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個字,跟對於折彥質的推崇比起來,高下立盼。徐良心裏生不生氣不知道,但麵上卻還是一團和氣,與他對飲。


    這時,有一宋臣補了一句:「徐相非但是輔弼大臣,亦是川陝徐郡王堂兄。」


    本來已經在往外後走的蕭裕聽到,又把腳收了迴來,打量著這個中年發福的男人,再次道:「徐郡王既不在此,那這一杯,就要請徐相代飲了。」


    徐良從容道:「徐衛不過是賴聖上威靈,將士用命,立了些微末之功,何足掛齒?」蕭裕又稱讚一番,這才作罷。


    這迴國宴,真箇賓主盡歡,不醉無歸。散席之後,金使自迴館驛,宋臣們送聖駕離去之後,也出了昇平樓,三三兩兩往宮外去。


    朱倬跟著徐良同行,二人都沉默不語。這和談,原非徐良本意,隻是局勢所迫,不得不權宜行事。


    出宮門時,朱倬道:「折王今日卻是威風。」


    這句話終於挑起徐良的不快,道:「若論戰功,我弟恐怕不輸旁人,不過少一進士出身罷了。人家威風,就讓他威風,中興以來十大戰功,人家獨居前三,怎不威風?」


    第八百零一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


    所謂「中興以來十大戰功」,是最近朝廷在搞的一個「評選活動」。先要說這個中興,朝中部分大臣提出一個概念,把宣和末年宋金事變起,至太上皇趙桓在位,耿南仲執政這一段時期視為「國難」。這段期間,大宋屢屢戰敗,丟失疆土,道君和太上皇都被迫避到福建去了。


    但後來局勢有了轉機,於是又把太上皇趙桓在位末期,先帝趙諶在位時期,乃至眼下,稱為「中興」。因為這段時間,宋軍在戰場上扭轉局勢,發動反攻,先後收復了陝西、河東、河南、兩淮、山東等地,不但迫使金軍退出黃河,更消除了北方對江南的威脅。


    為了紀念勝利,表彰功臣,好流傳後世,彪炳史冊,於是在有心人的主導之下,朝廷要評選「中興以來十大戰功」,頗有些效仿光武「雲台二十八將」,以及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意味在。


    這戰功的評選,標準很多,不僅僅要看殲敵數量,復土多少,更重要的是「象徵意義」。正如同徐良所說,如果單純評「戰功」,視殲敵復土的多少,宋軍所有將領,恐怕比不上徐衛。「邊帥武功之盛,百年未有」這句話不是亂說的。


    但前麵也說過,徐衛盡管殲滅金軍最多,收復領土最大,而且長期跟金軍精銳對抗,但其「性質」,仍被定義為守衛西陲。這一點,折彥質就占了「便宜」。他一直在南方領導抗戰,不管是當年拒長江,以水師擊敗兀朮,還是領導北伐,收復中原,其意義都比徐衛大得多。迴為人家是在保衛行在,保衛皇帝。


    因為這個標準,徐衛主導的抗戰以來首次大捷,「定戎之役」反倒排在折彥質之後,前三名都被折麟王包攬。好在,史官們多少還有些太史公的風範,在「定戎之役」的記載裏,明確表示,這是宋金開戰以來,首次酣暢淋漓的大勝,大挫女真聲勢!


    舍徐折二帥外,何灌、劉光國、韓世忠、嶽飛等將也都入選。值得注意的是,這「中興以來十大戰功」的評選,是在此次宋金和議綁在一起,作為一個「標誌」呈現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好像就是「功成」之後,在論功行賞,「反戰」的意味很濃厚。


    八月,金使歸國,金帝完顏亶批準了宋金和議的全部內容,表示此次議和正式生效。完顏亮遂下令耶律馬五,率所有金軍從山東撤離,交防務交割給大宋權淮南宣撫使劉光國。於此同時,杭州也下令給川陝宣撫處置使併兼管河東的徐衛,從河東地區撤出全部西軍,隻留下必要的,諸如維持治安,緝盜剿匪的部隊。並且,這個撤軍的全程,都有宋金官員的監督。


    隻不過,徐衛經營川陝多年,河東又是他一力收復,哪怕是有天子詔,事情還是要按他的想法來辦。撤離西軍這好辦,因為他原本就沒有在河東地區駐留西軍。河東的守備力量,主要是由原來的兩河義軍改編而來,兵力有多少,徐衛心裏非常清楚。但是他卻對宋金兩國的宣諭使表示,前不久的戰爭之後,河東諸軍才開始整編,現在情況比較混亂,具體數目還沒有出來,恐怕得慢慢來。


    宋官當然是對他的話深信不疑,金國官員雖然有疑惑,卻也拿不出什麽證據來。好在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西軍確實沒有在河東駐紮。而女真人最在乎的,倒也不是這河東駐軍問題,而是宋遼的同盟關係。


    宋金和議一締結,等於正式宣告宋遼聰盟的破裂。現在隻差捅破這一層窗戶紙,派人將消息正式通知遼國。這事誰去辦?原本是應該由江南派出使臣去通報,這種沒皮沒臉的事徐衛按說不該搭理,但他卻主動提出,由川陝宣撫處置司出麵,或許好溝通一些。


    在宣撫司衙門裏,徐衛辦公堂上,自他以下,張浚、馬擴、張慶等宣撫處置司要員都在。張浚並著腿,雙手放在膝上,眼觀鼻,鼻觀心。


    馬擴大馬金刀地坐著,一隻手握成拳放在椅子扶手上,不停地緊著,麵上也是緊擰著眉頭。


    張慶則不時看著其他幾人,欲言又止。倒是徐衛,背靠著椅子,眼睛放空,好像在想其他什麽事。


    「大王,兩位,這事既然咱們宣撫處置司攬下來了,總得有人去吧?當年談判,咱們都是要員出席,此次要是隨便派遣下麵的人去,恐怕不合適。」張慶忽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