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車上有這種電池吧?能不能看一眼!”,石部長提出了要求。
“可以,完全可以,這沒有什麽”,海東說著,走到電瓶車前,示意打開看看。
身邊的侍衛過去,熟練地打開座椅,露出了下麵的電池。
石部長和張毅他們幾個立刻象逮到寶了一樣,湧過去看。
海東在後邊偷著樂。
與普通的電池尺寸大小接近,不同的是外殼不是塑料的,是一種特殊的黑色物質,反射著黝黑色的暗光。
“摸一摸不會漏電吧?”,石部長謹慎地問道。
“可以,你可以讓張毅先試一下!”,海東在旁邊支招。
張毅忍不住笑了,“張總真會開玩笑,這個時候先把我弄上前線了,不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張毅嘴上是這麽說,還是小心翼翼地伸出一隻手,快速地在電池殼上點了一下,馬上縮迴手,見沒有問題,才又放心大膽地摸了過去。
“有點彈性的感覺”,張毅對石部長說道。
“是嗎?”,石部長也好奇地伸手摸了摸方才張毅摸過的地方。
“軟硬是證明電力充足,不用充電。如果發軟了,就需要充電了!”,旁邊的海東說道。
海東心生一計,“迴頭我得做個手腳,要不以後充電不找我,就能賺一迴的錢——,好主意!”。
“這個得多長時間充一次電?”,石部長產生了好奇。
“根據用電量,大概得一個多月充一次吧”,海東說道,心想:“半年充一次電我能告訴你麽?”。
“能不能時間再長一些?比如二個月,三個月什麽的?”,石部長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可以的,加大體積或者數量就可以實現了”,海東說道。
“不錯,不錯!”,石部長挺直了身子,雙手背在身後,在電瓶前邊踱起了方步。“張總有這麽好的東西,為什麽不早日推向市場呢?”。
“這不是沒忙開麽!”。海東假裝客氣。
“你這個東西是怎麽弄出來的?研究了多長時間?”,石部長轉睛盯著海東問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研究材料時發現的,隨手就開發出來了”,海東說得雲山霧罩,輕描淡寫一樣。
“你是學什麽專業的?”,石部長馬上轉換了話題,開始調查海東的背景了。
“在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個人愛好是計算機,畢業後做了程序員寫代碼”,海東沒迴頭,輕聲說出。
石部長愣了愣,樂出聲來,“你小子的專業夠複雜的,也跳轉得太快了”。
“以前還學過一陣子財會,後來一看專業不對頭,又重新考過的”,海東說完,自己也不好意思起來。
實際上,是海東搞對象失戀了,被甩,才又發憤退了學,重新考過的。
“哦?”,石部長又象發現了什麽,“你這個小同誌很有趣的嗎!”。
“謝謝領導誇獎!”,海東嘴甜了起來。
“你們都得跟張總學學,學一行象一行、幹一行專一行,最後不管弄什麽都是專家級別,這樣的人才有出息,才稱得上是人才”,石部長轉身對著張毅一幹人等說出了話來。
幾個唯唯諾諾,應聲稱是,但看海東的眼光也同時變得複雜起來。人家確實厲害,自己確實還差一截,但是機遇不同而已。
“領導又拿我打鑔了”,海東麵帶愧色地說道,“我這不是考不上好的學校,被逼的,都是被逼出來的!”。
石部長驚異地看了看海東,“你老家是哪的?”。
“東北人”,海東隨口說道,示意手下把電瓶車恢複原樣。
“你這個電瓶有沒有樣品,我可不可以帶迴去幾塊電瓶研究一下?”,石部長開始張口要貨了。
海東知道,這是必經程序,到了他這個級別,做事得小心,得有憑有據才行。
“可以,迴頭我讓他們給您準備一下,走時帶走”,海東說道。
“小張,這個事你也想著,不要忘了!”,石部長轉身開始交待他的屬下。
