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平叛的過程中,自然也會發生一些小小的意外,比如說在阿富汗境內的一場戰鬥中,他們在清剿叛軍的城池中竟然發現了一行遼國人正在城內,對於這些人,發現的士兵並沒有直接把他們打死,而是選擇把他們給綁了起來,交到了王駋的手裏,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此時的宋朝不想與遼國開戰,所以對於這些遼國人,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盡量以放迴去為主。
至於士兵們怎麽知道他們是遼國人的,這一點倒是很容易,在遼國,貴族階層一把來說是從小學習漢語的,並且把會使用流利的漢語,華麗的辭藻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來炫耀的,在遼國的貴族圈子裏,若是一個人不會漢語,不會漢詩,不懂得四書五經,五言七律,那這在遼國是絕對要被看不起的,甚至會被認為是鄉巴佬,是暴發戶,是一個下賤的人,這就有點像沙皇俄國時期的俄羅斯一樣,那個時候的俄羅斯上層貴族們以使用法語為榮,認為法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優秀的語言,而把自己的俄羅斯語認為是十分粗鄙,隻有鄉下人才會去用的語言,這其中當然有文字的功勞,也有經濟發展的原因,如今的宋朝就如同當年太陽王時期的法蘭西一般,是這個世界文化的中心,所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國家中,幾乎都以學習漢語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在遼國境內,對於那些被征服的領土以及契丹中下層百姓來說,遼國卻是一律讓他們學習契丹語,並且把契丹語作為國家語言來推廣的,在所有遼國統治的區域內,當地的語言是禁止的,文字自然更不用說,所用之文字,必須用契丹文和契丹語來進行交流,這自然是為了促進民族的融合,國家的統一,在這一方麵,尊崇華夏文化的契丹人自然不會犯傻,所以一般遼國的中上層以上的官員,都會漢語、契丹語兩種語言,而眼前在阿富汗出現的遼國人,便是這一類人。
當士兵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嘴裏立刻發出了怪異的漢音,不過雖然怪異,可也讓人聽得懂,經過身份的確認之後,發現他們確實是契丹人,這樣一來前線的士兵們自然也不好殺了他們,便把他們送到了王駋那裏,可等送到王駋那裏之後,留下來的士兵打掃現場,這才發覺,這幾個契丹人和他們的仆從在阿富汗,竟然是在跟叛軍們進行秘密的武器交易,這一下,事情可就徹底麻煩了起來。
以現在宋朝的對外戰略來說,與遼國和金國無疑是要繼續維持兄弟之邦的狀態的,雖然各懷鬼胎,可短時間內,這個政策將會作為國策,不進行改變,這樣一來,契丹人的安置問題便成了一個大麻煩,若是以此作為證據對遼國做出責罵,則必然會使遼國人心生憤恨,雖然他們本來對宋朝也不算多麽友善,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因此而讓遼國有了拚命之心,那對於宋朝來說,也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可如果不對這件事情進行表態,那麽就等於是默認遼國的所作所為了,以遼國如今的實力,阿富汗又在他的國土之側,自己的軍火商遭到了怎麽樣的待遇,他不可能不知道,或許宋軍剛剛抓住他們的時候,遼國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這個時候若是不對他們進行處罰,將來遼國勢必會以為宋國這是怕了他們,到時候販賣起軍火來就更加為所欲為,這也是宋朝所不能忍受的。
兩邊都不能做,這群契丹人自然也就成了麻煩,至於殺了他們,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就如上麵所說的那樣,遼國人肯定知道這些軍火商被宋軍扣留了起來,若是殺掉了他們,那麽遼國表麵上是吃了虧,可實際上卻能知道宋軍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然宋軍是絕對不會殺了這些軍火商的。
之所以要殺,就是因為怕麻煩,那既然如此,隻要不給宋國造成麻煩不就得了,至於販賣軍火的事,宋朝在這樣的處理下,便等於是默認,於不進行表態沒有任何的區別,這也是宋軍所不能做的,麵對著這幾個不能殺,不能送走,還不能打罵的遼國人,王駋的心裏充滿了鬱悶,最後幹脆把他們送上了船,直接帶迴到了汴京,把他們交給了朝廷來處理,自己則是當了個甩手掌櫃,繼續處理起了國家大事來。
