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一笑,直視對方道:「宣判到底想說什麽?」


    萬俟卨毫不閃避對方的審視,似笑非笑道:「我想說的是,眼下這個局麵不太對。」


    「哦?下官不知宣判這話從何說起?」張浚問道。


    萬俟卨哼了一聲:「方才,你說河東義軍皆打徐字旗?」


    「是。」張浚點頭承認。


    「這就怪了,這些義軍為什麽都打徐字旗?」萬俟卨又問。


    張浚正色道:「下官方才不是已經說得夠清楚了麽?隻因徐郡王從前曾經擔任……」


    沒等他說完,萬俟卨已經一口截斷:「不,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


    「那宣判是什麽意思?」張浚問道。


    萬俟卨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問道:「在德遠看來,徐郡王是何等人?」


    張浚臉色微變,答道:「西北柱石,國之長城。」


    「哼哼,德遠評價很高。」萬俟卨笑道。「誠如你所說,徐郡王地位既高,權力也大,威望還重。節製二十萬西軍,管轄數千裏土地,更有便宜行事之權。再者,徐郡王保蜀口,復全陝,如今又征伐河東,勢如破竹,若說功蓋當代,我看不是折彥質,非徐郡王莫屬。」


    張浚不吭氣,他知道萬俟卨不管怎麽繞,都會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萬俟卨見他不搭腔,咳了兩聲,繼續道:「當然,我也知道徐郡王向來是沒有飛揚跋扈,蔑視朝廷的行為。然而,你今日的話卻讓我深感憂心吶。」


    張浚看著旁邊,笑道:「這就讓下官難解了,本是向宣判告捷,為何倒還憂起來?」


    萬俟卨見張浚這個態度,收起笑容,嚴肅道:「張參議,你知道我在說什麽。」


    張浚卻不承認:「下官委實不明。」


    嘴角一扯,萬俟卨似乎有些不悅,但最後還是道:「那我索性就明說了。徐郡王手握重兵大權,朝廷自然介懷,但形勢所迫,西北必須有他這樣一個人。可如今,似乎有些過頭了。他不擔執掌在川陝,連河東都奉他號令,那各路義軍都打徐字旗,這很說明問題。」


    「那,宣判想怎麽作呢?」張浚問道。


    「要怎麽作,那進朝廷決定的,輪不到你我來想。我們要作的,就是據實以報,將這個情況送到行朝。請聖上和宰執大臣們去考慮。」萬俟卨這才算說出了目的。


    「宣判的意思是說,要上奏彈劾徐郡王?是這個意思麽?」張浚問道。


    「也不能這麽說,彈劾談不上,下情上達吧。」萬俟卨道。


    張浚一陣沉默,而後道:「這是宣判的事,下官不便評論。宣判要作,自作。」


    萬俟卨眼睛一眯:「你不想參與?」


    張浚緩緩起身,笑道:「下官是宣撫處置司參議,我的職責,是協助宣撫相公,分管方麵,而不是履行監司的職責。」


    萬俟卨嘆了口氣,似乎十分惋惜:「德遠,你還是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張浚不再說什麽,對他一禮,折身退出了辦公堂。萬俟卨胸膛起伏,看著他離開之後,搖了搖頭。


    時間進入五月,天氣漸漸轉熱,而河東戰場也跟天氣一般。王彥引兩興軍轉道進攻李植從前的老巢威勝軍,四戰四捷,克威勝。遠近義師爭相來投,一時氣勢大盛。王彥抓住機會,迅速轉兵進攻隆德府。


    整個河東南部,金軍的防禦土崩瓦解。深受女真迫害的百姓喜迎西軍,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了光復。


    而徐衛本人則率領大軍,猛攻陽涼北關。此關倒敢不愧是雄關,西軍前後陸續攻了數次,其中大規模進攻就有兩次,都被擋了迴來。可太原盆地就在這陽涼北關的後頭,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促使紫金虎忍受著傷亡,非要拿下陽涼北關,進兵太原不可。


    而在北方,一路神勇的遼軍算是碰上了硬骨頭。與兀朮的大軍在大同府境內展開的會戰,震動燕雲。但此役,遼軍的進攻卻為兀朮挫敗。契丹人所憑藉的,是馬軍之利,此番東來,耶律大石足足發了十一萬騎。而進攻西三州,蕭斡裏剌又發動了七萬騎,清一色的馬軍。


    而兀朮的兵團,則是步騎協同。他調集了大量的強弩,光是神臂弓就數以千計。這給企圖用騎兵擊潰金軍的遼軍造成了重創。所謂敗也騎兵,成也騎兵,落敗之後,遼軍正是憑藉其強大的騎兵力量,能免遭兀朮大軍的掩擊追殺。一路退到雲內州,整軍以備再戰。


    可以說,此時,正是河東局勢的關鍵時候。遼軍是肯定不可能一舉打下燕雲,復國成功的。但西軍卻有可能一舉拿下太原,鼎定河東局勢。


    這個機會數十年難遇,北麵有遼軍吸引了金軍的主力,留在河東境內的多是二線部隊,以強擊弱,如果還不能建立殊勛,你讓西軍的臉往哪放?


    而徐衛本人,對此也很有信心。他不光有最強悍的軍隊,最優秀的將領,更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不管是援兵,物資都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再者,仗怎麽打,他不受任何人的約束。


    五月下旬,杭州。


    發生在不久之前的那樁政變,雖然兇險,但老百姓知道的內情卻並不多。因此時過境遷以後,大家漸漸淡忘了這樁,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五月的天氣,最適合泛舟西湖,欣賞湖光山色,看白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隻需記住,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