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先後派了大臣內侍去勸,都不奏效,最後沒奈何,他不可能親自出馬,遂派了一個人去,一個女人去。
永安宮
趙諶從葛嶺被帶迴來以後,就軟禁在此,內侍宮女,全部都是趙桓一手安排的,沒有他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見趙諶。
「郎君,皇後來看望了。」一名三十多歲的內侍,尖著嗓子對埋首案間的趙諶說道。
聽到這句話,趙諶放下筆,起身相迎。不多時,隻見一婦人踏入房中,不到四十歲年紀,個頭不甚高,身板顯得有些削瘦,但還算保養得法,頗有幾分顏色。衣著雖華麗,卻掩飾不了她眉宇間的憂色。
趙諶上前,俯首執禮道:「太後。」
先前,內侍說「皇後」來了,現在他卻稱之為「太後」,這就表示不承認。來的,是他生身之母,趙桓的元配正妻,朱氏。當年趙桓被迫退位,趙諶尊他的生母朱氏為太後,現在趙桓復辟,太後又變成了皇後。
朱氏在歷史上不甚知名,但他們家後來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個人叫朱熹。
聽兒子這麽叫,朱氏臉上憂色更重,看著兒子問道:「你眼睛通紅,氣色也不對,是沒睡好?」
「朕一切都好,多謝母親。」趙諶道。
朱氏嘆了口氣,伸手拉住兒子,帶到椅子旁,母子兩個坐下,又摒退了內侍,這才道:「大郎,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實在是讓人難堪。」能不難堪麽?老子搶兒子的皇位,從炎黃以降,歷朝歷代,有這樣的事麽?
趙諶不說話。
「今天來,也是你父讓為娘來的。他想讓為娘勸勸你,出麵安撫朝中大臣,不要再繼續僵持下去。」朱氏也不隱瞞,實言相告道。
趙諶聽出來些意思,隨口問道:「朝中大臣如何僵持了?」
朱氏沉默片刻,小聲道:「朝中諸多大臣上表辭職,舉朝求去,如出一口。」
趙諶嘴角微微一揚,但馬上恢復如常,正色道:「太上皇執意如此,朕又為何要去安撫大臣?倘若真如某些人所說,太上皇復辟是順應天意民心,又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朱氏肯定是說不過他兒子的,於是不在這些事上糾纏,隻語重心長道:「大郎啊,這事還是快些了了吧,否則,天下人都要看笑話!」
到底是作兒子的,趙諶見母親為難的模樣,心裏也不好受,嘆道:「母親,什麽事情都好商量,唯獨這一樁,兒子不能讓步,這並非是我們趙家的家事,而是事關大宋國本!祖宗創業艱難,如今兩河、山東、河南、淮東,還在北夷手裏。倘若太上皇真坐穩了,他能怎麽辦?對金求和?繼續伯侄之國?繼續送歲幣?母親,朝中大臣反對,這已經說明問題了。」
朱氏無言以對,良久,才道:「即便你父復辟,你也還是太子,將來……」
「母親,這話……」他本來想說,這話你自己信麽?但考慮到母親的感受,沒有說出口。一旦太上皇坐穩位置,頭一件大事就是要改立太子,是個傻子都能想到。
朱氏見兒子態度堅決,估計也說不通,嘆了好一陣氣,又道:「大郎,有件事,不是你父要問,是為娘想知道。」
「母親請進。」趙諶道。
「聽說當時跟你上山的,一共十四名大臣,迴來時,卻少了參知政事徐良,有這事麽?」朱氏問道。
趙諶不正麵迴答,卻反問道:「母親問這作甚?」
「為娘隻問你,是,或不是?」朱氏正色。
趙諶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
「這麽說來,是你讓他脫身離去?」朱氏有些慌了。趙諶再次陷入沉默。
「兒啊!你萬萬不可這麽幹!你讓徐良脫身而去,必是為了徵召軍隊!你知道這是幹什麽嗎?父子之間,怎能兵戎相見?不管你父作了甚麽,他到底是你父親!你召軍隊來作甚?勤王嗎?那你打算怎麽處置你父,怎麽處置為娘?」朱氏疾聲道。
趙諶麵無表情,好半天憋出一句話:「朕隻能先國後家。」
朱氏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兒子是她懷胎十月所生,又一手撫養長大,這孩子聰穎好學,但從來沒覺得他還有這樣一麵。先國後家?什麽意思?莫非等你把軍隊召來,將你父趕下皇位去?
