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確實如此,可是殿下,凡事皆不可操之過急啊,如今保守派勢弱,可也隻是在中樞之上勢弱而已,地方郡縣之中,尚且有六成以上的官員皆為保守派出生,他們控製著地方上的財政和行政,若是殿下猛然下雷霆之手,必然讓這些官員們心生倉亂之心,到時恐為天下生亂啊。“
徐清苦口婆心的說道,若是換個人跟他提出這番建議,他是絕對要破口大罵的,可是麵對趙昕,他顯然不能太過於直白的說話,甚至在話語裏,最好還要把那些讓人不舒服的詞給拿掉,就是為了讓趙昕盡可能緩和的接受自己的論述,而等徐清說完之後,趙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如今之大宋,難道經不起這等風霜了麽?“
這句話讓徐清心裏一個咯噔,好麽,自己說的話趙昕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了。
事實也確實如徐清所料,對於徐清的這番言論,趙昕確實是聽不進去的,他跟徐清不同,徐清是從現代來到古代的,所以對於現在宋朝的發展盡管很是高興,可還沒到滿意的程度,因為他知道,宋朝現在的發展隻不過是工業化的最初期而已罷了,現在的宋朝,甚至連電都還沒發明出來呢,就這樣的科技水平,有什麽值得自豪的呢?
可趙昕不一樣,他從來沒有見到過現代社會的發達,隻見過農業社會的落後,而現如今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宋朝在他的眼中,已然是社會最為完美的狀態了,畢竟中國人自從儒家學說創立以後,曆朝曆代幾乎都是尊古的,也就是認為三皇五帝的時代是好的,後麵的時代就越來越不好,在這樣的狀態下,宋朝進入了工業化時代,讓全天下百姓都不用忍饑挨餓,這完全是達到了孔子當年所留下來的理想國狀態,也難怪趙昕和天下那麽多的年輕人會認為保守派該被鏟除了,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此事的宋朝已經發展到了巔峰,就不需要在為了發展而隱忍保守派的存在。
除此之外,趙昕其實跟現在宋朝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一樣,麵對著自己身為天下第一大國民眾的身份,無疑是十分自豪的,而越是自豪,對於國內各種腐朽墮落勢力就越是不喜歡,這一點後世的中國也是如此,走在複興的道路上,人民越來越自信的同時,要求當然也越來越高,九年義務製要變十二年義務製,十二年義務製不夠,還要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係中,看病有醫保不行,還要有免費醫療,能買房子不行還得要買一線的房子。
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標誌,西方有一位哲人說,一個國家發展的標誌就是一個國家民眾的挑剔程度,挑剔程度越高,代表這個國家越發達,盡管這番話有些不太對,可是還是有些借鑒的道理,如今的宋朝就是如此,況且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尚且沒有成為世界第一,而此時的宋朝早已經是天下無敵,唯有遼金可堪一戰的狀態了,自然民族自信心爆棚,對於保守派的痛恨當然也就越發難以控製。
畢竟在這些人看來,如今的宋朝之所以還會有那些弊病,還會有老百姓吃不飽飯,孩子讀不了書,都是這些保守派的錯,這種想法很是無聊,就像當年德國把錯誤怪在猶太人身上一樣,一個事情的發生,不可能隻有一個因素,而人類總是不喜歡思考太過複雜的東西,所以把一個東西從整體中拿出來當做標杆,然後打擊報複,無疑是一件最簡單的事情,而保守派顯然就是這些人心中的靶子了。
因為在他們看來,保守派攫取了大量屬於革新派的政治資源,因此在宋朝的廣闊國土上,才導致許多工業發展速度緩慢,其原因都是因為保守派從中作梗,還有對於海外的統治,也是因為保守派的存在,才導致雙方的歧視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殖民地的反抗越來越激烈,這便是他們想要發動這項行動的理由,在這種狀態下,徐清的話趙昕怎麽可能聽得進去呢。
徐清當然不可能真的像這個時代的人那樣思考到這些,所以對於趙昕的這番話他隻覺得很是可怕,他不由得說道:“殿下大宋如今看似強大,可現實卻是內有殖民地之亂,外有遼金兩國窺伺,本土還有許多矛盾需要解決,這些都需要強大的中樞去安排處理,若是殿下冒然對舊黨下手,則必然會給諸多派閥以可乘之機,到時我大宋江山必有動蕩,還請殿下三思啊。“
徐清的這番話能明顯的聽出來他是有些著急了,連冒然這樣的貶義詞都用了出來,不得不說趙昕那危險的思想讓徐清很是警惕,可趙昕卻沒有再多說什麽,把奏折從徐清的手上拿了迴來,輕聲的說一句“老師的意思我知道了,學生之疑惑已全然解開,若是老師無事的話,請隨意吧。“說完便走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處理起了下一封奏折,把那封記載著給私立學校提供研究經費的折子放在了一旁。
趙昕那模糊的態度讓徐清很是不安,可是麵對已經不願意再多說話的趙昕,徐清也不能再說些什麽,雖然自己是老師,可是趙昕畢竟是這天下未來的掌控者,是君王,他隻能提出建議,真正做決定的還是趙昕,徐清深深歎了口氣,行禮如儀之後便走了出來。
一離開東宮,徐清便立刻向著趙禎的居所走去,這件事自己處理不了,能夠讓趙昕改變態度的唯有趙禎,可隻走了一步,徐清便停下了腳步,今天是趙昕第一天當政,若是自己在這第一天便因為與趙昕政見不合去找趙禎,他人會如何評價趙昕?
