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曾聽過大禹治水之舊事?“見皇帝竟然自稱為我,徐清趕忙從椅子上爬了下來跪在了地上,對於皇帝,他雖然可以以平常心來對待,可是周圍的太監侍女,還有天下兆民可是拿他當天子,當神明來看待的,當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把一個人當做是天選之子的時候,那麽他就是神明,就是可以主宰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這是唯心主義的理論,徐清對此並不認同,可他還想或者迴到自己老婆身邊,所以他隻能遵循一切既定的規則。


    見徐清跪在了地上,趙禎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竟然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口誤,作為皇帝這可不是一件應該發生的事情,不過看到徐清跪下停止了自己的講話,趙禎也不想難為他,因為他實在是很好奇,眼前這個年輕人到底還有什麽東西會從他的口中講出來,他趕緊對徐清說道:“愛卿快請起,禹皇舊事,朕自然聽過,先生可有以教我。“


    “臣不敢教陛下,隻是古書上說,當時九州水災,天下萬民飽受天災之苦,鯀作為當時天下的水官,奉堯的命令治水九年,可卻無功而返,而禹吸取自己父親治水的失敗經驗之後,該堵為疏,最後用十三的時間,徹底將水患給治好,最後也因為治理水災的功勳被百姓推舉為天下共主。


    陛下,兩位聖賢同是治水,也皆耗費漫長的時間,可得到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此時的陛下便可以把自己比作當時的鯀和禹,將天下萬民看作是那泛濫的黃河水,陛下是打算施用雷霆手段來治理水患,而是像大禹那樣,對洪水進行疏導,慢慢來治理呢?“徐清從地上站了起來,拱手說道。


    徐清的這番話講的趙禎整個人都熱了起來,大禹作為中國古代的部落酋長,或者是說部落聯盟的共主,其地位是完全可以排在前十名的,堯舜禹湯這四位千百年來,被孔子門徒所標榜,徐清拿自己來比大禹,這對於想要證明自己的趙禎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不過趙禎的頭腦還是十分清醒的,治水雖難可隻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便終究能克敵製勝,畢竟水災再慘都有過去的時候,可人禍一開,卻是貽害百代啊,作為皇帝,作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領袖,天下萬民之父,他做的決定就絕對不能任性而為,所以他想了想,便說道:“徐卿,朕不敢自比禹皇,但若真如你所說,禹皇治水,尚且需要十三年的時間,朕治理這天下萬民,改變這社稷的禮儀製度,朕恐天下洶洶,禍及百代,五年時間,是否可期矣?“


    趙禎的這幾句話讓徐清不由得又高看了這皇帝幾分,他對於中國的曆史不怎麽了解,可是還算是有個大致的印象,在他的印象中,中國的皇帝大致上分為那麽幾類,一種是好大喜功,對於開疆拓土有著莫名執著的皇帝,他們很喜歡通過征服其他的國家、民族來將自己的名聲帶到更為遙遠的地方,這種皇帝往往最讓現代中國人喜愛,徐清也不免俗,對於這類皇帝是最喜歡的。


    至於第二類皇帝則是不幹正事的皇帝,他們往往在其他方麵的成就要遠遠超過在對於國家的貢獻上,他們有可能是藝術家,有可能是畫家,甚至有可能是雕刻家,這樣的皇帝往往是中國人比較感興趣的,可並不喜歡,至於第三類則和第二類很相似,隻不過要更加壞一點,就是當皇帝就是為了糟蹋這天下的,這類皇帝往往是中國人最討厭的。


    而除了這三類以外,還有一類皇帝,則是非常的稀少,甚至用一隻手掌都能數的過來,這一類皇帝他們將國家民族的未來放在自己一姓尊榮之上,最後所做下的決定是影響中國直到現在和未來,這類皇帝,對於徐清來說是最為喜歡的。


    因為在他看來,或者說是後世史書看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王朝可以持續千年以上,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這是中國這片土地上一直在循環著的事情,可是對於古人來說,即便看得到這一點,可當他處於皇帝這個位置時,便就真的很難釋然了。


    試問,天底下哪有皇帝會心甘情願放棄自己的權位將之拱手讓位於異姓呢?遍查史書,幾乎無有例外,在這樣的世界裏,一個人能夠超脫出這個社會就有的框架,將國家民族放於自家姓氏之上,這真的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而在徐清的眼裏,眼前這位皇帝就有點這個意思了。