王駋可以做甩手掌櫃,朝廷卻不能不聞不問,事關兩國關係,縱然事情再複雜,他們也必須去處理,可是麵對這樣一做不好就有可能給遼國人誤判形勢的事情,也實在是太過棘手,對於這些遼國人的處理問題,朝廷之中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有息事寧人的,也有要討個說法的,最後還是趙昕拍板定案,幹脆就把他們當成是普通遼國人,送迴遼國就是了,但是在送迴去之前,這些遼國人必須要接受宮刑,也就是變成太監,以此來懲戒他們作為偷渡客的懲罰。
注意,這裏趙昕很巧妙的用了一個其他的罪名來懲罰了這些遼國人,而不是直接點名道姓的說這些人是因為販賣了軍火而遭到了懲罰,這樣一來,遼國的麵子也沒有喪失,而宮刑這樣的懲罰,也足以讓遼國人警戒,從頭到尾,這件事在宋國人的眼裏,就變成了這群人個人的行為,而不關遼國朝廷的事情,這樣的處理方法,無疑體現出了趙昕在政治上的成熟,這也讓不少人的心裏暗自嘀咕,咱們這位皇上,一年時間下來,成長的速度可要比前任皇帝快多了啊。
另一邊的王駋處理完了這幾個遼國人之後,便繼續開始平叛了,失去了拉瓦爾品第之後,單單依靠遼國人的軍火,根本就支持不了這些叛軍那龐大的軍隊,隨著戰鬥的繼續,宋朝軍隊的士氣在土地、名譽的刺激下越來越高,而叛軍的士氣卻隨著缺衣少糧的情況越來越低迷,到最後這些叛軍之中甚至出現了大量的逃兵,進而還有許多軍隊開始兵變,這是王駋所沒有想到的,而在這些殖民地中,除了拉瓦爾品第之外,便再無什麽堅城了,所有的租界城市,全部掌握在宋朝的手裏,在這種狀況下,王駋的軍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短短四個月的時間,終於將整個九大殖民地全部平定,所有叛軍一網打盡,而收迴來的土地,更是多達上百萬平方公裏左右,在進行短暫的分封之後,一個問題便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那就是得到了土地的士兵們,開始不願意繼續前往下一個戰場了。
這一點眾人自然也非常理解,這個世界上的人並不都是貪婪的,尤其是在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足夠讓自己過上幸福生活之後,這些主要以農民為主體的士兵們便不再願意前往下一個戰場麵對可怕的戰爭了,畢竟現在的他們已然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個莊園,上百畝的良田,隻要節儉持家,這完全可以夠他們娶媳婦外加兩個小妾,再加幾個仆從的了,又何必去外麵拚命呢?
並且如果他們離開了這兒,鬼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再一次迴來呢?那到時候這些莊園又應該如何管理,農民的思維大體如此,哪裏有自己的土地,那麽哪裏就是自己的家,現在別說讓他們去其他地方打仗了,便是迴到宋朝本土,這些人都是肯定不願意的,畢竟在宋朝,土地價格昂貴,即便是一畝地,就需要一貫錢左右才能買下,而在這裏,不需要出一分錢,隻因為在戰爭中殺死了五個人以上,便可以獲得一個莊園,其中有三十個奴仆,上百畝的兩天,若是殺死七個人以上,則能獲得一座村莊,一百來號人成為你的領民,三百畝土地的收成將成為你個人所有,至於十個人的,則能獲得一座大型的村莊,三百人以上,五百畝的良田奉上。
至於將軍,那待遇就更加高了,小的一座上千人口的城鎮以及五十平方公裏的土地(七萬五千畝的土地),好一點的就能得到一座五千人口,一百平方公裏(十五萬畝)的土地,至於那些高級將領則是能夠拿到大型的城市,本地的土著則能成為一個行省的領主,根據宋朝的劃分,一個行省的麵積大概在一萬平方公裏左右,人口一般在三十萬,這是多大的誘惑,誰又能看著這些東西還能走得了呢。
這樣的想法無疑充斥著全軍,這讓王駋很是為難,同時對於朝廷這樣“草率”的決定也十分的不滿,為了減少朝廷開支,肆意分封士兵土地,導致現在這些精銳的士兵已然喪失了作戰的意念,這個時候無論王駋怎麽調動,這些人是肯定不願意走的,而剩下的人雖然戰鬥欲望充足,可是人數又實在太少,總數大概才不到九萬左右,剩下的四萬軍人,則是已經獲得了莊園的人,或者是獲得了城鎮、大片土地、村莊的人,他們都已然不願意走了。
