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臣,完顏劾裏鉢之為人,你可有一定了解否?“徐清坐在位置上,範仲淹則坐在主位之上,狄青則是位於徐清的正對麵,漢臣是他的字,言簡意賅,也不用過多解釋,而對於徐清的問題,狄青想了想之後說道:”據說此人雄才大略,智謀不下其父,而其誌向更是尤甚其父,據說三年前此人率軍攻克極東放的一個部落時,並沒有如他父親一般將這個部落全部斬殺,而是將這個部落遷移到了遼陽府附近,然後拆分成為許多零散的家庭,幾年之後便融入進了女真族的文化之中,如此手段,比起完顏烏古乃來,可確實要高明許多了。“


    狄青所說的這個故事讓徐清和範仲淹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們也真是沒想到十幾年前還是處在野蠻狀態的女真人,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其統治階層竟然在思想上能夠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此子之能力,恐怕是不下於北魏孝文帝了,範仲淹長歎一口氣之後說道:“三國之勢,恐是要長久下去了啊。“


    範仲淹的這句話不由得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天下之大,作為宋臣,誰不想讓大宋定鼎天下呢,外加此時的遼國與金國也是不斷向外擴張,其勢力雖比起宋朝來依舊遜色許多,可依靠著不斷的侵略,對於宋朝來說,想要征服他們也並不會特別的容易,且要付出的代價,將會非常的沉痛,這個時候,君主的重要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他們這三個國家雖然都在經曆著工業化,可是因為這種工業化是由徐清這個未來的人憑空提拔出來的,屬於拔苗助長的典型,所以在很多機械上,或許工業化的水平還不錯,可是在人們的思想中,家天下的概念卻還是根深蒂固的,而不是像歐洲的工業革命那般,有文藝複興作為前提,這也導致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許多王國都變成了共和國,還有很多君主集權國家變成了虛君共和製,而這些東西,在遼宋金三國之間,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一點非常像後世日本明治維新時代,那時的日本也全盤接受了工業化,並且還說出了脫亞入歐這句名言,可是知道曆史的人大概都很清楚,在二戰之前的日本,作為國家領袖的天皇並不像英國的國王一樣是一個橡皮圖章,而是一個真正擁有實權的君王,這種議會與君主相互合作,共享權利的國家,就被稱為二元君主製國家。


    而日本之所以會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依舊保留有皇權,這其實就跟現在的宋遼金的狀況非常相同,隻不過唯一不同的是給日本帶去工業化的是殘酷的黑船開關以及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而讓宋朝進入工業化的則是徐清這個人而已,可從本質上來說,兩者並沒有很大的區別,都是從一個農業社會快速進入工業社會,這直接就導致許多人雖然在享受著工業化的好處,可是在思維上卻還是典型的小農思維,也因此天皇製度也好,還是現在的君主集權製也好,都得到了很大部分的保留,所以這也是範仲淹和徐清為什麽如此想要了解完顏劾裏鉢的原因。


    可他們卻沒想到這位未來的金國君主,竟然能夠擁有這樣的謀劃,這是他們想不到的,據說這位太子殿下今年才剛剛二十三歲而已,正是少年意氣,最適合執政的年紀,而且經過他的父親二十多年的耕耘,此時的金國早已經不再像以往那般如同一個部落聯盟一樣鬆散,而是變成了如同遼國和宋國一般的君主製國家了,這樣的國家再加上工業化所帶來的豐厚利潤,真是不知道他能擴張到什麽地步去了。


    而宋朝想要恢複漢唐故土的想法,恐怕也隻能暫時偃旗息鼓了,畢竟打戰這種事情,越是有錢的越怕打仗,三國之中若說誰最不想打仗,恐怕宋國排在第一,遼國便排在第二,對於他們來說,每天要麵對殖民地以及新占領地區的反叛就已經是捉襟見肘了,還要分散兵力來打滅國之戰,這簡直就是得不償失。


    且就算是打仗,遼宋金三國也更加喜歡去跟那些還沒有東方化(當年歐洲首開工業革命之後便開始征服全球,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強調民族主義,宣揚歐洲白人至高主義,就把那些願意加入到工業化中的國家說成是西方化國家,以此來貶低那些非西方國家,而徐清也是照抄這種說法,隻不過把其中的西化改成了東化)打仗,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那些地方打仗,死一個人有可能便能獲得上千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三個大國之間的戰爭,有可能死了上百萬人,也隻不過是把戰線往前推進了幾十米而已,兩相比較之下,遼宋金之間開戰,顯然是十分愚蠢的。


    不過隨著工業化的進展,文明之間的溢出效應也慢慢開始發酵,許多當地人在被征服之後便進入了宋朝的大學進行學習,其中絕大部分加入了宋朝的官僚體係之中成為了本質上的宋朝人,可還有一小撮民族主義者卻迴到了自己的故國開始搞起了反抗宋朝的運動。


    最開始的時候這種運動的風波並不算大,可也不知道是為什麽,從最近兩三年起,有些國家的反叛軍隊中竟然開始擁有了火槍和火炮,這對於徐清來說自然是十分震驚的,因為在宋朝,這些東西都是十分機密的東西,即便是海外貿易的商人,也隻有買的權利而沒有造的權利。


    所有槍支的建造,是全部由全國十三個火器生產廠所生產的,其他地方是根本不可能有的,遼國、金國也同樣是如此,為此徐清還曾經徹查過許多商人的武器庫,到後來還真的發現有許多商人從港口處買賣火器然後以高價賣到許多殖民地的反叛軍隊手中,有時一支火槍的價格甚至可以翻上十倍左右,簡直就是暴利,而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僅僅是出現在宋朝的商人團隊裏,金國、遼國也同樣遇到了這種情況。


