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完顏烏古乃在遼國東北汴京上的動作,瓦橋關外的蕭惠等人的動作也漸漸越來越焦躁了,根據富弼傳來的消息,現在的蕭惠和北院大王幾乎每一天都要接見他兩次左右,詢問他關於宋朝皇帝的意見,並且手下的軍隊也開始不停的在瓦橋關外進行調動,營造出一副山雨欲來的模樣。


    隻不過這些舉動並不會嚇倒徐清,他很清楚的知道,若說此時的宋朝正在經曆改革的陣痛實力有所下降的話,那麽遼國的實力相比起二十年前,宋真宗朝時,簡直就是做過山車一般的下降,是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場以上的戰爭的,這一點並不會因為統治高層的決心而改變,一個國家的實力,如果使用過度了的話,那麽他得到的結果,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下場,蕭惠等人盡管無惡不作,可大腦卻還是保持著清醒的,所以徐清相信,這一切,隻不過是在掩人耳目罷了。


    不過宋朝君臣也不敢掉以輕心,在這段時間裏,韓琦和夏竦兩人通過殿前司和樞密院,不停的將北方的百姓武裝成擁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這樣一來雖然花費很大,可卻能讓南方和西部繼續保持穩定,短時間內,已經有三十萬人獲得了朝廷的武器,還接受了三個星期左右的訓練,雖然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軍人,可派上戰場作為輔助部隊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四十萬的禁軍,六十萬的廂軍、鄉勇,再加上三十萬的農民武裝,總共一百三十萬的軍隊,守衛著瓦橋關東西長達兩百裏的範圍,可以說隻要遼國的皇帝不犯傻,對宋國發動全麵進攻,瓦橋關絕對是固若金湯,不可攻破的,而有了這一點作為前提,富弼的談判也開始慢慢的強硬起來了。


    剛開始前一個月的時候,他還不停的糾纏著遼國讓十座城市減為七座,而現在,則是把十座城市直接從簽約名錄中給取消了,隻是在歲幣上增加了十萬,沒辦法,若是一分錢也不出,說不定蕭惠真的會狗急跳牆也說不定,畢竟一個多月的時間,五十萬大軍駐紮在這裏,但是軍隊的糧草花費就已經有五十萬貫左右了,歲幣增加十萬貫,對於蕭惠等人來說,已經是難受至極了,除此之外,富弼是一個子都不願意讓了。


    而這樣的條件,蕭惠自然不能接受,就像富弼所想的那樣,帶著如此龐大的軍隊到宋朝的邊境線上來,最後就拿了十萬貫錢迴去,這對於蕭惠來說,簡直就是個恥辱,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堅持不同意,他要求富弼必須讓宋國皇帝答應在原來的歲幣基礎上再增加五十萬貫,然後每年的布帛要多給十萬匹,答應這個條件,遼國就撤軍。


    顯然宋朝是不會答應這個條件的,反正現在時間是站在自己這一邊,隻要時間拖得越久,遼國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不答應就是不答應,若要按照徐清的想法,別說是十萬貫歲幣的增加了,就算是原本的歲幣都想一筆勾銷了,可沒辦法,誰讓現在宋朝的軍隊還是一盤散沙呢,想要正麵跟遼國作戰,簡直是找死,所以也就隻能忍耐了。


    因為朝廷態度空前的堅定,也讓富弼有了反對的勇氣,即便遼國的軍隊不停的在瓦橋關外張牙舞爪,可每次見到蕭惠和耶律洪基的時候,富弼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意見,就算是刀斧手在側,富弼也不改其誌,幾次三番下來,事情便開始進入到了黏著的消耗戰中。


    關外是遼國的士兵不停的軍演,關內則是所有的士兵們開始緊張的訓練,兩邊每天消耗的物資,都已萬貫來統計,其中宋國的消耗還要更加大一些,畢竟宋朝的軍隊更多,人力成本也比遼國要大得多,每天的花費基本都在三萬貫左右,而為了讓這一百三十萬人能夠吃得上飯,除了直接從河北、河南運糧之外,還要從南部和東部運送一批糧食過來,每天奔波在糧道上的農夫差不多有兩百萬左右,要不是宋朝富甲天下,這仗還沒打,光是這筆錢就能把人給壓死不可。


