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臣到先前為止,收到了的本子,想必今日之內,還有會大臣繼續上本!」中書舍人苦道。
都說「文武百官」,但其實歷代朝廷的中央官員並非一百人整數,有時多,有時少,眼下,杭州行在有中央官員一百一十多人。六十九人上表辭職,這是什麽概念?這代表著,中央機構的完全癱瘓!
其實這在趙桓等人看來還是小事,當官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情,你不當,自然有搶著來當。但問題在於,這些人為什麽同時上表求去?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對太上皇復辟的不滿,以辭職的方式表示反對!
不光趙桓始料未及,就如黃潛善等輩恐怕也搞不清楚。他們這是幹什麽?效忠「太子」?太子在朝中還有這般威信?哎,前些時候太子繞過朝廷,直接命令軍隊北伐時,你們也搞了這麽一出,按理說,你們也應該對太子不滿才是,如今太上皇復辟,你們怎麽又唱這一台戲?
如果算上被軟禁的大臣,那麽朝廷裏,不光各部門的主官沒了,就連下麵辦事的也沒了!隻剩支持趙桓的三十幾名主和派官員,他們能撐起一個朝廷麽?
中央尚且如此,一旦消息公告天下,地方大員也來這麽一手,事情怎麽收場?趙桓臉色鐵青,他實在沒想到,自己退位幾年,大臣們的心,竟然都向著兒子去了!
王宗濋仗著自己是趙桓的舅舅,又有擁立之功,大模大樣道:「既然他們求去,聖上不如準了他們,看這些人如何應對!」
話說完,半天沒有迴應,王宗濋四周望望,沒趣地閉上了嘴。在場的人都清楚,如果這些官員真的同一時間辭職了,中樞必將陷入停滯!更可怕的是,中央官員群起反對,你還怎麽證明你的合法性,正當性?
「卿等有何良策應付?」趙桓語氣生硬地問道。
黃潛善一語道破天機:「太子不出麵,此事就難以解決。」隻要趙諶出來麵對大臣們,承認和接受了這個事,那這些人還有什麽好說的?
「舍此之外呢?」趙桓又問,殿下一片沉默。趙桓見狀,強撐著站起身來,在內侍攙扶下,往內而去。
十月十六,鎮江府。
鎮江距離杭州不到六百裏,但杭州城中的劇變還沒有傳到這個昔日的行在來。鎮江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從前曾經是行朝,因此極為繁榮。此時,街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百姓們仍和往常一樣,該幹啥幹啥。
一輛馬車飛快地駛進了南方,但到了街上,迴為人群密集的緣故,不得不放慢速度。車裏坐著的人不住催促,急得車夫也隻好連聲吆喝。車在城裏行了許久,車夫問了多次的路,最終才到一處所在。
門匾上寫得分明,兩浙宣撫司。到了這裏,車夫心裏不禁嘀咕,這道人卻是奇怪得緊,你一個方外之人,到衙門來作甚?莫非要申冤?即使如此,你也應該去找提刑官才是。
車簾掀處,一名道士跳下車來。他身上的道袍髒亂不堪,頭髮散亂,臉上也是團團汙漬,已經看不出本來麵目。
「道長,小人可是把你平安送到了,這就得迴去交差。」車夫等他下車以後說道。
這人正是徐良,他逃出寶石山以後,向北到達餘杭。他估計太上皇會派兵來追,因此不敢走官道,專揀小路走,足足轉了兩天,才到杭州北麵的湖州治下武康縣。說來慚愧,堂堂參政知事,走到武康時,已經是山窮水盡,饑渴難耐。他既不敢去館驛,又不肯學出家人去化緣。吃飯尚且是問題,更不用說趕路!
此時,他開始琢磨,如果步行去鎮江府,自己身上一文錢沒有,估計走在半道上,就得作餓殍。思來想去,他去找了一個人,武康知縣。本地的知縣,是他父親在世時,一名老下屬的兒子,曾經有過一麵之緣。
當徐良以「遊方道人」的造型出現在武康知縣麵前時,對方驚詫莫名,並告訴他,行在來了公文,現在各州縣都畫影圖形,正捉拿你呢!恩相,你到底犯了什麽事?
徐良一聽,知道瞞不過,遂將事情合盤托出,請求幫助。那武康知縣哪裏肯信?徐六無奈,脫去道袍,露出身上所穿黃袍,以及天子禦筆親書的勤王詔。武康知縣大駭,對袍而拜,急忙贈給盤纏,又派了一輛馬車送他往鎮江。徐良很感激,一個小小的知縣,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幫助他,難能可貴!
兩浙宣撫司雖然就在眼前,趙點八成也就在衙門裏,可徐良不敢貿然進去。看時間,很快就會到午飯點,官員們應該都會散值出來,近的可以迴家吃飯,遠的也可以找個館子。
他為了使自己看起來更像出家人,便盤腿坐在街邊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哪知,剛坐下,旁邊一個乞丐就拿打狗棒捅他,喝道:「你這道士好不曉事,如何來搶我地盤?」
徐六不知該哭該笑,起身挪了一段,繼續盤坐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他根本不在意,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衙門口。
估計等了有半個時辰,衙門裏開始有官員出來。都是些青袍綠袍,一個紅袍都沒見著,更不用說趙點了。又過一陣,已經不見有官員出來,徐六有些耐不住了,趙點是不是不在衙門?
正當他疑惑時,隻見一頂官橋停在了衙門前,轎上下來的人,身著紫袍,仔細一看,不是趙點是誰?
