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六千萬貫還需要補今年的財政空缺,畢竟經過了保守派騷亂、工人罷工,以及即將到來的平叛事宜,今年的財政收入自然不會像去年那樣充足,光是海關稅的收入就起碼會減少一大半,除此之外工業稅帶動著商業稅必然會全麵下降,可開支卻是一點也不會下降的,甚至還會提升,畢竟每年物價也還得有個上漲的額度,在這額度之中,各個衙門的工資開支必然提高,這樣一來,今年光是補財政漏洞,這六千萬就得丟進去四千萬貫左右。
剩下的便隻有兩千萬貫了,勉強可以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可若要是在整個南亞、中亞、西亞以及非洲開戰,這筆錢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誰都無法預料,叛軍的數量到底會不會增加,而他們軍隊的總數則是有限的,四十萬海外軍隊外加六十萬左右的協從軍,本土調往海外的軍隊則最多隻能有三十萬人,剩下的軍隊都要留出來守衛本土,不然若是趁著宋朝國力空虛,遼國和金國順勢南下,那大宋的本土可就要直接麵臨巨大的威脅了,這是所有人都不能允許的。
丟失海外,隻是損失核心利益,而若丟失本土,則是損失核心利益,這是誰都付不起的責任,所以本土必須留守足夠多的軍隊以保證安全,這三十萬人也是硬生生擠出來的而已,為此已經讓樞密院的大人們差點把頭撞到地裏去了,可是即便如此,這些軍隊加起來也不過才一百三十萬的軍隊而已,對於現如今海外的局勢,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一百三十萬軍隊,在普通人看來無疑是一支十分巨大的軍隊了,尤其是對於古代來說,這應該是在中國處於盛世的時候軍隊所能調動的極限了,能夠把那麽多的軍隊安置在如此巨大的版圖上,按理來說,宋朝的樞密院是絕對要很自豪的,可是現如今他們已然不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之中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如今的他們社會組織能力已經差不多到了一八六零年代的歐洲列強,那時的歐洲列強在普法戰爭一戰中,普魯士調動的軍隊為五十五萬,法軍則為五十萬,而他們的人口,法國最多才四千萬左右,普魯士則隻有三千多萬左右,這便是近現代戰爭的組織規模,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宋朝的軍隊著實是不算多了。
而與之相反的是,殖民地地區的叛軍數量可是多的驚人,就現在的數量來說,也已經有一百二十萬了,雖然是分布在全世界各大殖民地中,單個體來看數量並不大,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簡單了,他們這些叛軍都是本土作戰,而宋朝的軍隊則是海外作戰,他們是隨時都可以補給的,隻要殖民地的百姓真的有推翻宋朝統治的想法,那麽這個數字很快就會發展到三百萬,四百萬,或者五百萬,六百萬,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麽問題就真的很嚴重了。
所以現在擺在徐清麵前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調查清楚這些人為什麽如此密集的宣布造反,在這個沒有電報的時代,就算是宋朝的百姓想要在各大殖民地之間傳遞信息,也需要十分漫長的時間,而這些殖民地之間通風報信,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同時叛亂的,之所以如此,不然有他的原因,而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然後改變它,讓這些叛軍徹底失去叛亂的理由,以此讓當地的百姓不再支持叛軍的行動,這是徐清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
唯有做成了這一件事,殖民地的叛亂才有可能盡快結束,不然等待著徐清他們的,隻有無止境的平叛,就像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和法蘭西帝國一樣,到最後因為本土無法在繼續支撐對殖民地的統治放棄殖民地,這是徐清絕不想要的結果,所以他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
想明白了這點,徐清立刻開始行動起來,在他的想法中,殖民地之間通風報信約定互相起義的可能性接近於零,首先是語言不通,除了大宋帝國通過十幾年的時間培養出了一批精通各國語言的人才之外,這些土著國家是根本不可能相互之間交流的,即便上層人士普遍會講漢語,可是底層人士根本不可能掌握,除此之外,殖民地之間都有著嚴格的控管,每一個地方也都會修建堡壘以防止互相之間有所往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想要通風報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徐清立刻把叛軍是聯合軍的概念從腦子裏劃掉了。
