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人心向背
「大王。」吳璘快步奔上前去,趁徐衛下馬之前作勢扶了一下。後者一落地,就手搭涼棚眺望前方的關城。隻見果然是座雄關,東西有太嶽山,呂梁山相夾,汾河又從中流過,確是易守難攻。據說此關從前名叫冷泉關,是漢高祖劉邦為北拒匈奴所創,因有泉水寒冷,由是得名。現在金軍拒著此處,有居高臨下俯瞰之優勢,確實有些棘手。
「圖繪了麽?」徐衛看罷問道。
「已繪製好,並詳細詢問了此地百姓。聽說,前幾天才有大股金軍進駐關城,想是知道了我軍的動向。」吳璘答道。
「拿來我看。那個誰,楊彥張憲,還有元吉兄都來。」徐衛說著,解了身上戰袍,旁邊親兵遞了幾把馬紮過來,一眾將帥就地坐著,展開關防圖看了起來。
吳璘因為熟悉情況,充作解脫,手指地圖道:「這陽涼關依山而建,整個抬高,我們去就是仰攻,如此一來威遠砲恐怕力有不逮。河東重鎮,三晉雄關之稱,絕非虛言。」
徐衛細看那關防圖,必須打下這陽涼南關,然後再打下陽涼北關,才能進入太原盆地。光是想想就讓人頭痛了,這兩座關若隻以險要程度而言,幾乎都可以和潼關相提並論。硬攻的話,傷亡大是避免不了的。
「沒奈何,再難也得上,打下陽涼兩關,才能攻入太原。大王,我來吧。」楊彥是從來不會給徐衛丟份的。
徐衛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韓常,隻見他麵容平靜,仿佛置身事外。遂擺擺手:「暫時不急,此關甚是險要,得擬出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再動手,貿然上去,是拿弟兄們的性命開玩笑,先紮營吧。」
軍令一下,各軍遂在關前安營紮寨。徐衛出兵時,馬步正軍,加上番兵、弓箭手、鄉兵、勇壯,計有六萬餘人。河中府和解州先後投降,又得萬餘兵馬。所以,陽涼關前,西軍的人多勢眾,讓關上金軍將士膽戰心驚!一入夜,隻見宋軍大營裏處處篝火,映照得黑夜如山白晝!
徐衛在牙帳裏獨自吃著飯,行軍在外,夥食也簡單,不過就是幾塊饃,一盤肉,一盆湯,那一道小炒,已經算是統帥的優待了。
「大王吃飯呢?」吳璘掀起帳簾,見狀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
徐衛抬頭一看,點頭道:「唐卿,進來,吃過沒有?要不給你添副碗筷?」
吳璘來到桌邊,搖頭道:「卑職吃過了,大王自便。」
「找我有事?坐下說。」徐衛知道他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遂問道。
吳璘緩緩落座,像是在思索著話題,一陣之後,才開口道:「這陽涼南北兩關,自古便號為三晉之雄,如今金軍據守,若去強攻,雖說有可能攻得下來,但傷亡必大。卑職所憂者,正在於此。」
「嗯,這是我揪心的地方。」徐衛贊同道。吞下口中的食物,他盯著桌麵繼續道「唐卿,不瞞你說,此番東征,我原本不抱多大的期望,是本著響應遼軍而來。但是一入河東,戰局之順利超乎我的預料。」
吳璘聽到這裏,猜測道:「有可能是女真人將主力都用去對付契丹人了。」
「不排除這個可能。」徐衛道。「所以,這才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既定戰略是不是保持了一些。」戰前,西軍的作戰目的,是攻下河中府,掃蕩河東南部,最終占領平陽府。平陽府是太原盆地進入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的必經之道,地勢狹窄,易守難攻。隻要據守這裏,以後金軍想南下,就不容易了。