自己可是趙昕的老師啊,是他在整個朝堂上最信任,也是最尊重的人,若是自己都這麽做了,那麽這對於趙昕的打擊會有多大,他可是這天下未來的主宰,若是讓他的自尊心受損了,或許會幹出比這件事還要可怕的事情來也說不定,而自己,也徹底喪失了向他提出建議的權利,這是徐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徐清卻步了,這天下,終究要讓他來掌控,晚犯錯不如早犯錯,這件事,還是交給上天來決定吧。
想通了兩者之間的利益對比,徐清覺得還是把握住趙昕對自己的信任為好,便轉身離開了皇宮,三天之後,果然不出徐清所料,趙昕宣布在下一個月的財政支出中,希望能夠撥出一筆錢匯入私立大學之中,充當研究經費,當然,他的理由當然不會是想要剿滅保守派,而是說促進科學進步以及獎勵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研人才,以此來緩和保守派的情緒。
可是趙昕卻想錯了,對於保守派來說,他們的神經早就在這幾年裏因為工業化而變得越來越脆弱,當趙昕登上執政者的位置上,所有保守派的眼睛便都釘在了他的身上,他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多重理解,即便隻是一個伸手,或者是嘴中隨便說出一個人的名字,都會被過度理解,甚至是曲解,更遑論是撥發研究經費這樣的事情了,立刻便被保守派理解成了趙昕是在對保守派有所動作之前的鋪墊,反抗也由此而來。
首先發難的就是太學的學生們,這些人全部都是四書五經儒家信徒,充斥著大量保守派高官的子弟,同時他們又距離整個朝堂最近,直接就在汴京城中,其總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些人立刻開始寫聯名信,同時還開始舉行遊行來反對趙昕提出的這一點,至於原因,則是在公平兩個字。
他們認為全國學校劃分兩等,一為書院,教導禮義廉恥,二為大學教導先進科技,此二者,朝廷在對待上應該地位平等,不分伯仲才對,而趙昕卻打破了這一點,這直接就被許多學生視為剿滅保守派的信號,反抗之聲非常的激烈,而且這些學生大多擁有一個個十分強大的政治家族,隨著他們的舉動開始在汴京率先舉起大旗,地方上各大書院也紛紛參加,還有許多保守派的官員也開始進入其中,開始寫聯名信來勸阻趙昕的這次舉動。
這樣巨大的反抗是趙昕不曾預料到的,原本他認為自己找了個理由,且也跟革新派的各位大臣們都商量過了,憑借著革新派在朝堂上占據的強大優勢,想要推行自己這條主張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在趙昕的眼中,這隻是撥出一筆研究經費而已,並沒有說廢除科舉製,關閉書院這樣等於是絕戶的政策,保守派理應不會把事情鬧得那麽大才對。
可趙昕卻想錯了,若是趙禎來發布這道命令,或許情況還不那麽變化的那麽快,可發布命令的卻恰巧是剛剛才上位的趙昕,此時的他除了太子身份之外,還並沒有在整個天下人麵前展示過自己的能力,在朝堂之上也沒有什麽政治威望,隻是跟中樞的人打了一個照麵而已,地方上的人甚至從來都沒有見過他,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原本還左右搖擺的地方官員和書院這才會響應太學的號召,站出來公開反對趙昕這一不公平的舉動,究其原因,還是趙昕的政治威望太低的緣故。
行動到了這裏,為難的自然就不僅僅是趙昕了,當保守派旗幟鮮明的希望趙昕可以收迴成命的時候,革新派的年輕人們自然也舉起了大旗,以汴京城內十九所大學為首,整個天下一百二十七所大學聯名向天下公開宣稱支持趙昕的決定,這一下兩派之間的矛盾毫無遮擋的便暴露在了世人的麵前,一時之間,兩派遊行在各大城市之中層出不窮,間或之間甚至還有惡心暴力事件發生,雖然沒有死人,可是受傷的人數卻不停增加,若是控製失當,則必然從流血暴力變成真正的恐怖暴力,一時之間,所有的輿論奔向趙昕的身上,這讓他措手不及。
此時的他這才意識到,即便自己是下一任皇帝,是國之儲君,是這天底下最有權利的第二人,朝政也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便能算的,自己當初以為自己一個人便能操控大局,影響國運,現如今迴想過去隻覺得如此的好笑,可是如今想要反悔,卻也是做不到了,因為他是這個國家的太子,未來的皇帝,若是此時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麽必然會讓他的政治聲望跌落穀底,到時候即便稱帝,又有多少人能夠看得起他?
