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作為大宋的宰相,他的離開無疑會給宋朝的政壇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宰相的位置將由誰來擔任,光這一點,便會引起整個朝堂巨大的爭議,而對於範仲淹,朝堂之上的眾人無疑對他極為敬佩,當今聖上更是從小就聽聞範仲淹的威名,耳濡目染之中,皆是範仲淹的辛勞,如今既要致仕,心中自然是又痛又不舍的。


    範仲淹的一生,無論是史書上,還是這個平行的時空中,都可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了,現如今他要走,按照慣例,皇帝自然要下旨挽留了,不過朝堂之上的眾人自然知道,以範仲淹的年紀,是再也不可能留任朝廷了,而關於宰相之位究竟由誰來擔任,眾人都不由得把目光,放在了徐清的身上。


    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畢竟徐清陷入是皇帝的親戚,有了這一層關係,成為宰相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再來這十幾年間,徐清憑借一人之力將整個大宋治理的如此富裕,工業化、製度化,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徐清所搭建起來的,光是這一點,把徐清當做神仙來看待也是不成問題的,甚至在民間,已經有許多人都把徐清當做神仙來看待了,他讓整個宋朝從農業時代走入工業時代,讓百姓不再因為冬天的來臨而凍死,不再讓失地者成為流民,並且還在海外建立了如此大的殖民地。


    即便在國內混不好,還能在海外獲得大量的土地成為地主,擁有一次相當於重生的機會,這樣的功績,是任何人都不能媲美的,而且如今朝廷之上,徐清的門徒幾乎遍布所有的機構之中,在地方上也是差不多十占其四的地步,徐清來當這個宰相,根本就不會有人來反對,並且將會是一個向心力十分強的朝廷,也正因為這種種的原因,如今許多人見到徐清都開始叫起了相公,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叫他的字或者是叫他的號了。


    麵對這些人或羨慕,或揶揄的相公二字,徐清雖然麵上不顯,可是心中卻很是激動,做副宰相,他能做的就隻有三司使的這點工作,其餘的事情根本就插不上腳,而若是做了宰相,那麽整個國家的未來,就將由自己來掌握,這是徐清最期待的事情,除了商業之外,除了賺錢之外,對於軍隊的建設,對於政治製度的設計,徐清都有許多的考慮,而這些都需要成為宰相才能去做,這是將宋朝,將中國真正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沽名釣譽的放棄這一次機會。


    再說以四十二歲的年齡成為宰相,別說是宋朝了,便是蓋中華五千年,能有此作為者也是寥寥無幾,尤其是在這清平盛世中就更是稀少,亂世之中稱英雄的多了去了,想在和平的時代越級升遷難上加難,可徐清卻做到了,光從這一點,徐清當然自傲,畢竟這個時代可是聚集了歐陽修、韓琦、夏竦、範仲淹這些中國曆史上光彩奪目的人啊。


    而在這之後,王安石、司馬光、呂公著、蘇軾、蘇澈、蘇洵將會接踵而至,這些中國文化史、思想史、哲學史、政治史中如星辰一般存在的人們都將會一個個走上曆史舞台,而自己將見證整個宋朝最為光輝的一段時間來臨,當這個時候,自己以宰相之位統帥他們的時候,徐清都不敢想象,自己到底能為這個國家做到什麽地步。


    他很期待,而他的期待也很快成為了現實,在趙昕三次下達挽迴的旨意之後,範仲淹即將離開朝廷的消息已然傳遍了整個朝廷,等到第四次上表辭呈的時候,趙昕沒有再拒絕,而是同意了範仲淹的辭呈,讓他可以歸鄉養老,為了表彰他對宋朝的貢獻,趙昕冊封範仲淹為太傅,封忠國公,賞範仲淹家鄉田地五百畝,並賜府邸一座,讓其可以安享晚年。


