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觀沈擇近日行徑有些反常,而他又掌管著內衛禁軍,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首相次相要是讓人一鍋端了,朝臣無首,如之奈何?遂道:「也罷,你去一趟,就說我突然疾發。」徐良應下,獨身一人往德壽宮而去,趙鼎自迴中書不提。
德壽宮是太上皇的住所,一切都仿東京龍德宮興建,而東京的龍德宮正是當年趙桓軟禁他老子道君趙佶的地方。徐良到了那處,倒不見任何異樣,甚至連原本該有的守衛也撤除了,看來太上皇也不想讓他有什麽想法。
把門的內侍入宮通報之後,引徐良入內,到宮中正廳上,太上皇已經安坐。雖然說起來是太上皇,但趙桓也不過四十多歲,如果不是患有風疾,簡直可以說是正當壯年。因為天氣冷的緣故,太上皇穿得很厚,擁著一襲皮袍,幾乎隻能看到一顆腦袋。
徐良快步上前,執臣子禮參拜道:「臣徐良,拜見太上皇。」
「徐卿平身,來人,賜座。」趙桓此時看起來倒還算和氣。
徐良謝過之後落座,趙桓又命人奉上熱茶,直到對方喝了幾口,這才道:「皇帝染疾不能視事,朝政上就多虧你和宰執大臣們勉力主持了。」
「此臣已盡之職。」徐良道。
趙桓一動不動,道:「我聽中官說,日前你和趙鼎因為擔憂天子病情,跟沈擇起了點衝突,有這事吧?」中官者,內侍也,他現在雖然提起這件事情,但聽語氣似乎並沒有問罪之意。
徐良如實道:「確有此事,當時臣和趙相急切了一些,有些失禮唐突。」
「哎,這個可以理解。我之所以讓內侍確保大哥不受打擾,是為他養病著想。你也知道皇帝的性子,一貫勤奮,若見大臣,必然要關切朝政上的事。」趙桓這似乎是在替自己「解釋」。
「臣明白。」徐良沒有多餘的話。
「好了,我知道你們肯定也心急,今日召你來,就是有一樁極要緊的事情要跟你商量,趙鼎如何不來?」太上皇直到此時才問。
「趙相這些日子操勞過度,舊疾復發,特意讓臣向太上皇告罪。」徐良道。雙方都明白這隻是推辭,不過誰也不會去揭破。
果然,太上皇點點頭,繼續道:「我就跟你實說了吧,大哥的病不容樂觀。」
盡管此前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但徐良還是裝出驚詫莫名的模樣,半天說不出話來,許久,才結巴道:「這,風寒怎麽會……」
「唉,皇帝自小體弱,即位以後勤於政事,操勞過度,入冬以後,又數冒大寒,太醫已經束手,隻盼著這兩日能有神明庇佑……」趙桓說這話時,臉上確實露出悲戚之色。這一點,不應該懷疑,他和趙諶畢竟是父子,而趙諶還是他的長子,盡管有不愉快的事,但父子天性總是泯滅不了的。
徐良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寬慰道:「聖上自有天佑,太上皇不過過於傷心。」
趙桓聞言嘆道:「話是這麽說,但世事無常,誰又能夠預料得到?若是尋常人家,倒還罷了,這帝王之有,個人生死事小,國家前途事大。今天叫你來,一是把這個事情告知你,讓你心裏有個譜;二是……」說到這裏,太上皇有些猶豫,而徐良也默不作聲,安安靜靜等著他的下文。
「二是,倘若,萬一大哥有不測,後頭的事怎麽處理,我想聽聽宰相的意見。」趙桓終於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徐良一時不語,而後沉吟道:「現在聖上雖然還在昏睡之中,但此時說這個,為時尚早吧?」
趙桓聽出來他話中之意,正色道:「我作父親的,自然希望兒子能夠康復。但他不光是我兒子,更是大宋的皇帝。倘若天不遂人願,國家豈可一日無君?」
徐良無言以駁,遂把問題推迴去:「臣乍聞此訊,五內俱焚,一時實無主意,不知太上皇……」
趙桓似乎就在等這句話,聞言道:「我居於德壽宮,每日所作不過養病讀書而已,朝政上並不過問。但事關大宋國柞,不能不管。皇帝若有不測,最讓我憂心的,就是他至今沒有子嗣。倘若因此而生亂,則恐怕北夷輕視朝廷。金國使臣現在就在行在,不是麽?」
「太上皇所憂所言極是。」徐良心裏知道,太上皇既然今天叫他來了,對方心裏恐怕已經有所打算,隻消等著,他總會把真心話說出來。
「我看這樣,你迴去以後,將此事先告知宰執大臣,讓大家心裏有個準備。若大哥能康復,自然最好。不然,能清醒一陣,親自安排也成。如果實在……那就隻有我來出麵,與宰執大臣們主持此事了。」趙桓這句話讓徐良有些不好琢磨。
他並沒有明確提出自己要復位,隻說是由他和宰執大臣來主持此事。這個「此事」,到底是指「選擇新君」,還是自己「君臨天下」?
