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聽了,便不快道:「你拿出來不就行了嗎?非要我們進去?」
這段知縣除了當年考中進士,受皇帝賜見時見過內侍以外,從來沒有目睹過這些人的「風采」,因此這會稱聽他不陰不陽的語氣,大熱天身上也起一層雞皮疙瘩。正要說話時,忽聽前頭一人道:「罷了,是段知縣吧?」
段知縣忙上前去,隻見說話那人年紀大些,估計該有個三十來歲,膚色要深些,除了沒鬍子以外,倒是十足的男人,說話也不扭捏。段知縣一上前,就發現他腰裏的金帶。
宋代對各級別官員的區別,不像後代的明清那樣,有補子可以區分。它主要是依靠官服的顏色,以及腰裏係的束帶形質重量來區別。比如徐衛,他是三品以上高官,所以穿紫色,又因作到了武臣的極致,所以係武臣最貴重的二十五兩禦仙花金帶。
因此,遇到來路不清的官員,先看服色再看帶子,基本上就能判斷出級別,雖不中,亦不遠。隻因來的是內侍中官,段知縣不太清楚服色的區別,所以就一眼看在了金帶上。但仔細一瞅,那又不是「真金帶」,而是「塗金帶」,所謂「塗金帶」,就是在「銀帶」上麵塗了一層金。初時看不太出來,但如果使用得久了,有些磨損,還是能一眼看出端倪的。
既然是塗金,那就屬於低級官員,同侍省的都知,也就是最高長官,也止為正六品,你這用塗金帶的怕也不過就是八九品,級別還在知縣之下。
看到這裏,段知縣語氣也就平常了,道:「正是本縣。」
「此番我身負皇命而來,客套虛禮就免了罷。你何知徐衛住在何處?」那內侍問道。
段知縣聽出些意思,對方小小中官,竟直唿徐太尉名諱。若非是太過驕橫,那便是有恃無恐。當下也不敢大意,遂答道:「徐太尉自去職後,隱居在本縣境內。距此不足三裏地,涪江江心小島,鷺嶼洲便是。」
那內侍聽了,點頭道:「既如此,那就有勞段知縣引路,讓我趕緊了了差遣,好迴去復命。四川這天氣,實在是適應不了,太熱。」
段知縣有些猶豫,我堂堂知縣,一地長官,通過十餘年寒窗苦讀,博得正經的進士出身,你區區內侍,豈敢驅使我?便沒有功名,隻一讀書人,也不當如此輕慢。但對方是天子使者,禦前行走,還是不要得罪。再說,我若跟去,至少也聽聽到底是出了什麽事情。
一念至此,遂道:「也罷。」語畢,便叫衙役們準備涼橋,這是不想失了身份。
那最先跟他說話的內侍見狀,不耐道:「你不說隻有三兩裏地?那走過去便是了,還坐什麽轎?」
段知縣充耳不聞,倒是後頭那內侍迴頭訓斥下屬道:「不可造次。」
等他轎子準備停當,坐了,又到最前頭,隊伍這才出發。沿著街市往金華山方向去。果然隻三裏地,眨眼就到涪江岸邊,惹得那扭捏的內侍又嘀咕一迴。
到了江邊,遠望那江心小島,果是仙境一般的所在。這年長些的內侍笑道:「徐太尉還真會挑地方。選得如此景致,許是想逍遙自在過活。」說到這裏,他轉過頭,問段知縣道:「徐太尉近況如何?身體可大好了?」
段知縣答道:「徐太尉自到射洪,本縣隻跟他見過一麵。近況,不太清楚。」這倒是實話,他自從上迴跟李莫李知州上了一迴島後,再也沒有去過鷺嶼洲。一是因為徐衛說了,讓他們少去,二是因為他本身也不想跟徐衛走得太近。
那內侍也不多問,見江邊小碼頭上拴著一條船,道:「我們便坐這船過去吧,可有會搖船的?」