沒有人會看得起一個麵對壓力便認慫的皇帝,起碼在趙昕的心中便是如此,畢竟他也隻有十九歲而已,這個時候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讓年輕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本身就非常困難了,何況趙昕還是真正的太子黨,是一個最高等級的貴族,讓他向全天下道歉,說自己做錯了,這對於他的自尊心來說,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此時各大學院的年輕人們此時都站在了他的一邊,這就讓趙昕更加不可能道歉了,畢竟不道歉起碼還有一批人支持自己,若是道歉了,則全天下都會看不起他,若是沒有了人支持,即便擁有著再高的地位,也終究不可能成為一個掌控國政的人,這是趙昕所不能結束的,他想成為千古明君,想成為像父親那樣給國家帶來巨大變革的人物,為此,他就不能出錯。
而在這件事情上,就得死撐下去,所以麵對天下的民情洶洶,趙昕在一個月之後的大朝會上,直接點名讓徐清所掌管的三司使向天下各大私立大學撥款兩百萬貫錢財以作研究經費,這一下,所有的矛盾便集中到了徐清的身上,一時之間,每個人都在看著徐清這個革新派的大佬,看著他打算怎麽做。
(本章完)
徐清苦口婆心的說道,若是換個人跟他提出這番建議,他是絕對要破口大罵的,可是麵對趙昕,他顯然不能太過於直白的說話,甚至在話語裏,最好還要把那些讓人不舒服的詞給拿掉,就是為了讓趙昕盡可能緩和的接受自己的論述,而等徐清說完之後,趙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如今之大宋,難道經不起這等風霜了麽?“
這句話讓徐清心裏一個咯噔,好麽,自己說的話趙昕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了。
事實也確實如徐清所料,對於徐清的這番言論,趙昕確實是聽不進去的,他跟徐清不同,徐清是從現代來到古代的,所以對於現在宋朝的發展盡管很是高興,可還沒到滿意的程度,因為他知道,宋朝現在的發展隻不過是工業化的最初期而已罷了,現在的宋朝,甚至連電都還沒發明出來呢,就這樣的科技水平,有什麽值得自豪的呢?
