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說迴來。就算契丹人復國成功,也不可能和女真人一樣,馬上就和南方翻臉,這得有一個過程。
既然,一旦北伐反攻成功,短期之內就沒有戰爭了。如果不打仗了,軍隊當然還是要保留的,但現在執掌軍隊這幾個統帥們,朝廷還會讓咱們呆在原來的位置上麽?歷朝歷代,一旦進入和平時期,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兵權。
既然沒有外部威脅了,那結手握重兵的將帥,就成了內在的潛在威脅,這是皇帝和朝廷所不容許的。如果說,順其自然,那麽可以預見得到。一旦戰爭結束,朝廷首先就會罷掉各大宣撫司的便宜行事權;緊接著,就是從中央派出官員,再來分掉幾大宣撫使的行政權;再後,就是把軍隊統帥們召進京,委以各種實職虛職,來換掉你手中的兵權。
如果說,碰上一個還算仁慈的皇帝,就可能和宋太祖一樣。雖然收了你的兵權,但不會把你怎麽樣,仍舊給你錢財田宅,讓你過養尊處優的日子。萬一點背,碰上個心狠的,非但收你的兵權,更可能羅織各種罪名整治你,這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
就是在本朝,也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狄青。徐衛的崛起,和狄青很類似。兩人都是從最底層幹起,東征西討,不斷地累積戰功,乃至位極人臣。但是,狄青以武臣而掌權,為朝廷所不容,為文官集團所不容。不斷地造謠中傷,不斷地排斥打擊,最後落了個被貶外地,驚嚇而死的下場。
而且,狄青碰到的,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仁君,宋仁宗趙禎。
盡管,徐衛的下場或許會比狄青要好,或許到時候皇帝會認為他勞苦功高,收了兵權就是了,仍舊養著他。但問題是,自己的命運,為什麽要掌握在別人手裏?
所謂宜未雨而先綢繆,盡管還沒到那個時候,但現在就開始打算,是有必要的。要自己掌握命運,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造反,自己當皇帝。但這並不是個好辦法,至少在宋代不是。
首先,本朝開國以來,就以「仁」治天下,摒棄了武人政治,倚重士大夫。宋代有昏君,而無暴君,盡管也有社會矛盾存在,乃至演變成了激烈的衝突,叛亂。但總體上來說,趙家的統治,還是頗得民心的。這雖然也跟皇帝個人的作為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則一種製度的使然。
其次,戰爭結束以後,經過多年的動亂,人心思定,百姓飽受流離之苦,隻盼著太太平平,踏踏實實地過日子,誰在這個時候再挑起內亂,誰就是全民公敵,誰就是自取滅亡,天下必眾口一詞共討之。
造反這條路走不通,就走另外一條路,割據,實質上的割據。川陝兩地,進可攻掠天下,退足以自保,是最理想的割據場所。但是趙家立國以來,就吸取了唐末五代軍閥割據,紛爭不斷的教訓,他們不會允許一個強大的地方勢力自成一派的。
這樣一來,就必須擁有割據的本錢,這個本錢必須大到朝廷既不願看到你雄踞一方,又不敢輕易動你。要有這麽大的本錢,首先必須得有軍隊的支持,這放在哪朝哪代都一樣。
現在西軍六大帥司,外加一個兩興安撫司,這七司其中,鄜延帥徐洪是徐衛堂兄;永興帥楊彥是徐衛鐵桿;涇原帥王稟雖然在徐衛麾下呆得不久,但以徐茂徐原兩父子在涇原路的經營,以及徐成徐嚴兩兄弟仍在涇原帥司擔任要職來看,涇原也沒有問題;兩興安撫司裏,王彥是徐衛的老部下,安撫副使徐勝是他的親哥哥,問題也不大;至於秦鳳帥司,完全就是徐九的嫡係,就更不用說了。
隻剩下環慶帥司和熙河帥司是由外人控製的。不過,環慶帥司的劉光世,徐衛還沒把他放在眼裏,而且該司現在的主要將領劉錡李彥仙等人,也是徐衛一手提拔起來的。再者,環慶的力量在陝西諸路中最弱。
至於熙河姚家,姚平仲早年跟徐衛關係不咋地,後來冰釋前嫌,尤其是鄜州慘敗一役,徐衛救了熙河軍,救了姚平仲,使得小太尉對他感激萬分。不過,在利益麵前,人情這個東西總是脆弱的。
徐衛想起他以前看過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的老子說他早年曾經對一個人有恩,因為他在那個人落難的時候給了半塊餅。現在,那個人作了大官,叫兒子去投奔他。結果,包龍星滿懷希望地前去投靠,哪知人家早跟反麵人物們穿一條褲子。並叫人拿出一筐餅,說你老子當年不是給了我半塊餅麽,我現在還你一堆,給我吃!