麵對軍隊的困難,這一次朝廷倒沒有犯難,對於軍隊之中希望留守當地的士兵,朝廷同意他們不再繼續跟著軍隊繼續趕赴下一個戰場,不過朝廷也有條件,那就是這些人將退出軍籍,不再領受朝廷的俸祿,同時所有冊封的士兵,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宋朝人,都必須要參軍當地王國的軍隊,成為軍官,以此來搭建當地王國的作戰部隊,以此來防止這些殖民地上的王國再次反叛,也是分擔朝廷的壓力。
這樣做便能讓朝廷的開支再一次減少,並且通過這種在當地王國內搭建軍隊的方式,朝廷將能更加準確的掌握當地政治的走向,並且這樣一來,也算是把當地王國境內的軍權全部交到了自己的手上,更重要的是這些軍隊並不需要自己去養,而是由當地的王國負責,如此朝廷不用出任何一分錢,便能得到一支軍隊,這不是很好的事情麽。
而對於這樣的條件,士兵們也是欣然接受,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麵是土地,另一方麵,則是身份,留守在當地,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能混一個相當於騎士的身份,加入軍隊之中,便是以軍官的名義來統帥部隊作戰了,無論是一百個人的部隊,還是五十個人的部隊,這總好過被人當做卒子吧,再說了,留在這裏的士兵總共才四萬人,而九大殖民地的人口大約在兩千兩百萬左右,就算按照最低比例三十取一來組建軍隊,也得有七十萬左右的軍隊,在這其中安插下四萬人的軍官,綽綽有餘了,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當得上,這樣一來,大家自然也沒什麽意見。
至於當地人自然是很有意見的,所有軍官的位置,包括軍隊都被外國人和依附於宋人的本地貴族霸占了,他們自然就沒有了以軍功升爵的可能了,不過他們的意見,並沒有什麽人在乎,尤其是在宋軍大獲全勝的狀況下,所以就在眾人愉悅的氣氛下,這四萬人便留了下來,開始組建當地王國的軍隊,以此來幫助宋朝統治當地,彈壓反抗,剩下的九萬人則搭乘鋼鐵船,前往北非及中東地區進行新的戰鬥。
至於少掉的軍隊,朝廷則直接從國內直接招募工人參軍,這一次,工人階級們再也沒有絲毫的不從,報名者眾多,所有人都想著參軍入伍,為國報效,至於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原本當地,錢拿得少還要死,自然沒有人當兵,而現在當兵,既能夠獲得大片的土地,還能獲得世襲的封號,傳之子孫萬代,這天底下除了這一次之外,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報名者自然是如雲一般湧來了。
(本章完)
至於士兵們怎麽知道他們是遼國人的,這一點倒是很容易,在遼國,貴族階層一把來說是從小學習漢語的,並且把會使用流利的漢語,華麗的辭藻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來炫耀的,在遼國的貴族圈子裏,若是一個人不會漢語,不會漢詩,不懂得四書五經,五言七律,那這在遼國是絕對要被看不起的,甚至會被認為是鄉巴佬,是暴發戶,是一個下賤的人,這就有點像沙皇俄國時期的俄羅斯一樣,那個時候的俄羅斯上層貴族們以使用法語為榮,認為法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優秀的語言,而把自己的俄羅斯語認為是十分粗鄙,隻有鄉下人才會去用的語言,這其中當然有文字的功勞,也有經濟發展的原因,如今的宋朝就如同當年太陽王時期的法蘭西一般,是這個世界文化的中心,所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國家中,幾乎都以學習漢語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在遼國境內,對於那些被征服的領土以及契丹中下層百姓來說,遼國卻是一律讓他們學習契丹語,並且把契丹語作為國家語言來推廣的,在所有遼國統治的區域內,當地的語言是禁止的,文字自然更不用說,所用之文字,必須用契丹文和契丹語來進行交流,這自然是為了促進民族的融合,國家的統一,在這一方麵,尊崇華夏文化的契丹人自然不會犯傻,所以一般遼國的中上層以上的官員,都會漢語、契丹語兩種語言,而眼前在阿富汗出現的遼國人,便是這一類人。
當士兵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嘴裏立刻發出了怪異的漢音,不過雖然怪異,可也讓人聽得懂,經過身份的確認之後,發現他們確實是契丹人,這樣一來前線的士兵們自然也不好殺了他們,便把他們送到了王駋那裏,可等送到王駋那裏之後,留下來的士兵打掃現場,這才發覺,這幾個契丹人和他們的仆從在阿富汗,竟然是在跟叛軍們進行秘密的武器交易,這一下,事情可就徹底麻煩了起來。
