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平靜的終究隻有租界而已,而在殖民地中,租界的比例是十分低的,大概隻占殖民地本土不到百分之一左右的領土,雖然這塊地方大概能誕生一個國家超過百分之十的財政收入,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一百的海關稅,可是對於人口來說,卻並沒有什麽優勢,廣大的殖民地區,那些古老的部落,王國中,依舊有大量的人在舉起反旗,還有一些不願意聽從宋朝統治的貴族們在背後煽風點火,這不得不讓宋朝繼續加大對於殖民地區的軍事投入。


    可是麵對如此大規模的叛亂,尤其是在時間不斷推演之後,許多地方漲價的已經不僅僅是糧食了,而是包括食鹽、粗布等日用品的價格也在飆漲,這裏麵當然有各地軍閥在其中作祟的原因,當然糧食的價格上升,導致其他物品的價格接連上升也很符合市場規律,畢竟賣食鹽的人如果想要吃得起飯,同時還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就必然會提高食鹽的價格,以此來支撐自己奢侈的生活,市場經濟,便是一環套一環,當其中一環出了問題之後,便會引起巨大的問題,所以現在殖民地區的問題已然不是糧食問題那麽簡單了,而是綜合了討厭宋朝的貴族和討厭宋朝的百姓以及想要借機強大自己的軍閥還有投機商們等各色人等的一場饕餮盛宴。


    舞台便是這整個宋朝殖民地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麵對這樣的情勢,原有的軍隊自然不可能繼續承擔相應的工作,而宋朝人自己的軍隊是絕對不能再擴招了,朝廷隻能迫於無奈,擴大招募當地土著,以獲得更多的兵源參加戰鬥。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宋朝的一個士兵實在是太貴了,生前便需要大量的財富去堆積他的作戰經驗,若是不幸戰死或者是變成了殘疾,也需要朝廷來照顧他的孩子和家庭,這樣的支出平均算下來一個宋朝士兵的花費大概相當於二十個附庸兵的花費,這樣的差距實在是非常的明顯。


    這還隻是一個基層士兵的差距,若是算到武官上麵,那宋朝一個武官的價錢大概要二十個本地武官才能付得起,尤其是犧牲之後的費用,那對於英雄的家屬來說絕對非常的豐厚,而本地的附庸軍則不同,想比起宋朝士兵來說,他們的價格十分的低廉,並且因為宋朝征兵要求十分的嚴格,一般來說,凡是要加入宋朝軍隊成為一名正式的士兵,必須要有下等貴族以上的能力,隻有如此,才能進入宋朝軍隊之中,成為一個普通士兵。


    當然,這裏的下等貴族並不是指真正的貴族,而是說一般地主的孩子,或者說是商人的孩子也算在內,畢竟這些國家大部分都非常的小,有些甚至沒有中國的一個市來的大,在這種國家之中,一個中國的地主也已經能算作是一個勳爵或者是男爵了,不過盡管是地主商人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也絕對稱得上是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了,在這種狀況下,他們的身體素質自然是非常優秀的,所以附庸軍的戰鬥力並不弱,而在價錢上卻要便宜的多,招募他們,自然要比招募宋朝自己人要來的劃算。


    當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若是單單隻是需要多花錢的話,徐清依然還是希望宋朝人能夠來當兵,畢竟附庸軍再怎麽好使,若是他們的數量太多的話,那麽控製起來就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問題,而宋朝自己的軍隊則更加容易控製,同時把最先進的武器給他們使用,徐清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把這些武器拿去做研究,然後給自己本國的武裝所使用,可使用這些本地的附庸軍的話,徐清就需要擔心這個問題,雖然他們很便宜,可終究不是自己人。


    他們來當兵也隻是為了借著在宋朝軍隊之中當兵來讓自己的家族在自己的家鄉更為穩固而已,頗有一種來軍隊當人質的感覺,雖然這種感覺並不嚴重,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確實是如此的,在這種隔閡之下,誰都不放心誰,徐清自然也不放心他們。


    可是很無奈的是,麵對宋朝軍隊那越來越高的死亡人口,參軍這件事開始變得危險起來,而賠付的價格看起來很高,可是在很多中產階級看來,用這筆錢便想要買自己孩子的命顯然是一件十分不劃算的事情,而對於那些底層百姓來說,雖然現在過得辛苦,可隻要努力,還是能夠活下去的,當兵雖然能夠賺取豐厚的工資,可是有命賺不一定有命享用啊,又沒到迫不得已的地步,又為什麽要去當兵的?