    而這樣的結果,徐清等人卻很高興,因為這幾乎已經是他們所能設想到的最好結果了,雖然還有更好的結果,比如說遼國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隨後撤兵,不過這樣的結果顯然不太現實,遼國乃是天下第一大國,軍事實力更是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想要讓他乖乖撤兵,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能像現在保持緊張的過程中讓和平存續下來,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現在這個狀態保持下去,然後等待遼國內部的事情開始發酵。


    當然,徐清這樣的做法,引起了許多保守派中主和派的不滿,在他們的眼中,耶律洪基的要求並不過分,隻是增加了五十萬貫銅錢和十萬匹布帛而已,這筆錢加在一起甚至不夠現在軍隊調動兩個月使得,若是時間再拖延下去,則花的錢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這又何必呢?


    這樣的輿論很快就在汴京的朝堂上傳揚了開來,對此,徐清趕緊找了範仲淹和包拯兩個人商量了一番,對於這樣的言論,範仲淹這種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人自然是受不了的,給錢是一迴事,給多少則是另外一迴事,給十萬,西夏和吐蕃、大理等國看到了之後,隻會覺得遼國要的少,宋國堅韌了,可若是答應了耶律洪基的要求,那在他國眼中的印象可就真的敗壞了。


    這可不是五十萬貫錢能買的迴來的,所以範仲淹等人是堅決反對這樣的言論,徐清和包拯也同樣是如此,三個商量了一番之後,在所有人的一起努力之下,很快便草擬了一封奏折,在第二天由範仲淹公開在朝堂之上,對著文武百官和皇帝念出了三人的想法,便對主和派的那番言論進行了強力的駁斥,這也瞬間引爆了整個朝堂政治的風暴。


    範仲淹這邊剛念完,保守派的大臣就站了出來,將範仲淹說過的話全部給駁斥了一遍,尤其是國體有損一說,在那位大臣的口中,若是因為五十萬貫國體便有損的話,那麽十萬貫國體就不會有損了麽,積沙成塔,聚木成林,今日若退一步,那麽明日就會退兩步,西夏、吐蕃等國見我朝向遼國出讓歲幣,那他們又會如何對待我等呢?


    既然是要讓,那便多讓一些就是了,早日結束這無謂的爭吵,比五十萬貫錢幣來的更加值錢,又何必在這些小錢上爭論不休呢,這樣的發言頓時讓主和派的鬥誌重新燃燒了起來,範仲淹和徐清等人對視了一眼,眼中盡是無奈和乏力。


    像他們這樣人,其實無所謂主和還是主戰,也無所謂改革還是保守,更多的情況下,其實他們更加接近於實幹派的作風,而現在這樣無盡的扯皮,就是他們最討厭的,這也讓徐清深刻的認識到人們的思想若是不統一,對於一個國家的行動來說,會有多麽的不利,而且這還是朝堂之上的官員,尚且如此,那麽民間的百姓呢?


    就在此刻,徐清突然意識到了現代的媒體到底有多麽重要了,媒體,這一現代社會的第四種權利,他們可以將黑色抹成白的,也可以把白的抹成黑的,能把一個普通人變成英雄,也可以把英雄變成狗熊,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他還能把人民的思想統一起來,讓所有人知道一些正確的信息,而不是一些小道消息,這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畢竟此時的人類大多都很迷信,因為一道偈語而推翻一個王朝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而宣傳,則能夠讓一個朝廷變得更加穩定。


    報紙的誕生,顯然是十分有必要的了,而且為了要把天下的圖書館、圖書站給填滿,所以徐清早在三個月前便下達了研究新型紙張的命令,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和改良,總算是有了新的收獲,他們通過不斷的測試,最終從竹子中提取到了跟木頭上一樣的造紙成分。