從現在的狀況看來,這些叛軍雖然是同時一起發動的,可是因為無法互相通風報信,所以他們的叛亂其實屬於個體式的叛亂,認識到這一點,這一來徐清立刻輕鬆了許多,他最怕的便是所有殖民地串通在了一起,那樣一來,自己要應付的可就是上百萬人的整體了,這對於宋朝的軍隊來說太不利了。
此時的殖民地部隊雖然不如宋朝的軍隊遠甚,這一點無論是兵員素質上,還是在裝備先進程度上,都是有些明顯的代查,此時宋朝的火槍已然從燧發槍那種從前麵裝填火藥和子彈的落後武器變成了從後麵安裝子彈的後裝槍,這種槍相比起燧發槍來說,每分鍾能夠多發射十五枚子彈,達到二十枚左右的數量,整整四倍的成長,這樣的火器掌握在宋朝軍隊的手中,殖民地是沒有的,他們隻有宋朝幾年前還在使用的燧發槍,並且技術也不是特別的成熟,生產力很是低下,大部分的軍隊依舊使用長刀或者是長槍,這便是宋朝軍隊在戰鬥力上的先進性,這一點是殖民地叛軍所根本不可能媲美的。
而如今知曉了叛軍的行動乃是個體性質的叛亂,不是群體性的聯盟起義,那麽徐清完全可以將這個消息告訴給樞密院,到時候樞密院隻需要調動兵馬,在一個地方造成局部優勢,便可以將這些叛軍各個擊破,這對於宋軍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局麵了。
隻不過戰爭永遠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眼前的叛軍確實能夠消滅,可這並不能阻止新的叛軍繼續他們前輩的事業,如果弄不清楚這些互不統屬的殖民地到底是因為什麽突然一起造反的,那麽這樣的反叛勢必會此起彼伏,在未來一刻不間斷的消耗宋朝的財富國力,所以他必須得調查清楚,這些殖民地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不然這件事情就不算完。
而對於這一點,徐清也有一些線索了,兩個地方同時爆發叛亂,可能的原因並不會特別多,尤其是如此眾多的殖民地同時爆發叛亂,那麽原因就更不多了,排除掉互相通風報信之後,徐清的心裏也就隻剩下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這段時間裏,發生了一件同時影響到各大殖民地的事情,並且因為這件事,激發了大多數殖民地的反對,最後演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隻有這種可能,才能解釋如今混亂的局麵。
至於什麽樣的事情可以在同一時間讓如此多的殖民地同時反對,則必然是因為宋朝的原因才會讓這件事情的影響範圍如此之廣,若是要查,則必然要把重點放在宋朝內部進行勘察,這樣得到答案的幾率便會愈大,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同時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土地施加影響的國家隻有宋朝,從這裏查起無疑是最為正確的決定,想到了這一點,徐清毫不猶豫的取消了三司使上萬名工作人員的假期,所有人在接下來直到戰爭結束之前全部取消假期,所有人除必要人手之外,全部去調查國內最近有什麽異動可以聯係到海外殖民地造反這件事情上,無論大小,全部徹查。
另一麵徐清還給樞密院的狄青打了一個招唿,如今他已經被朝廷認命為這次行動的統帥,全權負責平亂事宜,所以徐清想要了解那些殖民地百姓到底是怎麽想的,就必修要通過狄青來了解這一切,而對於徐清的拜托,狄青自然應下,兩邊同時進展,徐清的工作開始忙碌起來。
如今的宋朝已經是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了,每天頒布的行政命令多達上百,地方行政命令更是多達上千,想要從其中找到蛛絲馬跡,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還好徐清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麵對這樣的困境,徐清足足跟其對抗了一個月的時間,每日裏幾乎除了吃喝拉撒的時間之外,所有的時間都撲在了卷宗和前線傳來的消息上,此時殖民地上的叛軍也是愈演愈烈,總體規模已經到了一百七十萬的程度,而狄青所指揮的第一個殲滅戰也已然開始。
