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禦營司隻是一個擺設,後來「禦營使」一職幹脆長期空缺。折彥質在提出讓西軍整編的同時,也建議重設禦營司,在五支軍隊的番號前麵都加「禦前」二字,以示天下之軍俱為王師。


    對於這個意見,趙謹的態度很曖昧。在他看來,弄也行,不弄也行,無非就是給西軍一個正式番號而已。至於禦營司,你就是設了又怎地?幾路宣撫使大多帶「便宜行事」權,禦營司怎麽節製指揮?


    但是,在朝中贊同此議的大臣卻不少。在這些文臣看來,折相此時提出此議,是非常及時的。為什麽呢?因為天下漸趨太平,估計是沒什麽大仗要打了,這既然不打仗,當年一些權宜之計就應該撥亂反正。挑明了吧,昔年為了抗金,不得已,擴充武臣的權力,抬高武臣的地位。現在不打仗了,是不是應該一切恢復原樣?


    他們認為,麟王此議,是要準備整頓軍隊,消除特權,所以大力贊同。但反對者同樣很多,他們極力反駁了今後不打仗這個說法,且不說宋與金,宋與遼之間關係微妙,戰爭的威脅仍然存在,單說河北還在女真人占領之下,這戰爭就不能說結束!


    注意,他們反對的,是認為「天下太平」這種說法,並非反對整編軍隊。而作為次相的徐良,在此事上也不好表態,因為西軍領袖是他堂弟。最後這事還是定了下來,因為徐六考慮到,隻是改個番號而已,清點兵力而已,並不會影響到徐衛什麽。


    隻是在派誰去川陝傳達詔命,協助清點這件事上,兩位宰相分歧很大。徐良打算派知諫院孫式前往,孫式就是當初的武康知縣,太上皇趙桓昔年在黃潛善等人的謀劃下,企圖復辟,徐良從葛嶺逃脫之後一路向北,進入武康縣境,得此人幫助,方才順利抵達趙鼎的宣撫司。事態平息,徐良高升之後,也提拔於他,自然,他就成了徐良的人。


    而折彥質打算派兵部員外郎楊復前往,楊復之前是軍器監,在折彥質還作樞密使時關係就很好,麟王拜相,他自然而然地投歸麾下。


    雙方相持不下,徐良都打算讓步了,因為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無非就是往興元府走一遭,傳達個命令。九弟在川陝經營多年,你就算是個欽命大臣又能怎樣?老九還能讓你牽著鼻子走?


    這一天,散朝之後,皇帝把首相次相都召到「勤政堂」,徐良正打算向皇帝提出,就派兵部員外郎楊復前往川陝,卻聽皇帝道:「近日朝中為派員前往川陝協助整編一事爭執不下,兩位賢卿所提人選,本來也無不可。隻是知諫院孫式性情耿直,處事難免不夠穩妥。這太原郡王是國家幹城,倘若派他去,萬一言語上有什麽衝突和誤會,豈不生事?」


    「這兵部員外郎楊復,之前是軍器監,軍旅事本也熟悉,但他品秩過低,若使為欽命,亦恐太原王不快。朕思前想後,有個人選,兩位卿家聽聽如何?」


    折徐二相聽了這話,心中狐疑,又不好當麵說,便都點頭,請皇帝示下。


    「翰林學士範同,是政和年間的進士,又曾出使過金國,閱歷豐富,處事沉穩有章法,派他去,必能圓滿。」皇帝笑道。


    範同?一聽這個名字,首相次相心裏雪亮。範同既不是徐良這邊的,也沒有追隨折彥質,但是他在朝的官卻當得穩穩噹噹,而且屢有提升,之前還在太常寺供職,一轉眼地都成翰林學士了。


    這要得益於他走對了門路。當年,劉延慶還在世時,曾經作過禦營使,當時範同在他衙門裏作幕僚,因此有舊。後來劉家崛起,他的行情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皇帝莫名其妙地提出這麽一個人選,恐非出自聖意,估計是劉皇後吹了枕邊風。


    徐六突然想起,之前朝中為爭論是不是該休改大政方針,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和金國議和,這位範同就曾經力主和議。


    第八百二十三章 別來惹我


    皇帝已開金口,折徐二相又沒有共識,因此這事就算定下來了。當兩位宰相都以為那就這麽地吧,讓範同去川陝,卻聽皇帝又道:「範同代表朝廷去川陝,協助太原王整編西軍,這宣詔該是內侍去,方顯朕對太原王的親近愛護之意。」


    折彥質和徐良都默不作聲,以此來表達對這事的不滿。如果單是宣詔,派內侍去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你此時讓內侍去川陝宣詔,說不得要與範同同行,用意是什麽那還用說麽?他兩個都相信,這肯定不是皇帝的意思,皇帝也想不到這裏去,隻有中宮那位才會花這些心思。


    見首相次相都不言語,趙謹也有些不自在,幹笑道:「朕想來想去,讓沈擇去一趟如何?」


    徐良嘴唇一動,似乎想說什麽,但話嘴邊又吞了迴去。折彥質見他不作聲,便道:「聖上,這內侍不參政是祖製,昔年道君皇帝任用宦官,生出多少事端來?」


    趙謹點頭道:「這是自然,派沈擇去隻是宣詔,不涉及旁事。」他這麽說,兩位宰相也不好阻擋,遂都未提異議。


    次日,便任命翰林學士範同為川陝宣諭使,前往川陝協助太原郡王整編西軍,又命內侍省都知沈擇同行,啟程前往興元府。徐良自然是親書一封,快馬加鞭提前送往徐九處報信,好叫他有個準備。徐衛收到信後,也沒太當迴事,來就來罷,不就是改個番號麽,清查一下兵力麽?沒什麽大不了的。至於六哥在信中提到的朝廷有可能要重設禦營司一事,他也認為這不是個過場,川陝遠離中樞,西軍永遠不可能直接聽命於中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