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為部分書友表示對闕茜婭的死有些遺憾,所以作者在本書的最後補一卷特別篇,有興趣的書友可以選擇閱讀。
==========
聖書《神語》中,《創世紀》一篇記載:“天帝住在遙遠的星空中,那裏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更有最繁榮的文明。兩萬五千年前,天帝來到了安闕星,他憐憫這裏的荒蕪,於是抽取了安闕星雷霆的力量創造了安闕星最原始的生命。兩萬年過去了,生命在這裏繁衍,將安闕星變得美麗而富有生機,安闕人也從萬千生命中脫穎而出,開始締造自己的文明。天帝為安闕文明的誕生而欣喜不已,他為安闕星留下了聖書。天帝將自己的智慧寫入了聖書中,讓學習聖書的安闕人不再愚昧。
天帝告訴安闕人:我的孩子們啊,我偏愛你們,我將我的智慧留在了聖書中,它會帶著你們從愚昧中走出,當你們徹底讀懂裏麵的智慧後,就來極北之地找我吧,我在那裏留下了一座祭壇,當你們在祭壇上唿喚我的時候,我會再次降臨,賜予你們屬於神的力量。”
極北之地,安闕星最北端的地方,《神語》中記載,那裏是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那裏永遠結著寒冰,那裏是生命的禁區。
安闕人想不明白為什麽天帝要將祭壇留在那種地方,或許是為了考驗安闕人吧。正如《神語》中所說,想要獲得神的力量,就要克服非人的磨難。
五千年來,不斷有自認為讀懂《神語》的安闕人遵循著《神語》的指引前往極北之地,但沒有一個人能夠迴來,不知道是成功獲得了神的力量去了天帝的國度,還是永遠地倒在了極北之地。
……
……
三艘巨艦組成的艦隊在汪洋大海中航行,朝著安闕星最北端駛去。每艘巨艦上都搭載著2000名自願前往極北之地找尋天帝祭壇的安闕人,他們以聯邦士兵為主,還有來自教會的虔誠信徒和年輕的科學家。
過去的一千年時間裏,安闕星的科學發展十分的迅速,遠遠超過了之前四千年的發展總和。相伴隨的,也是安闕星文明體製的發展,曾經統治了安闕星四千年的教會被以科學為信條的聯邦政府給推翻。強盛一時的教會失去了執政權,但卻並沒有覆滅,《神語》的存在使他們得以存留,但地位卻一落千丈,成為了單純的民間信仰組織。
安闕星的科學家們無法證明《神語》是錯誤的,無法證明天帝是不存在的,因為《神語》中的很多記載都是正確的,都是超越時代的,甚至,科學家們很多的科學靈感都來源於《神語》的啟發。
比如《神語》中有記載:“空氣也是有質量的物質。相同體積的空氣,溫度不同,它們的密度、質量也不同。這就像水和冰,水結成冰後密度變小。把冰塊按入水底,它總漂上來,就是因為冰比水密度小的緣故。”
於是,有聰明的科學家從這裏得到了啟發,發明了熱氣球,帶著安闕人第一次飛上了天空。
再比如《神語》中有發問:“安闕人,你們燒開水的時候是否有注意到,那沸騰的熱水也充斥著強大的力量?”
於是,有聰明的科學家順著這條發問思考,發明了蒸汽機,從此安闕文明進入了蒸汽時代,也正是這一項發明,讓最近一千年來的安闕文明以從未有過的高速度發展著。
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安闕星的科學家們今天所擁有的地位,也來自於《神語》。他們不敢否定《神語》的記載,也不能否定《神語》的記載。
於是,哪怕教會下台了,聯邦政府掌權了,《神語》依舊是安闕文明的聖書,是每個求學的安闕人都必須要熟讀背誦的聖書。而《神語》中說到的藏在極北之地的天帝的祭壇,也始終是安闕人世世代代追尋的信仰。
今天,他們所搭乘的三艘巨艦,也可以說是《神語》的贈與,是天帝的恩賜。
在曾經,因為沒有這種遠洋航行的巨艦,安闕人隻能選擇在寒冷的冬天前往極北之地,因為隻有在冬天的時候,隔在大陸與極北之地的這片大海才會結冰,安闕人才能順著冰麵前往極北之地探索。原本苦寒的極北之地,在冬天環境更為惡劣,甚至連前往極北之地的途中都變得冰冷難行。
嚴寒,一直都是安闕人前往天帝祭壇的最大阻力!