    除此之外,範仲淹的兒子們都被封爵,世代襲用,範家一代將永享國運,這樣的待遇對於一位文臣來說依然到達了巔峰,從中也看得出來,範仲淹在宋朝的地位到底有多麽的高,趙昕幾乎以老師的禮節給了範仲淹一次最大的辭職禮,範仲淹對此也很是感懷,迴到家鄉之後,利用悠閑的時間便寫了許多歌頌趙昕的文章,並且若是趙昕有什麽疑問寫信過來,範仲淹也一一迴答,直到去世為止。


    範仲淹的事情暫時按下不表,範仲淹離開之後,宰相之位便空餘了出來,沒過多久,趙昕便下旨召徐清單獨入宮,見麵的地方則不是尋常問政的垂拱殿,而是宋朝皇宮中隻有一年一度的大朝會時才會開門的紫宸殿,這樣一個消息傳出來,讓整個宋朝朝廷都大為驚訝,即便是要讓徐清當宰相,也不用在紫宸殿召見徐清吧?


    按照禮製,讓一位大臣成為宰相隻需要在垂拱殿問政之後,在這裏,作為宰相的候選人,他將給皇帝闡明自己的施政理念以及對皇帝表示效忠,之後隻要皇帝同意便可以進行認命,並不需要到紫宸殿來進行認命啊,一時之間眾人有些猜不透趙昕的意思,而趙昕也沒有讓朝臣們猜測多久,答案很快就擺在了眾人的麵前。


    三日之後,趙昕下達聖旨,昭告天下,任命徐清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軍國重事,兼上柱國,領太師事,此命令一出,天下盡皆嘩然。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宋代便是正宰相,已然是位極人臣了,可是宋朝為了加強中央皇權,太祖趙匡胤便在立國之初便設立參知政事一職作為副宰相對宰相進行鉗製,後來又把軍權劃歸樞密院,財權劃歸三司使,以此來削弱宰相的權利,所以在宋代,即便是正宰相,其權利也並不是特別大,所以隻是把徐清認命為宰相,眾人並不覺得稀奇。


    可現在這宰相後頭,竟然還跟了一個平章軍國重事,兼上柱國,這在宋朝就相當於太尉一般的官了,是掌握有全國所有軍隊的官職,一般來說並不賜給在職的朝臣,隻會賜給那些一般退休的大臣,畢竟這可就是把軍權也交到了徐清的手裏,這樣的信任讓世間眾人都不由紛紛咋舌,至於太師這個稱唿,原本也是給退休或者是去世的大臣們作為褒獎用的,現在也直接賜給了徐清作為官職,不過在經過了平章軍國重事的衝擊之後,眾人對於這個名譽頭銜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驚訝了,畢竟太師除了地位超然,位列一品之外,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權利。


    這樣的認命除了北宋第一任宰相趙普之外,再也沒人擁有過如此巨大的權利,現在趙昕竟然給了徐清如此大的權利,即便是素來敬重徐清的人,也不由的紛紛上書皇帝希望趙昕能夠退迴自己的想法,改把徐清認命為宰相,這其中還包括許多新法的擁護者,無他,主要是這個權利實在是太大了,大到甚至讓他們覺得這已經威脅到了皇權。


    這對於許多大臣來說是一件很難判斷的事情,臣權擴大這對於文臣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臣權擴大危急皇權,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他們就說不準了,此時的大宋已經一百一十年沒有經曆過戰爭了,也很少有權臣出現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宋朝的這套製度將權利分散在了無數人的身上,讓權臣根本就無法誕生,這樣一來皇位就會安泰,皇帝沒有了危險,天下自然也就太平無事了。


    畢竟宋朝的製度就是建立在唐王朝覆滅的基礎之上的,唐朝為什麽會覆滅,就是因為地方權力過大,藩鎮割據所導致的,那些藩鎮在自己的土地上坐著土皇帝,賦稅、士兵、官員全部由自己來認命不聽從中央的號令,皇帝與其說是天子,不如說是一個傀儡而已,想要改變一個藩鎮的官員都不可得,正是因為這一點,趙匡胤在確立宋朝製度的時候,便把地方上的任免權收歸與中央,而為了保證地方上無法擁有權力抵抗中央,還把兵權收攏到樞密院來,然後將財權歸於三司使,這樣一來,地方上的官員無論要做什麽事情,都必須要報備中央,然後從中央拿錢才可以做事,這無疑極大的穩定了地方上的政權,讓百姓不至於受到地方割據政權的迫害。


