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子充之兄,我們該向大金國討要哪裏?」張慶問道。
「那自然是太原了,隻要把太原府弄到手,有河東就穩了。」馬擴道。
徐衛見他們事還沒幹,就想著好處,笑道:「別著急,此番完顏亮非出血不可。德遠兄,你即刻以川陝宣撫處置司名義上書朝廷,報告此事。子充兄,你以本司名義起草命令,令鄜延帥徐洪自麟府出兵過河,趨大同;永興帥楊彥過浮橋,入河東,撲往太原。兵力不必太多,虛張聲勢即可,屯兵邊境之後,務必大肆宣揚,向金軍通報,我軍此來是為大金皇帝復仇,誅殺金國國賊。張慶,你讓我們的間人細作造起聲勢來,牛皮吹得越大越好!這迴,咱們就是要不動一刀一槍,卻要把金國掀個底掉!」
馬擴張慶同時抱拳道:「得令!」
末了,張慶猶豫一下:「大王,這可過年吶?」
「等命令到了鄜延永興,也是初好幾了,年還沒過完?沒事,告訴將士們,他們雖然過個囫圇年,卻也叫女真人年關難過!」徐衛笑道。
馬擴張慶領命而去,張浚本待要走,卻好像還有什麽話沒有說完,坐在椅子上沉默了片刻,徐衛見狀問道:「德遠兄還有何事?」
張浚一時沒有迴答,片刻之後起身道:「下官這就去行文。」語畢,折身朝外走去。
「德遠兄,有話不妨直說,你我共事多年,不必遮遮掩掩。」徐衛的聲音在背後響起。
張浚停下了腳步,一時卻沒有轉身,猶豫再三,方才正過身子,對徐衛一揖道:「有句話,下官本不當講,隻是……」
「我說過,有話直說。」徐衛也站了起來。
「那下官就直言不諱了。」張浚神情嚴肅。「大王舉兩路兵馬向金國施壓,這自然是為公。而朝廷也授予大王便宜處置之權,這本沒有什麽好說的。隻是,下官想提醒大王,此一時,彼一時。當初,金人壓迫日甚,有亡我之心。川陝遠離中樞,交通多有不便,彼時便宜行事無可厚非。但如今,金人已不比往日,大王用這便宜大權時應當慎重。」
徐衛聽完他的話,麵不改色:「德遠兄是認為徐某跋扈?」
「下官不敢。」張浚俯首道。
徐衛淡然笑笑,嘆道:「我本以為,這麽些年你我同舟共濟,於公乃是同僚,於私乃是良友,彼此之間全無間隙,精誠團結。沒想到,倒是徐某自作多情了。」
這話卻說得有些重了,張浚一時不禁有些後悔,忙解釋道:「大王多慮了,下官並無懷疑大王之心,隻是,隻是……」
「罷了,既然張判有此疑慮,徐某撤迴命令就是,一切等待朝廷定奪。」徐衛拉下臉來。
張浚一聽,有些急了:「這軍令如山,豈能收迴?大王息怒,下官實在沒有別的意思!」
「哼!張判不必勉強,誠如你言,今日不比往日了,女真人又沒打到川陝來,何必多此一舉?」徐衛仍舊「不依不饒」。
張浚急得冒出了冷汗,連連拱手道:「大王息怒,息怒,隻當下官沒有說過!浚與大王相交多年,豈能不知大王忠義之心,可昭日月!實是卑職多事!」
見他如此模樣,徐衛這才繞出案桌,來到他身旁,懇切道:「德遠兄,自昔年在樞府一見,我一直對兄敬重萬分。這些年,你我風雨同舟,合作無間,收復陝西,進軍河東,樁樁件件的功勞,都有你一分。在徐某心中,兄非但是益友,更是良師。你我之間,當不分彼此,開誠布公。」
張浚沒料到徐衛會有這番話,頗受感動,看著對方道:「大王功蓋一代,浚豈止是敬重而已?」
