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要裁了秦鳳和環慶兩路。」沈擇道。
劉鳳娘一聽這話,如獲至寶,一把拉著皇帝的手道:「官家聽聽,這徐衛打的甚麽主意!他是明知環慶帥是陛下的皇親,卻故意要裁撤,這分明是向陛下示威!」
皇帝一時也摸不著頭腦,疑惑道:「這事怎麽沒聽範同提起?」
「迴官家,當時太原王是要和範同商量來著,但範同不敢僭越,於是推說讓他自己請示朝廷。」沈擇道。
「為什麽要裁環慶?」皇帝問。
劉皇後搶道:「這還用說?就是向臣妾示威!」
皇帝轉過頭盯著她,劉鳳娘一愣,隨即明白自己這話說得沒分寸,忙改口道:「實際是向陛下,向朝廷示威要挾,其用心險惡,可見一斑!」
「你說。」皇帝道。
「聽太原王說,環慶原本防區最小,兵力最少,戰功最差,夏亡以後,也不需要環慶了,所以要裁。」沈擇如實迴答道。
皇帝聽罷,沉思不語,他不是在思考徐衛的用意,而是他不懂這些,在仔細琢磨裏頭是什麽門道。劉皇後本想煽風點火,但因方才冒失,不敢輕意再說。
趙謹想半天,不明白,又問:「秦鳳路又為什麽要裁?」
「迴官家,好像是跟環慶情況一般無二。」沈擇哪裏還記得那麽清楚,他隻是負責傳詔的,又不是宣諭使。
趙謹「嗯」了一聲,又道:「那秦鳳帥是誰?」
這個沈擇倒記得明白,道:「秦鳳帥就是太原王。」
「原來如此。」趙謹道。隨即轉向老婆「你看,這哪裏是針對誰,想必確實是出於現實考慮,你就別多想了,徐衛這人還是不錯的。」
劉鳳娘哪肯甘休,撇嘴道:「他哪裏不錯?兄弟二人,一個在朝為相,一個在外為將,天下誰不說閑話。倒是陛下……」
你說皇帝下了朝,本來歡歡喜喜過來,跟皇後親親熱熱,聊會天,喝會茶,多愜意。結果一來就聽這些最不想聽的事,我在朝上聽半天不夠,到了這後宮還不得清靜?一時之下,皇帝有些煩了:「唉,你不要如此妄議大臣!徐良是有擁立之功的,徐衛那是西北長城!你這麽捕風捉影,牽強附會,若傳出去,那才是惹人閑話。」
到了這裏,頓一頓,皇帝還嫌不夠,又道:「不該你說的話就不要說嘛。」
要知道,自打劉鳳娘嫁給趙謹以後,皇帝對她是百依百順,別說沒紅過臉,重話也沒一句啊,這般訓斥,還是頭一遭!她當時就有些傻了,等過神來,頓感百般委屈!她在皇帝麵前驕縱慣了,哪受得這氣?於是不依不饒道:「臣妾一心為陛下著想,卻不料陛下不識忠良!卻來訓斥臣妾!劉光世是臣妾娘家親親叔父,對陛下自是忠心耿耿,徐衛想裁……」
這泥水還有幾分土性,何況血肉之軀?皇帝終於發作,一句話沒有,起身拂袖就走!沈擇一愣,趕緊跟上前去,隻留下劉鳳娘一個人在那兒瞠目結舌,淚水還掛在臉上呢。
過了幾日,該是皇帝去龍德宮拜見太上皇和太後的日子。這太上皇趙桓,自當年政變退位之後,一直不甘心,靠著黃潛善和王宗濋等人的擁戴,又上演一出復辟鬧劇,結果以「悲劇」收場。從那以後,就有些灰心喪氣了。
結果沒幾年,趙諶英年早逝,到底是父子,不免傷心。及至趙謹登位,大宋國運日隆,內外大臣都是新換一批,趙桓更加沒有別的想法了。平日裏,便和朱太後住在龍德宮,讀書,治學,偶爾宴飲遊園,若皇帝和皇後過來了,便舉行個家宴,倒也有幾分天倫之樂。別說,這人吶,心一清明,精神就好,精神一來,身體也好。他本來風疾嚴重,要命的時候根本無法行走,這些年將息著,倒大有好轉,能小走一段路,隻要不太疲倦就成。
