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女真勇士們已經不想打仗了,包括跟女真人關係最鐵的渤海人,也厭倦了無休止,無價值的戰爭。但你不想打仗就不打?你腳下站的可是人家的土地,人家能不日夜惦記著麽?
所以,就要講和。但講和得分情況,勢均力敵那叫議和,敵強我弱那叫求和,女真人這幾年雖然不順,但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宋強金弱的,至多隻是勢均力敵而已。所以,對南朝不能求和,隻能是迫和,所謂迫和,也就是敢戰方能言和。
這是什麽意思呢?南朝肯定不會滿足於收復中原和東京,他們下一步的目標,不用猜也知道,八成是山東。山東這地兒在這些年風水著實不太好,在宋金開戰以前,山東就已經是「盜匪滿野」了,在經歷戰亂一鬧,簡直成了不毛之地。
因此,金軍在該地區的兵力本來就很薄弱,要阻擋宋軍收復山東,僅憑目前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完顏亮遂建議,從燕雲地區抽調精兵強將入山東作戰,剎一剎南方的銳氣,最好是大家能坐到談判桌上來商量。金帝同意了這個方案,命完顏亮全權負責處理。後者動作倒也麻利,即刻抽調兵力,加強山東防務,就等著看是誰來碰釘子。
但光是加強防務不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想在山東戰場扳迴一局,就必須要一個強有力的統帥來坐鎮指揮。想大金國起兵之初,那真是將星如雲,且不說什麽粘罕、斡離不、婁宿、銀術可等人,隨便拿出個萬夫長來,對付宋軍都是綽綽有餘。但時至今日,這些宿將們老的老,死的死,後頭起來的也不是說沒手段,但讓人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的,還真就沒幾個。
思來想去,完顏亮聽從朝臣建議,調一個人去山東,授予專權,要求務必重挫南軍士氣。這個人,就是徐衛的「老朋友」,耶律馬五。馬五在金軍陣營裏,絕對算是能打的。開玩笑,敢送一副枷給徐衛的人,能是軟蛋麽?隻是,馬五時運不濟,因為派係的問題被投閑置散多年,近來方得啟用,打了幾仗還算不掉金營名將的身價。金廷徵召,他也十分重視,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山東布置防務,他就想著一個問題,來犯山東地界的會是誰?折彥質?韓世忠?還是嶽飛?這三個人的名字,他是聽過的,俱是宋軍中獨擋一麵的大將,不可小視。
耶律馬五大概怎麽也想不到,他的對手,會是當今大宋天子的老丈杆子……
就在馬五趕到山東後不久,杭州方麵也開始著手準備收復齊魯。不管是執掌大權的徐六,還是皇帝趙謹,對此事都非常上心。徐六上心是因為山東如果光復,那麽大宋就把女真人的勢力徹底驅逐過黃河了。而河東有他堂弟在,基本上沒存在什麽問題,以後宋金爭奪的焦點,就在河北一地;趙官家上心,是因為著急要兌現對皇後的承諾,盼著老丈人把山東收復,要封他一個郡王。
劉光國本人當然更上心,收復中原這麽大的功勞,他居然連半級也沒升,就給派了個淮南宣撫使的差遣,而且連「處置」都沒有,這讓他很不服氣。但不服歸不服,他也清楚,現在朝中說話作數的是徐良,人家已經把條件擺出來了,要封王,收復山東再說!
在劉光國看來,收復山東,那就是小菜一碟。宋軍剛剛光復了中原,士氣如虹,乘戰且之勇氣,拿下山東還不是手到擒來?因此朝廷命令一下,他就整編部隊,淮西軍改編為神武左軍,調集糧草,收拾器械,隻等著開春。
因為這次作戰是北伐中原的延續,所以規模並不大。擔負收復山東任務的,甚至不是淮西軍的全部,隻有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的嫡係,不包括李顯忠的部隊,不到四萬馬步軍。原計劃是三月下旬發動進攻,但劉光國等不了那許久,二月底就上奏朝廷要求進兵。話說得挺大,要收復齊魯全境,執敵酋獻於帝闕。
或許是受北伐勝利的鼓舞,朝中普遍對於劉光國持樂觀態度,徐六也認為問題不大,遂同意其進軍。
興元府,徐衛改封武威郡王,詔命倒是下來了,但他官邸那塊「東莞郡王府」的牌匾還沒有來得及換。其實牌子什麽的都不重要,以他今時今日在川陝的地位,就是掛把草在門上,誰敢不把這地方當迴事?