而現在,有了巨艦的幫助,安闕人終於可以在夏天的時候前往極北之地了。至少在抵達極北之地前,溫度都還能夠接受。而乘坐巨艦航行的速度,也遠比前人們在冰麵上駕駛著雪橇的速度快得多。
安闕文明的科學家們也越來越相信,極北之地的存在就是天帝對於他們科學成果的一種考驗,伴隨著他們對於《神語》的解讀,他們的科學水平會越來越高,他們也會越走越遠,距離天帝祭壇越來越近。
哪怕今天,他們依舊無法找到祭壇,但隻要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他們的子孫總能找到的。
尋到祭壇,唿喚天帝,獲得神的力量!
法萊德?安闕站在“遠洋1號”巨艦的護欄邊上,望著北邊的汪洋大海,感受著一天比一天降低的溫度,內心卻一天比一天火熱。
尋找到《神語》中記載的天帝祭壇,他們的名字將會載入安闕文明的曆史!
法萊德是聯邦軍隊的軍官,但這並不妨礙他信仰天帝。事實上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虔誠的教會信徒,他們的姓氏是“神語”,代表著他們的信仰。曾經法萊德的姓氏也是“神語”,一直到後來成為聯邦的軍官,才改成了“安闕”。
安闕人會在自己的名字後麵加上一個表明身份的名詞,相當於姓氏。比如“神語”代表教會信徒,比如“安闕”代表聯邦官員,比如“真理”代表科學家等等。安闕人的姓氏也並非不可改變的,往往隨著身份的變化而更改,這是文化特色,與道德無關。
==========
聖書《神語》中,《創世紀》一篇記載:“天帝住在遙遠的星空中,那裏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更有最繁榮的文明。兩萬五千年前,天帝來到了安闕星,他憐憫這裏的荒蕪,於是抽取了安闕星雷霆的力量創造了安闕星最原始的生命。兩萬年過去了,生命在這裏繁衍,將安闕星變得美麗而富有生機,安闕人也從萬千生命中脫穎而出,開始締造自己的文明。天帝為安闕文明的誕生而欣喜不已,他為安闕星留下了聖書。天帝將自己的智慧寫入了聖書中,讓學習聖書的安闕人不再愚昧。
天帝告訴安闕人:我的孩子們啊,我偏愛你們,我將我的智慧留在了聖書中,它會帶著你們從愚昧中走出,當你們徹底讀懂裏麵的智慧後,就來極北之地找我吧,我在那裏留下了一座祭壇,當你們在祭壇上唿喚我的時候,我會再次降臨,賜予你們屬於神的力量。”
極北之地,安闕星最北端的地方,《神語》中記載,那裏是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那裏永遠結著寒冰,那裏是生命的禁區。
安闕人想不明白為什麽天帝要將祭壇留在那種地方,或許是為了考驗安闕人吧。正如《神語》中所說,想要獲得神的力量,就要克服非人的磨難。
五千年來,不斷有自認為讀懂《神語》的安闕人遵循著《神語》的指引前往極北之地,但沒有一個人能夠迴來,不知道是成功獲得了神的力量去了天帝的國度,還是永遠地倒在了極北之地。
……
……
三艘巨艦組成的艦隊在汪洋大海中航行,朝著安闕星最北端駛去。每艘巨艦上都搭載著2000名自願前往極北之地找尋天帝祭壇的安闕人,他們以聯邦士兵為主,還有來自教會的虔誠信徒和年輕的科學家。
過去的一千年時間裏,安闕星的科學發展十分的迅速,遠遠超過了之前四千年的發展總和。相伴隨的,也是安闕星文明體製的發展,曾經統治了安闕星四千年的教會被以科學為信條的聯邦政府給推翻。強盛一時的教會失去了執政權,但卻並沒有覆滅,《神語》的存在使他們得以存留,但地位卻一落千丈,成為了單純的民間信仰組織。
安闕星的科學家們無法證明《神語》是錯誤的,無法證明天帝是不存在的,因為《神語》中的很多記載都是正確的,都是超越時代的,甚至,科學家們很多的科學靈感都來源於《神語》的啟發。
比如《神語》中有記載:“空氣也是有質量的物質。相同體積的空氣,溫度不同,它們的密度、質量也不同。這就像水和冰,水結成冰後密度變小。把冰塊按入水底,它總漂上來,就是因為冰比水密度小的緣故。”
於是,有聰明的科學家從這裏得到了啟發,發明了熱氣球,帶著安闕人第一次飛上了天空。
再比如《神語》中有發問:“安闕人,你們燒開水的時候是否有注意到,那沸騰的熱水也充斥著強大的力量?”
