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每天的日子,當然不會比薑天賜好過。她甚至比薑天賜還要痛苦,但是她絲毫不能表現出來。因為她怕父母親擔心,上火。
她絕不允許,因為她的原因,而影響以他們的健康。
林雪的爸媽日子也不好過,尤其是林雪的媽媽。看到林雪雖然是每天有說有笑的,但是那日漸憔悴的臉,說明了她的內心並不快樂。
林雪雖不是她的親生女兒,但那也是她從小帶大的,感情跟親生的差不多。看到女兒不開心,她又怎麽能開心呢?再說了,小雪和薑天賜他們兩個人,如果都不結婚,那他們就還有複合的可能。
晚上小雪迴到了自己的房間。林母就和林父商量,“你說,我們是不是得想辦法讓小雪再找一個呀?”
林父說:“這事不著急,你看看小雪現在的狀態,她能找嗎?還是先等一等再說吧。
林母說:“你都知道這種情況了,那我們就不能等了。一來是小雪已經快三十歲了,你看我們村哪有她這麽大歲數不結婚的呀?
二來,他們一天不結婚,我就擔心他們會有複合的可能。”
林父有點猶豫的說:“要不然,我們就直接和小雪說了吧,告訴她不能和天賜結婚的理由,打開她的心結,以後也不怕她再去找天賜了。”
林母說:“你傻呀?我們要是和小雪,那我們不就失去了這個女兒了嗎?到時候,小雪恨我們比恨她的親爸還嚴重。”
“那怎麽辦呢?看著你和小雪每天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我每天的心裏也不好受,我們一家人不能總背著這個包袱過日子吧?”
林母說:“現在她是難受,但是,也許過一階段就好了,時間一長,什麽都會慢慢淡忘的。就像是當年和程玉一樣,他們處了那麽多年,最後,不也是沒成嗎?到如今小雪也還是都忘了。”
“那不一樣,程玉當初是壞了良心,小雪是迫不得已,天賜不一樣,天賜和小雪他們兩個人都願意,他們是情投意合,兩廂情願。”
林母說:“不管怎麽說,我們還是得張羅著給小雪介紹對象。現在年紀都大了,再過一個,兩年的,就嫁不出去了。”
林父歎口氣說:“現在也快嫁不出去了,農村和大城市不一樣,在農村哪還有像小雪,這麽大的小夥子了。就是有,那也是被人挑剩下,找不到媳婦的。”
林母知道林父說的都是事實。在農村,男孩,女孩二十剛出頭就都結婚了,到了二十四五歲那就成了大齡青年了。就像小雪這樣大的女孩,那幾乎就是沒有了。
小雪之所以等到這麽大,當然和程玉是有關係的。當初,家裏的媒人都踩破了門檻,但她就是不同意,一心一意的等著程玉,可沒想到程玉最後娶了城裏的姑娘,把她給甩了。從那以後,她就心灰意冷不想找了。
可算遇到了薑天賜,林雪又戀愛了,沒想到又是這樣的結果。
林母說:“哎,這一切都怪我呀。”
林父說:“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呢?暫時先這樣吧,如果要是再有介紹的,就讓小雪先相看,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林母說:“那就隻能這樣了。”
他們這頭擔心著林雪會嫁不出去。希望能有人來給做媒。
而林雪那頭卻是心灰意冷了,她認為可能自己就是這個命了。她希望自己這輩子,都單身才好呢,她覺得像師父那樣也很好。所以,她擔心怕有人會來給她做媒。因為她知道,如果有人說媒,她的爸媽一定會追她相看的。
林雪找到媽媽說:“媽,我想去找一份工作,就在附近就行,我不離開你們,我每天迴家。”
林母說:“就在家呆一階段吧,你迴來也沒有多長時間,別急著去上班。”
林雪說:“媽,我上班習慣了,像現在每天在家裏無所事事的,我慢慢的就變成廢物了。”
林父一想,小雪找個班上,也許她的心情會好一點。於是對林母說:“小雪要是想上班,就讓她去吧,要不然在家裏呆著確實也是呆不住。”
聽林父這麽說,林母最後也答應了。
就這樣,林雪又迴到了他們鄰村的一個小型織襪廠當了女工。
這個廠子離他們家不到二十裏地,林雪買了個小的兩輪電動車,她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
織襪廠每個月的工次1800塊錢,這也算不錯了,因為他們這種小地方,普遍的工資也就這樣。
林雪在想,人家的錢都是越掙越多,她的錢是越掙越少,那也沒辦法,她爸媽不讓她出去,隻能在這先幹著,總比在家裏無所事事的好。
見林雪能在這上班,林父和林母也就放心了。其間,也有過來給林雪提親的,林雪都沒有相看。
林父和林母也沒有強迫她。因為,他們也知道,即使是林雪去看了,也不會成的。媒人介紹的那些人條件和薑天賜比,那是差著十萬八千裏,還得拐個彎。
其中居然還有結過婚,離了婚的。更有甚者,還有一個,因為家裏有點錢,居然是離了婚帶了一個五歲的小孩的。”
林雪聽了都覺得可笑。原來自己真的是現在所說的剩女了。看來隻有薑天賜那個傻瓜把她當個寶一樣。
在農村人的眼裏,原來自己已成了沒人要的剩女,也對,和她的同齡人孩子都兩三個了。
隨著一次次的媒人上門,更絕望的是林母。這麽多年來,她從來都沒有擔心過林雪的婚事,以前,她一直認為,她的女兒,那是十裏八村都找不到的漂亮姑娘。找對象隻有她們挑的份,哪有別人挑的份?
