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美洲原住民幾乎都有在麵頰和額頭上刺花紋的習俗。而養尊處優的瑪雅貴婦們,還喜歡將各式各樣的繁複花紋,從額頭一直刺到肩膀,最終將一張臉蛋弄得仿佛彩色浮雕板,怎麽畸形怎麽來,甚至連舌頭也要刺上花紋。而且,這些刺青都是永久性的,沒法隨意擦掉……也許他們覺得這樣很好看,但現代人的審美觀可接受不了這個,那種可怕的視覺感受,簡直就好像是看到了舊社會婦女裹腳裹出來的馬蹄形三寸金蓮一樣。”


    “那不得感染得病啊?”,虎生問道。


    “你說對了!”,愛娃伸出大拇指讚道。


    “那個時候哪有什麽醫學啊,還不如你們國家的中醫呢,所以因為整容啊什麽的弄得穿孔失敗,傷口感染了、化膿了,最後把人給弄死了,也很正常。更有的比死了還慘,比如殘疾了、傻了,全身潰爛什麽的,就更多了”。


    “這些人是不是有病”,虎生感歎道。


    “就是因為他們用變態來改變自己的外表,突出他們上層人的與眾不同,所以才能切合‘太陽神’後裔的傳說”。


    “做為一個體麵、合格的瑪雅貴族,必須得有以下幾個特征,最好是全有:第一個:腦袋讓門擠過,變形了,變得越怪越高貴;第二個,身上要全是洞,能插進各種各式的裝飾品;第三個從腦袋到腳底全是紋身刺青,而且都是兇猛的蛇、虎什麽的,越狠的動物越好;第四個,每個人都是鬥雞眼;第五個,你們想不到:全身都是傷口。”


    “為啥都是傷口,經常出去打仗啊?”,虎生問道。


    “不是,他們有個傳統就是放血祭神”,愛娃說著,用手在胳膊上象征性地劃了一下。


    “第六,他們男的留胡子,不是貴族不讓留,這也是一個特征”。


    “你從哪裏知道這些的?”,虎生替海東問道。


    “我有個老師專門研究這個的,我跟了他一段時間,特意學的”,愛娃說道。


    “那他們為什麽叫瑪雅,不叫什麽什麽其它的名字呢?”,虎生的問題不少,也是為了消磨時間,配合海東聽課。


    “那是在公元十六世紀初,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他的探險船隊在洪都拉斯灣靠岸之後,於當地市集裏看到一隻非常精美的陶盆,哥倫布對此感到很好奇。那位土著商販就告訴他,這隻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從此,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


    愛娃講得有點累了,於是直接坐了下來,不再來迴地走動了。


    從她的嘴中,大家陸續知道了以下的內容:


    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尤卡坦半島的過程之中,發現了許多被廢棄的巨石都市,還有衰落到已經快要斷絕的神廟,便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瑪雅”,並且把這一地區的土著居民統稱為“瑪雅人”。


    但事實上,當時那位土著商販迴答哥倫布的“瑪雅”一詞,並不是指代我們今天認知的整個瑪雅文明,而僅僅是在形容一座名叫“瑪雅潘”的城邦(當時該城已廢棄,但地名保留了下來),也就是陶盆的產地。


    至於瑪雅人在稱唿自身民族的時候,由於他們最早培育出了玉米,並且以此為主食,故而一般都喜歡自稱為“玉米人”……之所以如今會有瑪雅人、瑪雅文明、瑪雅預言這些說法,完全是後世學者強行把一座城市的名稱,扣到了整個地區和民族之上,聽起來感覺就像是用廣州人來稱唿全體中國人一樣別扭。


    因此,在從公元三世紀到九世紀的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瑪雅人要麽自稱某某城邦的人,要麽自稱“玉米人”,就是沒有自稱瑪雅人的——還要再過幾百年之後,瑪雅潘這座城邦才會被建立起來!


    事實上,差不多同樣的誤會,在中國也發生過——當十六世紀初的葡萄牙航海家在澳門登陸,並且詢問當地人這是什麽地方的時候,當地漁民誤以為這些紅毛鬼是在問海邊的媽祖廟,就說這地方是“媽閣”……於是,澳門的英文名字就成了“macao”(發音近似於“媽閣”),跟它的漢語發音一點兒都不像。


    在古代文明史上,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開創了人類最古老文明的蘇美爾人,當時就自稱“黑頭人”。如果你穿越到那會兒的中東,絕對找不到一個自稱蘇美爾人的民族。


    不管怎麽樣,這個錯誤暫時已經沒法糾正了,在本文之中,還是讓我們繼續稱唿他們為“瑪雅人”吧!


    總之,在一番交流之後,這位自稱玉米人的瑪雅貴族開始很熱情地給你帶路,介紹蒂卡爾城的風貌。


    雖然瑪雅文明是城邦文明,但跟習慣於依靠航海貿易吃飯的希臘人不同,孤獨的瑪雅人找不到可以進口糧食的地方,所以必須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在蒂卡爾城的四周,一眼望去盡是鬱鬱蔥蔥的玉米地,中間也點綴著一些其它作物,例如辣椒、南瓜、棉花、可可豆和龍舌蘭,還有不少休耕的土地處於拋荒狀態。


    ——直到現代,瑪雅人依然在采用“米爾帕耕作法”,通俗地說就是刀耕火種,先放一把大火清理出一塊地方,撒下種子之後就靠天吃飯,收完玉米後再轉移陣地到另一個地方去放火……由於瑪雅人不懂得施肥,土壤肥力喪失得太快,熱帶雨林的土壤又很貧瘠,所以不休耕上三到六年的話,根本別想再有收成。


    聽到以上的這些內容,在場的眾人無不為自已家的老祖宗感到驕傲。


    至今國人都留有祖先留下來的一個優良的傳統,不管到哪裏,都能種出菜來。


    這也是根植於血統之中的一個技能吧。


    一個民族要想繁榮、昌盛,肯定有它不可磨滅的基因在裏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為一個大民族的一份子,很自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書販到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帆並收藏從書販到總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