以現在宋朝的對外戰略來說,與遼國和金國無疑是要繼續維持兄弟之邦的狀態的,雖然各懷鬼胎,可短時間內,這個政策將會作為國策,不進行改變,這樣一來,契丹人的安置問題便成了一個大麻煩,若是以此作為證據對遼國做出責罵,則必然會使遼國人心生憤恨,雖然他們本來對宋朝也不算多麽友善,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因此而讓遼國有了拚命之心,那對於宋朝來說,也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可如果不對這件事情進行表態,那麽就等於是默認遼國的所作所為了,以遼國如今的實力,阿富汗又在他的國土之側,自己的軍火商遭到了怎麽樣的待遇,他不可能不知道,或許宋軍剛剛抓住他們的時候,遼國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這個時候若是不對他們進行處罰,將來遼國勢必會以為宋國這是怕了他們,到時候販賣起軍火來就更加為所欲為,這也是宋朝所不能忍受的。
兩邊都不能做,這群契丹人自然也就成了麻煩,至於殺了他們,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就如上麵所說的那樣,遼國人肯定知道這些軍火商被宋軍扣留了起來,若是殺掉了他們,那麽遼國表麵上是吃了虧,可實際上卻能知道宋軍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然宋軍是絕對不會殺了這些軍火商的。
之所以要殺,就是因為怕麻煩,那既然如此,隻要不給宋國造成麻煩不就得了,至於販賣軍火的事,宋朝在這樣的處理下,便等於是默認,於不進行表態沒有任何的區別,這也是宋軍所不能做的,麵對著這幾個不能殺,不能送走,還不能打罵的遼國人,王駋的心裏充滿了鬱悶,最後幹脆把他們送上了船,直接帶迴到了汴京,把他們交給了朝廷來處理,自己則是當了個甩手掌櫃,繼續處理起了國家大事來。
王駋可以做甩手掌櫃,朝廷卻不能不聞不問,事關兩國關係,縱然事情再複雜,他們也必須去處理,可是麵對這樣一做不好就有可能給遼國人誤判形勢的事情,也實在是太過棘手,對於這些遼國人的處理問題,朝廷之中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有息事寧人的,也有要討個說法的,最後還是趙昕拍板定案,幹脆就把他們當成是普通遼國人,送迴遼國就是了,但是在送迴去之前,這些遼國人必須要接受宮刑,也就是變成太監,以此來懲戒他們作為偷渡客的懲罰。
注意,這裏趙昕很巧妙的用了一個其他的罪名來懲罰了這些遼國人,而不是直接點名道姓的說這些人是因為販賣了軍火而遭到了懲罰,這樣一來,遼國的麵子也沒有喪失,而宮刑這樣的懲罰,也足以讓遼國人警戒,從頭到尾,這件事在宋國人的眼裏,就變成了這群人個人的行為,而不關遼國朝廷的事情,這樣的處理方法,無疑體現出了趙昕在政治上的成熟,這也讓不少人的心裏暗自嘀咕,咱們這位皇上,一年時間下來,成長的速度可要比前任皇帝快多了啊。
另一邊的王駋處理完了這幾個遼國人之後,便繼續開始平叛了,失去了拉瓦爾品第之後,單單依靠遼國人的軍火,根本就支持不了這些叛軍那龐大的軍隊,隨著戰鬥的繼續,宋朝軍隊的士氣在土地、名譽的刺激下越來越高,而叛軍的士氣卻隨著缺衣少糧的情況越來越低迷,到最後這些叛軍之中甚至出現了大量的逃兵,進而還有許多軍隊開始兵變,這是王駋所沒有想到的,而在這些殖民地中,除了拉瓦爾品第之外,便再無什麽堅城了,所有的租界城市,全部掌握在宋朝的手裏,在這種狀況下,王駋的軍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短短四個月的時間,終於將整個九大殖民地全部平定,所有叛軍一網打盡,而收迴來的土地,更是多達上百萬平方公裏左右,在進行短暫的分封之後,一個問題便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那就是得到了土地的士兵們,開始不願意繼續前往下一個戰場了。
這一點眾人自然也非常理解,這個世界上的人並不都是貪婪的,尤其是在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足夠讓自己過上幸福生活之後,這些主要以農民為主體的士兵們便不再願意前往下一個戰場麵對可怕的戰爭了,畢竟現在的他們已然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個莊園,上百畝的良田,隻要節儉持家,這完全可以夠他們娶媳婦外加兩個小妾,再加幾個仆從的了,又何必去外麵拚命呢?