張毅馬上開始記在一個小本子上。
跟領導出門,重要的事得記在本子上,才不會忘記。
“你這個電池不錯,很有潛力!”,石部長歎息著,“隻是可惜,沒能早點發現”。
仰頭望了望大海的深處,“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你這個小夥子年歲不大,手裏的貨倒是有不少,確實是個人才啊!”。
有點相遇恨晚的感覺。
海東一時語塞,無話可說。
想了想,站在石部長的身側,略後一步的地方,海東也感慨了一會兒,“生活所迫,不這樣吃不上飯的”。
石部長好奇地迴頭看了看海東,“照你的意思,你以前有過吃不上飯的時候?”。
“以前還好,後來身體查出了問題,讓媳婦給一腳踹了,成了光棍,所有家產就是一台破麵包車”,說完,海東低下了頭。
“沒關係,你現在不也是給自己賺了一份家業出來麽,而且前程似錦啊,麵包會有的!”,石部長拍了拍海東。
這一拍把海東從心底感動的,真想哭出來。這時的石部長,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領導,而似鄰家的一位長者了。
“小夥子人不錯,我看你這個人值得一交”,石部長笑了。
“領導真會誇我,我都老大不小了,三十好幾了,您淨誇我,我都不會走路了”,說完,海東假裝腿上沒勁兒,走路發飄的樣子,在原地邁了幾步,兩隻手在空中找著平衡一樣舞了幾下。
“哈哈哈哈——”,石部長在旁邊開懷大笑起來,帶動著旁邊的一眾人等也陪著笑了起來。
“這小子很幽默嗎”,石部長說完,帶頭向迴走去。“不嘮了,再迴去坐一會兒,就該走了”。
海東知道一會兒會有重要的事兒交待,忙在後麵緊緊地跟隨過來。
二人又坐上了電瓶車,迴到了設計院的會議室裏。
後麵的人也自己找了車,坐了上去,一路跟隨,浩浩蕩蕩,在廠內成了一道風景,偶爾有路過的職工,都紛紛避讓,知道有貴賓到訪。
偶爾有人好奇地小聲議論著。
“可以,完全可以,這沒有什麽”,海東說著,走到電瓶車前,示意打開看看。
身邊的侍衛過去,熟練地打開座椅,露出了下麵的電池。
石部長和張毅他們幾個立刻象逮到寶了一樣,湧過去看。
海東在後邊偷著樂。
與普通的電池尺寸大小接近,不同的是外殼不是塑料的,是一種特殊的黑色物質,反射著黝黑色的暗光。
“摸一摸不會漏電吧?”,石部長謹慎地問道。
“可以,你可以讓張毅先試一下!”,海東在旁邊支招。
張毅忍不住笑了,“張總真會開玩笑,這個時候先把我弄上前線了,不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張毅嘴上是這麽說,還是小心翼翼地伸出一隻手,快速地在電池殼上點了一下,馬上縮迴手,見沒有問題,才又放心大膽地摸了過去。
“有點彈性的感覺”,張毅對石部長說道。
“是嗎?”,石部長也好奇地伸手摸了摸方才張毅摸過的地方。
“軟硬是證明電力充足,不用充電。如果發軟了,就需要充電了!”,旁邊的海東說道。
海東心生一計,“迴頭我得做個手腳,要不以後充電不找我,就能賺一迴的錢——,好主意!”。
“這個得多長時間充一次電?”,石部長產生了好奇。
“根據用電量,大概得一個多月充一次吧”,海東說道,心想:“半年充一次電我能告訴你麽?”。
“能不能時間再長一些?比如二個月,三個月什麽的?”,石部長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可以的,加大體積或者數量就可以實現了”,海東說道。
“不錯,不錯!”,石部長挺直了身子,雙手背在身後,在電瓶前邊踱起了方步。“張總有這麽好的東西,為什麽不早日推向市場呢?”。
“這不是沒忙開麽!”。海東假裝客氣。
