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當然怕死,可是比死更可怕的是,是被當做畜生一般被奴役,工人不像農民,即便在城市裏活下去了,他們還能迴到城市中,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苟延殘喘,無論日子過得多差,他們是有退路的,而工人則不一樣,許多工人都是農民的第二個孩子,第三個孩子,他們在農村裏已然沒有多餘的土地分給他們了,他們和他們的後代,未來勢必要在城市裏過接下來的生活,而工人則是他們最有可能從事一輩子的職業。
在這個時候,他們退無可退,隻要一讓步,那麽他們未來將繼續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工廠之中,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當這種生活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那是真的比死還要可怕的環境,而麵對這樣的環境,宋朝的工人們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們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著一切。
宋朝工業化的一切財富都由上層建築獨吞,他們這些底層百姓沒有獲得半分的好處,甚至在生活條件上要比以前還要大幅度的倒退,這種種的變化都加強了工人們抵抗的決心,而楊世成等人的工人運動便是這場大行動的導火索。
正是因為有了楊世成等人的壯烈舉動,這才激發起了工人階級們對於舊世界徹頭徹尾的失望,通過這場鎮壓運動,他們終於徹底看清楚了宋朝士大夫的真麵目,在這個世道裏,唯有反抗才能有活路,麵對這樣的處境,工人們又豈會放棄這一次爭取權利的機會呢。
最後,趙禎不得不從城外的乾園趕迴城內,並找到了趙昕詢問了一番他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趙昕對於這件事情顯然也是沒有任何的頭緒,宋朝的農民起義,在曆史上爆發過非常多次,所以在處理暴亂問題上,宋朝無疑擁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可麵對工人運動,別說是宋朝了,便是全世界也是頭一遭,而對於巷戰這種戰鬥方式,他們也根本從來沒有在火器的基礎上實戰過,在這種狀態下,趙禎自然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采取的也隻能是按照農民起義的辦法去跟工人們進行對抗。
最後得到的結果便是反抗的人數從六萬變成了兩百萬,這是趙禎怎麽也沒有想到的,鐵路的出現讓各地的交通變得越來越便捷,尤其是對於經濟尤為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來說,人群的集結若是放在以前或許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現在,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便可以將人群聚於一處,這樣的速度是農業時代所無法媲美的。
而且農業時代中,城市中的人口往往是十分稀少的,即便是唐朝的長安城,又或者是宋朝的開封城、明朝的北京城,大多人口也就在一百萬左右上下,就這個數字,還是包括了郊區的農民以及周圍的衛星城市才有了這樣一個數字,畢竟對於一個農業城市,一百萬的人口無論是管理還是操控,都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更何況現如今數百萬人口的都市了,而宋朝又是第一次麵對這樣規模的暴亂,自然一時之間也是措手不及。
可趙禎這次倒是沒有再想要用蠻力的打算了,第一次使用蠻力,便讓反抗的人從六萬變成了兩百萬,這要是再鎮壓,先別說能不能控製住這兩百萬人,若是再多出幾百萬來,那宋朝的國庫也就差不多要見底了,甚至動搖國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雖然農業依舊是國家經濟的柱石,可是在朝廷的收入已然落後與工業,而兩者之間所花費的人工是完全不同的,農業人口現在依舊占據宋朝的絕大多數,大概在七成左右,可他們的生產產值,也就是所謂的第一產業,大概隻占據全國生產總值不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占據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工人階級,卻創造了全國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財富,不得不說,工業在宋朝已然代替了農業,成為了宋朝的支柱型產業,且在出口上也是排名第一,通過大規模的生產符合統一標準的器具,宋朝從海外源源不斷的得到無數的財富,工人階級的力量無疑是十分強悍的。
而現在兩百萬的工人選擇罷工,這對於宋朝的傷害簡直比一路農民全部反叛還要來的大,最直接的便是會導致今年外貿的數字大幅度下降,然後便是關稅的大幅度下降,這可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現在的汴京城可是需要大筆的銀子投入進去的,若是這個時候缺錢,那麽汴京改造工程就必須要停止了,這是趙昕所不希望見到的。
可相比起不賺錢來說,整個東南亂作一團,則是他更不希望看到的,兩百萬名工人,聚集在以昆山府為中心的諸多大城市之中,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釀成滔天大禍,趙昕此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了,所以對於趙禎的問題他也無法迴答。
