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有罪,請大人責罰!”
秦州府衙之內,徐清端坐於上,看著底下趴著的家夥,良久無語。
“大人,我等當初是鬼迷了心竅,才會跟著楊瑜這個混賬東西去做那等偷奸耍滑的事情,實乃是見財起意,有了擾亂家國秩序之心了,可我等,我等終究還是大宋子民啊,對我大宋,對我皇上,對天下百姓,那可都是頂頂忠誠之世家,拳拳赤子之個人啊!
所以我等見楊瑜有想要投遞叛國的心思,想去那吐蕃稱藩做王,我等斷然不敢跟從,大人,知州大人,我等之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損人利己肯定有,傷天害理必定無,正是如此,我等便從楊瑜的掌控之中逃了出來,來此成紀向大人請罪,望大人不要貶我離國,其餘罪責,我等,一應承擔!“
李聰的口水、鼻涕、眼淚在他那張老臉上不停的噴射著,雙眼看著徐清,渾然感覺不出他是個欺男霸女的惡霸,反倒覺得他像是一個精忠報國的老漢了,徐清也看著他的眼睛,心說這老家夥也真是太不要臉了,這種話都能說得出來,還拳拳赤子之心,就你這赤子,也是在財色上是赤子之心吧。
可是徐清盡管心裏麵罵娘的心思都有了,這三個家夥,在徐清宣布戰爭勝利,並且讓信使趕緊將消息傳遞至其餘三縣之後的一個時辰以內,便從不知道哪些地方到了成紀城門之外,帶著自己所有的族人,大約有一千多號人,跪在成紀門外,乞求徐清的接見。
當時那個場麵,真可謂是壯觀了,徐清站在牆頭上,在經曆了起初的震驚之後,是十分想讓他們直接跪死了事的,可是他卻不能那麽做,畢竟他們還是官,而隻要是官,徐清就不能對他們施行刑罰,即便是苛責也不行,所以他還是把這些人接進了成紀城中,安排人將一應族人全部控製起來,然後帶著這三個縣令進了府衙之中,隨後,就是這些家夥們如上的一番表演了。
聽完之後,徐清是真的想罵街的,可他卻真的還不能罵,這台下跪著的人,李聰、馬奎、還有張佩,三個全部都是朝廷命官,自己雖然是他們的上級,可是罷免他們的權利,可不在自己這裏,而既然不能罷免他們,他們就還是士大夫,北宋對於士大夫是十分仁厚的,隻要不叛國,就絕對不會要其性命,所以徐清,現在什麽都不能對他們做。
而且未來,應該也不會對他們做什麽,畢竟當朝這位皇帝,徐清雖然沒見過,可是韓琦卻是見過的,對於他的評價,韓琦用的詞匯是婦人之仁、當斷不斷來評價他,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可絕對稱不上是好詞,可想而知,這位皇帝在處理這些世家的時候,到底會用什麽態度來處理他們,再加上這三大世家到最後不僅沒叛國,還揭發了楊家的叛國罪,那位皇帝陛下就更不會對他們動手了,徐清想到這兒,心中很是有些失望。
不過皇帝不懲罰你們,可不代表我不懲罰你們,玩忽職守,棄城逃跑,這在宋朝可也是大罪,如果報於皇帝,或許砍不了他們的頭,可革除功名,開官去職卻還是做得到的,可若隻是這樣懲罰,那麽徐清在他們離開自己的莊園之前所丈量的土地,可就真的要不迴來了。
畢竟宋朝是承認土地私有的,若是對已經降過罪的人,再想要把土地收迴來,這可就太難了,而且徐清很清楚的明白,這三個人,其實就是希望徐清那麽做,他們丟官,而三大世家,則繼續存在於世。
徐清看著他們,心裏不由有了些想法,他看著台下的三人,緩緩的說道:“各位大人,爾等忠誠之心,我已知曉,沒有投敵叛國,也堪為我等楷模,隻不過,棄城逃跑,罔顧百姓生死,卻是真有其事,爾等可有何說法啊?”