可趙昕不一樣,他從來沒有見到過現代社會的發達,隻見過農業社會的落後,而現如今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宋朝在他的眼中,已然是社會最為完美的狀態了,畢竟中國人自從儒家學說創立以後,曆朝曆代幾乎都是尊古的,也就是認為三皇五帝的時代是好的,後麵的時代就越來越不好,在這樣的狀態下,宋朝進入了工業化時代,讓全天下百姓都不用忍饑挨餓,這完全是達到了孔子當年所留下來的理想國狀態,也難怪趙昕和天下那麽多的年輕人會認為保守派該被鏟除了,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此事的宋朝已經發展到了巔峰,就不需要在為了發展而隱忍保守派的存在。
除此之外,趙昕其實跟現在宋朝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一樣,麵對著自己身為天下第一大國民眾的身份,無疑是十分自豪的,而越是自豪,對於國內各種腐朽墮落勢力就越是不喜歡,這一點後世的中國也是如此,走在複興的道路上,人民越來越自信的同時,要求當然也越來越高,九年義務製要變十二年義務製,十二年義務製不夠,還要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係中,看病有醫保不行,還要有免費醫療,能買房子不行還得要買一線的房子。
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標誌,西方有一位哲人說,一個國家發展的標誌就是一個國家民眾的挑剔程度,挑剔程度越高,代表這個國家越發達,盡管這番話有些不太對,可是還是有些借鑒的道理,如今的宋朝就是如此,況且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尚且沒有成為世界第一,而此時的宋朝早已經是天下無敵,唯有遼金可堪一戰的狀態了,自然民族自信心爆棚,對於保守派的痛恨當然也就越發難以控製。
畢竟在這些人看來,如今的宋朝之所以還會有那些弊病,還會有老百姓吃不飽飯,孩子讀不了書,都是這些保守派的錯,這種想法很是無聊,就像當年德國把錯誤怪在猶太人身上一樣,一個事情的發生,不可能隻有一個因素,而人類總是不喜歡思考太過複雜的東西,所以把一個東西從整體中拿出來當做標杆,然後打擊報複,無疑是一件最簡單的事情,而保守派顯然就是這些人心中的靶子了。
因為在他們看來,保守派攫取了大量屬於革新派的政治資源,因此在宋朝的廣闊國土上,才導致許多工業發展速度緩慢,其原因都是因為保守派從中作梗,還有對於海外的統治,也是因為保守派的存在,才導致雙方的歧視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殖民地的反抗越來越激烈,這便是他們想要發動這項行動的理由,在這種狀態下,徐清的話趙昕怎麽可能聽得進去呢。
徐清當然不可能真的像這個時代的人那樣思考到這些,所以對於趙昕的這番話他隻覺得很是可怕,他不由得說道:“殿下大宋如今看似強大,可現實卻是內有殖民地之亂,外有遼金兩國窺伺,本土還有許多矛盾需要解決,這些都需要強大的中樞去安排處理,若是殿下冒然對舊黨下手,則必然會給諸多派閥以可乘之機,到時我大宋江山必有動蕩,還請殿下三思啊。“
徐清的這番話能明顯的聽出來他是有些著急了,連冒然這樣的貶義詞都用了出來,不得不說趙昕那危險的思想讓徐清很是警惕,可趙昕卻沒有再多說什麽,把奏折從徐清的手上拿了迴來,輕聲的說一句“老師的意思我知道了,學生之疑惑已全然解開,若是老師無事的話,請隨意吧。“說完便走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處理起了下一封奏折,把那封記載著給私立學校提供研究經費的折子放在了一旁。
趙昕那模糊的態度讓徐清很是不安,可是麵對已經不願意再多說話的趙昕,徐清也不能再說些什麽,雖然自己是老師,可是趙昕畢竟是這天下未來的掌控者,是君王,他隻能提出建議,真正做決定的還是趙昕,徐清深深歎了口氣,行禮如儀之後便走了出來。
一離開東宮,徐清便立刻向著趙禎的居所走去,這件事自己處理不了,能夠讓趙昕改變態度的唯有趙禎,可隻走了一步,徐清便停下了腳步,今天是趙昕第一天當政,若是自己在這第一天便因為與趙昕政見不合去找趙禎,他人會如何評價趙昕?