「來人。」段知縣喚了一聲。他那抬轎的漢子裏有一個自小在江邊長大的,聽了話便利索地解了纜繩跳上船去。先伸出手去扶了段知縣上船,這才來扶幾名內侍。船雖然不小,但也隻能裝得下五六人,這隨內侍來的軍士們是上不得了,隻能在江邊候著。
水上,那轎夫有意賣弄,因此把船搖得離弦之箭一般,這幾個內侍雖說是江南來的,可平時連宮門都不大出,哪涉過大江大河?除了那年長些的,其他幾個都嚇得「花容失色」,訓斥起搖船的來。
沒奈何,慢悠悠地搖到那島處,小心翼翼地請了這些上差們下來。一沾地,幾個內侍是感到踏實了。其中有一個背著匣子的,上岸後便將匣子解下來,捧在手裏。幾人都整理衣冠,便沿著石板路,投徐衛的「別墅」而去。
因這會兒正是午飯時間,這一行人踏著石板路,一直走到徐衛院壩裏,隻見堂屋門大開著,裏頭一桌人圍著桌子吃得正香。大概是其中有人看到了外頭的情況,一提醒人,所有人都停下筷子看出來。
很快,便有一人起身,繞過桌子,跛步而出。跨出堂屋,到了院裏,就往那院壩中一站。眾人看去,但見四十多歲,正當壯年,竟有七尺身長!兩道劍眉,一雙虎目,高額挺鼻,端得是好相貌。更兼皮骨強勁如鐵,一看便知,非終日坐而論道之書生輩。
但人靠衣妝,佛靠金裝,再看此人行頭,卻實在不濟。身上就一領黑色直裰,紮條布帶,腳下一雙最普通不過的納底布鞋,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這內侍們看到有人出來,本以為是徐衛,觀他容貌也確實像,可再看衣著,又不敢相信。遂麵麵相覷,不知如何自處。
倒是段知縣見狀,迴過神來,上前道:「下官見過太尉。」
這段知縣除了當年考中進士,受皇帝賜見時見過內侍以外,從來沒有目睹過這些人的「風采」,因此這會稱聽他不陰不陽的語氣,大熱天身上也起一層雞皮疙瘩。正要說話時,忽聽前頭一人道:「罷了,是段知縣吧?」
段知縣忙上前去,隻見說話那人年紀大些,估計該有個三十來歲,膚色要深些,除了沒鬍子以外,倒是十足的男人,說話也不扭捏。段知縣一上前,就發現他腰裏的金帶。
宋代對各級別官員的區別,不像後代的明清那樣,有補子可以區分。它主要是依靠官服的顏色,以及腰裏係的束帶形質重量來區別。比如徐衛,他是三品以上高官,所以穿紫色,又因作到了武臣的極致,所以係武臣最貴重的二十五兩禦仙花金帶。
因此,遇到來路不清的官員,先看服色再看帶子,基本上就能判斷出級別,雖不中,亦不遠。隻因來的是內侍中官,段知縣不太清楚服色的區別,所以就一眼看在了金帶上。但仔細一瞅,那又不是「真金帶」,而是「塗金帶」,所謂「塗金帶」,就是在「銀帶」上麵塗了一層金。初時看不太出來,但如果使用得久了,有些磨損,還是能一眼看出端倪的。
既然是塗金,那就屬於低級官員,同侍省的都知,也就是最高長官,也止為正六品,你這用塗金帶的怕也不過就是八九品,級別還在知縣之下。
看到這裏,段知縣語氣也就平常了,道:「正是本縣。」
「此番我身負皇命而來,客套虛禮就免了罷。你何知徐衛住在何處?」那內侍問道。
段知縣聽出些意思,對方小小中官,竟直唿徐太尉名諱。若非是太過驕橫,那便是有恃無恐。當下也不敢大意,遂答道:「徐太尉自去職後,隱居在本縣境內。距此不足三裏地,涪江江心小島,鷺嶼洲便是。」