    用竹子造出來的紙,雖然顏色相比起木頭做出來的紙要稍微黃一些、硬一些,可質地卻非常的光滑,而且放在書房中,還會有一股竹子的香氣,非常的好聞,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紙,可比木頭做成的紙便宜多了,木頭生長的速度慢,而竹子的生長速度則幾乎是所有綠色植物中最快的了,用他來造紙,不僅價格便宜,而且還可以帶動竹子產業的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有了這些便宜的紙,想要開一家報社似乎也就不是特別的難了,不過為了後世著想,徐清並沒有以自己的名義來開這家報社,而是諮詢了趙禎之後,又問過了範仲淹、夏竦等人之後,以大宋早報的名字定義了這份世界上第一份報紙的名字,報社基地設立在汴京新城區,紙張生產地則在浙江,那裏有著全中國最為豐沛的竹子儲量,而第一份報紙,也由徐清作為主編。


    對於報紙這東西,徐清的選擇很是慎重,他前世其實並沒有怎麽看過報紙,他所生活的時代,微博、微信之類的自媒體已經是大行其道了,報紙自然也已經是蕭條的無人問津,不過基本的樣式他還是知道的,畢竟他也上過學校,而學校裏也會有自己設計的報紙,裏麵的內容雖然與真正的報紙不一樣,可是在版麵的劃分上卻還是大同小異的,而徐清就參照著這個模式,開始設計起了世界上的第一份早報。


    作為一份報紙,自然不可能隻講國家大事,經曆過了微博的時代,徐清很清楚的知道,老百姓對於國家大事,除非是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然絕對是非常非常沒有興趣的,所以徐清所要編寫的這份報紙,自然也沒有什麽不同,娛樂版、小說版、八卦版、連環畫版應有盡有,為了這些東西,徐清還專門從各地去挖來這些寫專欄的好作者,付給他們版權費讓他們來寫這些故事。


    不過為了保證這報紙的官方性,徐清在故事會的選擇上通常不會選擇一些太過於八卦的雜誌,大多都采用遊記或者是神話故事為主,這樣一來,也顯得比較有文人氣息一點,而除此之外,徐清還單獨增加了一個詩詞板塊,畢竟這裏是宋朝,不是後世的現代社會,詩詞這東西還是普羅大眾最喜歡欣賞的東西,所以徐清便也劃出了一張紙麵的內容來填充進詩詞篇中去,最後總算是把報紙給寫了出來,足足十張紙,二十頁的內容,可以說是十分充足了。


    這樣的一份報紙,價格在五文錢左右,而製作這麽一份報紙,光是請那些作者,徐清就花了五十貫左右,可以說是非常昂貴的了,而對於這份報紙是否會熱賣,徐清的心中也是沒有什麽底氣,就先印了五千份在汴京城內進行刊發,卻沒想到短短一天的時間,所有的報紙便都被銷售一空了。


    汴京城強烈的閱讀欲望讓徐清心中深深的感覺到了報紙的魅力,確實,在這個枯燥的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書本無疑是接觸外界最好的媒介了,但是書本的價格太貴了,而且一本書通常隻能讓你看到一個世界而起,而報紙則不同,國家大事,天下民生,鬼怪殊奇,你都能在其中找到,這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也好,還是對於文人墨客也好,自然是很需要的。


    也因為邊境的銷量如此之大,徐清心中也有了膽氣,他趕緊讓印刷廠加印一萬份,在第二天重新擺上了,而經過了昨天的熱銷,汴京城中沒有買到的市民們紛紛對這樣新鮮事物湧出了強烈的好奇心,報紙一上架,以比昨天還要快的速度便消失了,這一下,徐清徹底有了對報紙的信心,他立刻下令印刷廠直接印刷五十萬份,在後天到來之前,務必將所有報紙印刷完畢,而在半個月之內,則必須把所有報紙運送到全國主要的城市中進行販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