而此時的朝堂之上,對於這次工人運動的意見也從最開始的一昧鎮壓開始分裂出了不同的意見,畢竟鎮壓兩百萬人,並且還是處在城市區域內,擁有一定組織的壯勞力,使用暴力,這絕對不是一個十分好的選擇,而對於意見的分裂,也是必然而然的事情了,其中以和談派為主,他們主張派出代表和工人協會去協商這次事件的處理方法,先穩住工人們的動作,然後再想辦法,這一派將和談當做穩定的籌碼,其目的是為了拖住工人們的時間,以此為契機將這次工人運動從內部搞垮。
這種做法無疑是十分高效且十分有可能完成的,並且這種做法在徐清看來也是作為有效和合算的手段,他從未來而來,自然從曆史書上知道世界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工人暴動,隻要當時的政府願意和這些人談,往往時間一長,便能讓工人階級內部開始出現分裂,尤其是在工會組建的初步階段,新的組織還不能像上百年以後的工會那樣可以持續運轉,此時的人們之所以加入工會,盡管有一部分是破釜沉舟,抱定了不自由毋寧死的態度,可更多的人還是隻有一腔熱血而已。
這腔熱血或許可以支撐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可隻要時間一長,就必然會讓這股意誌被衝散,等到那個時候,工人們的要求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如此堅決,朝廷也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給一部分工人好處,讓他們安靜下來,隨即整個活動就會平定下來,這樣做,無疑對整個朝廷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不過徐清並不傾向於使用這種方法來對付這次工人運動。
因為這樣做,無疑是在敷衍工人們,朝廷最多在楊世成等人的問題上鬆一鬆口而已,也不可能將他們無罪釋放,最多把誅九族變成殺一人而已,那些從犯也最多是從幾年牢獄變成流放他鄉,通過徐清的觀察,這已經差不多是這一派人的最後底線了,至於什麽無罪釋放,工人待遇提高以及給予工人參政議政的權利,這些就根本是妄想了。
抱持了這種看法的官員去執行所謂的拖延戰術,徐清相信,他們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可是這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些工人們依舊會因為自己的境遇而繼續舉起反抗的旗幟,在徐清看來,談判自然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可宋朝還是應該給出一些東西,參政議政的權利不能給,為了帝國的威嚴不能無罪釋放楊世成等人,這些徐清都同意,畢竟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權利都給了工人們,那麽這也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其中之一就是會給世人們留下一個朝廷欺軟怕硬的形象,這個形象在工業化沒有出現之前,深植於宋朝人民的心中,那時的宋朝對境內的反抗部隊殘酷鎮壓,而在對待外敵上,卻是弱的很,雖然宋朝的軟弱維持了遼宋邊境長達六十年的和平,可對於百姓們來說顯然不會那麽去想問題,他們隻看到宋朝的皇帝是遼國皇帝的弟弟,身為中原王朝之主,竟然要給別人做表弟,這種感覺對於宋朝人來說,自然是不怎麽舒服的。
而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宋朝對外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正所謂肚裏有貨,心裏不慌,正是這個道理,久而久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開始變得威嚴起來,而現在,若是因為工人一次暴動,便答應他們全部的條件,那麽朝廷必然會被天下人所看貶,到時候其他階層見朝廷如此軟弱,必然會伺機而動,到時候天下將會更加烽火狼煙,這將直接威脅到趙昕的統治基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徐清在這個方麵也沒有什麽想法,他隻是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上,盡量滿足這些工人們的要求,比如說一些的工作時辰規定在五個時辰以內,超出時間要算加班費,然後每一個人一個禮拜必須要安排一天休息,然後工人們的住宿問題,可以擁擠但必須要保證幹淨,以及廠房之內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這些條件並不算苛刻,花掉的錢也不會特別的多,畢竟資本家們早已經在這些工人的身上賺足了金銀珠寶,這些改善的條件付諸實施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
可即便是這樣的要求,徐清的提議也依舊被眾人所推翻了,此時的資本界,商人們早已經憑借著強大的財力滲透到了朝廷的各個角落之中,許多官員,幹脆就是商人們的代言人,背後接受著商人的饋贈,在朝堂之上則為商人們辦事,這些官員自然不願意讓徐清的提議被通過,所以千方百計的阻撓,還在市井之上散步徐清的謠言,以顯示出徐清懦弱的一麵,希望徐清的提議能夠被撤銷。
若是隻有他們這一夥人在背後搞鬼,或許事情還不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畢竟商人們崛起的時間非常的短,士大夫們依舊在政治上擁有十分高的地位,願意拉下臉來為商人們效勞的士大夫們,大多都是一些沒什麽本事的人物,希望能夠拉住幾個商人,來為自己的後半生謀福利而已,這樣的官員盡管多,可大多都是沒有什麽權利,品階也不高的官員,中央朝廷的決策,對於他們來說,隻有聽命的份沒有命令的可能。
之所以徐清的意見被推翻,其實主要還是其餘宰相們的反對,這才造成了徐清的想法被擱置,他們不同意徐清想法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這樣做影響太大了,全國的工人如今可不止兩百萬,總是大概在五百萬左右,現在兩百萬人站出來想要獲得一定的權利,若是他們同意了,那麽剩下的三百萬要不要給他們相同的權利呢?
