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之見,應當讓秦州之軍民嚴防死守,保住州城,然後加緊調集四周廂軍,再去請示陛下調動禁軍以備不測,西夏、吐蕃近在藩籬,如有動蕩,必然心生不臣,廂軍實力弱小,對付叛軍或許尚可,麵對西夏鐵騎,實不可擋,唯有禁軍方可震懾宵小,暫平戡亂。如此一來,或可將動蕩隻限製在秦州一地,而不擴散周邊,致使秦鳳糜爛,不可收拾。“
範仲淹的講話很是中肯,也是他一貫的用兵策略,非常的保守,至於北部百姓的死活,在他的計劃中,是根本沒有在乎的,他的原則一直如此,不管它們為何造反,造反就是造反,隻要舉起不臣旗幟的那一刻,他們就不再是大宋子民,能有的結果唯有兩個,要麽投降做奴,或者是殺身成仁,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顯然在範仲淹的心裏,這秦州幾萬百姓之生死與大宋社稷安危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他是個善待百姓的好官,也一直把百姓放在心中,可在這個問題上,他還是非常的理性,並沒有把自己的個人偏好淩駕在國家安全之上,從這點上來說,他確實是個儒家傳統意義上的好官。
隻不過他這麽一句話,卻是把秦州北部數萬百姓的生死給徹底拋棄了,對於他們來說,顯然是一件殘忍的事情了,誰都不想造反,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到最後被剿滅了,在曆史上也還是個叛軍的罪名,此間悲愴,真是說不清。
韓琦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相比起範仲淹的理性來說,他顯然是個偏向感性的人,喊打喊殺的時候永遠是他,百姓受苦,暗自抹淚的也是他,說得好聽叫耿直,說的難聽就是喜怒形於色,不是做大官的材料,可他終究是聰明人,知道範仲淹說的確實是現在為止最好的辦法,隻有按照他說的做,現在的形勢才不會繼續惡化,所以韓琦心裏憋悶,可嘴上沒說,隻是一個勁兒的喝茶,像是把他當做了酒,想要灌醉自己似得。
夏竦在一邊認真的聽完範仲淹的建議,很是讚許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希文所言甚是有理,秦鳳路乃中原屏障之地,其後便是京兆府(長安),若京兆有失,則天下不穩,希文能站在天下的角度來思考秦鳳的問題,當為首輔之材啊,稚圭,你說呢?“
“大人說的是。“韓琦此刻心情很是複雜,自然也就沒有了拍馬屁的勁頭了,更何況他本身就不是個會拍馬屁的人,現在夏竦讓他說話,就更說不出來什麽了,隻能勉強笑著說了句應承的話,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夏竦倒是也不為難他,作為韓琦的上級領導,韓琦的性格,夏竦自然很是清楚,知道他現在正處於糾結的狀態中,轉過頭便於範仲淹說起了秦州情況的具體解決辦法來了,一旁的範仲淹暗自觀察韓琦這位老友,心中也是一歎,稚圭什麽都好,就是太過愛民、惜民了,為此甚至敢頂撞門閥,頂撞陛下,如此性格,將來仕途,必然多生坎坷啊。
範仲淹和韓琦兩個人,其實從本質上都是好官,隻不過兩人性格不同,也就讓兩人的行事風格有了些許的偏差。
範仲淹的性格是不好的話不說,想做的事情,也隻在私底下做,而韓琦呢,是不好的話也說,還在明麵上做,兩個人都沒有欺騙世人,可在別人眼裏,韓琦這樣的性格,就招人討厭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殺了人父母,然後還拿著刀在那狂妄的喊,“我殺的,我殺的。“,這不是沒心沒肺,這是什麽?