但是開戰不到兩個月,西軍的既定目標已經完全達成,甚至還迫使金軍名將韓常投降。徐衛帶兵多年,這一迴恐怕是打得最容易的。
「卑職個人認為,此次攻打河東,是有可能直逼太原的。而且這個機會難得,契丹人在北麵牽製了金軍主力,我軍若不趁此機會盡量擴大戰果,將來可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吳璘鄭重說道。
「我曉得,但陽涼兩關橫在麵前,飛也飛不過去,如之奈何?」徐衛問道。
吳璘聞言,將身子往前傾了一些,低聲道:「卑職有個想法,或可不戰而下兩關。」
徐衛看向他:「你是說韓常?」
「正是!」吳璘重重地點了一下頭。「韓常是女真人在河東的主將,眼前之敵都是他的舊部。他現在投降了我軍,如果讓他招降守軍,或能奏效。」
徐衛放下碗筷,嘆了一聲:「我不是沒想過。但這麽些天來,相信你也看出了,韓常雖降,但他的心卻沒跟我們在一起。如若不然,他早就主動請纓了。」
「這可由不得他!」吳璘變色道。「既降我軍,就該聽大王節製!他若不肯,就是心繫故國,如今能留他?」
「韓常是金營名將,自然有些傲氣在。」徐衛笑道。
「這管不了,如果他不肯,大王就發他的舊部去攻陽涼關!」吳璘怒道。
徐衛連連搖頭:「此事斷斷不可。之前他投降時,與我約定兩事。一是善待士卒,二是不加侮辱。我既然答應他,就不會反悔。」
「大王惜降卒性命,難道就不吝自家弟兄的……」吳璘十分不解。
徐衛招招手,親兵過來收了碗筷,擦了桌子。他又起身到文案前,取了一個本子,扔在桌上道:「看吧。」
吳璘不明就裏,遂取過本子翻看來看。剛看到排頭,他就怔住了,因為這是徐郡王寫給朝廷的奏本。再往下看,大王在本子裏報告了進軍河東的成果,著重提到大金河東安撫使兼諸路兵馬都總管韓常以城降的事。並上報稱,打算讓韓常到杭州行在麵聖,聽候裁決。
「大王。」吳璘快步奔上前去,趁徐衛下馬之前作勢扶了一下。後者一落地,就手搭涼棚眺望前方的關城。隻見果然是座雄關,東西有太嶽山,呂梁山相夾,汾河又從中流過,確是易守難攻。據說此關從前名叫冷泉關,是漢高祖劉邦為北拒匈奴所創,因有泉水寒冷,由是得名。現在金軍拒著此處,有居高臨下俯瞰之優勢,確實有些棘手。
「圖繪了麽?」徐衛看罷問道。
「已繪製好,並詳細詢問了此地百姓。聽說,前幾天才有大股金軍進駐關城,想是知道了我軍的動向。」吳璘答道。
「拿來我看。那個誰,楊彥張憲,還有元吉兄都來。」徐衛說著,解了身上戰袍,旁邊親兵遞了幾把馬紮過來,一眾將帥就地坐著,展開關防圖看了起來。
吳璘因為熟悉情況,充作解脫,手指地圖道:「這陽涼關依山而建,整個抬高,我們去就是仰攻,如此一來威遠砲恐怕力有不逮。河東重鎮,三晉雄關之稱,絕非虛言。」
徐衛細看那關防圖,必須打下這陽涼南關,然後再打下陽涼北關,才能進入太原盆地。光是想想就讓人頭痛了,這兩座關若隻以險要程度而言,幾乎都可以和潼關相提並論。硬攻的話,傷亡大是避免不了的。
「沒奈何,再難也得上,打下陽涼兩關,才能攻入太原。大王,我來吧。」楊彥是從來不會給徐衛丟份的。
徐衛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韓常,隻見他麵容平靜,仿佛置身事外。遂擺擺手:「暫時不急,此關甚是險要,得擬出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再動手,貿然上去,是拿弟兄們的性命開玩笑,先紮營吧。」
軍令一下,各軍遂在關前安營紮寨。徐衛出兵時,馬步正軍,加上番兵、弓箭手、鄉兵、勇壯,計有六萬餘人。河中府和解州先後投降,又得萬餘兵馬。所以,陽涼關前,西軍的人多勢眾,讓關上金軍將士膽戰心驚!一入夜,隻見宋軍大營裏處處篝火,映照得黑夜如山白晝!