是必然要給的,那麽即便是生活條件上的便利,其影響的也必然是五百萬的人口,這樣的影響麵積對於宋朝來說,太大了,更為重要的是,提高生活標準,這理論上應該是由商人和工人之間去商談的,若是朝廷私自幫著商人們決定了這一切,那麽工人會怎麽想,對他們會不會有不公平的呢?
這些都是他們需要考量的東西,而在這種種的考量之下,最終徐清也是沒有了話說,這畢竟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一個剛剛從封建集權製向著資本主義轉變的國家,在這種國家裏,指望朝廷能夠尊重工人的權益,並且保護他們,無疑是十分艱難的,要知道,即便是後世的西方列強,真正誕生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的國家,正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蘇聯,而為了抵抗赤色對歐洲的侵蝕,歐洲各國才不得不緊跟著蘇聯開始建立《勞動法》體係,以保障勞動的生命安全和一切權利。
這個時候,已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了,從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誕生到真正的勞動法出現,足足花費了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其中犧牲的人們根本就無法用一個數字來定義,那將會是一個遠超二戰死亡人數的數字,而徐清在剛開始並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單純的去提出這個方案,等到被否決之後,徐清才猛然知道,自己終究違背不了社會的規律,沒有足夠的犧牲,就不要妄想權利的讓渡,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完)
在這個時候,他們退無可退,隻要一讓步,那麽他們未來將繼續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工廠之中,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當這種生活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那是真的比死還要可怕的環境,而麵對這樣的環境,宋朝的工人們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們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著一切。
宋朝工業化的一切財富都由上層建築獨吞,他們這些底層百姓沒有獲得半分的好處,甚至在生活條件上要比以前還要大幅度的倒退,這種種的變化都加強了工人們抵抗的決心,而楊世成等人的工人運動便是這場大行動的導火索。
正是因為有了楊世成等人的壯烈舉動,這才激發起了工人階級們對於舊世界徹頭徹尾的失望,通過這場鎮壓運動,他們終於徹底看清楚了宋朝士大夫的真麵目,在這個世道裏,唯有反抗才能有活路,麵對這樣的處境,工人們又豈會放棄這一次爭取權利的機會呢。
最後,趙禎不得不從城外的乾園趕迴城內,並找到了趙昕詢問了一番他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趙昕對於這件事情顯然也是沒有任何的頭緒,宋朝的農民起義,在曆史上爆發過非常多次,所以在處理暴亂問題上,宋朝無疑擁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可麵對工人運動,別說是宋朝了,便是全世界也是頭一遭,而對於巷戰這種戰鬥方式,他們也根本從來沒有在火器的基礎上實戰過,在這種狀態下,趙禎自然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采取的也隻能是按照農民起義的辦法去跟工人們進行對抗。
最後得到的結果便是反抗的人數從六萬變成了兩百萬,這是趙禎怎麽也沒有想到的,鐵路的出現讓各地的交通變得越來越便捷,尤其是對於經濟尤為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來說,人群的集結若是放在以前或許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現在,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便可以將人群聚於一處,這樣的速度是農業時代所無法媲美的。
而且農業時代中,城市中的人口往往是十分稀少的,即便是唐朝的長安城,又或者是宋朝的開封城、明朝的北京城,大多人口也就在一百萬左右上下,就這個數字,還是包括了郊區的農民以及周圍的衛星城市才有了這樣一個數字,畢竟對於一個農業城市,一百萬的人口無論是管理還是操控,都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更何況現如今數百萬人口的都市了,而宋朝又是第一次麵對這樣規模的暴亂,自然一時之間也是措手不及。