“你這個東西是怎麽弄出來的?研究了多長時間?”,石部長轉睛盯著海東問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研究材料時發現的,隨手就開發出來了”,海東說得雲山霧罩,輕描淡寫一樣。
“你是學什麽專業的?”,石部長馬上轉換了話題,開始調查海東的背景了。
“在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個人愛好是計算機,畢業後做了程序員寫代碼”,海東沒迴頭,輕聲說出。
石部長愣了愣,樂出聲來,“你小子的專業夠複雜的,也跳轉得太快了”。
“以前還學過一陣子財會,後來一看專業不對頭,又重新考過的”,海東說完,自己也不好意思起來。
實際上,是海東搞對象失戀了,被甩,才又發憤退了學,重新考過的。
“哦?”,石部長又象發現了什麽,“你這個小同誌很有趣的嗎!”。
“謝謝領導誇獎!”,海東嘴甜了起來。
“你們都得跟張總學學,學一行象一行、幹一行專一行,最後不管弄什麽都是專家級別,這樣的人才有出息,才稱得上是人才”,石部長轉身對著張毅一幹人等說出了話來。
幾個唯唯諾諾,應聲稱是,但看海東的眼光也同時變得複雜起來。人家確實厲害,自己確實還差一截,但是機遇不同而已。
“領導又拿我打鑔了”,海東麵帶愧色地說道,“我這不是考不上好的學校,被逼的,都是被逼出來的!”。
石部長驚異地看了看海東,“你老家是哪的?”。
“東北人”,海東隨口說道,示意手下把電瓶車恢複原樣。
“你這個電瓶有沒有樣品,我可不可以帶迴去幾塊電瓶研究一下?”,石部長開始張口要貨了。
海東知道,這是必經程序,到了他這個級別,做事得小心,得有憑有據才行。
“可以,迴頭我讓他們給您準備一下,走時帶走”,海東說道。
“小張,這個事你也想著,不要忘了!”,石部長轉身開始交待他的屬下。
張毅馬上開始記在一個小本子上。
跟領導出門,重要的事得記在本子上,才不會忘記。
“你這個電池不錯,很有潛力!”,石部長歎息著,“隻是可惜,沒能早點發現”。
仰頭望了望大海的深處,“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你這個小夥子年歲不大,手裏的貨倒是有不少,確實是個人才啊!”。
有點相遇恨晚的感覺。
海東一時語塞,無話可說。
想了想,站在石部長的身側,略後一步的地方,海東也感慨了一會兒,“生活所迫,不這樣吃不上飯的”。
石部長好奇地迴頭看了看海東,“照你的意思,你以前有過吃不上飯的時候?”。
“以前還好,後來身體查出了問題,讓媳婦給一腳踹了,成了光棍,所有家產就是一台破麵包車”,說完,海東低下了頭。
“沒關係,你現在不也是給自己賺了一份家業出來麽,而且前程似錦啊,麵包會有的!”,石部長拍了拍海東。
這一拍把海東從心底感動的,真想哭出來。這時的石部長,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領導,而似鄰家的一位長者了。
“小夥子人不錯,我看你這個人值得一交”,石部長笑了。
“領導真會誇我,我都老大不小了,三十好幾了,您淨誇我,我都不會走路了”,說完,海東假裝腿上沒勁兒,走路發飄的樣子,在原地邁了幾步,兩隻手在空中找著平衡一樣舞了幾下。
“哈哈哈哈——”,石部長在旁邊開懷大笑起來,帶動著旁邊的一眾人等也陪著笑了起來。
“這小子很幽默嗎”,石部長說完,帶頭向迴走去。“不嘮了,再迴去坐一會兒,就該走了”。
海東知道一會兒會有重要的事兒交待,忙在後麵緊緊地跟隨過來。
二人又坐上了電瓶車,迴到了設計院的會議室裏。
後麵的人也自己找了車,坐了上去,一路跟隨,浩浩蕩蕩,在廠內成了一道風景,偶爾有路過的職工,都紛紛避讓,知道有貴賓到訪。
偶爾有人好奇地小聲議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