徐衛在牙帳裏獨自吃著飯,行軍在外,夥食也簡單,不過就是幾塊饃,一盤肉,一盆湯,那一道小炒,已經算是統帥的優待了。
「大王吃飯呢?」吳璘掀起帳簾,見狀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
徐衛抬頭一看,點頭道:「唐卿,進來,吃過沒有?要不給你添副碗筷?」
吳璘來到桌邊,搖頭道:「卑職吃過了,大王自便。」
「找我有事?坐下說。」徐衛知道他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遂問道。
吳璘緩緩落座,像是在思索著話題,一陣之後,才開口道:「這陽涼南北兩關,自古便號為三晉之雄,如今金軍據守,若去強攻,雖說有可能攻得下來,但傷亡必大。卑職所憂者,正在於此。」
「嗯,這是我揪心的地方。」徐衛贊同道。吞下口中的食物,他盯著桌麵繼續道「唐卿,不瞞你說,此番東征,我原本不抱多大的期望,是本著響應遼軍而來。但是一入河東,戰局之順利超乎我的預料。」
吳璘聽到這裏,猜測道:「有可能是女真人將主力都用去對付契丹人了。」
「不排除這個可能。」徐衛道。「所以,這才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既定戰略是不是保持了一些。」戰前,西軍的作戰目的,是攻下河中府,掃蕩河東南部,最終占領平陽府。平陽府是太原盆地進入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的必經之道,地勢狹窄,易守難攻。隻要據守這裏,以後金軍想南下,就不容易了。
但是開戰不到兩個月,西軍的既定目標已經完全達成,甚至還迫使金軍名將韓常投降。徐衛帶兵多年,這一迴恐怕是打得最容易的。
「卑職個人認為,此次攻打河東,是有可能直逼太原的。而且這個機會難得,契丹人在北麵牽製了金軍主力,我軍若不趁此機會盡量擴大戰果,將來可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吳璘鄭重說道。
「我曉得,但陽涼兩關橫在麵前,飛也飛不過去,如之奈何?」徐衛問道。
吳璘聞言,將身子往前傾了一些,低聲道:「卑職有個想法,或可不戰而下兩關。」
徐衛看向他:「你是說韓常?」
「正是!」吳璘重重地點了一下頭。「韓常是女真人在河東的主將,眼前之敵都是他的舊部。他現在投降了我軍,如果讓他招降守軍,或能奏效。」
徐衛放下碗筷,嘆了一聲:「我不是沒想過。但這麽些天來,相信你也看出了,韓常雖降,但他的心卻沒跟我們在一起。如若不然,他早就主動請纓了。」
「這可由不得他!」吳璘變色道。「既降我軍,就該聽大王節製!他若不肯,就是心繫故國,如今能留他?」
「韓常是金營名將,自然有些傲氣在。」徐衛笑道。
「這管不了,如果他不肯,大王就發他的舊部去攻陽涼關!」吳璘怒道。
徐衛連連搖頭:「此事斷斷不可。之前他投降時,與我約定兩事。一是善待士卒,二是不加侮辱。我既然答應他,就不會反悔。」
「大王惜降卒性命,難道就不吝自家弟兄的……」吳璘十分不解。
徐衛招招手,親兵過來收了碗筷,擦了桌子。他又起身到文案前,取了一個本子,扔在桌上道:「看吧。」
吳璘不明就裏,遂取過本子翻看來看。剛看到排頭,他就怔住了,因為這是徐郡王寫給朝廷的奏本。再往下看,大王在本子裏報告了進軍河東的成果,著重提到大金河東安撫使兼諸路兵馬都總管韓常以城降的事。並上報稱,打算讓韓常到杭州行在麵聖,聽候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