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請了朱倬和李若樸兩位副相前來商議,都認為這是個機會!徐良聽了,也不去問折彥質,徑直帶了本子,會同兩位副相前往勤政堂,打算立即向皇帝提出北伐!
卻說另一位參知政事範同,見次相帶著兩位副相往禁中去了,心裏犯了嘀咕,便跑到折彥質的辦公堂裏把這事說了。麟王倒不為所動,因為無論如何,隻要事關軍國大計,最後必然要到他這裏來的。
勤政堂裏,趙謹和沈擇兩人,正分工明確。皇帝隻管坐在禦座,聽沈擇給他念本,他再說出處理意見,由沈擇執筆批覆。遇上拿不定主意的,也問沈擇意見。當聽聞次相和兩位副相聯袂前來求見,慌忙讓沈擇退到一旁去。
三位宰執入內,行禮畢,皇帝問道:「徐卿,何事?」
徐良遞了太原王的本子上去,大聲道:「陛下,天賜良機!金遼兩軍,將於西陲開戰!」
聽說金遼兩國要開打,趙謹也感震驚,忙翻了本子看。閱畢,問道:「這金遼開戰,賢卿怎說天賜良機?」
徐良也不奇怪皇帝這麽問,迴答道:「聖上,金遼一旦在西部開戰,金軍非但要與遼軍糾纏,更要防備西軍的介入,如此一來,其精銳主力必然被牽製。王師正可藉此機會,揮軍北上,奪取河北!」
皇帝聽了,心跳加速,揮手道:「別忙,你是說,撕毀和約,揮師北伐?」
「聖上,這和約不過是一紙文書罷了。再者,臣去年就提出,倘若時機成熟,不惜背約攻金,當時朝中已經取得共識。」徐良道。
趙謹素不喜征戰之事,現在聽說又要舉兵,心裏先忐忑起來,又見徐良如此熱情,更是有些忙亂,搖頭道:「此事要從長計議,急不得,急不得。」
徐良此時哪裏聽得這種話,往前一步道:「陛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從前,我朝與遼盟,為的便是共同伐金。隻可惜,最終仍是摒棄了盟約。好不容易此番有這機會,豈能錯過?陛下不用擔心,此役便無十分勝算,也有九分把握!東京留守司,淮南宣撫司,精兵三十萬,何愁不能奪迴河北大地?」
趙謹讓他這麽一說,無法反駁,目光無意間落在徐衛的本子上,頓時有了主意,舉起那奏本道:「太原王在奏本中說,金遼交戰,必然都要來結好我朝,唯今之計,莫過於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想太原王沙場宿將,他都這樣說,想必差不了。」
徐良一時語塞,隻因謀奪河北一事,他還沒有來得及跟堂弟溝通,所以徐衛根本不知這事,也就難怪在奏本裏這般說。
旁邊的李若樸見狀,上前道:「聖上,太原王遠在西北,坐鎮一隅,難免就顧全不了大局。這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若能奪迴河北,則大宋為北夷所占之領土,悉數迴歸。陛下一雪前恥,中興大宋的偉業便可大功告成!」
朱倬也出來發言,極力贊同徐良和李若樸的意見。趙謹從來沒想過要作一個中興明主,隻願天下太平,不生事就罷了。但見宰執大臣們都這麽說,也不禁暗想,朕雖不求開邊拓土,但若真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又何妨一試呢?若是真能收復全部失土,也是好事一件。
這樣一想,心裏便有些活動了,卻又拿不定主意,遂道:「既然諸卿都這麽說,那明日朝會,便讓大臣們討論這件事吧。」
徐良最怕聽到這句話,如今之局麵,凡事隻要拿到朝堂上去討論,必然給你整得稀爛!因此勸道:「陛下,事不宜遲,拖延不得。還請陛下朝綱獨斷,速作定奪!」
「徐卿,朕素知你忠君體國之心,但茲事體大,還是朝會商議為宜。」趙謹輕聲勸道。
徐良不禁越加急了,如今朝堂上派係林立,各方出於私利考慮,必然顧不得公利,倘若明日朝上意見相左,如之奈何?不行,拚著觸怒皇帝,也要把這事定下來!一念至此,復往前一步,再拜道:「聖上!想宣和年間,宋金事變以來,國朝受辱已甚!誠為大宋開國二百年未有之變!如今,聖上有機會一雪前恥,並造就祖宗未有之功業,難道聖上就不想……」
話剛說到這裏,忽聽一聲尖喝:「徐良!你膽敢目無君上!」
這毫無預兆的一聲喝,把堂內君臣都嚇了一跳!眾人尋聲望去,隻見一個女人從皇帝背後的屏風轉出來,不是劉皇後是誰?