若換了旁人,絕計不敢去問,但徐良何等人?更何況,他當初從葛嶺上脫逃,一路跑到淮西徵召勤王大軍,愣是把已經復辟的趙桓拉下馬,可以說,他已經把太上皇得罪透了。所以這迴,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趙桓再一次上台。因此直接問道:「恕臣愚鈍,太上皇所言『主持』,是指?」
太上皇趙桓可能也沒有料到他竟會毫不避諱地挑明問題,一時啞口無言。片刻之後,怒道:「你認為呢!」
「臣就是不知道,所以請太上皇明示。」徐良俯首道。
德壽宮是太上皇的住所,一切都仿東京龍德宮興建,而東京的龍德宮正是當年趙桓軟禁他老子道君趙佶的地方。徐良到了那處,倒不見任何異樣,甚至連原本該有的守衛也撤除了,看來太上皇也不想讓他有什麽想法。
把門的內侍入宮通報之後,引徐良入內,到宮中正廳上,太上皇已經安坐。雖然說起來是太上皇,但趙桓也不過四十多歲,如果不是患有風疾,簡直可以說是正當壯年。因為天氣冷的緣故,太上皇穿得很厚,擁著一襲皮袍,幾乎隻能看到一顆腦袋。
徐良快步上前,執臣子禮參拜道:「臣徐良,拜見太上皇。」
「徐卿平身,來人,賜座。」趙桓此時看起來倒還算和氣。
徐良謝過之後落座,趙桓又命人奉上熱茶,直到對方喝了幾口,這才道:「皇帝染疾不能視事,朝政上就多虧你和宰執大臣們勉力主持了。」
「此臣已盡之職。」徐良道。
趙桓一動不動,道:「我聽中官說,日前你和趙鼎因為擔憂天子病情,跟沈擇起了點衝突,有這事吧?」中官者,內侍也,他現在雖然提起這件事情,但聽語氣似乎並沒有問罪之意。
徐良如實道:「確有此事,當時臣和趙相急切了一些,有些失禮唐突。」
「哎,這個可以理解。我之所以讓內侍確保大哥不受打擾,是為他養病著想。你也知道皇帝的性子,一貫勤奮,若見大臣,必然要關切朝政上的事。」趙桓這似乎是在替自己「解釋」。
「臣明白。」徐良沒有多餘的話。
「好了,我知道你們肯定也心急,今日召你來,就是有一樁極要緊的事情要跟你商量,趙鼎如何不來?」太上皇直到此時才問。
「趙相這些日子操勞過度,舊疾復發,特意讓臣向太上皇告罪。」徐良道。雙方都明白這隻是推辭,不過誰也不會去揭破。
果然,太上皇點點頭,繼續道:「我就跟你實說了吧,大哥的病不容樂觀。」
盡管此前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但徐良還是裝出驚詫莫名的模樣,半天說不出話來,許久,才結巴道:「這,風寒怎麽會……」
「唉,皇帝自小體弱,即位以後勤於政事,操勞過度,入冬以後,又數冒大寒,太醫已經束手,隻盼著這兩日能有神明庇佑……」趙桓說這話時,臉上確實露出悲戚之色。這一點,不應該懷疑,他和趙諶畢竟是父子,而趙諶還是他的長子,盡管有不愉快的事,但父子天性總是泯滅不了的。
徐良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寬慰道:「聖上自有天佑,太上皇不過過於傷心。」
趙桓聞言嘆道:「話是這麽說,但世事無常,誰又能夠預料得到?若是尋常人家,倒還罷了,這帝王之有,個人生死事小,國家前途事大。今天叫你來,一是把這個事情告知你,讓你心裏有個譜;二是……」說到這裏,太上皇有些猶豫,而徐良也默不作聲,安安靜靜等著他的下文。
「二是,倘若,萬一大哥有不測,後頭的事怎麽處理,我想聽聽宰相的意見。」趙桓終於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徐良一時不語,而後沉吟道:「現在聖上雖然還在昏睡之中,但此時說這個,為時尚早吧?」
趙桓聽出來他話中之意,正色道:「我作父親的,自然希望兒子能夠康復。但他不光是我兒子,更是大宋的皇帝。倘若天不遂人願,國家豈可一日無君?」
徐良無言以駁,遂把問題推迴去:「臣乍聞此訊,五內俱焚,一時實無主意,不知太上皇……」
趙桓似乎就在等這句話,聞言道:「我居於德壽宮,每日所作不過養病讀書而已,朝政上並不過問。但事關大宋國柞,不能不管。皇帝若有不測,最讓我憂心的,就是他至今沒有子嗣。倘若因此而生亂,則恐怕北夷輕視朝廷。金國使臣現在就在行在,不是麽?」
「太上皇所憂所言極是。」徐良心裏知道,太上皇既然今天叫他來了,對方心裏恐怕已經有所打算,隻消等著,他總會把真心話說出來。
「我看這樣,你迴去以後,將此事先告知宰執大臣,讓大家心裏有個準備。若大哥能康復,自然最好。不然,能清醒一陣,親自安排也成。如果實在……那就隻有我來出麵,與宰執大臣們主持此事了。」趙桓這句話讓徐良有些不好琢磨。
他並沒有明確提出自己要復位,隻說是由他和宰執大臣來主持此事。這個「此事」,到底是指「選擇新君」,還是自己「君臨天下」?
若換了旁人,絕計不敢去問,但徐良何等人?更何況,他當初從葛嶺上脫逃,一路跑到淮西徵召勤王大軍,愣是把已經復辟的趙桓拉下馬,可以說,他已經把太上皇得罪透了。所以這迴,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趙桓再一次上台。因此直接問道:「恕臣愚鈍,太上皇所言『主持』,是指?」
太上皇趙桓可能也沒有料到他竟會毫不避諱地挑明問題,一時啞口無言。片刻之後,怒道:「你認為呢!」
「臣就是不知道,所以請太上皇明示。」徐良俯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