可是,現在她明白了,女兒年數太大了,人家提到的那個離了婚帶了五歲孩子的,都還比林雪少一歲呢。
由於這一次次提親質量的降低,林父和林母擇婿的標準也跟著下滑了。
有一迴,林母竟然對林雪說:“小雪,要不然,你考慮考慮那個帶小孩的。那個男的,雖說帶了個孩子,,但是,家是城裏的,而且自己開的工廠,條件特別好,人長得也挺好的。雖說有個小孩,但是人家不用你帶,孩子是爺爺奶奶帶著。”
林雪說:“媽,我不找了,我就一輩子伺候你和我爸。”
林母說:“淨說傻話,哪有女孩不找對象的,那你老了怎麽辦?不但身邊沒有個伴,就連個孩子都沒有。”
林雪說:“媽,幹嘛想得那麽長遠呢?就算找了,將來有個老伴又能怎麽樣呢?不說別人,就說你和我爸,你難道會和我爸一起死嗎?如果不是一起死的話,那麽後死的那個不也是孤單嗎?
還有,要兒女又能怎麽樣?現在有多少不孝子呀?即使是有幸生了個孝順的孩子,那有的可能在身邊,有的可能不在身邊,有兒有女,孤獨終老的老人也不少。”
老兩口聽了林雪說的話麵麵相覷,他們認為女兒是受到的打擊太大了,說這話,那不就是看破紅塵了嗎?”
但林雪並不是說看破紅塵,她說的這話也確實是心裏這麽想的。她認為如果能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哪怕是三年,五年,也是好的,如果和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即使相守到老,又有何用?
就像師父一樣,她的婚姻雖說隻有幾年,但是,她也是幸福和知足的。這麽多年,她寧願在迴憶中生活,也不想找一個不愛的人。
她早已下定決心,如果不能和薑天賜在一起,那麽,她寧願和像師父一樣,一個人生活。
林父和林母是沒有什麽文化的人,在他們的想法,就是女人,隻有結了婚,找了個婆家,才是終身的依靠。像小雪這種思想,他們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當小雪向他們說出那些話的時候,他們都懷疑是小雪受到的打擊太大了,所以才會看破一切,看淡一切。
他們有點慌了,林雪總是這樣,可怎麽辦呢?
林父說:“要不然,讓小雪還迴北京上班嗎?她在那生活了那麽多年,也許習慣了那裏的生活。而且,在那找對象也好找點,大城市的孩子找對象也晚。在北京,小雪這麽大沒找對象的也多。”
林母說:“你說的這些話,我也知道,但不就是擔心她和天賜嗎?”
林父咬了咬牙說:“我們把真相告訴她吧?她要恨她就恨,誰讓我們做錯了事?我們不能再拖累她了。”
林母說:“那我們會不會坐牢啊?那個人不是說我們犯了拐騙兒童罪嗎?”