這天,趙謹和劉鳳娘,帶著徐良等幾名大臣前來給太上皇和太後請安,趙桓很高興,便命擺宴款待。因為快過年了,天氣寒冷,就以擺在龍德宮的偏殿裏,地方小,也熱乎。到底是退了位的太上皇,也沒有那麽多的講究了。
趙桓和朱太後坐在殿上,趙謹和劉皇後就在他們側麵,其他大臣自然坐在殿下。因為地方不大,倒顯得親近些。太上皇興致很高,不斷詢問著皇帝,但都不涉及到軍政,隻是宮中和宗室之間的事情罷了。
席間,趙桓上了年紀,喜歡迴憶往事,他說起當年道君皇帝傳位於患難之中,禪位的那天晚上,鄆王趙楷在一些內侍的擁戴下闖入禁宮,若不是有何灌執劍守衛,還不知道發生什麽事。
他說這話的用意,本是想提醒皇帝,要信任有擁立之功的大臣。沒錯,他就是替徐良說話。別看當年,發動政變迫他退位的是徐紹,二次迫他退位的,又是徐良。但時過境遷,徐良的功績他看在眼裏,再加上現在又有折彥質分權,所以,他替徐良說兩句好話,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這皇嗣,本來關係著國本。但皇子一多,不免就要生些齷齪。幸好,我生養你們兄弟三人,倒都安分守己。」趙桓皺紋倒是沒多少,但鬚髮都半白了,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要老很多。
皇帝連聲應是,可劉鳳娘卻拉長著臉。她認為,老公公這話是在影射她還沒有給皇帝生下皇嗣,因此不快。她作臉色,太上皇倒沒注意,卻讓太後朱氏看了個分明。這婆媳關係,一直是個歷史性的難題,不管是帝王家,還是百姓家都那樣。
劉鳳娘一聽這話,如獲至寶,一把拉著皇帝的手道:「官家聽聽,這徐衛打的甚麽主意!他是明知環慶帥是陛下的皇親,卻故意要裁撤,這分明是向陛下示威!」
皇帝一時也摸不著頭腦,疑惑道:「這事怎麽沒聽範同提起?」
「迴官家,當時太原王是要和範同商量來著,但範同不敢僭越,於是推說讓他自己請示朝廷。」沈擇道。
「為什麽要裁環慶?」皇帝問。
劉皇後搶道:「這還用說?就是向臣妾示威!」
皇帝轉過頭盯著她,劉鳳娘一愣,隨即明白自己這話說得沒分寸,忙改口道:「實際是向陛下,向朝廷示威要挾,其用心險惡,可見一斑!」
「你說。」皇帝道。
「聽太原王說,環慶原本防區最小,兵力最少,戰功最差,夏亡以後,也不需要環慶了,所以要裁。」沈擇如實迴答道。
皇帝聽罷,沉思不語,他不是在思考徐衛的用意,而是他不懂這些,在仔細琢磨裏頭是什麽門道。劉皇後本想煽風點火,但因方才冒失,不敢輕意再說。
趙謹想半天,不明白,又問:「秦鳳路又為什麽要裁?」
「迴官家,好像是跟環慶情況一般無二。」沈擇哪裏還記得那麽清楚,他隻是負責傳詔的,又不是宣諭使。
趙謹「嗯」了一聲,又道:「那秦鳳帥是誰?」
這個沈擇倒記得明白,道:「秦鳳帥就是太原王。」
「原來如此。」趙謹道。隨即轉向老婆「你看,這哪裏是針對誰,想必確實是出於現實考慮,你就別多想了,徐衛這人還是不錯的。」
劉鳳娘哪肯甘休,撇嘴道:「他哪裏不錯?兄弟二人,一個在朝為相,一個在外為將,天下誰不說閑話。倒是陛下……」