這第一場戰役,位於現今的阿拉伯半島,因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因,這裏開始聚集起了相當大的財富,城鎮和集市開始出現,而後因為宗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世界的中心,等到宋朝的殖民隊伍抵達這裏的時候,這裏依然是一處擁有兩百萬人口的繁榮地區了,後來通過挑撥離間的方式,宋朝成功的在這裏建立起了殖民地,一統治便是整整八年的時間,期間有過好幾次大規模的起義,都被當地的軍隊所鎮壓,而這一次,卻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的部隊總計有二十萬左右,占了當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這也讓當地的駐軍難以招架,而此地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若是阿拉伯失手,那麽宋朝通往地中海的通道便會中斷,這對於宋朝來說,每一年損失將會達到上億左右的財富,財政收入也會損失上千萬貫以上,所以這一個地方,便成為了狄青心中第一個要拿下來的地方。
為了準備這次戰鬥,狄青從周圍的埃及殖民地和中東殖民地上調集了兩萬人的駐軍部隊以及六萬人的脅從部隊,然後又從本土帶了四萬人左右的軍隊,總計十二萬人的軍隊,在叛亂發動的一個月後向叛軍的大本營發動了這次戰爭。
戰爭的過程無疑是十分慘烈,這些信仰堅定的彎月民族在大炮的轟擊下,並沒有被摧毀意誌,而是跟宋朝的遠征軍進行了殊死的搏殺,憑借著他們的阿拉伯馬和大馬士革彎刀,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下午,最後以宋朝的輕鬆取勝結束了戰鬥,等到戰後統計的時候,阿拉伯軍死傷超過十萬人以上,而宋朝的死傷則控製在了一千人左右。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讓人尊敬的,要知道宋朝在這次戰鬥中啟用了科學院最新研製出來的多管槍技術,這種機關槍的前身每分鍾能夠射出超過三百發以上的子彈,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無疑是堪比核彈一般的武器,而在這次行動中狄青總共攜帶了六十挺這樣的多管槍,可以想象,當這些武器一字排開對著那些從來沒有見過這類武器的阿拉伯騎兵時,所能造成的殺傷力會有多麽的驚人了。
可以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正因為如此,在麵對如此大的劣勢之下,阿拉伯軍隊依舊沒有任何撤退的跡象,而是選擇了繼續戰鬥,直到最後實在是筋疲力盡之後這才撤退,這無疑值得宋朝所有軍人為他們感到尊敬,麵對屠殺,一個人能夠做到最勇敢的,便是不叫出來,阿拉伯人無疑做到了。
當打掃戰場之後,不意外的,狄青的部隊很快便在屍體之中找到了幾個活下來的阿拉伯人,他們立刻被送到了就近的醫館中得到治療,在醒來之後便立刻受到了審問,在經過對上百人進行審問之後,線索開始慢慢匯聚在白紙上,然後通過帆船,最終傳到了徐清的手上,麵對這樣的第一手資料,徐清自然很是在乎,在得到資料傳迴來的第一時間,徐清便從瞌睡中清醒過來,把狄青傳迴來的紙條展開,仔細看了起來。
(本章完)
剩下的便隻有兩千萬貫了,勉強可以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可若要是在整個南亞、中亞、西亞以及非洲開戰,這筆錢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誰都無法預料,叛軍的數量到底會不會增加,而他們軍隊的總數則是有限的,四十萬海外軍隊外加六十萬左右的協從軍,本土調往海外的軍隊則最多隻能有三十萬人,剩下的軍隊都要留出來守衛本土,不然若是趁著宋朝國力空虛,遼國和金國順勢南下,那大宋的本土可就要直接麵臨巨大的威脅了,這是所有人都不能允許的。
丟失海外,隻是損失核心利益,而若丟失本土,則是損失核心利益,這是誰都付不起的責任,所以本土必須留守足夠多的軍隊以保證安全,這三十萬人也是硬生生擠出來的而已,為此已經讓樞密院的大人們差點把頭撞到地裏去了,可是即便如此,這些軍隊加起來也不過才一百三十萬的軍隊而已,對於現如今海外的局勢,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一百三十萬軍隊,在普通人看來無疑是一支十分巨大的軍隊了,尤其是對於古代來說,這應該是在中國處於盛世的時候軍隊所能調動的極限了,能夠把那麽多的軍隊安置在如此巨大的版圖上,按理來說,宋朝的樞密院是絕對要很自豪的,可是現如今他們已然不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之中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如今的他們社會組織能力已經差不多到了一八六零年代的歐洲列強,那時的歐洲列強在普法戰爭一戰中,普魯士調動的軍隊為五十五萬,法軍則為五十萬,而他們的人口,法國最多才四千萬左右,普魯士則隻有三千多萬左右,這便是近現代戰爭的組織規模,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宋朝的軍隊著實是不算多了。