    而經過反複研究之後,許多地方雖然製造不出宋朝流水線般的漂亮火槍,可是手工製作的火槍也開始在各地泛濫起來,這種長槍射擊精度和射程長度不能跟宋朝軍隊所使用的火器相比,可是勝在數量龐大,且自己可以生產,並且其生產難度並不大,隻要一個四口之家便能一個月生產出兩把火槍來,短時間內許多殖民地外便組建起了一支支的遊擊隊開始襲擊宋朝的商隊,或者是攻擊宋朝在各個殖民地修建的鐵路,以組織宋朝的商品通過鐵路販賣到各大城市,然後通過城市流散到鄉村各地去。


    這種遊擊隊自然很是讓人討厭,他們大的也不過上千人,小的更是幾十號人,甚至有的時候隻有十幾號人,帶著十幾杆槍便趕在租界城市外組織起一支隊伍來,搶劫來往的商客,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預防到,一下子便給宋朝的商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隨後雖然有了防備,可是維安成本卻開始呈幾何數值上升,原本一個三十萬人口的殖民城市,宋朝派出的正規部隊大約在三千人左右,整個城市則還有五千人作為憲兵,以保證城市的正常運轉以及各大交通樞紐的安全,總計八千人,這對於一座城市來說顯然是綽綽有餘了。


    可在火槍普及之後,八千人想要維護一座城市的安全顯然是癡心妄想了,有些人為了報複宋朝的殖民統治,甚至還把炸彈綁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在鬧市區進行引爆,這樣的動作自然讓城市中的市民心驚膽戰,一封封要求加派軍隊的信件從四麵八方傳來,徐清最開始的時候也隻能被動響應,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駐外軍隊的人數便從十四萬直線上升到三十一萬,其總數甚至占據了全軍數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那一年宋朝的財政甚至一度出現了窘迫。


    這些軍隊可不像駐本國軍隊一樣隻要領取一份餉銀就夠了的,這些人到各大殖民地去,包圍上千萬的生命安全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站在第一線的,戰爭隨時隨地在他們的身邊就會出現,在這樣的狀態下,士兵們的餉銀自然要有所提高,而其中還有不少犧牲的,這就又是一大筆銀子,而將這些軍隊運往各大城市,便需要建立起一支體係完備的海軍,這就又是一個大窟窿,幾番功夫一下來,整個宋朝的國庫差點被掏空也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宋朝如此,金國和遼國自然也差不多,尤其是遼國,跟宋朝所受的苦難幾乎是不相上下的,而且與宋朝不吞並他國,隻把他國當成殖民地的方式不同,遼國的戰爭目的是要把這些國家全部並吞入自己國家的戰爭,這種戰爭的反抗烈度自然不是殖民統治的反抗烈度所能比的,根據宋朝安插在遼國密探所說,現在遼國接近一百五十萬的軍隊,其中有接近八十萬的軍隊需要應付各地爆發的叛亂,這種全國一半軍隊在戰鬥的狀態,無疑是讓人很難接受的。


    而與遼宋相比較之下,金國的日子自然要好過許多了,一來他所征服的領地大多都是沒有什麽文明痕跡的部落,民族意識在這些地方並不濃厚,隻要征服便能很快融入金國的文化圈中,而來極北地區地廣人稀,即便是有人想要反叛,也跟本就找不到同夥,畢竟金國現在的麵積盡管跟遼國不相上下,可是人口的差距卻是非常的大,遼國大約三千六百萬左右,金國卻隻有區區一千萬人口。


    而宋朝的人口則更加誇張,核心區域的人口就已經接近九千萬,殖民地區的人口則有一千三百萬左右,若是算上商業圈人口,那就更是要突破兩億左右了,而其中的漢人則連一半都不到,這樣的管控成本顯然是非常高昂的,也難怪宋朝麵對殖民統治會采取建立租界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吞並,其道理便是因為人口上的巨大差距。


    差距是如此的明顯,其統治起來自然也更加得心應手,所以與遼宋兩國不同,金國在殖民地反抗方麵所受到的壓力無疑是最小的,這自然為他省下了大量的財富用於其他的地方,自然他的國家也更穩定,這個時候若是能出個昏君,那就再好不過了,可奈何完顏劾裏鉢有著一副明君的樣子,這就真的隻能維持現狀了。


    “大人不必過於悲觀,金國所得之地,大多為苦寒貧瘠之地,即便領土麵積廣闊與我朝,可人口卻不到我朝一成,如此人口,實在不足以釀成大禍,大人還請放寬心胸便是了。“一旁狄青見範仲淹唉聲歎氣,連忙寬慰道,範仲淹聽到狄青的勸慰也不由得點著頭。


    無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火器時代,人口始終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除非是進化到了核戰爭的年代,或者是雙方產生了極大的代查,不然憑借著宋朝的人口想要消滅掉金國,也實在不會很難。


    不過聽到狄青安慰範仲淹的話後,徐清卻覺得有些不妥,不過這不妥也隻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隨後他便也認同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麽,眾人在徐清家中用餐完畢之後,便紛紛離開了徐府,迴自己家休息去了,等到第二天徐清照舊開始上班,而此時的金國上京,原本的遼陽府中,一聲歎息之後,叱吒風雲二十多年的完顏烏古乃最終死在了這座自己親手建造的城市之中,享年四十三歲。


    一月後上諡號太宗,廟號大金國聖文神武皇帝,對外則宣傳為大金國聖文神武大王,葬於上京外德陵之中,王太子完顏劾裏鉢繼位為帝,金國的政權順利交接到了第二任國王手中,兩個月後完顏劾裏鉢的國書便傳到了宋國和遼國,書信之中,完顏劾裏鉢希望遼宋兩國可以派遣一位公主嫁給他作為皇後和貴妃,以增強三國之間的友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