原來,範同見徐良等三人匆匆忙忙往禁中去,心下生疑,報告了折彥質,麟王又沒反應。他遂找人通知了中宮,劉鳳娘這才趕緊跑到勤政堂偷聽。
她突然現身,堂裏一片寂靜,皇帝早知皇後有竊聽的習慣,本不以為意。但沒想到她今天居然現身了!一時也不免尷尬!盡管十分寵愛這個皇後,也能容忍她幹預朝政,但那都是私下裏,見不得人的。現在劉皇後等於把事情挑明了,你讓皇帝的臉往哪放?
「官家已經言明,明日朝堂上百官商議,你如何咄咄逼人,脅迫官家?」劉鳳娘拉長著臉問道。
徐良聽到這話,也不免吃驚,慌忙伏拜下去:「臣一時情急,出言無狀,請聖上恕罪!」
趙謹皺了皺眉:「賢卿也是為國為朝計,朕不介意,平身。」
「謝聖上!」徐良又一拜,方才起身。
劉鳳娘站在皇帝身旁,冷眼盯著徐六道:「聖上已有明示,你等還不退下?」
徐良此時迴過神來,讓她這句話一激,往日種種湧上心頭,不禁頂迴去道:「要摒退臣等,自有聖上發話。」
卻說另一位參知政事範同,見次相帶著兩位副相往禁中去了,心裏犯了嘀咕,便跑到折彥質的辦公堂裏把這事說了。麟王倒不為所動,因為無論如何,隻要事關軍國大計,最後必然要到他這裏來的。
勤政堂裏,趙謹和沈擇兩人,正分工明確。皇帝隻管坐在禦座,聽沈擇給他念本,他再說出處理意見,由沈擇執筆批覆。遇上拿不定主意的,也問沈擇意見。當聽聞次相和兩位副相聯袂前來求見,慌忙讓沈擇退到一旁去。
三位宰執入內,行禮畢,皇帝問道:「徐卿,何事?」
徐良遞了太原王的本子上去,大聲道:「陛下,天賜良機!金遼兩軍,將於西陲開戰!」
聽說金遼兩國要開打,趙謹也感震驚,忙翻了本子看。閱畢,問道:「這金遼開戰,賢卿怎說天賜良機?」
徐良也不奇怪皇帝這麽問,迴答道:「聖上,金遼一旦在西部開戰,金軍非但要與遼軍糾纏,更要防備西軍的介入,如此一來,其精銳主力必然被牽製。王師正可藉此機會,揮軍北上,奪取河北!」
皇帝聽了,心跳加速,揮手道:「別忙,你是說,撕毀和約,揮師北伐?」
「聖上,這和約不過是一紙文書罷了。再者,臣去年就提出,倘若時機成熟,不惜背約攻金,當時朝中已經取得共識。」徐良道。
趙謹素不喜征戰之事,現在聽說又要舉兵,心裏先忐忑起來,又見徐良如此熱情,更是有些忙亂,搖頭道:「此事要從長計議,急不得,急不得。」
徐良此時哪裏聽得這種話,往前一步道:「陛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從前,我朝與遼盟,為的便是共同伐金。隻可惜,最終仍是摒棄了盟約。好不容易此番有這機會,豈能錯過?陛下不用擔心,此役便無十分勝算,也有九分把握!東京留守司,淮南宣撫司,精兵三十萬,何愁不能奪迴河北大地?」
趙謹讓他這麽一說,無法反駁,目光無意間落在徐衛的本子上,頓時有了主意,舉起那奏本道:「太原王在奏本中說,金遼交戰,必然都要來結好我朝,唯今之計,莫過於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想太原王沙場宿將,他都這樣說,想必差不了。」