緩緩將起身來,朱氏憂傷不已,一邊是丈夫,一邊是兒子,她能怎麽辦?深深看了兒子一眼,哀聲道:「天氣涼了,你依時加衣強飯,不要壞了身體。」語畢,移步往外而去。
趙諶起身相送,至門口時,低聲道:「太後迴去,隻需對太上皇說朕不答應就是,旁的,就不必多說了。」
「為娘曉得。」朱氏丟下這句話,帶著內侍宮女遠走。趙諶看著母親的背影,臉上也不禁閃過一絲落寞之色。
十月二十四,江西宣撫大使折彥質,發一萬七千勤王之師,從壽州出發。至廬州,徐良親自找到淮西安撫使劉光國,示之以皇帝黃袍禦詔,劉光國劉光遠兄弟表示奉詔,但以淮西軍兵少,且要防備金人為由,一兵一卒也不肯發。
徐六苦勸無果,便要調李顯忠的部隊。李顯忠是淮西安撫副使,如果沒有劉光國的命令,他想動也動不了。而劉光國當然不可能放李顯忠,此去若成,李顯忠有功,他們兄弟就得背鍋,若敗,李顯忠是他部下,他也難逃幹係。
徐良深憂折彥質兵力不夠,到揚州時,對李顯忠曉之以情,動之以義,後者毅然率本部四千兵馬同行。劉光國聽聞消息,引兵來追,被折彥質斥退。
永安宮
趙諶從葛嶺被帶迴來以後,就軟禁在此,內侍宮女,全部都是趙桓一手安排的,沒有他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見趙諶。
「郎君,皇後來看望了。」一名三十多歲的內侍,尖著嗓子對埋首案間的趙諶說道。
聽到這句話,趙諶放下筆,起身相迎。不多時,隻見一婦人踏入房中,不到四十歲年紀,個頭不甚高,身板顯得有些削瘦,但還算保養得法,頗有幾分顏色。衣著雖華麗,卻掩飾不了她眉宇間的憂色。
趙諶上前,俯首執禮道:「太後。」
先前,內侍說「皇後」來了,現在他卻稱之為「太後」,這就表示不承認。來的,是他生身之母,趙桓的元配正妻,朱氏。當年趙桓被迫退位,趙諶尊他的生母朱氏為太後,現在趙桓復辟,太後又變成了皇後。
朱氏在歷史上不甚知名,但他們家後來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個人叫朱熹。
聽兒子這麽叫,朱氏臉上憂色更重,看著兒子問道:「你眼睛通紅,氣色也不對,是沒睡好?」
「朕一切都好,多謝母親。」趙諶道。
朱氏嘆了口氣,伸手拉住兒子,帶到椅子旁,母子兩個坐下,又摒退了內侍,這才道:「大郎,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實在是讓人難堪。」能不難堪麽?老子搶兒子的皇位,從炎黃以降,歷朝歷代,有這樣的事麽?