堂堂秦鳳路軍政長官,就那麽看著經略使和永興軍路安撫使在那商討自己管轄地區的軍事調動,也不說話,仿佛變成了一尊木偶似得,到後來範仲淹都有些尷尬了,自己這個隔壁路的安撫使在這裏當著秦鳳路的安撫使說秦鳳路的軍事行動,這不是打韓琦的臉麽,範仲淹是個老實人,做這件事,他總覺得很不自在,隻不過夏竦一直讓他說,他這才說了,可心裏卻很忐忑,對於韓琦,他很欣賞,並不希望他誤會自己。
就在這眾人都很尷尬,隻有夏竦悠然自得的時候,一個小吏從門外走了進來,站在房間內緊貼著門的位置,對著裏麵輕聲的喊道:“各位大人,秦州知州徐清來信。“
他這一聲,頓時把正在說話的,還有沉默的都給吸引了過來,這讓小吏有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夏竦是這廳堂中品級最高的官員,自然這個時候要由他發話,他也當仁不讓,揮了揮手,招了那小吏過來,把信直接拆了開來,閱覽起徐清的這封信來,旁邊的韓琦也沒什麽反對意見,他對徐清的印象很不好,自然也很樂意看他在夏竦麵前出醜,這樣一來,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將這位南方來的文雅人給趕走了。
隻不過隨著夏竦看信的時間越來越長,韓琦的心就有些不安了,這封信已經被夏竦來來迴迴看了三遍了,難道那徐清寫的字太難看了,夏竦沒看懂,韓琦很是好奇的想到,緊接著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要是真沒看懂,為什麽夏竦那眼睛卻越來越亮了,這顯然是看懂了啊,那徐清到底是寫了什麽,能讓夏竦連讀三遍還沒停止呢?韓琦發現自己的好奇心不可遏製的膨脹起來。
他有些後悔先把信交給夏竦看了。
“夏大人,這位秦州知州,究竟寫了什麽?“眼見夏竦對這封信愛不釋手,範仲淹也不由得產生了些好奇心,見夏竦恰好第三遍看完,趁著還沒再看一遍的空檔,範仲淹果斷的問道。
夏竦看向範仲淹,爽朗的笑了笑,把寫信的紙張擺好應有的順序遞到範仲淹的麵前,說道:“你看看吧,希文,此子之才,真是了得啊。“說完,又轉過頭去看向韓琦,笑得更是開心了,他用兩根手指指著韓琦,很是開心的說道:”稚圭,你這次可看走眼嘍。“
(本章完)
範仲淹的講話很是中肯,也是他一貫的用兵策略,非常的保守,至於北部百姓的死活,在他的計劃中,是根本沒有在乎的,他的原則一直如此,不管它們為何造反,造反就是造反,隻要舉起不臣旗幟的那一刻,他們就不再是大宋子民,能有的結果唯有兩個,要麽投降做奴,或者是殺身成仁,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顯然在範仲淹的心裏,這秦州幾萬百姓之生死與大宋社稷安危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他是個善待百姓的好官,也一直把百姓放在心中,可在這個問題上,他還是非常的理性,並沒有把自己的個人偏好淩駕在國家安全之上,從這點上來說,他確實是個儒家傳統意義上的好官。
隻不過他這麽一句話,卻是把秦州北部數萬百姓的生死給徹底拋棄了,對於他們來說,顯然是一件殘忍的事情了,誰都不想造反,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到最後被剿滅了,在曆史上也還是個叛軍的罪名,此間悲愴,真是說不清。
韓琦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相比起範仲淹的理性來說,他顯然是個偏向感性的人,喊打喊殺的時候永遠是他,百姓受苦,暗自抹淚的也是他,說得好聽叫耿直,說的難聽就是喜怒形於色,不是做大官的材料,可他終究是聰明人,知道範仲淹說的確實是現在為止最好的辦法,隻有按照他說的做,現在的形勢才不會繼續惡化,所以韓琦心裏憋悶,可嘴上沒說,隻是一個勁兒的喝茶,像是把他當做了酒,想要灌醉自己似得。