徐清的這番話,聽上去好像很嚴厲,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他所用的詞,幾乎都是很模糊的,而且通篇講下來,也沒有一個詞是代表徐清個人情感的,就像是現代法院裏宣判的法官一般,隻講事實,不論感情,而徐清之所以要如此講,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希望讓這些家夥明白,自己不會免他們的官,在交出一些好處的前提下。
這當然不是徐清要貪汙了,而是因為徐清十分清楚這些世家們是如何運作的,那就是犧牲個人,保全自己,畢竟當官的是馬奎、李聰還有張佩三人,瀆職犯法的也是他們三個人,整個張家、李家、馬家是犯了事,可是徐清並沒有證據,那些地契、房契全部都有正經的手續,如果要說那是犯法的,那麽頃刻間,全天下所有的世家都會把徐清視作眼中釘,這樣的後果,是徐清承受不了的。
所以他不能那麽做,而若隻是讓這三個人承擔罪責,徐清又實在不甘心,秦州百姓因為他們受了這麽多的苦,豈是這三個人便能還得清的,合理的剝削百姓,徐清還可以容忍,畢竟這是正常的社會規律,但是剝削百姓到讓百姓沒了活路,這徐清就不答應了,這筆債,必須要用這三個世家的全部財產來還,才能還清。
至於他們的官職,徐清則會用另外的方法讓他們丟官,這項辦法,就是考評。
大宋的所有官員,每一年都是需要參加考評的,所謂考評,就是由吏部和當地安撫使司聯合起來針對當地朝廷官員在一年的執政時間裏,作為一名官員是否合格的評價行為,若是能夠拿到上上等,就有機會升官,若是拿到下下等,則會貶官,而若是連續拿到三次下下等則會革除官職。
安撫使司有韓琦,而吏部則可以讓歐陽修來幫忙,以他嫉惡如仇的性格,是鐵定會幫自己這個忙的,革除這三個人的官職,這套辦法,徐清是玩得轉的,他需要做的,隻是容忍這三個人三年的時間而已,以此來換取一部分土地,怎麽看都不虧。
(本章完)
秦州府衙之內,徐清端坐於上,看著底下趴著的家夥,良久無語。
“大人,我等當初是鬼迷了心竅,才會跟著楊瑜這個混賬東西去做那等偷奸耍滑的事情,實乃是見財起意,有了擾亂家國秩序之心了,可我等,我等終究還是大宋子民啊,對我大宋,對我皇上,對天下百姓,那可都是頂頂忠誠之世家,拳拳赤子之個人啊!
所以我等見楊瑜有想要投遞叛國的心思,想去那吐蕃稱藩做王,我等斷然不敢跟從,大人,知州大人,我等之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損人利己肯定有,傷天害理必定無,正是如此,我等便從楊瑜的掌控之中逃了出來,來此成紀向大人請罪,望大人不要貶我離國,其餘罪責,我等,一應承擔!“
李聰的口水、鼻涕、眼淚在他那張老臉上不停的噴射著,雙眼看著徐清,渾然感覺不出他是個欺男霸女的惡霸,反倒覺得他像是一個精忠報國的老漢了,徐清也看著他的眼睛,心說這老家夥也真是太不要臉了,這種話都能說得出來,還拳拳赤子之心,就你這赤子,也是在財色上是赤子之心吧。
可是徐清盡管心裏麵罵娘的心思都有了,這三個家夥,在徐清宣布戰爭勝利,並且讓信使趕緊將消息傳遞至其餘三縣之後的一個時辰以內,便從不知道哪些地方到了成紀城門之外,帶著自己所有的族人,大約有一千多號人,跪在成紀門外,乞求徐清的接見。
當時那個場麵,真可謂是壯觀了,徐清站在牆頭上,在經曆了起初的震驚之後,是十分想讓他們直接跪死了事的,可是他卻不能那麽做,畢竟他們還是官,而隻要是官,徐清就不能對他們施行刑罰,即便是苛責也不行,所以他還是把這些人接進了成紀城中,安排人將一應族人全部控製起來,然後帶著這三個縣令進了府衙之中,隨後,就是這些家夥們如上的一番表演了。