可趙禎這次倒是沒有再想要用蠻力的打算了,第一次使用蠻力,便讓反抗的人從六萬變成了兩百萬,這要是再鎮壓,先別說能不能控製住這兩百萬人,若是再多出幾百萬來,那宋朝的國庫也就差不多要見底了,甚至動搖國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雖然農業依舊是國家經濟的柱石,可是在朝廷的收入已然落後與工業,而兩者之間所花費的人工是完全不同的,農業人口現在依舊占據宋朝的絕大多數,大概在七成左右,可他們的生產產值,也就是所謂的第一產業,大概隻占據全國生產總值不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占據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工人階級,卻創造了全國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財富,不得不說,工業在宋朝已然代替了農業,成為了宋朝的支柱型產業,且在出口上也是排名第一,通過大規模的生產符合統一標準的器具,宋朝從海外源源不斷的得到無數的財富,工人階級的力量無疑是十分強悍的。
而現在兩百萬的工人選擇罷工,這對於宋朝的傷害簡直比一路農民全部反叛還要來的大,最直接的便是會導致今年外貿的數字大幅度下降,然後便是關稅的大幅度下降,這可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現在的汴京城可是需要大筆的銀子投入進去的,若是這個時候缺錢,那麽汴京改造工程就必須要停止了,這是趙昕所不希望見到的。
可相比起不賺錢來說,整個東南亂作一團,則是他更不希望看到的,兩百萬名工人,聚集在以昆山府為中心的諸多大城市之中,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釀成滔天大禍,趙昕此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了,所以對於趙禎的問題他也無法迴答。
而此時的朝堂之上,對於這次工人運動的意見也從最開始的一昧鎮壓開始分裂出了不同的意見,畢竟鎮壓兩百萬人,並且還是處在城市區域內,擁有一定組織的壯勞力,使用暴力,這絕對不是一個十分好的選擇,而對於意見的分裂,也是必然而然的事情了,其中以和談派為主,他們主張派出代表和工人協會去協商這次事件的處理方法,先穩住工人們的動作,然後再想辦法,這一派將和談當做穩定的籌碼,其目的是為了拖住工人們的時間,以此為契機將這次工人運動從內部搞垮。
這種做法無疑是十分高效且十分有可能完成的,並且這種做法在徐清看來也是作為有效和合算的手段,他從未來而來,自然從曆史書上知道世界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工人暴動,隻要當時的政府願意和這些人談,往往時間一長,便能讓工人階級內部開始出現分裂,尤其是在工會組建的初步階段,新的組織還不能像上百年以後的工會那樣可以持續運轉,此時的人們之所以加入工會,盡管有一部分是破釜沉舟,抱定了不自由毋寧死的態度,可更多的人還是隻有一腔熱血而已。
這腔熱血或許可以支撐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可隻要時間一長,就必然會讓這股意誌被衝散,等到那個時候,工人們的要求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如此堅決,朝廷也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給一部分工人好處,讓他們安靜下來,隨即整個活動就會平定下來,這樣做,無疑對整個朝廷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不過徐清並不傾向於使用這種方法來對付這次工人運動。
因為這樣做,無疑是在敷衍工人們,朝廷最多在楊世成等人的問題上鬆一鬆口而已,也不可能將他們無罪釋放,最多把誅九族變成殺一人而已,那些從犯也最多是從幾年牢獄變成流放他鄉,通過徐清的觀察,這已經差不多是這一派人的最後底線了,至於什麽無罪釋放,工人待遇提高以及給予工人參政議政的權利,這些就根本是妄想了。
抱持了這種看法的官員去執行所謂的拖延戰術,徐清相信,他們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可是這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些工人們依舊會因為自己的境遇而繼續舉起反抗的旗幟,在徐清看來,談判自然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可宋朝還是應該給出一些東西,參政議政的權利不能給,為了帝國的威嚴不能無罪釋放楊世成等人,這些徐清都同意,畢竟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權利都給了工人們,那麽這也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其中之一就是會給世人們留下一個朝廷欺軟怕硬的形象,這個形象在工業化沒有出現之前,深植於宋朝人民的心中,那時的宋朝對境內的反抗部隊殘酷鎮壓,而在對待外敵上,卻是弱的很,雖然宋朝的軟弱維持了遼宋邊境長達六十年的和平,可對於百姓們來說顯然不會那麽去想問題,他們隻看到宋朝的皇帝是遼國皇帝的弟弟,身為中原王朝之主,竟然要給別人做表弟,這種感覺對於宋朝人來說,自然是不怎麽舒服的。