夏竦在一邊認真的聽完範仲淹的建議,很是讚許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希文所言甚是有理,秦鳳路乃中原屏障之地,其後便是京兆府(長安),若京兆有失,則天下不穩,希文能站在天下的角度來思考秦鳳的問題,當為首輔之材啊,稚圭,你說呢?“
“大人說的是。“韓琦此刻心情很是複雜,自然也就沒有了拍馬屁的勁頭了,更何況他本身就不是個會拍馬屁的人,現在夏竦讓他說話,就更說不出來什麽了,隻能勉強笑著說了句應承的話,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夏竦倒是也不為難他,作為韓琦的上級領導,韓琦的性格,夏竦自然很是清楚,知道他現在正處於糾結的狀態中,轉過頭便於範仲淹說起了秦州情況的具體解決辦法來了,一旁的範仲淹暗自觀察韓琦這位老友,心中也是一歎,稚圭什麽都好,就是太過愛民、惜民了,為此甚至敢頂撞門閥,頂撞陛下,如此性格,將來仕途,必然多生坎坷啊。
範仲淹和韓琦兩個人,其實從本質上都是好官,隻不過兩人性格不同,也就讓兩人的行事風格有了些許的偏差。
範仲淹的性格是不好的話不說,想做的事情,也隻在私底下做,而韓琦呢,是不好的話也說,還在明麵上做,兩個人都沒有欺騙世人,可在別人眼裏,韓琦這樣的性格,就招人討厭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殺了人父母,然後還拿著刀在那狂妄的喊,“我殺的,我殺的。“,這不是沒心沒肺,這是什麽?
堂堂秦鳳路軍政長官,就那麽看著經略使和永興軍路安撫使在那商討自己管轄地區的軍事調動,也不說話,仿佛變成了一尊木偶似得,到後來範仲淹都有些尷尬了,自己這個隔壁路的安撫使在這裏當著秦鳳路的安撫使說秦鳳路的軍事行動,這不是打韓琦的臉麽,範仲淹是個老實人,做這件事,他總覺得很不自在,隻不過夏竦一直讓他說,他這才說了,可心裏卻很忐忑,對於韓琦,他很欣賞,並不希望他誤會自己。
就在這眾人都很尷尬,隻有夏竦悠然自得的時候,一個小吏從門外走了進來,站在房間內緊貼著門的位置,對著裏麵輕聲的喊道:“各位大人,秦州知州徐清來信。“
他這一聲,頓時把正在說話的,還有沉默的都給吸引了過來,這讓小吏有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夏竦是這廳堂中品級最高的官員,自然這個時候要由他發話,他也當仁不讓,揮了揮手,招了那小吏過來,把信直接拆了開來,閱覽起徐清的這封信來,旁邊的韓琦也沒什麽反對意見,他對徐清的印象很不好,自然也很樂意看他在夏竦麵前出醜,這樣一來,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將這位南方來的文雅人給趕走了。
隻不過隨著夏竦看信的時間越來越長,韓琦的心就有些不安了,這封信已經被夏竦來來迴迴看了三遍了,難道那徐清寫的字太難看了,夏竦沒看懂,韓琦很是好奇的想到,緊接著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要是真沒看懂,為什麽夏竦那眼睛卻越來越亮了,這顯然是看懂了啊,那徐清到底是寫了什麽,能讓夏竦連讀三遍還沒停止呢?韓琦發現自己的好奇心不可遏製的膨脹起來。
他有些後悔先把信交給夏竦看了。
“夏大人,這位秦州知州,究竟寫了什麽?“眼見夏竦對這封信愛不釋手,範仲淹也不由得產生了些好奇心,見夏竦恰好第三遍看完,趁著還沒再看一遍的空檔,範仲淹果斷的問道。
夏竦看向範仲淹,爽朗的笑了笑,把寫信的紙張擺好應有的順序遞到範仲淹的麵前,說道:“你看看吧,希文,此子之才,真是了得啊。“說完,又轉過頭去看向韓琦,笑得更是開心了,他用兩根手指指著韓琦,很是開心的說道:”稚圭,你這次可看走眼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