那內侍聽了,點頭道:「既如此,那就有勞段知縣引路,讓我趕緊了了差遣,好迴去復命。四川這天氣,實在是適應不了,太熱。」
段知縣有些猶豫,我堂堂知縣,一地長官,通過十餘年寒窗苦讀,博得正經的進士出身,你區區內侍,豈敢驅使我?便沒有功名,隻一讀書人,也不當如此輕慢。但對方是天子使者,禦前行走,還是不要得罪。再說,我若跟去,至少也聽聽到底是出了什麽事情。
一念至此,遂道:「也罷。」語畢,便叫衙役們準備涼橋,這是不想失了身份。
那最先跟他說話的內侍見狀,不耐道:「你不說隻有三兩裏地?那走過去便是了,還坐什麽轎?」
段知縣充耳不聞,倒是後頭那內侍迴頭訓斥下屬道:「不可造次。」
等他轎子準備停當,坐了,又到最前頭,隊伍這才出發。沿著街市往金華山方向去。果然隻三裏地,眨眼就到涪江岸邊,惹得那扭捏的內侍又嘀咕一迴。
到了江邊,遠望那江心小島,果是仙境一般的所在。這年長些的內侍笑道:「徐太尉還真會挑地方。選得如此景致,許是想逍遙自在過活。」說到這裏,他轉過頭,問段知縣道:「徐太尉近況如何?身體可大好了?」
段知縣答道:「徐太尉自到射洪,本縣隻跟他見過一麵。近況,不太清楚。」這倒是實話,他自從上迴跟李莫李知州上了一迴島後,再也沒有去過鷺嶼洲。一是因為徐衛說了,讓他們少去,二是因為他本身也不想跟徐衛走得太近。
那內侍也不多問,見江邊小碼頭上拴著一條船,道:「我們便坐這船過去吧,可有會搖船的?」
「來人。」段知縣喚了一聲。他那抬轎的漢子裏有一個自小在江邊長大的,聽了話便利索地解了纜繩跳上船去。先伸出手去扶了段知縣上船,這才來扶幾名內侍。船雖然不小,但也隻能裝得下五六人,這隨內侍來的軍士們是上不得了,隻能在江邊候著。
水上,那轎夫有意賣弄,因此把船搖得離弦之箭一般,這幾個內侍雖說是江南來的,可平時連宮門都不大出,哪涉過大江大河?除了那年長些的,其他幾個都嚇得「花容失色」,訓斥起搖船的來。
沒奈何,慢悠悠地搖到那島處,小心翼翼地請了這些上差們下來。一沾地,幾個內侍是感到踏實了。其中有一個背著匣子的,上岸後便將匣子解下來,捧在手裏。幾人都整理衣冠,便沿著石板路,投徐衛的「別墅」而去。
因這會兒正是午飯時間,這一行人踏著石板路,一直走到徐衛院壩裏,隻見堂屋門大開著,裏頭一桌人圍著桌子吃得正香。大概是其中有人看到了外頭的情況,一提醒人,所有人都停下筷子看出來。
很快,便有一人起身,繞過桌子,跛步而出。跨出堂屋,到了院裏,就往那院壩中一站。眾人看去,但見四十多歲,正當壯年,竟有七尺身長!兩道劍眉,一雙虎目,高額挺鼻,端得是好相貌。更兼皮骨強勁如鐵,一看便知,非終日坐而論道之書生輩。
但人靠衣妝,佛靠金裝,再看此人行頭,卻實在不濟。身上就一領黑色直裰,紮條布帶,腳下一雙最普通不過的納底布鞋,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這內侍們看到有人出來,本以為是徐衛,觀他容貌也確實像,可再看衣著,又不敢相信。遂麵麵相覷,不知如何自處。
倒是段知縣見狀,迴過神來,上前道:「下官見過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