要阻撓改革,而在一個太平時代之中,人們是不喜歡改革的,畢竟人們已經習慣了一切,這個時候告訴你要改革,這是不切實際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那些改革派的勢力在群眾中失去基礎,所以在盛世想要改革,是非常難的。
但這不是徐清希望看到的,對於改革,他一項堅持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製度就要立刻進行改變,世間就沒有永恆的真理,所有人們認知中的真理,都是相對真理而已,就像人們應該孝順父母,這對不對。
很對,但等科技進步到人類已經不需要父母便可以通過機器來生育孩子的時候,這個概念還對不對?它就不對了,因為這個社會根本就沒有家庭這個結構了,所有的人都是個體,又哪裏來的孝順呢?
而如果這個時候的婚姻法還是現在的婚姻法,那會出現什麽情況?可想而知了,甚至就是現在,許多發達國家之中,婚姻法都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無論是同居生子也算合法,或者是同性戀之間的婚姻問題,這些都已經開始納入了正式的法律中,這便是製度隨著人類生活的方式在進行改變,徐清希望這種改變要繼續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