聽完之後,徐清是真的想罵街的,可他卻真的還不能罵,這台下跪著的人,李聰、馬奎、還有張佩,三個全部都是朝廷命官,自己雖然是他們的上級,可是罷免他們的權利,可不在自己這裏,而既然不能罷免他們,他們就還是士大夫,北宋對於士大夫是十分仁厚的,隻要不叛國,就絕對不會要其性命,所以徐清,現在什麽都不能對他們做。
而且未來,應該也不會對他們做什麽,畢竟當朝這位皇帝,徐清雖然沒見過,可是韓琦卻是見過的,對於他的評價,韓琦用的詞匯是婦人之仁、當斷不斷來評價他,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可絕對稱不上是好詞,可想而知,這位皇帝在處理這些世家的時候,到底會用什麽態度來處理他們,再加上這三大世家到最後不僅沒叛國,還揭發了楊家的叛國罪,那位皇帝陛下就更不會對他們動手了,徐清想到這兒,心中很是有些失望。
不過皇帝不懲罰你們,可不代表我不懲罰你們,玩忽職守,棄城逃跑,這在宋朝可也是大罪,如果報於皇帝,或許砍不了他們的頭,可革除功名,開官去職卻還是做得到的,可若隻是這樣懲罰,那麽徐清在他們離開自己的莊園之前所丈量的土地,可就真的要不迴來了。
畢竟宋朝是承認土地私有的,若是對已經降過罪的人,再想要把土地收迴來,這可就太難了,而且徐清很清楚的明白,這三個人,其實就是希望徐清那麽做,他們丟官,而三大世家,則繼續存在於世。
徐清看著他們,心裏不由有了些想法,他看著台下的三人,緩緩的說道:“各位大人,爾等忠誠之心,我已知曉,沒有投敵叛國,也堪為我等楷模,隻不過,棄城逃跑,罔顧百姓生死,卻是真有其事,爾等可有何說法啊?”
徐清的這番話,聽上去好像很嚴厲,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他所用的詞,幾乎都是很模糊的,而且通篇講下來,也沒有一個詞是代表徐清個人情感的,就像是現代法院裏宣判的法官一般,隻講事實,不論感情,而徐清之所以要如此講,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希望讓這些家夥明白,自己不會免他們的官,在交出一些好處的前提下。
這當然不是徐清要貪汙了,而是因為徐清十分清楚這些世家們是如何運作的,那就是犧牲個人,保全自己,畢竟當官的是馬奎、李聰還有張佩三人,瀆職犯法的也是他們三個人,整個張家、李家、馬家是犯了事,可是徐清並沒有證據,那些地契、房契全部都有正經的手續,如果要說那是犯法的,那麽頃刻間,全天下所有的世家都會把徐清視作眼中釘,這樣的後果,是徐清承受不了的。
所以他不能那麽做,而若隻是讓這三個人承擔罪責,徐清又實在不甘心,秦州百姓因為他們受了這麽多的苦,豈是這三個人便能還得清的,合理的剝削百姓,徐清還可以容忍,畢竟這是正常的社會規律,但是剝削百姓到讓百姓沒了活路,這徐清就不答應了,這筆債,必須要用這三個世家的全部財產來還,才能還清。
至於他們的官職,徐清則會用另外的方法讓他們丟官,這項辦法,就是考評。
大宋的所有官員,每一年都是需要參加考評的,所謂考評,就是由吏部和當地安撫使司聯合起來針對當地朝廷官員在一年的執政時間裏,作為一名官員是否合格的評價行為,若是能夠拿到上上等,就有機會升官,若是拿到下下等,則會貶官,而若是連續拿到三次下下等則會革除官職。
安撫使司有韓琦,而吏部則可以讓歐陽修來幫忙,以他嫉惡如仇的性格,是鐵定會幫自己這個忙的,革除這三個人的官職,這套辦法,徐清是玩得轉的,他需要做的,隻是容忍這三個人三年的時間而已,以此來換取一部分土地,怎麽看都不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