徐良一時語塞,隻因謀奪河北一事,他還沒有來得及跟堂弟溝通,所以徐衛根本不知這事,也就難怪在奏本裏這般說。
旁邊的李若樸見狀,上前道:「聖上,太原王遠在西北,坐鎮一隅,難免就顧全不了大局。這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若能奪迴河北,則大宋為北夷所占之領土,悉數迴歸。陛下一雪前恥,中興大宋的偉業便可大功告成!」
朱倬也出來發言,極力贊同徐良和李若樸的意見。趙謹從來沒想過要作一個中興明主,隻願天下太平,不生事就罷了。但見宰執大臣們都這麽說,也不禁暗想,朕雖不求開邊拓土,但若真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又何妨一試呢?若是真能收復全部失土,也是好事一件。
這樣一想,心裏便有些活動了,卻又拿不定主意,遂道:「既然諸卿都這麽說,那明日朝會,便讓大臣們討論這件事吧。」
徐良最怕聽到這句話,如今之局麵,凡事隻要拿到朝堂上去討論,必然給你整得稀爛!因此勸道:「陛下,事不宜遲,拖延不得。還請陛下朝綱獨斷,速作定奪!」
「徐卿,朕素知你忠君體國之心,但茲事體大,還是朝會商議為宜。」趙謹輕聲勸道。
徐良不禁越加急了,如今朝堂上派係林立,各方出於私利考慮,必然顧不得公利,倘若明日朝上意見相左,如之奈何?不行,拚著觸怒皇帝,也要把這事定下來!一念至此,復往前一步,再拜道:「聖上!想宣和年間,宋金事變以來,國朝受辱已甚!誠為大宋開國二百年未有之變!如今,聖上有機會一雪前恥,並造就祖宗未有之功業,難道聖上就不想……」
話剛說到這裏,忽聽一聲尖喝:「徐良!你膽敢目無君上!」
這毫無預兆的一聲喝,把堂內君臣都嚇了一跳!眾人尋聲望去,隻見一個女人從皇帝背後的屏風轉出來,不是劉皇後是誰?
原來,範同見徐良等三人匆匆忙忙往禁中去,心下生疑,報告了折彥質,麟王又沒反應。他遂找人通知了中宮,劉鳳娘這才趕緊跑到勤政堂偷聽。
她突然現身,堂裏一片寂靜,皇帝早知皇後有竊聽的習慣,本不以為意。但沒想到她今天居然現身了!一時也不免尷尬!盡管十分寵愛這個皇後,也能容忍她幹預朝政,但那都是私下裏,見不得人的。現在劉皇後等於把事情挑明了,你讓皇帝的臉往哪放?
「官家已經言明,明日朝堂上百官商議,你如何咄咄逼人,脅迫官家?」劉鳳娘拉長著臉問道。
徐良聽到這話,也不免吃驚,慌忙伏拜下去:「臣一時情急,出言無狀,請聖上恕罪!」
趙謹皺了皺眉:「賢卿也是為國為朝計,朕不介意,平身。」
「謝聖上!」徐良又一拜,方才起身。
劉鳳娘站在皇帝身旁,冷眼盯著徐六道:「聖上已有明示,你等還不退下?」
徐良此時迴過神來,讓她這句話一激,往日種種湧上心頭,不禁頂迴去道:「要摒退臣等,自有聖上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