於是,有聰明的科學家順著這條發問思考,發明了蒸汽機,從此安闕文明進入了蒸汽時代,也正是這一項發明,讓最近一千年來的安闕文明以從未有過的高速度發展著。
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安闕星的科學家們今天所擁有的地位,也來自於《神語》。他們不敢否定《神語》的記載,也不能否定《神語》的記載。
於是,哪怕教會下台了,聯邦政府掌權了,《神語》依舊是安闕文明的聖書,是每個求學的安闕人都必須要熟讀背誦的聖書。而《神語》中說到的藏在極北之地的天帝的祭壇,也始終是安闕人世世代代追尋的信仰。
今天,他們所搭乘的三艘巨艦,也可以說是《神語》的贈與,是天帝的恩賜。
在曾經,因為沒有這種遠洋航行的巨艦,安闕人隻能選擇在寒冷的冬天前往極北之地,因為隻有在冬天的時候,隔在大陸與極北之地的這片大海才會結冰,安闕人才能順著冰麵前往極北之地探索。原本苦寒的極北之地,在冬天環境更為惡劣,甚至連前往極北之地的途中都變得冰冷難行。
嚴寒,一直都是安闕人前往天帝祭壇的最大阻力!
而現在,有了巨艦的幫助,安闕人終於可以在夏天的時候前往極北之地了。至少在抵達極北之地前,溫度都還能夠接受。而乘坐巨艦航行的速度,也遠比前人們在冰麵上駕駛著雪橇的速度快得多。
安闕文明的科學家們也越來越相信,極北之地的存在就是天帝對於他們科學成果的一種考驗,伴隨著他們對於《神語》的解讀,他們的科學水平會越來越高,他們也會越走越遠,距離天帝祭壇越來越近。
哪怕今天,他們依舊無法找到祭壇,但隻要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他們的子孫總能找到的。
尋到祭壇,唿喚天帝,獲得神的力量!
法萊德?安闕站在“遠洋1號”巨艦的護欄邊上,望著北邊的汪洋大海,感受著一天比一天降低的溫度,內心卻一天比一天火熱。
尋找到《神語》中記載的天帝祭壇,他們的名字將會載入安闕文明的曆史!
法萊德是聯邦軍隊的軍官,但這並不妨礙他信仰天帝。事實上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虔誠的教會信徒,他們的姓氏是“神語”,代表著他們的信仰。曾經法萊德的姓氏也是“神語”,一直到後來成為聯邦的軍官,才改成了“安闕”。
安闕人會在自己的名字後麵加上一個表明身份的名詞,相當於姓氏。比如“神語”代表教會信徒,比如“安闕”代表聯邦官員,比如“真理”代表科學家等等。安闕人的姓氏也並非不可改變的,往往隨著身份的變化而更改,這是文化特色,與道德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