    在這種思緒的影響下,宋朝人當兵的比例下降無疑是非常快的,畢竟此時不是太平盛世,招兵入伍便是要你上前線打仗的,麵對死亡,隻要還能活下去的人,始終不願意上戰場的,至於愛國精神,這種概念大部分現在還停留在知識分子和頂層人士腦子裏,底層老百姓對於愛國的概念是十分輕微的,畢竟現在的底層百姓與上層人士的矛盾實在是非常的深,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讓許多底層百姓更多的把熱情放在了國內的公民運動上,而不是國家的戰爭之上,想要招募他們,無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附庸軍則不同,對於他們來說,加入軍隊之中,是光宗耀祖的行為也不為過,而加入宋朝的軍隊,那簡直可以稱為是至高的榮耀,這就有點像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獲得美國國籍的那一批人,當時獲得了多少國人的羨豔,仿佛進入美國就進入理想國了一般,此時的殖民地百姓對於宋朝也是如此狀態,誰都想獲得宋朝百姓的身份,誰都希望去宋朝本土留學,這個時候若是給他們參軍的機會,自然會讓許多人進入到宋朝的軍隊中來,這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最後在權衡利弊之後,朝廷還是選擇了擴大招募附庸軍的決定,將原有的全球四十萬左右的附庸軍增擴到七十五萬左右,其選拔標準也從原本的下等貴族擴張到富農、作坊主、部落酋長家族、以及城市市民之中,同時擴大附庸軍軍官的比例,原本在附庸軍中為了保證宋朝的絕對領導,軍官比例是十分低下的,大概每一千人中,軍官的人數在三十個人左右,而與之相比宋朝軍隊每一千人的規模,軍官人數在一百人左右,差距無疑是十分懸殊的。


    三分之一的差距,讓附庸軍的戰鬥力自然不如宋軍來的強大,在組織結構上也相對比較鬆散,這裏麵當然也有財政因素的考慮,軍官相比起軍人來說,所需要花費的錢自然要大得多,並且他們一般都是殖民地中等以上的貴族,為了交好他們,自然也需要給他們一些工資以外的利益作為籠絡,所以招募的人員自然是非常少的,同時這些軍官中還安排有大量的宋朝軍官,以此來加強對附庸軍的控製,現在這些軍官數量也將得到極大的開放,由原本的一千人五十人左右,甚至還開放了將軍級別讓這些殖民地中的高等貴族來擔任,在這種條件下,五十七處殖民地立刻獲得了大量的兵源,同時依靠這些軍官名額,宋朝又拉攏了一批正在搖擺中的貴族,一時之間殖民地上的戰情總算開始向著宋朝有利的方向走去,戰爭的天平終於開始傾斜了。


    在這個過程中,宋朝也不停的調整著自己的政策,在對殖民地本土人士上,采取了更為寬容的政策,原本隻有大富豪和王公貴族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宋朝的學府學習新的文化,現在經過徐清等人的商議,最後決定將外國留學生的名額從原本每年三千人開放到一萬人的規模,同時在這一萬人中還將有四百人接受宋朝的補貼,招收窮困生進入宋朝接受教育,接近三倍的成長,無疑會讓更多的人進入到宋朝的大學中享受宋朝的文明,而招收貧困生的辦法,也會給一部分人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