而與之相反的是,殖民地地區的叛軍數量可是多的驚人,就現在的數量來說,也已經有一百二十萬了,雖然是分布在全世界各大殖民地中,單個體來看數量並不大,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簡單了,他們這些叛軍都是本土作戰,而宋朝的軍隊則是海外作戰,他們是隨時都可以補給的,隻要殖民地的百姓真的有推翻宋朝統治的想法,那麽這個數字很快就會發展到三百萬,四百萬,或者五百萬,六百萬,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麽問題就真的很嚴重了。
所以現在擺在徐清麵前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調查清楚這些人為什麽如此密集的宣布造反,在這個沒有電報的時代,就算是宋朝的百姓想要在各大殖民地之間傳遞信息,也需要十分漫長的時間,而這些殖民地之間通風報信,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同時叛亂的,之所以如此,不然有他的原因,而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然後改變它,讓這些叛軍徹底失去叛亂的理由,以此讓當地的百姓不再支持叛軍的行動,這是徐清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
唯有做成了這一件事,殖民地的叛亂才有可能盡快結束,不然等待著徐清他們的,隻有無止境的平叛,就像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和法蘭西帝國一樣,到最後因為本土無法在繼續支撐對殖民地的統治放棄殖民地,這是徐清絕不想要的結果,所以他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
想明白了這點,徐清立刻開始行動起來,在他的想法中,殖民地之間通風報信約定互相起義的可能性接近於零,首先是語言不通,除了大宋帝國通過十幾年的時間培養出了一批精通各國語言的人才之外,這些土著國家是根本不可能相互之間交流的,即便上層人士普遍會講漢語,可是底層人士根本不可能掌握,除此之外,殖民地之間都有著嚴格的控管,每一個地方也都會修建堡壘以防止互相之間有所往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想要通風報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徐清立刻把叛軍是聯合軍的概念從腦子裏劃掉了。
從現在的狀況看來,這些叛軍雖然是同時一起發動的,可是因為無法互相通風報信,所以他們的叛亂其實屬於個體式的叛亂,認識到這一點,這一來徐清立刻輕鬆了許多,他最怕的便是所有殖民地串通在了一起,那樣一來,自己要應付的可就是上百萬人的整體了,這對於宋朝的軍隊來說太不利了。
此時的殖民地部隊雖然不如宋朝的軍隊遠甚,這一點無論是兵員素質上,還是在裝備先進程度上,都是有些明顯的代查,此時宋朝的火槍已然從燧發槍那種從前麵裝填火藥和子彈的落後武器變成了從後麵安裝子彈的後裝槍,這種槍相比起燧發槍來說,每分鍾能夠多發射十五枚子彈,達到二十枚左右的數量,整整四倍的成長,這樣的火器掌握在宋朝軍隊的手中,殖民地是沒有的,他們隻有宋朝幾年前還在使用的燧發槍,並且技術也不是特別的成熟,生產力很是低下,大部分的軍隊依舊使用長刀或者是長槍,這便是宋朝軍隊在戰鬥力上的先進性,這一點是殖民地叛軍所根本不可能媲美的。
而如今知曉了叛軍的行動乃是個體性質的叛亂,不是群體性的聯盟起義,那麽徐清完全可以將這個消息告訴給樞密院,到時候樞密院隻需要調動兵馬,在一個地方造成局部優勢,便可以將這些叛軍各個擊破,這對於宋軍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局麵了。
隻不過戰爭永遠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眼前的叛軍確實能夠消滅,可這並不能阻止新的叛軍繼續他們前輩的事業,如果弄不清楚這些互不統屬的殖民地到底是因為什麽突然一起造反的,那麽這樣的反叛勢必會此起彼伏,在未來一刻不間斷的消耗宋朝的財富國力,所以他必須得調查清楚,這些殖民地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不然這件事情就不算完。
而對於這一點,徐清也有一些線索了,兩個地方同時爆發叛亂,可能的原因並不會特別多,尤其是如此眾多的殖民地同時爆發叛亂,那麽原因就更不多了,排除掉互相通風報信之後,徐清的心裏也就隻剩下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這段時間裏,發生了一件同時影響到各大殖民地的事情,並且因為這件事,激發了大多數殖民地的反對,最後演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隻有這種可能,才能解釋如今混亂的局麵。