並且如果他們離開了這兒,鬼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再一次迴來呢?那到時候這些莊園又應該如何管理,農民的思維大體如此,哪裏有自己的土地,那麽哪裏就是自己的家,現在別說讓他們去其他地方打仗了,便是迴到宋朝本土,這些人都是肯定不願意的,畢竟在宋朝,土地價格昂貴,即便是一畝地,就需要一貫錢左右才能買下,而在這裏,不需要出一分錢,隻因為在戰爭中殺死了五個人以上,便可以獲得一個莊園,其中有三十個奴仆,上百畝的兩天,若是殺死七個人以上,則能獲得一座村莊,一百來號人成為你的領民,三百畝土地的收成將成為你個人所有,至於十個人的,則能獲得一座大型的村莊,三百人以上,五百畝的良田奉上。
至於將軍,那待遇就更加高了,小的一座上千人口的城鎮以及五十平方公裏的土地(七萬五千畝的土地),好一點的就能得到一座五千人口,一百平方公裏(十五萬畝)的土地,至於那些高級將領則是能夠拿到大型的城市,本地的土著則能成為一個行省的領主,根據宋朝的劃分,一個行省的麵積大概在一萬平方公裏左右,人口一般在三十萬,這是多大的誘惑,誰又能看著這些東西還能走得了呢。
這樣的想法無疑充斥著全軍,這讓王駋很是為難,同時對於朝廷這樣“草率”的決定也十分的不滿,為了減少朝廷開支,肆意分封士兵土地,導致現在這些精銳的士兵已然喪失了作戰的意念,這個時候無論王駋怎麽調動,這些人是肯定不願意走的,而剩下的人雖然戰鬥欲望充足,可是人數又實在太少,總數大概才不到九萬左右,剩下的四萬軍人,則是已經獲得了莊園的人,或者是獲得了城鎮、大片土地、村莊的人,他們都已然不願意走了。
麵對軍隊的困難,這一次朝廷倒沒有犯難,對於軍隊之中希望留守當地的士兵,朝廷同意他們不再繼續跟著軍隊繼續趕赴下一個戰場,不過朝廷也有條件,那就是這些人將退出軍籍,不再領受朝廷的俸祿,同時所有冊封的士兵,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宋朝人,都必須要參軍當地王國的軍隊,成為軍官,以此來搭建當地王國的作戰部隊,以此來防止這些殖民地上的王國再次反叛,也是分擔朝廷的壓力。
這樣做便能讓朝廷的開支再一次減少,並且通過這種在當地王國內搭建軍隊的方式,朝廷將能更加準確的掌握當地政治的走向,並且這樣一來,也算是把當地王國境內的軍權全部交到了自己的手上,更重要的是這些軍隊並不需要自己去養,而是由當地的王國負責,如此朝廷不用出任何一分錢,便能得到一支軍隊,這不是很好的事情麽。
而對於這樣的條件,士兵們也是欣然接受,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麵是土地,另一方麵,則是身份,留守在當地,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能混一個相當於騎士的身份,加入軍隊之中,便是以軍官的名義來統帥部隊作戰了,無論是一百個人的部隊,還是五十個人的部隊,這總好過被人當做卒子吧,再說了,留在這裏的士兵總共才四萬人,而九大殖民地的人口大約在兩千兩百萬左右,就算按照最低比例三十取一來組建軍隊,也得有七十萬左右的軍隊,在這其中安插下四萬人的軍官,綽綽有餘了,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當得上,這樣一來,大家自然也沒什麽意見。
至於當地人自然是很有意見的,所有軍官的位置,包括軍隊都被外國人和依附於宋人的本地貴族霸占了,他們自然就沒有了以軍功升爵的可能了,不過他們的意見,並沒有什麽人在乎,尤其是在宋軍大獲全勝的狀況下,所以就在眾人愉悅的氣氛下,這四萬人便留了下來,開始組建當地王國的軍隊,以此來幫助宋朝統治當地,彈壓反抗,剩下的九萬人則搭乘鋼鐵船,前往北非及中東地區進行新的戰鬥。
至於少掉的軍隊,朝廷則直接從國內直接招募工人參軍,這一次,工人階級們再也沒有絲毫的不從,報名者眾多,所有人都想著參軍入伍,為國報效,至於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原本當地,錢拿得少還要死,自然沒有人當兵,而現在當兵,既能夠獲得大片的土地,還能獲得世襲的封號,傳之子孫萬代,這天底下除了這一次之外,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報名者自然是如雲一般湧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