趙諶不說話。
「今天來,也是你父讓為娘來的。他想讓為娘勸勸你,出麵安撫朝中大臣,不要再繼續僵持下去。」朱氏也不隱瞞,實言相告道。
趙諶聽出來些意思,隨口問道:「朝中大臣如何僵持了?」
朱氏沉默片刻,小聲道:「朝中諸多大臣上表辭職,舉朝求去,如出一口。」
趙諶嘴角微微一揚,但馬上恢復如常,正色道:「太上皇執意如此,朕又為何要去安撫大臣?倘若真如某些人所說,太上皇復辟是順應天意民心,又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朱氏肯定是說不過他兒子的,於是不在這些事上糾纏,隻語重心長道:「大郎啊,這事還是快些了了吧,否則,天下人都要看笑話!」
到底是作兒子的,趙諶見母親為難的模樣,心裏也不好受,嘆道:「母親,什麽事情都好商量,唯獨這一樁,兒子不能讓步,這並非是我們趙家的家事,而是事關大宋國本!祖宗創業艱難,如今兩河、山東、河南、淮東,還在北夷手裏。倘若太上皇真坐穩了,他能怎麽辦?對金求和?繼續伯侄之國?繼續送歲幣?母親,朝中大臣反對,這已經說明問題了。」
朱氏無言以對,良久,才道:「即便你父復辟,你也還是太子,將來……」
「母親,這話……」他本來想說,這話你自己信麽?但考慮到母親的感受,沒有說出口。一旦太上皇坐穩位置,頭一件大事就是要改立太子,是個傻子都能想到。
朱氏見兒子態度堅決,估計也說不通,嘆了好一陣氣,又道:「大郎,有件事,不是你父要問,是為娘想知道。」
「母親請進。」趙諶道。
「聽說當時跟你上山的,一共十四名大臣,迴來時,卻少了參知政事徐良,有這事麽?」朱氏問道。
趙諶不正麵迴答,卻反問道:「母親問這作甚?」
「為娘隻問你,是,或不是?」朱氏正色。
趙諶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
「這麽說來,是你讓他脫身離去?」朱氏有些慌了。趙諶再次陷入沉默。
「兒啊!你萬萬不可這麽幹!你讓徐良脫身而去,必是為了徵召軍隊!你知道這是幹什麽嗎?父子之間,怎能兵戎相見?不管你父作了甚麽,他到底是你父親!你召軍隊來作甚?勤王嗎?那你打算怎麽處置你父,怎麽處置為娘?」朱氏疾聲道。
趙諶麵無表情,好半天憋出一句話:「朕隻能先國後家。」
朱氏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兒子是她懷胎十月所生,又一手撫養長大,這孩子聰穎好學,但從來沒覺得他還有這樣一麵。先國後家?什麽意思?莫非等你把軍隊召來,將你父趕下皇位去?
緩緩將起身來,朱氏憂傷不已,一邊是丈夫,一邊是兒子,她能怎麽辦?深深看了兒子一眼,哀聲道:「天氣涼了,你依時加衣強飯,不要壞了身體。」語畢,移步往外而去。
趙諶起身相送,至門口時,低聲道:「太後迴去,隻需對太上皇說朕不答應就是,旁的,就不必多說了。」
「為娘曉得。」朱氏丟下這句話,帶著內侍宮女遠走。趙諶看著母親的背影,臉上也不禁閃過一絲落寞之色。
十月二十四,江西宣撫大使折彥質,發一萬七千勤王之師,從壽州出發。至廬州,徐良親自找到淮西安撫使劉光國,示之以皇帝黃袍禦詔,劉光國劉光遠兄弟表示奉詔,但以淮西軍兵少,且要防備金人為由,一兵一卒也不肯發。
徐六苦勸無果,便要調李顯忠的部隊。李顯忠是淮西安撫副使,如果沒有劉光國的命令,他想動也動不了。而劉光國當然不可能放李顯忠,此去若成,李顯忠有功,他們兄弟就得背鍋,若敗,李顯忠是他部下,他也難逃幹係。
徐良深憂折彥質兵力不夠,到揚州時,對李顯忠曉之以情,動之以義,後者毅然率本部四千兵馬同行。劉光國聽聞消息,引兵來追,被折彥質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