    要知道改革這個事情,在中國曆代以來為的都是國家強盛,而不是百姓強盛,至於後來百姓強盛了,也隻是因為國家強盛帶動了百姓強盛而已,看看商鞅曾經寫過的文章就能知道,限製百姓的自由、封殺天下的輿論,最後株連製度的誕生,每一項的最終目的,是把整個國家變為巨大的軍營,對於百姓來說,是完全不予理睬的。


    再看後世的王安石變法也幾乎是如此,在這次變法中,除了對於國家政治體製的改變之外,最涉及民生的便是保馬法和青苗法,前者讓百姓代替官府來照養戰馬,後者則是由官府貸款給農戶讓他們可以獲得苗種,粗看一眼便能知道,前者就是在損害農民的利益來減少軍隊的開支,而後者雖然乍一看好像是為老百姓好,可等到實施之後,根據史書記載反對聲最大的便是農民。


    為何,就是因為王安石的變法所為的根本就不是富國強民,而是富國強軍,其之所以會吸引宋神宗聽從他的建議,進行改革,也不是因為可以讓百姓變得富裕,而是民不加賦國用饒,當時的百姓所承擔的賦稅非常的沉重,若是再加稅便會讓天下沸騰,這才是宋神宗願意讓王安石主持改革的原因。


    這兩次變法,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最為重要的兩次改革,所為的都不是老百姓,而是為了皇帝自己,可趙禎卻不同,當徐清提出五年時間便可以改革成功的時候,趙禎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感到興奮,或是質疑徐清,會不會因為改革速度太快引起天下更大的紛爭,進而威脅到他自己,而是擔憂會不會遺禍百代,就這一點,便堪稱明君了。


    麵對這樣一個皇帝,徐清的態度也變了,用詞便也不同,這一次他沒有繼續推諉或者是采取講故事的模式,而是直截了當的說了“足矣”這兩個字,然後便雙眼盯著趙禎,平視著他,一個皇帝。


    趙禎看著徐清的眼睛,心裏麵閃過種種念頭,自從見到徐清以後,對於一名臣子的概念便慢慢在趙禎的腦海中被打破,在徐清的身上,他真的很難有那種自己是皇帝的感覺,反倒是跟一個朋友在聊天一般,兩個人明明在說著國家大事,可是口氣卻像是在談家常事一般,而現在,徐清則給了他更大的驚喜,麵對徐清他說道:“請先生賜教。“


    徐清拱了拱手,在腦海之中又厘清了一遍自己的思路,然後開口說道:“依臣之見,改新政之首要,不在乎於理,而在乎於利,隻要陛下的新政能夠讓天下萬民中的絕大多數得到好處,而不是讓自己的道理淩駕於所有人的生計和利益,那麽改革便能暢通無阻了。


    而若要讓天下萬民得到利益,那麽首先陛下就必須要先擁有足夠多的利益,在這裏,臣便舉一個例子,將這天下比作一張麵餅,陛下、群臣、百姓、宗親便是準備分這張餅的人,誰都不可能多拿,在這個時候,無論誰想要多拿,便是在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這便是此時的變法,陛下想要為國家爭取更多的錢財、民力來一統天下,此法勢必會影響天下其他人的利益,餅本來就那麽大,陛下又拿走了最大的那一塊,天下自然紛擾不堪了。“


    “而若天下紛爭,則改革勢必受阻,這便是眼下的局勢,陛下想要讓天下不再紛爭,除了繼續維持原本的分配模式之外,隻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就是陛下能夠讓這張餅變得更大,到時候陛下便能夠拿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而天下萬民也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各取所需,豈不更好麽?”


    “利從何來?如何取利?”趙禎興奮的問道,開源節流自古以來是朝廷增加稅收的辦法,可大多數情況下,朝廷能夠做的都是節流而非開源,概因為開源按照古代的科技,實在是太難了。


    “利從工來,以商取利。”徐清振振有詞的說道。


    “何解?”徐清的這句話無疑讓趙禎耳目一新,此時的他整個人都扶在了桌子上,雙手支撐壓在桌子上支持著整個身體,看著徐清,雙眼之中充滿了好奇,那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會有的表情,那是張騫到達西域見識到了新文化時會有的表情。