紫金虎主持川陝軍政多年,陝西是他的根基,自然苦心經營,勢力滲透到方方麵麵。就連從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四川,他也安插了幾個心腹進去擔任要職。出征迴來以後,他就琢磨著這川陝地區的大政方針得變一變了。
其實,這次西軍出征,雷聲大,雨點小,就已經說明一個問題。今後,發生大規模戰役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至少在短期以內是這樣。盡管那個作宰相的堂兄時常來書信,言必提以兩河為下階段目標,但徐九卻不這麽認為。另一場戰爭,可能就要開始了。
第七百八十三章 折家攪屎棍
在武威郡王府的後院裏,搭了把躺椅在簷下,徐衛現在就半躺在椅上,穿一身再普通不過的直裰,靴子脫在旁邊,翹著腿,臉上讓摺扇蓋住了眼睛,雖說還是春天,不過今兒這陽光可夠燦爛的,曬在身上暖洋洋,讓人不禁慵懶起來。
張慶從走廊裏轉出來,看到徐衛這模樣,腳步停了下來,似乎在猶豫著要不要過去。正當此時,徐九卻動了,他伸手拿開麵上的扇子,坐了起來迴頭一看,道:「來了?」
所以,就要講和。但講和得分情況,勢均力敵那叫議和,敵強我弱那叫求和,女真人這幾年雖然不順,但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宋強金弱的,至多隻是勢均力敵而已。所以,對南朝不能求和,隻能是迫和,所謂迫和,也就是敢戰方能言和。
這是什麽意思呢?南朝肯定不會滿足於收復中原和東京,他們下一步的目標,不用猜也知道,八成是山東。山東這地兒在這些年風水著實不太好,在宋金開戰以前,山東就已經是「盜匪滿野」了,在經歷戰亂一鬧,簡直成了不毛之地。
因此,金軍在該地區的兵力本來就很薄弱,要阻擋宋軍收復山東,僅憑目前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完顏亮遂建議,從燕雲地區抽調精兵強將入山東作戰,剎一剎南方的銳氣,最好是大家能坐到談判桌上來商量。金帝同意了這個方案,命完顏亮全權負責處理。後者動作倒也麻利,即刻抽調兵力,加強山東防務,就等著看是誰來碰釘子。
但光是加強防務不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想在山東戰場扳迴一局,就必須要一個強有力的統帥來坐鎮指揮。想大金國起兵之初,那真是將星如雲,且不說什麽粘罕、斡離不、婁宿、銀術可等人,隨便拿出個萬夫長來,對付宋軍都是綽綽有餘。但時至今日,這些宿將們老的老,死的死,後頭起來的也不是說沒手段,但讓人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的,還真就沒幾個。
思來想去,完顏亮聽從朝臣建議,調一個人去山東,授予專權,要求務必重挫南軍士氣。這個人,就是徐衛的「老朋友」,耶律馬五。馬五在金軍陣營裏,絕對算是能打的。開玩笑,敢送一副枷給徐衛的人,能是軟蛋麽?隻是,馬五時運不濟,因為派係的問題被投閑置散多年,近來方得啟用,打了幾仗還算不掉金營名將的身價。金廷徵召,他也十分重視,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山東布置防務,他就想著一個問題,來犯山東地界的會是誰?折彥質?韓世忠?還是嶽飛?這三個人的名字,他是聽過的,俱是宋軍中獨擋一麵的大將,不可小視。
耶律馬五大概怎麽也想不到,他的對手,會是當今大宋天子的老丈杆子……
就在馬五趕到山東後不久,杭州方麵也開始著手準備收復齊魯。不管是執掌大權的徐六,還是皇帝趙謹,對此事都非常上心。徐六上心是因為山東如果光復,那麽大宋就把女真人的勢力徹底驅逐過黃河了。而河東有他堂弟在,基本上沒存在什麽問題,以後宋金爭奪的焦點,就在河北一地;趙官家上心,是因為著急要兌現對皇後的承諾,盼著老丈人把山東收復,要封他一個郡王。
劉光國本人當然更上心,收復中原這麽大的功勞,他居然連半級也沒升,就給派了個淮南宣撫使的差遣,而且連「處置」都沒有,這讓他很不服氣。但不服歸不服,他也清楚,現在朝中說話作數的是徐良,人家已經把條件擺出來了,要封王,收復山東再說!
在劉光國看來,收復山東,那就是小菜一碟。宋軍剛剛光復了中原,士氣如虹,乘戰且之勇氣,拿下山東還不是手到擒來?因此朝廷命令一下,他就整編部隊,淮西軍改編為神武左軍,調集糧草,收拾器械,隻等著開春。
因為這次作戰是北伐中原的延續,所以規模並不大。擔負收復山東任務的,甚至不是淮西軍的全部,隻有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的嫡係,不包括李顯忠的部隊,不到四萬馬步軍。原計劃是三月下旬發動進攻,但劉光國等不了那許久,二月底就上奏朝廷要求進兵。話說得挺大,要收復齊魯全境,執敵酋獻於帝闕。
或許是受北伐勝利的鼓舞,朝中普遍對於劉光國持樂觀態度,徐六也認為問題不大,遂同意其進軍。
興元府,徐衛改封武威郡王,詔命倒是下來了,但他官邸那塊「東莞郡王府」的牌匾還沒有來得及換。其實牌子什麽的都不重要,以他今時今日在川陝的地位,就是掛把草在門上,誰敢不把這地方當迴事?
紫金虎主持川陝軍政多年,陝西是他的根基,自然苦心經營,勢力滲透到方方麵麵。就連從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四川,他也安插了幾個心腹進去擔任要職。出征迴來以後,他就琢磨著這川陝地區的大政方針得變一變了。
其實,這次西軍出征,雷聲大,雨點小,就已經說明一個問題。今後,發生大規模戰役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至少在短期以內是這樣。盡管那個作宰相的堂兄時常來書信,言必提以兩河為下階段目標,但徐九卻不這麽認為。另一場戰爭,可能就要開始了。
第七百八十三章 折家攪屎棍
在武威郡王府的後院裏,搭了把躺椅在簷下,徐衛現在就半躺在椅上,穿一身再普通不過的直裰,靴子脫在旁邊,翹著腿,臉上讓摺扇蓋住了眼睛,雖說還是春天,不過今兒這陽光可夠燦爛的,曬在身上暖洋洋,讓人不禁慵懶起來。
張慶從走廊裏轉出來,看到徐衛這模樣,腳步停了下來,似乎在猶豫著要不要過去。正當此時,徐九卻動了,他伸手拿開麵上的扇子,坐了起來迴頭一看,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