「我明白,如今徐某非但執掌著川陝,還兼管著河東,手裏握著二十萬西軍的兵柄,難免惹人閑語。但我今天把話扔在這兒,徐某非是依戀權位,心中所願,無非是收復故土,驅逐北夷而已。倘若來日,大軍北伐成功,奪迴兩河燕雲,衛必當卸甲歸田,也學德遠兄,作一肚子學問。而且徐衛深信,這一天,不會遙遠!」徐衛正色道。
張浚將手一拱:「大王有此雄心,浚願竭盡全力,共襄盛舉!」
當下不再多言,張浚自去行文稟報朝廷,徐衛目送他離開,忽地笑了起來。張浚真真是個忠臣,他到川陝時,還是太上皇趙桓在坐江山,如今,皇帝都換了兩撥了,他還牢記著自己的職責。此人倒也是一時俊傑,隻可惜籠絡不住,這張臉皮,早早晚晚,是要撕破的。
想了一陣,他又迴到案前,瞄了幾眼地圖。此番,他決定動用兩路兵馬恫嚇女真人,雖說也有趁火打劫的想法,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徐六在朝廷裏雖然還談不上失勢,但地位已經無法和從前相比了。麟王折彥質為首相,分了他的權,這並非是單單針對徐六,而是針對整個徐家。
徐九近來分析這朝野局勢,得出一個結論。「得益」於宋金戰爭,幾大豪門逐漸崛起。這首推當然是徐家,徐六在朝中拜相,他自己又執掌著川陝河東,徐家子弟多在軍中擔任要職,把持著西軍兵權,實力雄厚。
其次,就得說折家。麟王折彥質擔任首相,他的折家軍兵力雖然無法同西軍相比,但在南方諸軍中,實力卻是一等一的。而且折家的軍隊,是宗族式的,但凡要害位置,絕對都是姓折的人在坐。地盤是小點,隻在江南西路,但從前些日子折彥質想讓折家軍迴歸故土來看,麟王也在為日後作打算。
「那自然是太原了,隻要把太原府弄到手,有河東就穩了。」馬擴道。
徐衛見他們事還沒幹,就想著好處,笑道:「別著急,此番完顏亮非出血不可。德遠兄,你即刻以川陝宣撫處置司名義上書朝廷,報告此事。子充兄,你以本司名義起草命令,令鄜延帥徐洪自麟府出兵過河,趨大同;永興帥楊彥過浮橋,入河東,撲往太原。兵力不必太多,虛張聲勢即可,屯兵邊境之後,務必大肆宣揚,向金軍通報,我軍此來是為大金皇帝復仇,誅殺金國國賊。張慶,你讓我們的間人細作造起聲勢來,牛皮吹得越大越好!這迴,咱們就是要不動一刀一槍,卻要把金國掀個底掉!」
馬擴張慶同時抱拳道:「得令!」
末了,張慶猶豫一下:「大王,這可過年吶?」
「等命令到了鄜延永興,也是初好幾了,年還沒過完?沒事,告訴將士們,他們雖然過個囫圇年,卻也叫女真人年關難過!」徐衛笑道。
馬擴張慶領命而去,張浚本待要走,卻好像還有什麽話沒有說完,坐在椅子上沉默了片刻,徐衛見狀問道:「德遠兄還有何事?」
張浚一時沒有迴答,片刻之後起身道:「下官這就去行文。」語畢,折身朝外走去。
「德遠兄,有話不妨直說,你我共事多年,不必遮遮掩掩。」徐衛的聲音在背後響起。
張浚停下了腳步,一時卻沒有轉身,猶豫再三,方才正過身子,對徐衛一揖道:「有句話,下官本不當講,隻是……」
「我說過,有話直說。」徐衛也站了起來。
「那下官就直言不諱了。」張浚神情嚴肅。「大王舉兩路兵馬向金國施壓,這自然是為公。而朝廷也授予大王便宜處置之權,這本沒有什麽好說的。隻是,下官想提醒大王,此一時,彼一時。當初,金人壓迫日甚,有亡我之心。川陝遠離中樞,交通多有不便,彼時便宜行事無可厚非。但如今,金人已不比往日,大王用這便宜大權時應當慎重。」