自己可是趙昕的老師啊,是他在整個朝堂上最信任,也是最尊重的人,若是自己都這麽做了,那麽這對於趙昕的打擊會有多大,他可是這天下未來的主宰,若是讓他的自尊心受損了,或許會幹出比這件事還要可怕的事情來也說不定,而自己,也徹底喪失了向他提出建議的權利,這是徐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徐清卻步了,這天下,終究要讓他來掌控,晚犯錯不如早犯錯,這件事,還是交給上天來決定吧。
想通了兩者之間的利益對比,徐清覺得還是把握住趙昕對自己的信任為好,便轉身離開了皇宮,三天之後,果然不出徐清所料,趙昕宣布在下一個月的財政支出中,希望能夠撥出一筆錢匯入私立大學之中,充當研究經費,當然,他的理由當然不會是想要剿滅保守派,而是說促進科學進步以及獎勵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研人才,以此來緩和保守派的情緒。
可是趙昕卻想錯了,對於保守派來說,他們的神經早就在這幾年裏因為工業化而變得越來越脆弱,當趙昕登上執政者的位置上,所有保守派的眼睛便都釘在了他的身上,他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多重理解,即便隻是一個伸手,或者是嘴中隨便說出一個人的名字,都會被過度理解,甚至是曲解,更遑論是撥發研究經費這樣的事情了,立刻便被保守派理解成了趙昕是在對保守派有所動作之前的鋪墊,反抗也由此而來。
首先發難的就是太學的學生們,這些人全部都是四書五經儒家信徒,充斥著大量保守派高官的子弟,同時他們又距離整個朝堂最近,直接就在汴京城中,其總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些人立刻開始寫聯名信,同時還開始舉行遊行來反對趙昕提出的這一點,至於原因,則是在公平兩個字。
他們認為全國學校劃分兩等,一為書院,教導禮義廉恥,二為大學教導先進科技,此二者,朝廷在對待上應該地位平等,不分伯仲才對,而趙昕卻打破了這一點,這直接就被許多學生視為剿滅保守派的信號,反抗之聲非常的激烈,而且這些學生大多擁有一個個十分強大的政治家族,隨著他們的舉動開始在汴京率先舉起大旗,地方上各大書院也紛紛參加,還有許多保守派的官員也開始進入其中,開始寫聯名信來勸阻趙昕的這次舉動。
這樣巨大的反抗是趙昕不曾預料到的,原本他認為自己找了個理由,且也跟革新派的各位大臣們都商量過了,憑借著革新派在朝堂上占據的強大優勢,想要推行自己這條主張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在趙昕的眼中,這隻是撥出一筆研究經費而已,並沒有說廢除科舉製,關閉書院這樣等於是絕戶的政策,保守派理應不會把事情鬧得那麽大才對。
可趙昕卻想錯了,若是趙禎來發布這道命令,或許情況還不那麽變化的那麽快,可發布命令的卻恰巧是剛剛才上位的趙昕,此時的他除了太子身份之外,還並沒有在整個天下人麵前展示過自己的能力,在朝堂之上也沒有什麽政治威望,隻是跟中樞的人打了一個照麵而已,地方上的人甚至從來都沒有見過他,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原本還左右搖擺的地方官員和書院這才會響應太學的號召,站出來公開反對趙昕這一不公平的舉動,究其原因,還是趙昕的政治威望太低的緣故。
行動到了這裏,為難的自然就不僅僅是趙昕了,當保守派旗幟鮮明的希望趙昕可以收迴成命的時候,革新派的年輕人們自然也舉起了大旗,以汴京城內十九所大學為首,整個天下一百二十七所大學聯名向天下公開宣稱支持趙昕的決定,這一下兩派之間的矛盾毫無遮擋的便暴露在了世人的麵前,一時之間,兩派遊行在各大城市之中層出不窮,間或之間甚至還有惡心暴力事件發生,雖然沒有死人,可是受傷的人數卻不停增加,若是控製失當,則必然從流血暴力變成真正的恐怖暴力,一時之間,所有的輿論奔向趙昕的身上,這讓他措手不及。
此時的他這才意識到,即便自己是下一任皇帝,是國之儲君,是這天底下最有權利的第二人,朝政也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便能算的,自己當初以為自己一個人便能操控大局,影響國運,現如今迴想過去隻覺得如此的好笑,可是如今想要反悔,卻也是做不到了,因為他是這個國家的太子,未來的皇帝,若是此時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麽必然會讓他的政治聲望跌落穀底,到時候即便稱帝,又有多少人能夠看得起他?
沒有人會看得起一個麵對壓力便認慫的皇帝,起碼在趙昕的心中便是如此,畢竟他也隻有十九歲而已,這個時候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讓年輕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本身就非常困難了,何況趙昕還是真正的太子黨,是一個最高等級的貴族,讓他向全天下道歉,說自己做錯了,這對於他的自尊心來說,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此時各大學院的年輕人們此時都站在了他的一邊,這就讓趙昕更加不可能道歉了,畢竟不道歉起碼還有一批人支持自己,若是道歉了,則全天下都會看不起他,若是沒有了人支持,即便擁有著再高的地位,也終究不可能成為一個掌控國政的人,這是趙昕所不能結束的,他想成為千古明君,想成為像父親那樣給國家帶來巨大變革的人物,為此,他就不能出錯。
而在這件事情上,就得死撐下去,所以麵對天下的民情洶洶,趙昕在一個月之後的大朝會上,直接點名讓徐清所掌管的三司使向天下各大私立大學撥款兩百萬貫錢財以作研究經費,這一下,所有的矛盾便集中到了徐清的身上,一時之間,每個人都在看著徐清這個革新派的大佬,看著他打算怎麽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