你說皇帝下了朝,本來歡歡喜喜過來,跟皇後親親熱熱,聊會天,喝會茶,多愜意。結果一來就聽這些最不想聽的事,我在朝上聽半天不夠,到了這後宮還不得清靜?一時之下,皇帝有些煩了:「唉,你不要如此妄議大臣!徐良是有擁立之功的,徐衛那是西北長城!你這麽捕風捉影,牽強附會,若傳出去,那才是惹人閑話。」
到了這裏,頓一頓,皇帝還嫌不夠,又道:「不該你說的話就不要說嘛。」
要知道,自打劉鳳娘嫁給趙謹以後,皇帝對她是百依百順,別說沒紅過臉,重話也沒一句啊,這般訓斥,還是頭一遭!她當時就有些傻了,等過神來,頓感百般委屈!她在皇帝麵前驕縱慣了,哪受得這氣?於是不依不饒道:「臣妾一心為陛下著想,卻不料陛下不識忠良!卻來訓斥臣妾!劉光世是臣妾娘家親親叔父,對陛下自是忠心耿耿,徐衛想裁……」
這泥水還有幾分土性,何況血肉之軀?皇帝終於發作,一句話沒有,起身拂袖就走!沈擇一愣,趕緊跟上前去,隻留下劉鳳娘一個人在那兒瞠目結舌,淚水還掛在臉上呢。
過了幾日,該是皇帝去龍德宮拜見太上皇和太後的日子。這太上皇趙桓,自當年政變退位之後,一直不甘心,靠著黃潛善和王宗濋等人的擁戴,又上演一出復辟鬧劇,結果以「悲劇」收場。從那以後,就有些灰心喪氣了。
結果沒幾年,趙諶英年早逝,到底是父子,不免傷心。及至趙謹登位,大宋國運日隆,內外大臣都是新換一批,趙桓更加沒有別的想法了。平日裏,便和朱太後住在龍德宮,讀書,治學,偶爾宴飲遊園,若皇帝和皇後過來了,便舉行個家宴,倒也有幾分天倫之樂。別說,這人吶,心一清明,精神就好,精神一來,身體也好。他本來風疾嚴重,要命的時候根本無法行走,這些年將息著,倒大有好轉,能小走一段路,隻要不太疲倦就成。
這天,趙謹和劉鳳娘,帶著徐良等幾名大臣前來給太上皇和太後請安,趙桓很高興,便命擺宴款待。因為快過年了,天氣寒冷,就以擺在龍德宮的偏殿裏,地方小,也熱乎。到底是退了位的太上皇,也沒有那麽多的講究了。
趙桓和朱太後坐在殿上,趙謹和劉皇後就在他們側麵,其他大臣自然坐在殿下。因為地方不大,倒顯得親近些。太上皇興致很高,不斷詢問著皇帝,但都不涉及到軍政,隻是宮中和宗室之間的事情罷了。
席間,趙桓上了年紀,喜歡迴憶往事,他說起當年道君皇帝傳位於患難之中,禪位的那天晚上,鄆王趙楷在一些內侍的擁戴下闖入禁宮,若不是有何灌執劍守衛,還不知道發生什麽事。
他說這話的用意,本是想提醒皇帝,要信任有擁立之功的大臣。沒錯,他就是替徐良說話。別看當年,發動政變迫他退位的是徐紹,二次迫他退位的,又是徐良。但時過境遷,徐良的功績他看在眼裏,再加上現在又有折彥質分權,所以,他替徐良說兩句好話,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這皇嗣,本來關係著國本。但皇子一多,不免就要生些齷齪。幸好,我生養你們兄弟三人,倒都安分守己。」趙桓皺紋倒是沒多少,但鬚髮都半白了,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要老很多。
皇帝連聲應是,可劉鳳娘卻拉長著臉。她認為,老公公這話是在影射她還沒有給皇帝生下皇嗣,因此不快。她作臉色,太上皇倒沒注意,卻讓太後朱氏看了個分明。這婆媳關係,一直是個歷史性的難題,不管是帝王家,還是百姓家都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