所以人情靠不住,對待姚平仲,一定要拉攏。由此看來,軍隊這方麵,問題不大,隻要不是公然造反,西軍仍舊會堅定地追隨徐衛。
有了軍隊的支持還不夠,還得有政治影響。這一點上,陝西光復以後,各地州縣官員大多都是徐衛任命的,現在陝西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的官員,也跟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在四川就難說了,雖然徐衛身為川陝宣撫處置副使,但朝廷卻派了一個萬俟卨來掣肘,這方麵還得加強。
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都有了,還得要一件東西才保險。那就是,朝中得有人。
說到這一點,徐衛就不得不感謝他的家族勢力,如果紫金虎隻是單槍匹馬地闖蕩,可能達不到今天的地位。正是因為他有一個背景深厚的家族,才造就了今天的徐家將。這其中,尤以徐良為貴。現在徐良作了宰相,在台上執政,隻要徐家兄弟配合得好,那麽問題就不大了。
既然,一旦北伐反攻成功,短期之內就沒有戰爭了。如果不打仗了,軍隊當然還是要保留的,但現在執掌軍隊這幾個統帥們,朝廷還會讓咱們呆在原來的位置上麽?歷朝歷代,一旦進入和平時期,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兵權。
既然沒有外部威脅了,那結手握重兵的將帥,就成了內在的潛在威脅,這是皇帝和朝廷所不容許的。如果說,順其自然,那麽可以預見得到。一旦戰爭結束,朝廷首先就會罷掉各大宣撫司的便宜行事權;緊接著,就是從中央派出官員,再來分掉幾大宣撫使的行政權;再後,就是把軍隊統帥們召進京,委以各種實職虛職,來換掉你手中的兵權。
如果說,碰上一個還算仁慈的皇帝,就可能和宋太祖一樣。雖然收了你的兵權,但不會把你怎麽樣,仍舊給你錢財田宅,讓你過養尊處優的日子。萬一點背,碰上個心狠的,非但收你的兵權,更可能羅織各種罪名整治你,這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
就是在本朝,也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狄青。徐衛的崛起,和狄青很類似。兩人都是從最底層幹起,東征西討,不斷地累積戰功,乃至位極人臣。但是,狄青以武臣而掌權,為朝廷所不容,為文官集團所不容。不斷地造謠中傷,不斷地排斥打擊,最後落了個被貶外地,驚嚇而死的下場。
而且,狄青碰到的,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仁君,宋仁宗趙禎。
盡管,徐衛的下場或許會比狄青要好,或許到時候皇帝會認為他勞苦功高,收了兵權就是了,仍舊養著他。但問題是,自己的命運,為什麽要掌握在別人手裏?
所謂宜未雨而先綢繆,盡管還沒到那個時候,但現在就開始打算,是有必要的。要自己掌握命運,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造反,自己當皇帝。但這並不是個好辦法,至少在宋代不是。
首先,本朝開國以來,就以「仁」治天下,摒棄了武人政治,倚重士大夫。宋代有昏君,而無暴君,盡管也有社會矛盾存在,乃至演變成了激烈的衝突,叛亂。但總體上來說,趙家的統治,還是頗得民心的。這雖然也跟皇帝個人的作為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則一種製度的使然。
其次,戰爭結束以後,經過多年的動亂,人心思定,百姓飽受流離之苦,隻盼著太太平平,踏踏實實地過日子,誰在這個時候再挑起內亂,誰就是全民公敵,誰就是自取滅亡,天下必眾口一詞共討之。
造反這條路走不通,就走另外一條路,割據,實質上的割據。川陝兩地,進可攻掠天下,退足以自保,是最理想的割據場所。但是趙家立國以來,就吸取了唐末五代軍閥割據,紛爭不斷的教訓,他們不會允許一個強大的地方勢力自成一派的。
這樣一來,就必須擁有割據的本錢,這個本錢必須大到朝廷既不願看到你雄踞一方,又不敢輕易動你。要有這麽大的本錢,首先必須得有軍隊的支持,這放在哪朝哪代都一樣。
現在西軍六大帥司,外加一個兩興安撫司,這七司其中,鄜延帥徐洪是徐衛堂兄;永興帥楊彥是徐衛鐵桿;涇原帥王稟雖然在徐衛麾下呆得不久,但以徐茂徐原兩父子在涇原路的經營,以及徐成徐嚴兩兄弟仍在涇原帥司擔任要職來看,涇原也沒有問題;兩興安撫司裏,王彥是徐衛的老部下,安撫副使徐勝是他的親哥哥,問題也不大;至於秦鳳帥司,完全就是徐九的嫡係,就更不用說了。
隻剩下環慶帥司和熙河帥司是由外人控製的。不過,環慶帥司的劉光世,徐衛還沒把他放在眼裏,而且該司現在的主要將領劉錡李彥仙等人,也是徐衛一手提拔起來的。再者,環慶的力量在陝西諸路中最弱。
至於熙河姚家,姚平仲早年跟徐衛關係不咋地,後來冰釋前嫌,尤其是鄜州慘敗一役,徐衛救了熙河軍,救了姚平仲,使得小太尉對他感激萬分。不過,在利益麵前,人情這個東西總是脆弱的。
徐衛想起他以前看過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的老子說他早年曾經對一個人有恩,因為他在那個人落難的時候給了半塊餅。現在,那個人作了大官,叫兒子去投奔他。結果,包龍星滿懷希望地前去投靠,哪知人家早跟反麵人物們穿一條褲子。並叫人拿出一筐餅,說你老子當年不是給了我半塊餅麽,我現在還你一堆,給我吃!
所以人情靠不住,對待姚平仲,一定要拉攏。由此看來,軍隊這方麵,問題不大,隻要不是公然造反,西軍仍舊會堅定地追隨徐衛。
有了軍隊的支持還不夠,還得有政治影響。這一點上,陝西光復以後,各地州縣官員大多都是徐衛任命的,現在陝西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的官員,也跟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在四川就難說了,雖然徐衛身為川陝宣撫處置副使,但朝廷卻派了一個萬俟卨來掣肘,這方麵還得加強。
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都有了,還得要一件東西才保險。那就是,朝中得有人。
說到這一點,徐衛就不得不感謝他的家族勢力,如果紫金虎隻是單槍匹馬地闖蕩,可能達不到今天的地位。正是因為他有一個背景深厚的家族,才造就了今天的徐家將。這其中,尤以徐良為貴。現在徐良作了宰相,在台上執政,隻要徐家兄弟配合得好,那麽問題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