徐衛聽完他的話,麵不改色:「德遠兄是認為徐某跋扈?」
「下官不敢。」張浚俯首道。
徐衛淡然笑笑,嘆道:「我本以為,這麽些年你我同舟共濟,於公乃是同僚,於私乃是良友,彼此之間全無間隙,精誠團結。沒想到,倒是徐某自作多情了。」
這話卻說得有些重了,張浚一時不禁有些後悔,忙解釋道:「大王多慮了,下官並無懷疑大王之心,隻是,隻是……」
「罷了,既然張判有此疑慮,徐某撤迴命令就是,一切等待朝廷定奪。」徐衛拉下臉來。
張浚一聽,有些急了:「這軍令如山,豈能收迴?大王息怒,下官實在沒有別的意思!」
「哼!張判不必勉強,誠如你言,今日不比往日了,女真人又沒打到川陝來,何必多此一舉?」徐衛仍舊「不依不饒」。
張浚急得冒出了冷汗,連連拱手道:「大王息怒,息怒,隻當下官沒有說過!浚與大王相交多年,豈能不知大王忠義之心,可昭日月!實是卑職多事!」
見他如此模樣,徐衛這才繞出案桌,來到他身旁,懇切道:「德遠兄,自昔年在樞府一見,我一直對兄敬重萬分。這些年,你我風雨同舟,合作無間,收復陝西,進軍河東,樁樁件件的功勞,都有你一分。在徐某心中,兄非但是益友,更是良師。你我之間,當不分彼此,開誠布公。」
張浚沒料到徐衛會有這番話,頗受感動,看著對方道:「大王功蓋一代,浚豈止是敬重而已?」
「我明白,如今徐某非但執掌著川陝,還兼管著河東,手裏握著二十萬西軍的兵柄,難免惹人閑語。但我今天把話扔在這兒,徐某非是依戀權位,心中所願,無非是收復故土,驅逐北夷而已。倘若來日,大軍北伐成功,奪迴兩河燕雲,衛必當卸甲歸田,也學德遠兄,作一肚子學問。而且徐衛深信,這一天,不會遙遠!」徐衛正色道。
張浚將手一拱:「大王有此雄心,浚願竭盡全力,共襄盛舉!」
當下不再多言,張浚自去行文稟報朝廷,徐衛目送他離開,忽地笑了起來。張浚真真是個忠臣,他到川陝時,還是太上皇趙桓在坐江山,如今,皇帝都換了兩撥了,他還牢記著自己的職責。此人倒也是一時俊傑,隻可惜籠絡不住,這張臉皮,早早晚晚,是要撕破的。
想了一陣,他又迴到案前,瞄了幾眼地圖。此番,他決定動用兩路兵馬恫嚇女真人,雖說也有趁火打劫的想法,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徐六在朝廷裏雖然還談不上失勢,但地位已經無法和從前相比了。麟王折彥質為首相,分了他的權,這並非是單單針對徐六,而是針對整個徐家。
徐九近來分析這朝野局勢,得出一個結論。「得益」於宋金戰爭,幾大豪門逐漸崛起。這首推當然是徐家,徐六在朝中拜相,他自己又執掌著川陝河東,徐家子弟多在軍中擔任要職,把持著西軍兵權,實力雄厚。
其次,就得說折家。麟王折彥質擔任首相,他的折家軍兵力雖然無法同西軍相比,但在南方諸軍中,實力卻是一等一的。而且折家的軍隊,是宗族式的,但凡要害位置,絕對都是姓折的人在坐。地盤是小點,隻在江南西路,但從前些日子折彥質想讓折家軍迴歸故土來看,麟王也在為日後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