而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宋朝對外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正所謂肚裏有貨,心裏不慌,正是這個道理,久而久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開始變得威嚴起來,而現在,若是因為工人一次暴動,便答應他們全部的條件,那麽朝廷必然會被天下人所看貶,到時候其他階層見朝廷如此軟弱,必然會伺機而動,到時候天下將會更加烽火狼煙,這將直接威脅到趙昕的統治基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徐清在這個方麵也沒有什麽想法,他隻是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上,盡量滿足這些工人們的要求,比如說一些的工作時辰規定在五個時辰以內,超出時間要算加班費,然後每一個人一個禮拜必須要安排一天休息,然後工人們的住宿問題,可以擁擠但必須要保證幹淨,以及廠房之內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這些條件並不算苛刻,花掉的錢也不會特別的多,畢竟資本家們早已經在這些工人的身上賺足了金銀珠寶,這些改善的條件付諸實施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
可即便是這樣的要求,徐清的提議也依舊被眾人所推翻了,此時的資本界,商人們早已經憑借著強大的財力滲透到了朝廷的各個角落之中,許多官員,幹脆就是商人們的代言人,背後接受著商人的饋贈,在朝堂之上則為商人們辦事,這些官員自然不願意讓徐清的提議被通過,所以千方百計的阻撓,還在市井之上散步徐清的謠言,以顯示出徐清懦弱的一麵,希望徐清的提議能夠被撤銷。
若是隻有他們這一夥人在背後搞鬼,或許事情還不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畢竟商人們崛起的時間非常的短,士大夫們依舊在政治上擁有十分高的地位,願意拉下臉來為商人們效勞的士大夫們,大多都是一些沒什麽本事的人物,希望能夠拉住幾個商人,來為自己的後半生謀福利而已,這樣的官員盡管多,可大多都是沒有什麽權利,品階也不高的官員,中央朝廷的決策,對於他們來說,隻有聽命的份沒有命令的可能。
之所以徐清的意見被推翻,其實主要還是其餘宰相們的反對,這才造成了徐清的想法被擱置,他們不同意徐清想法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這樣做影響太大了,全國的工人如今可不止兩百萬,總是大概在五百萬左右,現在兩百萬人站出來想要獲得一定的權利,若是他們同意了,那麽剩下的三百萬要不要給他們相同的權利呢?
是必然要給的,那麽即便是生活條件上的便利,其影響的也必然是五百萬的人口,這樣的影響麵積對於宋朝來說,太大了,更為重要的是,提高生活標準,這理論上應該是由商人和工人之間去商談的,若是朝廷私自幫著商人們決定了這一切,那麽工人會怎麽想,對他們會不會有不公平的呢?
這些都是他們需要考量的東西,而在這種種的考量之下,最終徐清也是沒有了話說,這畢竟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一個剛剛從封建集權製向著資本主義轉變的國家,在這種國家裏,指望朝廷能夠尊重工人的權益,並且保護他們,無疑是十分艱難的,要知道,即便是後世的西方列強,真正誕生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的國家,正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蘇聯,而為了抵抗赤色對歐洲的侵蝕,歐洲各國才不得不緊跟著蘇聯開始建立《勞動法》體係,以保障勞動的生命安全和一切權利。
這個時候,已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了,從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誕生到真正的勞動法出現,足足花費了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其中犧牲的人們根本就無法用一個數字來定義,那將會是一個遠超二戰死亡人數的數字,而徐清在剛開始並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單純的去提出這個方案,等到被否決之後,徐清才猛然知道,自己終究違背不了社會的規律,沒有足夠的犧牲,就不要妄想權利的讓渡,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