    雖然這個機會十分的微小,隻有四百個名額,可這總好過原本根本無路可走的尷尬境地,這樣一來,絕對會緩解一部分人對宋朝的強大敵視,除此之外朝廷還把原本隻給本地國王、高等貴族的勳爵賜給在戰爭中有功與朝廷的附庸軍,甚至連宋朝的國籍也能夠給他們,讓他們正式成為宋朝的國民,在租界中享有宋朝國民的地位,徹底脫離自己落後的國家,享受宋朝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成為一名宋朝的貴族,而不是自己國家中一個不起眼的王族公孫。


    而對於那些願意效忠於宋朝的王族、公族,宋朝自然也不會吝嗇於賞賜,除了將原有的爵位進行提升之外,還大量促成他們和王室宗親的公主、郡主、縣主們進行聯姻,同時也希望皇室宗親們娶這些王室公族們的女兒為妻,以此來提升兩地的聯結,同時還在各地建立儒家學院,讓當地學習儒家文化,以抵消當地傳統宗教對於當地人的影響,這幾步棋的作用雖然現在看力量不大,可是從長時間看來,則能夠更加快當地人漢化的速度,同時宋朝還獎勵當裏人用漢姓,取漢名來加快漢化的速度,在這幾重方麵之下,就會有一些貴族或者是酋長開始重新迴到宋朝的陣線之中,利用他們與反叛軍進行作戰就要比宋朝單打獨鬥要好得多,在殖民地上的戰爭在做完這一切準備之後,便正式開始了。


    此時距離叛軍爆發已經有一年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看起來好似很漫長可其實並不漫長,甚至稱得上是神速了,畢竟要在全球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廣度上調集軍隊,對這些關鍵位置進行部署,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長的,而宋朝也不能在同時調動全部的船隻來進行運輸,總共就那麽一點船,要在全球完成重新部署,同時新招募的軍隊還要在進行訓練,而且還要給這些人灌輸皇權至上的觀念,這一重重的準備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與各殖民地王室、部落、公族之間的談判也需要十分的詳盡,用這麽一點時間便做完了這一切,無疑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當這一切都部署完畢之後,平叛行動正式在狄青的帶領下開始,首先受到攻擊的便是靠近現在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等地的九塊殖民地,這些地方與遼國相互接壤,武裝力量因為遼國的援助最為強大,同時遼國還依靠阿富汗之間的通路將武器秘密運送到印度去,資助那裏的反抗組織,現在的印度已然是宋朝最大的海外糧倉和茶葉、香料產地,印度一亂,宋朝的糧價便要飛漲,所以穩定這裏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而這裏的戰鬥也十分的激烈。


    宋朝為了應對這九塊殖民地,總計安排了大約四十萬左右的軍隊,其中附庸軍二十五萬,正規軍十五萬,全部裝備後裝槍,同時還裝備有一千挺多管槍以及一萬四千門小炮,六百們大炮,而九處殖民地軍隊攻擊八十萬左右,橫距在總長約四百公裏左右的戰線上,軍隊數量絕對在宋朝之上,隻不過這些軍隊之間互相不為統屬,沒有一個完整的指揮係統,並且武器也是稂莠不齊,有的裝備著遼國先進的武器,有些還是自己國家生產的最初級的燧發槍。


    狄青麵對這樣的敵人,在經過仔細的思考之中,最終選擇一點突破,中心開花的方式來部署這次戰爭,將這九處殖民地中位於中央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在這裏,叛亂軍已然占領了這裏的宋朝的租界拉瓦爾品第,這是整個旁遮普最大的一座城市,擁有二十五萬左右的人口,其中漢人大約兩萬人左右,剩餘的二十三萬人都是本地人,在叛亂軍控製了這裏之後,便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時對這裏的漢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不過因為拉瓦爾品第緊靠印度河,所以在叛亂軍攻克城池之前,絕大多數漢人已經乘船東行到了印度境內的殖民地中,隻有極少數人留了下來並遭到了殺害,是整個叛亂軍中,最大的城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