至於什麽樣的事情可以在同一時間讓如此多的殖民地同時反對,則必然是因為宋朝的原因才會讓這件事情的影響範圍如此之廣,若是要查,則必然要把重點放在宋朝內部進行勘察,這樣得到答案的幾率便會愈大,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同時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土地施加影響的國家隻有宋朝,從這裏查起無疑是最為正確的決定,想到了這一點,徐清毫不猶豫的取消了三司使上萬名工作人員的假期,所有人在接下來直到戰爭結束之前全部取消假期,所有人除必要人手之外,全部去調查國內最近有什麽異動可以聯係到海外殖民地造反這件事情上,無論大小,全部徹查。
另一麵徐清還給樞密院的狄青打了一個招唿,如今他已經被朝廷認命為這次行動的統帥,全權負責平亂事宜,所以徐清想要了解那些殖民地百姓到底是怎麽想的,就必修要通過狄青來了解這一切,而對於徐清的拜托,狄青自然應下,兩邊同時進展,徐清的工作開始忙碌起來。
如今的宋朝已經是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了,每天頒布的行政命令多達上百,地方行政命令更是多達上千,想要從其中找到蛛絲馬跡,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還好徐清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麵對這樣的困境,徐清足足跟其對抗了一個月的時間,每日裏幾乎除了吃喝拉撒的時間之外,所有的時間都撲在了卷宗和前線傳來的消息上,此時殖民地上的叛軍也是愈演愈烈,總體規模已經到了一百七十萬的程度,而狄青所指揮的第一個殲滅戰也已然開始。
這第一場戰役,位於現今的阿拉伯半島,因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因,這裏開始聚集起了相當大的財富,城鎮和集市開始出現,而後因為宗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世界的中心,等到宋朝的殖民隊伍抵達這裏的時候,這裏依然是一處擁有兩百萬人口的繁榮地區了,後來通過挑撥離間的方式,宋朝成功的在這裏建立起了殖民地,一統治便是整整八年的時間,期間有過好幾次大規模的起義,都被當地的軍隊所鎮壓,而這一次,卻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的部隊總計有二十萬左右,占了當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這也讓當地的駐軍難以招架,而此地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若是阿拉伯失手,那麽宋朝通往地中海的通道便會中斷,這對於宋朝來說,每一年損失將會達到上億左右的財富,財政收入也會損失上千萬貫以上,所以這一個地方,便成為了狄青心中第一個要拿下來的地方。
為了準備這次戰鬥,狄青從周圍的埃及殖民地和中東殖民地上調集了兩萬人的駐軍部隊以及六萬人的脅從部隊,然後又從本土帶了四萬人左右的軍隊,總計十二萬人的軍隊,在叛亂發動的一個月後向叛軍的大本營發動了這次戰爭。
戰爭的過程無疑是十分慘烈,這些信仰堅定的彎月民族在大炮的轟擊下,並沒有被摧毀意誌,而是跟宋朝的遠征軍進行了殊死的搏殺,憑借著他們的阿拉伯馬和大馬士革彎刀,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下午,最後以宋朝的輕鬆取勝結束了戰鬥,等到戰後統計的時候,阿拉伯軍死傷超過十萬人以上,而宋朝的死傷則控製在了一千人左右。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讓人尊敬的,要知道宋朝在這次戰鬥中啟用了科學院最新研製出來的多管槍技術,這種機關槍的前身每分鍾能夠射出超過三百發以上的子彈,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無疑是堪比核彈一般的武器,而在這次行動中狄青總共攜帶了六十挺這樣的多管槍,可以想象,當這些武器一字排開對著那些從來沒有見過這類武器的阿拉伯騎兵時,所能造成的殺傷力會有多麽的驚人了。
可以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正因為如此,在麵對如此大的劣勢之下,阿拉伯軍隊依舊沒有任何撤退的跡象,而是選擇了繼續戰鬥,直到最後實在是筋疲力盡之後這才撤退,這無疑值得宋朝所有軍人為他們感到尊敬,麵對屠殺,一個人能夠做到最勇敢的,便是不叫出來,阿拉伯人無疑做到了。
當打掃戰場之後,不意外的,狄青的部隊很快便在屍體之中找到了幾個活下來的阿拉伯人,他們立刻被送到了就近的醫館中得到治療,在醒來之後便立刻受到了審問,在經過對上百人進行審問之後,線索開始慢慢匯聚在白紙上,然後通過帆船,最終傳到了徐清的手上,麵對這樣的第一手資料,徐清自然很是在乎,在得到資料傳迴來的第一時間,徐清便從瞌睡中清醒過來,把狄青傳迴來的紙條展開,仔細看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