    “陛下應該知道,我朝一年之國稅,是以農稅為主,以商稅為輔的,此也是自夏商周以來之慣例,可陛下曾有想過,我朝現今之商業規模,已經是三倍與唐了麽?”徐清對著趙禎說道,這個數字是範仲淹告訴他的,剛剛聽到的時候,徐清也是非常的吃驚,人常說宋朝是個富庶的朝代,從這個數字中,徐清才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朕知道。”趙禎點點頭,作為國家的統治者,又如此的勤勉,這樣的數字他怎麽會不知道呢。


    “那陛下可否知道,我朝一年之歲入,其中商稅才占據我朝之稅收不到四成,這還是加上了鹽鐵茶專利貿易之後得到的數字,若是減去鹽鐵茶這三項,我朝之稅收,占據國稅才區區一成而已!與唐朝並無所差別,陛下,這個數字難道還不能體現問題的嚴重性麽?”


    徐清的這個問題讓趙禎有些措手不及,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農業國家,對於商業和商人,就從來沒有正眼看過,所以曆朝曆代幾乎都是重農抑商,把商人擺在一個非常下賤的位置,盡管他們其實很有錢,可是這就是中國人的社會觀念,數千年來一直到鴉片戰爭以後,才逐漸改變,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了,現在被徐清一下子提出來,趙禎自然是反應不過來的,所以他冷靜的想了想才開口說道:“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


    “依臣之見,如今我朝商業發達,就應該讓商人承擔更加重要的任務,所以臣覺得必須要增加商稅,最起碼也要讓商稅成長到國稅的三成,然後減少農稅,以此來平息地方鄉紳的怒火。“徐清很是輕描淡寫的說道。


    “減少農稅固然可以平息鄉紳的怒火,可冒然讓商人的稅收從一成變到三成,不會讓商人憤怒麽?“徐清這個粗暴的迴答讓趙禎有些目瞪口呆,他甚至以為徐清是在開玩笑呢,可麵對趙禎的質疑,徐清立刻迴答道:”不會,在減少農稅的同時,我們可以下達法令鼓勵鄉村之中的居民進入到城市之中,讓他們從農人變成商人,以此來減輕商人的用人成本,這樣一來,商人盡管會增加許多的稅,可是在人力成本上必然會下降很多,這樣一來,他們即便有損失也不會特別的大。


    到時候隻要陛下再開放海關,讓他們可以盡情的自由貿易於我朝和平之國來賺取其中的利潤,然後再把其中出類拔萃之人加封官職,給他們一定的特權,如此一來,商人的怒火自然平息,至於鄉紳們,雖然損失了勞動力,可並不會打緊,畢竟鄉村之中人口眾多而土地稀少,人力成本曆來就低,就算有數百萬人湧入城市,也隻是會稍微增加一些用人成本而已,陛下給他們減得稅絕對可以彌補他們的這一點損失,如此一來,改革便可以在農村順利進行。


    到時候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土地需求自然會大幅度下降,陛下也就不用再從士子們手中為了一點土地而大肆爭搶,如此一來,陛下與鄉紳之間的矛盾便可以大大緩解,對於改革來說,也會輕鬆很多。


    接下來,陛下隻需要稍加等待時機,鄉村之中的人口便會大幅度進入城市之中成為市民,陛下應該知道,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因為飲食起居皆需要旁人配合,所以往往要比居住在農村的人更好管理,而全國人口大幅度從農村遷往城市,這無疑會減少陛下管控的成本,等到那個時候,再對士子們手中的無賦田進行管理也不遲。“


    徐清的這套做法無疑是非常狠毒的,士子們之所以可以如此威脅皇帝,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跟鄉紳們站在一起,在農村這個地方建立起了非常牢固的宗族聯盟,將所有人以村子的規模連結在一起,隻要皇帝敢動其中一個人,便會徹底惹怒整整一片,在這裏,強龍難壓地頭蛇,即便是皇帝也無法擅自更改規則。


    而城市卻不同,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往往是陌生人之間的合作,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都知道,親情往往是一代比一代更加淡薄的,到最後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之外,其餘人等也就是逢年過節見一麵了,而這樣的單個個體,往往比一個巨大的群體要好控製的多,當一個國家的個體數量要超過群體的數量之後,其控製起來,自然是更加方便了,城市中便也能節省出更多的管控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捕快、軍隊,隻要將這些多餘出來的管控成本投放到地方上去,到時候隻要一經改革,便成定勢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