    而在中央朝廷上,趙匡胤則吸收了唐朝宰相太少,權利太過集中的問題,將宰相分成了數個,並且用參知政事這類副宰相來分撥宰相的權利,從此之後,宋朝便再也沒有出過權臣,這無疑是宋朝製度的優越性,可因此也讓宋朝的行政製度變得無比龐大,且十分拖遝,任何政務處理起來都需要經過重重關隘,宰相多自然權利也就被分的越來越稀少,原本經過一個人便可以做到,現在卻必須要過無數的關隘才能將事情辦妥,這樣一來權臣雖然沒有了,可朝廷就有了冗官的問題。


    可冗官總比造反來得好啊,前者隻是多花錢多花時間而已,後者可就是能顛覆朝廷的了,自古以來,權臣的下場要麽就是稱帝如王莽、曹操,還有五代十國、南北朝的開國君主們,要麽就是被滿門抄斬,或者是被挖開祖墳鞭屍,如張居正、霍光都是如此,如周公一般得以善終的人,曆史上寥寥無幾,這便是權臣的危害。


    而現在趙昕的命令,等於是把行政權和軍權全部交到了徐清的手中,這已然與權臣沒有了任何的區別,雖然眾人知道趙昕信任自己的這位老師,可是畢竟人心難測啊,現在的徐清是一個忠臣,可等他在這個位置上坐久了會不會有其他的想法呢?沒有人能夠猜得到,曹操剛開始的時候不也隻想做一個漢朝的忠臣麽,到後來隨著權利越來越大,從宰相到魏公,再到魏王,一步步的權利擴大讓他最後成為了漢朝真正的掘墓人。


    若是曹操不反,誰又能說曹操不是忠臣呢?徐清也是如此,現在的一切隻是現在的而已,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現在徐清才隻有四十二歲而已,正是一個人年富力最強的時候,憑借現在的科學醫療手段,徐清最起碼還能活上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之後,徐清還願不願意從這個位置上下來,還是會再進一步?沒有人能夠知道,所以所有人都害怕局麵失控,這樣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


    大臣的奏表可以說是淹沒了趙昕的案幾,而徐清也是招待了一批批關心此事的人士,這其中既有自己的老友如歐陽修,也有自己的老上司如夏竦,還有剛剛才離任的範仲淹,富弼以及他的學生們,甚至還有剛剛登上官場的司馬光、蘇軾、蘇轍、蘇洵,所有人見到他之後說的都是勸他不要擔任這個職位,不然恐留名於奸臣傳中。


    唯有一人於眾人意見不同,在徐清麵前大肆鼓勵徐清讓他一定要接下這份責任,並且還說天下已然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此時徐公若是執天下行政大權,必然能夠將大宋建立起一個更為輝煌的國度,並且在徐清的麵前便說出了“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話,麵對這位叫做王安石的學生,徐清心中默然,這位中國曆史上最有名,同時也最有爭議的變法家,還真是從小便對變法這件事很感興趣啊。


    之所以他會遇到王安石、蘇軾這些人,這也是一件十分巧合的事情,那是歐陽修來見他的時候,正好是一年一度的科考結束的日子,而歐陽修正是這一屆的主考人,按照科考的規矩,考生們自然要拜主考官為師,所以這些進士們便成為了歐陽修的學生,且此時的歐陽修已然是宋朝的文學宗師了,他在士林中的名氣可比徐清大得多了,所以想要入他門者可謂十分眾多,其中有名的便又蘇軾、蘇轍、曾鞏等人,而王安石和司馬光也是經由歐陽修引薦這才在宋朝大放光彩的,可以說歐陽修的眼光真的是十分老道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