林父說:“事到如今,愛咋地咋地吧。”
林母想了想,她也下定了決心說:“行,孩子是我抱來的,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也不怕,其實我就是怕你跟我上火,要不然,我連生死都不怕了,還怕什麽坐牢。
林父說:“事情都過去這麽多年了,要是沒人報案,應該沒事。我想,小雪就是再恨我們也不會報案抓我們的。”
林母說:“小雪肯定不會。她是那麽心軟的孩子,再恨我們也不會那麽做的。”
她絕不允許,因為她的原因,而影響以他們的健康。
林雪的爸媽日子也不好過,尤其是林雪的媽媽。看到林雪雖然是每天有說有笑的,但是那日漸憔悴的臉,說明了她的內心並不快樂。
林雪雖不是她的親生女兒,但那也是她從小帶大的,感情跟親生的差不多。看到女兒不開心,她又怎麽能開心呢?再說了,小雪和薑天賜他們兩個人,如果都不結婚,那他們就還有複合的可能。
晚上小雪迴到了自己的房間。林母就和林父商量,“你說,我們是不是得想辦法讓小雪再找一個呀?”
林父說:“這事不著急,你看看小雪現在的狀態,她能找嗎?還是先等一等再說吧。
林母說:“你都知道這種情況了,那我們就不能等了。一來是小雪已經快三十歲了,你看我們村哪有她這麽大歲數不結婚的呀?
二來,他們一天不結婚,我就擔心他們會有複合的可能。”
林父有點猶豫的說:“要不然,我們就直接和小雪說了吧,告訴她不能和天賜結婚的理由,打開她的心結,以後也不怕她再去找天賜了。”
林母說:“你傻呀?我們要是和小雪,那我們不就失去了這個女兒了嗎?到時候,小雪恨我們比恨她的親爸還嚴重。”
“那怎麽辦呢?看著你和小雪每天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我每天的心裏也不好受,我們一家人不能總背著這個包袱過日子吧?”
林母說:“現在她是難受,但是,也許過一階段就好了,時間一長,什麽都會慢慢淡忘的。就像是當年和程玉一樣,他們處了那麽多年,最後,不也是沒成嗎?到如今小雪也還是都忘了。”
“那不一樣,程玉當初是壞了良心,小雪是迫不得已,天賜不一樣,天賜和小雪他們兩個人都願意,他們是情投意合,兩廂情願。”
林母說:“不管怎麽說,我們還是得張羅著給小雪介紹對象。現在年紀都大了,再過一個,兩年的,就嫁不出去了。”
林父歎口氣說:“現在也快嫁不出去了,農村和大城市不一樣,在農村哪還有像小雪,這麽大的小夥子了。就是有,那也是被人挑剩下,找不到媳婦的。”
林母知道林父說的都是事實。在農村,男孩,女孩二十剛出頭就都結婚了,到了二十四五歲那就成了大齡青年了。就像小雪這樣大的女孩,那幾乎就是沒有了。
小雪之所以等到這麽大,當然和程玉是有關係的。當初,家裏的媒人都踩破了門檻,但她就是不同意,一心一意的等著程玉,可沒想到程玉最後娶了城裏的姑娘,把她給甩了。從那以後,她就心灰意冷不想找了。
可算遇到了薑天賜,林雪又戀愛了,沒想到又是這樣的結果。
林母說:“哎,這一切都怪我呀。”
林父說:“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呢?暫時先這樣吧,如果要是再有介紹的,就讓小雪先相看,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林母說:“那就隻能這樣了。”
他們這頭擔心著林雪會嫁不出去。希望能有人來給做媒。
而林雪那頭卻是心灰意冷了,她認為可能自己就是這個命了。她希望自己這輩子,都單身才好呢,她覺得像師父那樣也很好。所以,她擔心怕有人會來給她做媒。因為她知道,如果有人說媒,她的爸媽一定會追她相看的。
林雪找到媽媽說:“媽,我想去找一份工作,就在附近就行,我不離開你們,我每天迴家。”
林母說:“就在家呆一階段吧,你迴來也沒有多長時間,別急著去上班。”
林雪說:“媽,我上班習慣了,像現在每天在家裏無所事事的,我慢慢的就變成廢物了。”
林父一想,小雪找個班上,也許她的心情會好一點。於是對林母說:“小雪要是想上班,就讓她去吧,要不然在家裏呆著確實也是呆不住。”
聽林父這麽說,林母最後也答應了。
就這樣,林雪又迴到了他們鄰村的一個小型織襪廠當了女工。
這個廠子離他們家不到二十裏地,林雪買了個小的兩輪電動車,她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
織襪廠每個月的工次1800塊錢,這也算不錯了,因為他們這種小地方,普遍的工資也就這樣。
林雪在想,人家的錢都是越掙越多,她的錢是越掙越少,那也沒辦法,她爸媽不讓她出去,隻能在這先幹著,總比在家裏無所事事的好。
見林雪能在這上班,林父和林母也就放心了。其間,也有過來給林雪提親的,林雪都沒有相看。
林父和林母也沒有強迫她。因為,他們也知道,即使是林雪去看了,也不會成的。媒人介紹的那些人條件和薑天賜比,那是差著十萬八千裏,還得拐個彎。
其中居然還有結過婚,離了婚的。更有甚者,還有一個,因為家裏有點錢,居然是離了婚帶了一個五歲的小孩的。”
林雪聽了都覺得可笑。原來自己真的是現在所說的剩女了。看來隻有薑天賜那個傻瓜把她當個寶一樣。
在農村人的眼裏,原來自己已成了沒人要的剩女,也對,和她的同齡人孩子都兩三個了。
隨著一次次的媒人上門,更絕望的是林母。這麽多年來,她從來都沒有擔心過林雪的婚事,以前,她一直認為,她的女兒,那是十裏八村都找不到的漂亮姑娘。找對象隻有她們挑的份,哪有別人挑的份?
