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折家世鎮府州數百年,代代忠良,我折彥質勇赴國難,力挽狂瀾,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皇恩浩蕩。


    折郡王懷種這種滿足的心情,輕快地嘆了一聲。正想著,忽然隱約聽得一陣嘈雜聲從外頭傳來,初時他不以為意,但又一陣,聽得有人高聲說話,心裏疑惑,便出門看去。


    第七百七十九章 意在兩河


    折郡王暫住的這裏是一個獨幢的小院,外頭有一溜矮牆,他立在樓上倒可以一覽無餘。瞧見正在他院子外頭,有五六個人正有說有笑地經過,都身官袍,顯然是朝中大臣。他看到其中一個,是軍器監的主官,從前他作樞密使時,常有公務上的往來。因此,他立在樓上叫道:「幾位哪裏去?」


    聽到他出聲,幾人齊齊望過來,隨後都走進他的院子,拱手高聲笑道:「給折郡王道喜!」


    折彥質滿麵笑容,還禮道:「不敢當,不敢當。」


    那軍器監因為跟折仲古熟悉,更道:「此番大王領軍北伐,克盡全功,可謂功在朝廷,名震四夷!下官等與有榮焉吶!」


    「客氣客氣,來來來,幾位上來坐坐,吃杯清茶?」折彥質見人家親自來道喜,因此熱情地邀請道。


    誰知這話一出去,那幾名這員卻有些猶豫,麵麵相覷之後,軍器監對幾人說了些什麽,那幾個都拱起手來,對摺彥質道:「我等還有些事,就不打擾大王了,先請一步,晚上慶功宴到時再多敬大王幾杯。」


    折彥質此時還沒有反應過來,仍笑道:「也好,諸位有事,但去忙。」說罷,那幾個都出院子而去,隻軍器監上得樓來。折郡王此時注意到,幾名官員出了他的院子,都朝左手邊去,看到這場景,他眉頭一皺,好像猜到點什麽。


    軍器監上來,還是連聲道喜,折彥質迎入廳上,兩人因為早年就相識,因此倒不客氣,分賓主坐下之後,軍器監著實地頌揚地他一番,又道:「大宋中興,史官當書大王功第一!」


    折彥質不懷疑他這話是出自真心,但神情漸漸沒有方才的歡喜了,岔開話題問道:「陶監,那幾位同僚因何事來館驛?」


    聽他問起這個,軍器監含糊地說道:「聽說好像是拜會故人吧,也不太清楚。」


    折彥質冷笑一聲,一語戳破道:「如果我沒記錯,我這旁邊住的是淮西劉太尉。」


    軍器監臉上頓時露出尷尬的模樣,心知折郡王識破,也感覺到了他的不快,趕緊圓道:「大王不要多心,那幾位跟劉太尉都有舊,因此來見見,沒有別的意思。」


    折彥質越發不滿,哼道:「你欺本王是外官?我在中樞任職多年,凡升朝官就算不認識,也是個臉熟。那幾位是哪部哪司的,我心裏有數,他們能跟劉光國有什麽交情?」


    軍器監顯得有些窘迫,再三寬慰道:「大王真多心了,事情不是這樣……」


    折彥質之所以不滿,原因就在於。此番北伐,他是宋軍的統帥!至少,是南方宋軍的統帥,他的功勞第一,滿朝沒有異議吧?可現在,這朝中的官員去拜會劉光國,卻不來拜他,為什麽?不就是因為劉光國是皇親國戚,生了個皇後女兒麽?


    劉光國算得老幾?三路宋軍中,打得最差的就是他淮西軍,顯擺什麽呀?如果不是因為國丈的身份,他劉光國憑什麽掛個副帥的頭銜?


    心中怒歸怒,但折彥質卻沒有多說,隻道:「你也不用解釋,這是人之常情。」


    軍器監沒打算在這個話題上過多糾纏,忽道:「朝中同僚們私下議論,都說此番折郡王功大,收復中原,光復東京,意義又極其重要,官家和朝廷必然要重賞。但大王已經位極人臣,獲封郡王顯爵,這迴要再升,估摸著……」


    折郡王聞言輕笑道:「高官顯爵,非我之意,隻是我折家世受國恩,歷代替朝廷鎮守邊疆。府州故地一度淪陷,多承徐九一力收迴,等到了卻君王事,聖上和朝廷或能讓我們折家迴家鄉去,餘願足矣。」


    軍器監聞弦歌知雅意,折家還鎮府州,這於情於理都是合適的,正當的。但以折家今時今日的地位和聲望,若朝廷隻予府州一地,你折家能答應麽?不說別的,你如今爵封郡王,位極人臣,在江西也作個宣撫大使,讓你迴府州去作個知州,你能願意?就算讓你作個麟府路的經略使,你隻怕都得關起門來罵娘。你說這話,不過是替折家子弟爭取罷了,你誌不在此。


    心裏這麽想,但嘴上卻道:「大王高風亮節,居功不自傲,尚思激流勇退,下官實在欽佩。隻是,雖說收復中原,但國家仍是多事之秋,朝廷怎能少得了大王?」


    折彥質聽到這話臉上笑容更盛,隻是仍道:「你是軍器監,當知道這仗總有打完的一天。」


    軍器監立即還道:「大王可是科舉正途,進士出身。」折彥質聞言大笑。


    當晚,在禁中大慶殿,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會。除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外,包括太上皇趙桓,皇室宗親,耆老元勛,盡皆出席。氣氛是熱烈的,隆重的,喜慶的,最出風頭的,當然是領導這次北伐的汾陽郡王。太上皇和皇帝,都親自跟他走了一個。其他朝中同僚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宰相徐良給敬酒時說的話,另有深意。徐六說,希望折郡王「不驕其誌,益勵軍情,以全莫大之業」。


    這話從口氣上說,有點大了。因為若論資歷,折郡王恐怕還是要比徐六高那麽一點半點。你想當年徐紹作樞密使時,折仲古就是副使,他倆搭班子,這麽論起來,徐六都算是後輩了。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人現在是朝中獨相,以宰相的身份叮囑一個地方宣撫使,還是合情合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