徐六不假思索,立即起身上前!
都說「文武百官」,但其實歷代朝廷的中央官員並非一百人整數,有時多,有時少,眼下,杭州行在有中央官員一百一十多人。六十九人上表辭職,這是什麽概念?這代表著,中央機構的完全癱瘓!
其實這在趙桓等人看來還是小事,當官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情,你不當,自然有搶著來當。但問題在於,這些人為什麽同時上表求去?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對太上皇復辟的不滿,以辭職的方式表示反對!
不光趙桓始料未及,就如黃潛善等輩恐怕也搞不清楚。他們這是幹什麽?效忠「太子」?太子在朝中還有這般威信?哎,前些時候太子繞過朝廷,直接命令軍隊北伐時,你們也搞了這麽一出,按理說,你們也應該對太子不滿才是,如今太上皇復辟,你們怎麽又唱這一台戲?
如果算上被軟禁的大臣,那麽朝廷裏,不光各部門的主官沒了,就連下麵辦事的也沒了!隻剩支持趙桓的三十幾名主和派官員,他們能撐起一個朝廷麽?
中央尚且如此,一旦消息公告天下,地方大員也來這麽一手,事情怎麽收場?趙桓臉色鐵青,他實在沒想到,自己退位幾年,大臣們的心,竟然都向著兒子去了!
王宗濋仗著自己是趙桓的舅舅,又有擁立之功,大模大樣道:「既然他們求去,聖上不如準了他們,看這些人如何應對!」
話說完,半天沒有迴應,王宗濋四周望望,沒趣地閉上了嘴。在場的人都清楚,如果這些官員真的同一時間辭職了,中樞必將陷入停滯!更可怕的是,中央官員群起反對,你還怎麽證明你的合法性,正當性?
「卿等有何良策應付?」趙桓語氣生硬地問道。
黃潛善一語道破天機:「太子不出麵,此事就難以解決。」隻要趙諶出來麵對大臣們,承認和接受了這個事,那這些人還有什麽好說的?
「舍此之外呢?」趙桓又問,殿下一片沉默。趙桓見狀,強撐著站起身來,在內侍攙扶下,往內而去。
十月十六,鎮江府。
鎮江距離杭州不到六百裏,但杭州城中的劇變還沒有傳到這個昔日的行在來。鎮江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從前曾經是行朝,因此極為繁榮。此時,街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百姓們仍和往常一樣,該幹啥幹啥。
一輛馬車飛快地駛進了南方,但到了街上,迴為人群密集的緣故,不得不放慢速度。車裏坐著的人不住催促,急得車夫也隻好連聲吆喝。車在城裏行了許久,車夫問了多次的路,最終才到一處所在。
門匾上寫得分明,兩浙宣撫司。到了這裏,車夫心裏不禁嘀咕,這道人卻是奇怪得緊,你一個方外之人,到衙門來作甚?莫非要申冤?即使如此,你也應該去找提刑官才是。
車簾掀處,一名道士跳下車來。他身上的道袍髒亂不堪,頭髮散亂,臉上也是團團汙漬,已經看不出本來麵目。
「道長,小人可是把你平安送到了,這就得迴去交差。」車夫等他下車以後說道。
這人正是徐良,他逃出寶石山以後,向北到達餘杭。他估計太上皇會派兵來追,因此不敢走官道,專揀小路走,足足轉了兩天,才到杭州北麵的湖州治下武康縣。說來慚愧,堂堂參政知事,走到武康時,已經是山窮水盡,饑渴難耐。他既不敢去館驛,又不肯學出家人去化緣。吃飯尚且是問題,更不用說趕路!
此時,他開始琢磨,如果步行去鎮江府,自己身上一文錢沒有,估計走在半道上,就得作餓殍。思來想去,他去找了一個人,武康知縣。本地的知縣,是他父親在世時,一名老下屬的兒子,曾經有過一麵之緣。
當徐良以「遊方道人」的造型出現在武康知縣麵前時,對方驚詫莫名,並告訴他,行在來了公文,現在各州縣都畫影圖形,正捉拿你呢!恩相,你到底犯了什麽事?
徐良一聽,知道瞞不過,遂將事情合盤托出,請求幫助。那武康知縣哪裏肯信?徐六無奈,脫去道袍,露出身上所穿黃袍,以及天子禦筆親書的勤王詔。武康知縣大駭,對袍而拜,急忙贈給盤纏,又派了一輛馬車送他往鎮江。徐良很感激,一個小小的知縣,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幫助他,難能可貴!
兩浙宣撫司雖然就在眼前,趙點八成也就在衙門裏,可徐良不敢貿然進去。看時間,很快就會到午飯點,官員們應該都會散值出來,近的可以迴家吃飯,遠的也可以找個館子。
他為了使自己看起來更像出家人,便盤腿坐在街邊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哪知,剛坐下,旁邊一個乞丐就拿打狗棒捅他,喝道:「你這道士好不曉事,如何來搶我地盤?」
徐六不知該哭該笑,起身挪了一段,繼續盤坐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他根本不在意,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衙門口。
估計等了有半個時辰,衙門裏開始有官員出來。都是些青袍綠袍,一個紅袍都沒見著,更不用說趙點了。又過一陣,已經不見有官員出來,徐六有些耐不住了,趙點是不是不在衙門?
正當他疑惑時,隻見一頂官橋停在了衙門前,轎上下來的人,身著紫袍,仔細一看,不是趙點是誰?
徐六不假思索,立即起身上前!