可是,現在她明白了,女兒年數太大了,人家提到的那個離了婚帶了五歲孩子的,都還比林雪少一歲呢。
由於這一次次提親質量的降低,林父和林母擇婿的標準也跟著下滑了。
有一迴,林母竟然對林雪說:“小雪,要不然,你考慮考慮那個帶小孩的。那個男的,雖說帶了個孩子,,但是,家是城裏的,而且自己開的工廠,條件特別好,人長得也挺好的。雖說有個小孩,但是人家不用你帶,孩子是爺爺奶奶帶著。”
林雪說:“媽,我不找了,我就一輩子伺候你和我爸。”
林母說:“淨說傻話,哪有女孩不找對象的,那你老了怎麽辦?不但身邊沒有個伴,就連個孩子都沒有。”
林雪說:“媽,幹嘛想得那麽長遠呢?就算找了,將來有個老伴又能怎麽樣呢?不說別人,就說你和我爸,你難道會和我爸一起死嗎?如果不是一起死的話,那麽後死的那個不也是孤單嗎?
還有,要兒女又能怎麽樣?現在有多少不孝子呀?即使是有幸生了個孝順的孩子,那有的可能在身邊,有的可能不在身邊,有兒有女,孤獨終老的老人也不少。”
老兩口聽了林雪說的話麵麵相覷,他們認為女兒是受到的打擊太大了,說這話,那不就是看破紅塵了嗎?”
但林雪並不是說看破紅塵,她說的這話也確實是心裏這麽想的。她認為如果能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哪怕是三年,五年,也是好的,如果和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即使相守到老,又有何用?
就像師父一樣,她的婚姻雖說隻有幾年,但是,她也是幸福和知足的。這麽多年,她寧願在迴憶中生活,也不想找一個不愛的人。
她早已下定決心,如果不能和薑天賜在一起,那麽,她寧願和像師父一樣,一個人生活。
林父和林母是沒有什麽文化的人,在他們的想法,就是女人,隻有結了婚,找了個婆家,才是終身的依靠。像小雪這種思想,他們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當小雪向他們說出那些話的時候,他們都懷疑是小雪受到的打擊太大了,所以才會看破一切,看淡一切。
他們有點慌了,林雪總是這樣,可怎麽辦呢?
林父說:“要不然,讓小雪還迴北京上班嗎?她在那生活了那麽多年,也許習慣了那裏的生活。而且,在那找對象也好找點,大城市的孩子找對象也晚。在北京,小雪這麽大沒找對象的也多。”
林母說:“你說的這些話,我也知道,但不就是擔心她和天賜嗎?”
林父咬了咬牙說:“我們把真相告訴她吧?她要恨她就恨,誰讓我們做錯了事?我們不能再拖累她了。”
林母說:“那我們會不會坐牢啊?那個人不是說我們犯了拐騙兒童罪嗎?”
林父說:“事到如今,愛咋地咋地吧。”
林母想了想,她也下定了決心說:“行,孩子是我抱來的,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也不怕,其實我就是怕你跟我上火,要不然,我連生死都不怕了,還怕什麽坐牢。
林父說:“事情都過去這麽多年了,要是沒人報案,應該沒事。我想,小雪就是再恨我們也不會報案抓我們的。”
林母說:“小雪肯定不會。她是那麽心軟的孩子,再恨我們也不會那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